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石拱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石拱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1 15: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石拱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请你阅读小安写的介绍石拱桥的语段, 完成练习。
几千年来,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_______的石拱桥, 它们雄跨于大江大河之上, 便利交通, 装点河山, 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
安徽歙县太平桥, 位于歙县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该桥为联拱式大型石拱桥, 共十六孔, 桥体与分水尖采用红色粉砂岩qì 筑, 工艺精湛。桥的整体造型古pǔ 庄重, 远看犹如一条巨龙静卧于水面, 气势非凡。它依据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特点设计, 各孔跨度合理, 桥身稳固, 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初。作为“皖南第一大石桥”, 太平桥不仅是徽州的地标性建筑, 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雄跨( ) 古pǔ( ) qì 筑( )
2、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玲珑剔透 B. 惟妙惟肖
C. 巧妙绝伦 D. 连绵不断
3、请指出小安写的语段中的一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桥梁的智慧闪耀了千年, 它们是古代工匠们的伟大创造。在选址上, 工匠们巧妙地结合了地理与水文条件, 使得桥梁既实用又富有创意。【甲】例如, 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结构, 这一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 还提高了泄洪能力。【乙】在选材方面; 从坚固耐用的石材到现代钢铁的应用, 中国桥梁的建造材料不断革新。这些智慧结晶使得桥梁能够飞架南北, 沟通四方, 成为文化传承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4.【甲】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有些人外出游玩时, 喜欢在文物上乱涂乱画, 如“某某到此一游”。几位同学发现, 一些在石桥上乱涂乱画的人不仅不听别人的劝阻, 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 请你选择一个对象, 对其进行规劝。
(1) 一个小伙子不耐烦地说: “这座桥又不是你家的, 你凭什么管 ”
(2) 一位中学生说: “好不容易出来玩一次, 不留个名, 枉来一趟。”
7.填出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限制作用。
①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④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
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
9.在开展“中国桥梁智慧”活动后, 八年级(1) 班打算为参与调查分享的同学发放奖品, 鉴于班级活动经费不足, 2024 年12 月17 日班长小皖向学校财务处借了258 元经费, 请以他的名义向学校财务处写一张借条。
(2)请仿照下面的表格, 选取赵州桥或卢沟桥, 建立文化遗产卡片。
泰山文化遗产卡片
景点名称 泰山
所在地 山东泰安
遗产概述 泰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中国5A 级旅游区, 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 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崇拜泰山, 有“泰山安, 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 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 丰富的地貌, 苍松巨石的烘托, 云烟的变化, 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 静穆中透着神奇。
景点名称
所在地
遗产概述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请结合课文第五段的相关内容, 说说下列图中哪一幅最符合赵州桥四个小拱的分布特点, 并阐明你的理由。
11.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 永定河发水时, 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 足见它的坚固。
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12、有人评论茅以昇在创作《中国石拱桥》时, 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请结合下列语段, 谈谈你对茅以昇科学态度的认识。
《中国石拱桥》原载于1962 年3 月4 日的《人民日报》, 文中提出赵州桥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 后来茅以昇在1963 年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泸定桥、卢沟桥、安平桥、安济桥、永通桥》一文中将赵州桥的大拱长度精确到了37. 37 米。1973 年9 月, 茅以昇撰写了《赵州桥与李春》一文, 将大拱跨度又改成37. 02 米。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67 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指出机器人应具有协助人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即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技能。机器人的技能指机器人在某个特定目的下执行的连续动作序列,比如抓握技能、爬行技能、行走技能等。如何使机器人获得各项技能, 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
机器人学习指机器人模拟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像人类一样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身的性能,从而大幅提高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机器人从无到有获得技能的这一过程称为技能习得。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机器人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应用场景时显得力有未逮。近些年来,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未知环境中通过与环境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
(取材于曲威名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强化学习的一个起源来自于对动物行为的实验观察。动物在面对相同情景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它们更倾向于能够引起自身满足感的行为,而对于那些会给自己带来不适的行为则会尽量避免。换言之,动物的行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不断试错来巩固。试错学习也是强化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研究者发现, 这种试错的思想与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的想法不谋而合。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2022 年,研究者应用一个充分训练过的深度强化学习网络,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平整户外地形中进行可靠的自主导航。
