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7 18: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散文两篇》
1.正字音
兴味( ) 洗涤( ) 暂时( )
卑微( ) 凋谢( ) 肆意( )
濒临( ) 震颤( ) 深渊( )
我希望知道星辰( )为什么闪闪发光。
2.晓词义
(1)兴味: 。
(2) :冲荡;清洗。又指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 :(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4)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5)遏制: 。
(6) :紧接,临近。
(7)俯瞰: 。
(8)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记常识
(1)《永久的生命》作者是 。
(2)《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是 , 国哲学家、作家、数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 奖。
4.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适合的字
殖 植
(1)春天的田野里,农民伯伯在松软的土壤里 下了一行行草莓苗,期待夏日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2)雨后的池塘里,藻类疯狂繁 ,原本清澈的水面很快泛起了绿色的涟漪。
逝 世
(3)晨读时翻到旧日记本,扉页上“不负韶华”的字迹已有些模糊,却让我想起那些一 不回的青春岁月。
(4)张爷爷一生行医,用仁心仁术守护了三代人的健康,虽已离 多年,村里老人仍时常念叨他。
渊 源
(5)这条溪流的 头藏在深山老林里,顺着山涧蜿蜒而下,最终汇入了壮阔的大江。
(6)王教授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可谓 博精深,连国外学者都常来向他请教。
5.古今中外,不乏“谈生命”的名著,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作品名。
⑴通过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为理想而献身的故事,诠释了生命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志士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事迹,展现了生命的崇高和信仰:《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仿照这两节,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做山一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开展以“生命·奋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
(1) 仿照画线部分,仿写句子。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能发现生命的意义。
(2) 校长送给同学们两条格言,请你选择其中一条,作为你的青春寄语,并简述理由。
格言
第一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条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列举人在岁月中失去的事物,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转性,为下文赞美生命的做铺垫。
B. 第②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展现了生命神奇与顽强,体现出“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的特点。
C. 第③段中“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意思是个体生命会消逝,但整体的生命会永恒存在。
D. 文章结尾写道“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表明作者认为只有花朵的凋谢才可以衬托出生命的不朽。
(2) 作者赞美永久的生命,却从“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写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中多次出现“永远”“不朽”等词语,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生命的不朽”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结合本文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不少于两点)。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自然的安慰
钱红莉
①距家两三公里处,有一片菜地。每隔几日,我总喜欢去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的灵气。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
②那片郊区的菜地,作为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年地,一日日地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流转。
③十余年来,这菜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
④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仿佛农业文明的一点点深耕。累了,自然想起那片菜地。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是一种寄托。
⑤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直接覆盖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至深秋。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往年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在农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感不适。
⑥近日,一切又都回来了,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这样熟悉的持续感,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存在。
⑦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
⑧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
⑨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看到傅山有一张册页:一株枯老的瘦桃,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棱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我曾在一座古寺也见过一株半枯半新的老桃,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热闹与枯寂同在,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伫立良久,那种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让人说不出什么好来,却一直难忘。直至夜观傅山册页。
⑩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
深秋后的土地,被泼上水,撒了菜籽,盖上枯草。过几日,凭空钻出无数乳白的芽,青菜的,芫荽的,菠菜的……露台上的花盆也清理出来种蒜,不出三五日,蒜瓣尖也会抽出嫩芽来。老梅树旁的拉秧草被拔去了,叶丛中花苞点点。年年如此。世间,还有什么比植物更守信的?再无。这无端地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
小区遍植鹅掌楸,树冠下层的叶片渐黄,但并非失水的枯黄,而是富于生命力的黄,黄得蓬勃。绿化带转角处,总有雁来红,群群簇簇,相拥相依,风一日日地寒了,它们红得如此热烈,用整个生命在红。还有葱兰,绿叶丛中冒出点点的白,白得从不辜负人。年轻时,认为鸡冠花粗拙老丑,如今透过中年的眼,反觉此花最具品质,倔强,顽强,凌寒不惧,纵然被嫌弃,照样有底气开花,多日不绝,犹如高山坠石的气魄,挺好,不容易。
人心的孤独,一年年被这些植物安慰着。久而久之,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
闲来散步,整个小区都笼在似有若无的桂花香里,有“不来常思君”的迂回曲折。正巧,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1)
(选自《湖南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梳理主要内容】
作者在全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参照示例,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2) 【理解关键语句】
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
(3) 【赏析表达效果】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4) 【探究引入段落】
选文写菜地作物生长时,在第⑨段引入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古寺老桃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5)
【关联现实生活】
参照示例,根据生活经验再补写两例,表达植物给予你的启迪或安慰。
鹅掌楸,用蓬勃的黄诉说生命的精彩;葱兰,用纯洁的白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鸡冠花,用多日不绝的花期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选择
雷 抒 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松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因为有太阳明亮的照耀,才有了花朵明艳的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梃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有删改)
(1) 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 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 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4) 第⑩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11.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也许是个很深奥的问题,但在中外两位作者的笔下,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令我们茅塞顿开。同学们,你们不妨也拿起笔,说说我们为什么而活着,80字左右。
【微型写作巧练】
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能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这篇文章就运用了该结构,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xìng

