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横柯( ) 经纶( ) 无碍( ) 窥谷( )
急湍( ) 嘤嘤成韵( ) 泠泠作响( )
piǎo( )碧 轩miǎo( ) yuān( )飞lì( )天
2.按原文字形填空
风烟( )净 直视无( ) 急湍甚( ) 负势( )上
互相轩( ) 嘤嘤成( ) ( )飞( )天 经纶( )
窥谷忘( ) 横柯上( )
3.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B.窥谷忘反 C.直视无碍 D.疏条交映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 B.任意东西 C.横柯上蔽 D.好鸟相鸣
6.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一百许里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鸢飞戾天者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4)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B.猿则百叫无绝 哀转久绝
C.急湍甚箭 则素湍绿潭
D.蝉则千转不穷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8.根据课文默写填空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2).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填空)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0.学习了《与朱元思书》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走近山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富春江是下游人们生活用水的水源,请写一幅呼吁人们保护富春江的标语。
。
现在,富春江已成为旅游胜地,请为富春江写两则广告,以宣传富春江。
(3)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补充填写后面的解说文字。
这个标志中绿色的圆形(本书上印刷为黑色)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这个标志中的白色部分像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皆缥碧( )
(2)泉水激石( )
(3)横柯上蔽( )
(4)急湍甚箭(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从修辞角度品味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4.本文写景动静结合,请举例说明。
15.本文写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吉顼,洛州河南人。长七尺,性阴克,敢言事。举进士及第。调明堂尉。
父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顼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承嗣喜,以犊车迎之。三日未言,问其故,答曰:“父犯法且死,故忧之。”承嗣为表贷哲死,迁顼龙马监。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顼曰:“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于是后斩俊臣。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顼辞不知武,后曰:“贼方走,藉卿坐镇耳。”顼至,募士无应者,俄诏以皇太子为元帅,应募日数千。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陛下,当速有所付。”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后命坐,顼曰:“水土皆一盎,有争乎?”曰:“无。”曰:“以为涂,有争乎?”曰:“无。”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曰:“有之。”顼顿首曰:“虽臣亦以为有。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今太子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贵贱亲疏之不明,是驱使必争,臣知两不安矣。”后曰:“朕知之,业已然,且奈何?”
顼寻徙始丰尉,客江都,卒。
(节选自《新唐书·吉顼传》)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B.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C.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D.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B.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属游牧民族。
C. 春秋,春天是播种季节,秋天是收获季节,古代学者因此称历史为“春秋”。
D.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属正拜。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敬语。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吉顼善用时机,直言敢谏。吉顼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使认为来俊臣有功于国而犹豫不决的武后终下决心,下令处斩来俊臣。
B. 吉顼临时受命,不贪军功。吉顼受命任相州刺史抵御突厥,将招募士兵的功劳归于太子,回朝如实汇报,盛赞太子,被武氏诸王憎恨。
C. 吉顼深谋远虑,力劝二张。在吉顼的劝谏下,易之认为他的话很正确,便趁机会奏请立储,使武则天下定决心立下太子人选。
D. 吉顼抑武拥唐,忠心可鉴。吉顼因弟弟冒犯欺骗官员被贬出朝廷,临行却依然以佛道相争为喻进谏皇帝,试图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2)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
21. 结合文章,谈谈吉顼是一个怎么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潟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节选自《史记·河渠书》)
【注释】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澙(xì)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韩闻秦之好兴事( )
(2)欲罢之,毋令东伐( )
(3)东注洛三百余里( )
(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 B.屠乃奔倚其下
C.陈胜,吴广乃谋曰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25.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kē lún ài kuī tuān yīng líng 缥 邈 鸢 戾 2.俱 碍 箭 竞 邈 韵 鸢 戾 世务 反 蔽 3.B 4.B 5.D 6.(1)表示约数 或许,应允,赞许等 (2)穷尽 贫穷 (3)
至,到达 罪恶;乖张 (4)筹划、治理 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7.D
8.(1).天下独绝;山;水(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清澈 湍急(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1)(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2)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10.(1)保护一江春水,让山更绿水更清 (2)①一城诗画美山水,千年人文富春江。
②如诗如画美天堂,游山游水富春江。 (3)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11、(1)青白色 (2)冲击,撞击 (3)树木的枝干 (4)超过
1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3.(1)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江水湍急、迅猛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群山有生命活力,给人一种动态美。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而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的动态美,突出了水的流势湍急。这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
1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映衬,突出了水的清澈。
16.这两句话点明了主旨,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17.B 18. C 19. D
20. (1)吉顼回朝后说了这个情况,武则天说:“人心如此吗?你可为群臣说说。”吉顼在朝堂上讲述此事,武氏诸王都对他非常憎恶。(2)他哭着说:“臣离开朝廷,永无再见之日,愿意说些话。然而病重,只请求片刻时间。”
21. ①直言敢谏。②不贪军功。③深谋远虑。④忠心可鉴。
22. 听说 进攻,征伐 向东 对的(或;正确) 23.D 24.(1)当初我是间谍,然面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2)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
25.[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
[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