模仿学习又称为示教学习。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降低了学习过程中搜索空间的复杂度,减少了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样本量,加快了学习速度。鉴于单纯使用模仿学习方法易使训练得到的策略陷入局部最优解,一些研究者尝试将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这种尝试在仿真机器人以及 PKU-HR5 机器人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迁移学习指机器人通过对过往经验或已有知识的再利用,加快学习执行新任务的能力,实现不同技能之间的迁移。相较其他学习方法,迁移学习是一种可以利用少量训练数据使机器人学到新技能的方法。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的做法虽然可行,但会造成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次数过多,加快机器
人的机械磨损,缩短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个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先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 然后在现实环境中部署。然而,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通常因差距过大而不匹配,产生“现实鸿沟”,这是迁移学习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迁移学习中还经常出现“灾难性遗忘”问题,即当学习完成一项新任务时,会忘记之前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渐进式网络,该网络横向连接到先前任务习得的特征,利用先验知识有效地避免遗忘。研究者还应用渐进式网络技术成功地将一种机器人手臂控制策略从仿真环境迁移到了现实环境中。
发展学习是一种通过明确地模拟人类认知发展机理来让机器人习得技能的方法。研究者以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机器人自主心智发展的概念。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仿照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智能发育过程,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进化,使机器人借助传感器和执行器与外部环境互动,并像人一样在交互过程中自主学习,逐渐提高智能水平。
(取材于刘天林、林惟凯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尽管当前机器人学习领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学习若想使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获得大量的训练数据往往成本高昂,因此降低数据需求对机器人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强化学习的模仿学习和结合强化学习的迁移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强化学习为机器人学习的基础。强化学习本身就是在尝试获得最大奖励,然而, 强化学习中存在“奖励稀疏”问题,即在执行任务时很难频繁地获得有益的反馈(奖励),这导致学习缓慢、低效。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尽管渐进式网络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现实鸿沟”问题,但是如何在具有较大差别的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快速准确地实现技能迁移,仍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未来,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借鉴生物的机理习得相应技能、管理已获得的技能并将已有技能自主结合 形成新技能、针对相同的任务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最优策略等,或将成为机器人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
(取材于林惟凯、罗定生等的相关文章)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通过学习,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将货物搬运、放置到指定地点。
固定编程的扫地机器人能根据家具位置自行决定清扫路线。
动物会通过不断试错,逐步学会避免让自己受伤害的行为。
D.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机器人正在日渐增多。
1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迁移学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人可以通过相对较少的训练进行学习,来获得新技能。
B.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
C.“现实鸿沟”问题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
D.为更好地学习新任务,机器人必须要忘记之前的任务内容。
1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所需的样本量少、学习速度快。
B.模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仿真机器人来解决。
C.发展学习的理论依据来自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机器人能在与外部环境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智能水平。
4.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强化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需大量训练数据。B.可与其他学习相结合。
C.比其他学习性能更高。D.很难频繁地获得奖励。
5.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为撰写研究综述,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⑥处, 帮他补充完整。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云南的古桥
1 俗话说: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从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 桥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2 云南山多河多, 境内大小河流无数。千百年来, 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 在大江大河上造桥, 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 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篇章。
3 云南古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类型多样, 具有较高的价值。
4 早在唐初, 金沙江上建成的塔城铁桥, 连通了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塔城铁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铁索桥, 可惜现在仅存遗址。而长江上现存最古老的铁链桥, 是位于丽江七河镇的金龙桥。在《徐霞客游记》中, 寻甸的七星桥、安宁的永安桥、宾川的南薰桥等都被着力描写或赞誉过。这些古桥, 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有的则只留在记载中了。