zàn
bēi
diāo

bīn
chàn
yuān
chén
2.【答案】兴趣、趣味
洗涤
凋谢
蔓延
控制
濒临
俯视
深不可测
3.【答案】严文井
罗素

文学
4.【答案】植





5.【答案】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⑵红岩
6.【答案】示例:不一定高大巍峨 但定要端庄挺立
7.【答案】【小题1】
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你可以做缓缓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你可以做绿绿的小草
【小题2】
示例一:我选择第一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我们,处于正青春的我们只有经过不断磨砺,才会有所收获。示例二:我选择第二条。“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告诉我们要充实过好每一天,不要虚度时光。
8.【答案】【小题1】
D
【小题2】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强调个体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为后文歌颂整体生命的永恒作铺垫。这种对比让读者在认识到生命有限性的基础上,更深刻体会其不朽的本质。
【小题3】
个体生命会随着时间消逝,但整体的生命是永恒的。它永远流动,不断繁殖、蔓延,充满希望。即使个体会凋谢,生命也能在其中永存,持续给世界带来色彩与芬芳。
【小题4】
①生命既有快乐也有痛苦,二者相生相成,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②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整体生命永恒不朽。我们应珍惜有限的个体生命,在生命的过程中创造价值。
9.【答案】【小题1】
①让人的思绪有了依靠,灵气得到滋养
②让人感到恒久的依靠,让人心安
【小题2】
示例: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精准地遵循着农时,最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小题3】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花浓郁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比作在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味给“我”带来温暖和光明,体现了植物给“我”带来安慰和精神寄托。
【小题4】
示例:插叙,交代了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古寺老桃丑拙枯老的状态,但却依旧透露着生命的气息,顽强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体现了这些植物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的原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5】
示例:莲花,用亭亭玉立的姿态展示自我的高洁和傲岸 梅花,用凌霜傲雪的身姿宣扬不屈服的傲骨
【解析】1.
由思维导图中的“让人感到恒定的存在,内心踏实”“让人感受热闹与枯寂同在之美”可知,①②空也应填事物对人的影响。第①空,由“郊区的菜地”可定位至第③段,结合第③段“十余年来……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可概括出:让人的思绪有了依靠,灵气得到滋养。第②空,由“深秋的植物”可定位至第 段,结合第 段“世间……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可概括出:让人感到恒久的依靠,让人心安。
2.
由画横线句子上文“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和下文“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可知,农人通过亲身实践,熟知节气变化,能够精准地遵循农时,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是他们厘清了人与天地的关系,并且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3.
由“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画波浪线句子上文的“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可知,画波浪线句子将桂花浓郁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比作在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在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香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让“我”的内心得到安慰。结合第 段“人心的孤独……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可知,这里体现了“我”在精神上对这些植物的依赖。
4.
作者写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和古寺老桃属于插叙。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和古寺老桃有相似之处:前者被拦腰折断,但旁枝依然有花;后者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萎,另一枝新叶渐生粉花。二者经过岁月的洗礼,虽然变得丑拙枯老,但它们依旧不放弃,顽强生长。这引出了下文第⑩段“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的感悟,且与第 段“透过中年的眼……不容易”相照应,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这也进一步表明作者孤独的内心正被这些植物安慰着,这些植物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
由“诉说生命的精彩”“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可知,补写的句子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所给示例句式拟写,内容合理即可。
10.【答案】【小题1】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小题2】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题3】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小题4】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一方面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回答,一方面注意提取关键性的语句。文章第⑩段“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揭示了作者以两种不同的花,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解这类题目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可以从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体会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等几个角度入手,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语句答题即可。本题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句不离篇,要结合全文理解语句的意思。这两句话因其主语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花朵选择了太阳”表现了花朵的主动性,代表着积极的心态;“太阳选择 了花朵”表明主动一方是太阳,是太阳青睐这些花朵。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之一是注意关键性的语句,这一句在前文写楼前楼后花朵的基础上提示了本文要表达的主题,“有阳光” 和“没有阳光”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因此,面对不同的机遇和环境,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会主动去适应,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第⑩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