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人体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体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人体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第4小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骨、骨连结、骨骼肌)以及运动的产生过程。教材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出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并强调运动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教材详细阐述了骨骼的结构(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特别是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骨骼肌的组成和收缩特性,以及运动产生的过程,强调了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整体而言,本节课内容注重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健康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生命活动与结构基础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认识到运动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运动产生过程中各部分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模型,以及模拟运动产生过程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爱护自身运动系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描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理解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运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例如骨骼肌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的运动,以及关节如何在运动中起到支点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动物世界中各种动物运动的精彩图片,如猎豹奔跑、鸟类飞翔、鱼类游动等,随后提问:“同学们,图片中的动物们都在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运动。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人类的运动又依赖于身体的哪些结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 观察图片,思考运动对动物的意义以及人类运动所依赖的结构,可能会提到“运动有助于动物寻找食物、逃避敌害、繁衍后代”“人类运动依赖骨骼、肌肉等”等初步想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意义和人体运动结构的基础,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讲授新课 1. 运动系统的组成(12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介绍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如颅骨)、半活动的(如肋骨与胸骨)和活动的(关节)三种形式,其中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方式。 展示常见关节的图片和模型,如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强调关节的结构特点:由关节面(凸凹结构)、关节囊(分泌滑液)和关节腔(含滑液)组成。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小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展示骨骼肌的结构示意图,介绍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位于两端,呈乳白色,附着在相邻的骨上;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主要部分。强调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骨骼肌收缩,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提问:“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否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这对运动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骨骼肌的两端必须附着在不同骨上,这样才能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的运动。 2. 运动产生的过程(1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屈肘和伸肘动作的动画,讲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强调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展示运动产生过程的示意图,详细讲解运动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例如,神经系统发出指令,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骨骼作为杠杆,关节作为支点,同时还需要消化系统提供营养物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和氧气等,共同完成运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屈肘和伸肘动作,感受骨骼肌、骨和关节的协同作用。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运动过程。 3. 运动的协调与控制(8分钟) 提出问题:“为什么运动员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如篮球运动员的灌篮、体操运动员的平衡动作?这仅仅依赖运动系统吗?”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协调与控制还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神经系统在运动协调中的作用,强调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接收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信息,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发出指令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精确的动作协调。例如,小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介绍其他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在运动中的支持作用,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供应氧气、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运动过程中的多系统协作。 观察运动系统组成示意图,了解骨骼和骨骼肌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做好笔记,记录下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结合关节图片和模型,认识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理解关节在运动中起到的支点作用。 观察屈肘和伸肘动作的动画,理解骨骼肌收缩和舒张与骨、关节运动的关系,做好笔记,记录下运动产生的关键步骤。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到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不仅依赖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精细调控以及其他系统的支持。 通过直观的示意图、模型和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为后续理解运动产生机制奠定基础。 通过动画演示、示意图讲解和实践体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运动需要多系统配合的认识。 通过问题引导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运动的整体认识,理解运动是一个多系统协同工作的复杂过程,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和骨骼肌)、关节的结构特点、骨骼肌的功能以及运动产生的过程,强调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和其他系统的配合。利用课件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骨骼肌的作用、运动产生步骤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人体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骼 骨:支撑和保护身体 骨连结: 不活动连结(如颅骨) 半活动连结(如肋骨与胸骨) 活动连结(关节) 骨骼肌: 组成:肌腱、肌腹 功能: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运动 二、运动产生的过程 神经系统发出指令 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骨绕关节运动 多系统配合完成运动(神经系统控制、消化呼吸循环系统支持) 三、运动的协调与控制 神经系统调控骨骼肌收缩和舒张实现动作协调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 其他系统(消化、呼吸、循环等)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
课后作业 绘制一幅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标注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的位置和功能,并简要说明关节的结构特点和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观察自己完成某个简单动作(如屈腿、转身等)时的身体变化,分析哪些骨骼肌参与了运动,骨骼和关节在运动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撰写一篇简短的动作分析报告。 收集常见的运动损伤案例,分析其原因和预防措施,撰写一份关于运动损伤预防的宣传手册。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展示动物运动的图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课讲解环节,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模型展示,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但在解释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时,部分学生对“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收缩”这一机制理解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的讲解,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动画演示或图示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产生过程部分的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模拟练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运动的产生步骤,但在理解运动需要多系统配合时,部分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各系统具体协作方式的深入理解,这表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认识运动过程,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具体的生理过程案例分析,如长跑运动中各系统的协作,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整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骨骼肌收缩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多系统协作的认识不够全面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共21张PPT)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那么,各类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第四节 人体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阐述运动完成的过程。
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通过运动,能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1.运动系统
运动的基础
运
动
系
统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骨骼
不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
如颅骨
肋骨与胸骨
又叫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方式
运动的基础
颌关节
肩关节
肘关节
髋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运动中最易受伤的关节:
踝关节:崴脚
膝关节:扭转伤
肩关节:过度后伸
人体的主要关节
运动的基础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头
关节的特点: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软骨
使关节牢固,并分泌滑液
充满滑液,减小骨与骨的摩擦
减小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
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关节
关节面
凸—凹,使关节牢固
运动的基础
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关节是起支点的作用
关节是为什么能够既牢固又灵活呢?
增加关节灵活性:
增强关节牢固性:
关节软骨
关节腔内的滑液
关节囊及其外面的韧带
运动的基础
肌腱
肌腹
肌腱
骨骼肌
肌腱: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运动的基础
肌腱
肌腹
肌腱
骨骼肌
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2.运动
思考: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能牵拉相邻的骨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
骨
肌肉
关节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的完成
将下面两个图中相互对应的结构用线连起来
杠杆
动力
支点
骨
骨骼肌
关节
杠杆
力
支点
关节
骨骼肌
骨
运动的完成
桡骨
尺骨
肱骨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前臂骨
屈肘
伸肘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的完成
运动的完成
运动产生的过程:
神经刺激
骨骼肌
骨
收缩
(绕关节运动)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思考:只有运动器官,运动就能完成动作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同时也需要能量的供应,它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运动的完成
知识梳理
骨
骨连接
骨骼肌
动物的运动
运动的方式
奔跑、爬行、游泳、飞行、蠕动、跳跃等
运动的基础
不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关节)
半活动的连结
肌腱和肌腹
运动的实现
骨骼肌受到刺激后,就会收缩,产生一定拉力,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巩固提高
1.与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
①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软骨 ②关节腔内有少量的组织液 ③关节囊把相邻的两骨紧密地联系起来 ④关节周围有肌肉组织 ⑤关节囊及周围的韧带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D
巩固提高
2.家鸽和蚯蚓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奔跑、蠕动 B.飞行、攀缘
C.飞行、蠕动 D.跳跃、爬行
3.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二者均舒张
D.二者均收缩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