5 茅以昇先生认为, 桥梁可分为梁、拱、吊三种类型。云南的古桥, 三种类型都有。始建于1301 年的禄丰县五马桥, 经多次重修, 至清代时为石墩木梁桥, 是云南梁式桥的代表之一。它曾是检查私盐的关卡, 在云南古代盐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6 建水的双龙桥是拱式桥的杰出代表, 于清乾隆年间始建, 于清道光年间扩建。扩建后的双龙桥桥长148 米, 桥高9 米, 有17 个桥孔, 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多孔联拱桥。从远处望去, 17 个桥孔一字排开, 孔孔相连, 雄伟壮丽, 如长虹卧波, 倒映在水中。桥上还建有飞檐式阁楼, 阁楼楼中有楼, 檐外有檐, 雕琢精美。20 0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一套四枚, 其中一枚是建水双龙桥, 另外三枚分别是北京卢沟桥、苏州枫桥和河南小商桥, 这充分体现了双龙桥在我国古桥中的重要地位。
7 云南的霁虹桥是云南古桥中吊式桥的典型代表, 位于大理永平县和保山市隆阳区之间的澜沧江上。霁虹桥可追溯到汉朝时的“兰津渡”, 于三国建兴三年(225 年) 建竹索桥。明成化年间霁虹桥被改建为铁索吊桥。该桥全长约113 米, 桥宽3. 8 米, 全桥共有18 根铁链, 其中, 16 根为承重底索, 两根为扶手索。桥的西岸是悬崖, 东岸是险峰, 下面是滔滔江水, 十分险峻。桥西岸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沧水飞虹”等30 余幅历代名人题刻。据《保山地区交通志》记载, 霁虹桥被毁前是云、贵、川、藏、陕五省区铁索桥中最古老、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桥梁, 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8 此外, 云南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溜索和被称为“原始斜拉桥”的藤桥。这些交通设施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
9 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 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桥一般有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价值、结构传力与构筑技术价值以及观赏审美价值。云南的一些桥梁具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价值, 而位于屏边五家寨的人字桥兼有三种价值。人字桥是滇越铁路桥梁建筑的精华所在, 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与河北赵州桥一起被列入《世界名桥史》。
10 云南大地上的古桥, 或雄伟壮阔, 或小巧玲珑, 或精雕细琢, 或古朴随意。它们渗透了建造者的智慧, 既是宝贵的交通遗产, 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节选自《云南古桥前世今生》, 有删改)
根据文章思路, 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 ________________
历史悠久 (2) ___________ 具有较高的 价值
(3) ________ 长江的金龙桥等 梁式桥 拱式桥 吊式桥
19. 联系下面两个语段中的加点词, 分析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甲】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 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乙】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选自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
20.文章第⑤~⑦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都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说明顺序, 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kuà 朴 砌 2.C 3.示例:打比方 4.在“减轻了桥身”的后面加上“的重量” 5.将分号改为逗号 6.示例一:选择(1)。这位大哥,文物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这座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看见破坏文物的行为,人人都能管,希望你能停止对文物的破坏行为。
示例二:选择(2)。这位同学,我们出来参观文物,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在文物上乱涂乱画只会遭到别人唾弃,留下名字只会遭到众人谴责, 请你停止你的破坏行为。
7.①“当时”限制了时间;“可算”表示不确定,因为作者并没有作过调查,不能肯定。②用“比较”可以限制“早”的程度。
③用“几乎”表示程度范围广,但不排除有些地区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④用“完全”强调合乎科学原理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其设计原理的高度赞叹。
8.①打比方 ②列数字 ③作引用 ④举例子 ⑤作诠释
9.(1)
示例:
借 条
兹有八年级(1)班班长小皖,因本班开展了“中国桥梁智慧”活动,需为参与调查分享的同学发放奖品, 鉴于班级活动经费不足,特于2024 年12 月17 日向学校财务处借取人民币贰佰伍拾捌元整( 258.00),用于上述活动奖品的购置。
借款人:八年级(1)班班长 小皖
借款日期:2024 年12 月17 日
(2)
示例一:赵州桥文化遗产卡片
景点名称 赵州桥
所在地 河北赵县
遗产概述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的著名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其结构独特,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是中华民族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0.图③最符合赵州桥四个小拱的分布特点。因为课文第五段交代“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图①、图②中的小拱分布不符合文中的描述,图③最符合。
11.(1)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与卢沟桥极少出事作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2)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石狮子的各种姿态,说明了卢沟桥注重装饰的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优美。
12、示例:身为桥梁专家,茅以昇先生不断更新赵州桥的数据, 一方面,体现出测绘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作者与时俱进, 密切关注着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不断更新数据,有利于保证其时效性与准确性,更有利于读者准确地了解赵州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科学素养。
13.B 14.A 15.B 16、C
17、①机器人学习研究 ②基本概念 ③主要方法 ④未来研究热点 ⑤降低数据需求
⑥有效、合理地解决“奖励稀疏”问题
18.(1)云南的古桥 (2)类型多样 (3)金沙江上的塔城铁桥
19.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甲】中加点词“之一”用得很准确,说明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有很多种,桥梁只是其中的一种。【乙】中的“大约”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 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
20、文章第⑤ ~ ⑦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从梁式桥、拱式桥、吊式桥等方面,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云南的古桥类型多样的特点,使说明层次分明,一目了 然。
21.本文先概括云南古桥的总特点,然后分三类具体说明, 在说明梁式桥、拱式桥和吊式桥时,以 丰的五马桥、建水的双龙桥和云南的霁虹桥为例具体解说。 就这样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层层推进,使读者的认识不断细化、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