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1 09:57:0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知识点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2025·浙江嘉兴期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仅指内环境中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各项指标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D.血糖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血浆的pH会基本维持在7.35~7.45
B.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
C.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会因人而异,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可
D.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
3.(2024·浙江联考期中)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以下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其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
B.血糖浓度、尿液中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C.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活动
D.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所有多细胞动物生存的前提
4.(2025·浙江丽水期末)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mmol/L) 参考值(mmol/L)
葡萄糖 15.1↑ 3.60~6.10
甘油三酯 5.28↑ 0.56~1.70
总胆固醇 7.57↑ 2.84~5.69
A.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表中参考值范围可表明内环境稳态并非绝对的
C.该男子血糖高,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D.该男子血脂高,建议低脂高糖饮食
5.(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中)红细胞破裂常被称为溶血,会破坏血浆内环境稳态。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称为内环境稳态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而与有机物无关
C.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
D.毛细淋巴管盲端的瓣膜可促使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知识点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6.(2025·浙江六校联盟期中)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是(  )
A.糖尿病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 B.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
C.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 D.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7.(2024·浙江绍兴高二检测)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略微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D.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8.(2025·浙江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B.内环境稳态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与细胞的代谢也有关
C.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体液
D.血糖浓度、尿液中的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9.(2025·浙江嘉兴期中)体内水盐平衡失调,泌尿系统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导致少尿甚至无尿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其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    ,这一状态的维持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
(2)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等,都会使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导致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代谢紊乱,这说明                。
(3)无机盐能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还能            ,例如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其中一部分乳酸会和NaHCO3生成H2CO3,H2CO3分解生成H2O和CO2,CO2可由    排出体外。
10.(2024·浙江仙居中学校期中)“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pH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HP等离子有关
C.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D.人体剧烈运动时在组织液中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11.(2025·浙江强基联盟月考)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40金27银24铜,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下列叙述错误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
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恒定不变
D.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多个器官、系统协调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12.(2024·浙江东阳市高二期末)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13.(2024·浙江嘉兴联考期中)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②肌酐 CRE 1.9 mg/dL 0.5~1.5
③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④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⑤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⑥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注: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1)血液中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稳态是指一种           的状态。
(2)从报告单上可以看出超出正常范围的指标有    (填写表中序号),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有    (多选)。
A.肝功能受损 B.肾功能受损
C.糖尿病 D.高血脂
E.高血压 F.哮喘
(3)为避免进食导致血液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    状态。
(4)若该病人为了避免病症加重,长期控制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身体出现“虚胖”现象,这是       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      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会    (填“降低”或“升高”),组织液渗透压相对    (填“降低”或“升高”),水分向组织液渗透量增加。
(5)如果你是医生,对该病人饮食有何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1.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成分以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涉及细胞的代谢情况,因此内环境各项指标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2.D 在体温为37 ℃时,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
3.C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是血细胞的内环境,其成分主要是水,含有蛋白质,A错误;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相对稳定,尿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C正确;一些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和水螅)没有内环境,D错误。
4.D 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所以它们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表中各项指标都有一个参考值范围,说明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内环境稳态并非绝对的,B正确;该男子血糖测定值为15.1 mmol/L,高于参考值3.60~6.10 mmol/L,血糖偏高,有患糖尿病的风险,C正确;该男子血脂高,应该低脂饮食,同时血糖也高,不能高糖饮食,D错误。
5.C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内环境渗透压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人体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B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只在红细胞破裂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血浆,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C正确;毛细淋巴管盲端的瓣膜可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D错误。
6.D 糖尿病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A不符合题意;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是因为人体不能适应空调环境下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B不符合题意;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C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
7.C 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略微下降趋势,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冬季人的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降低,C错误;由血钙浓度过低引起的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D正确。
8.D 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例如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A正确;内环境稳态与外部环境有关,如温度、酸碱度等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同时细胞代谢会向内环境中排出代谢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等,所以也与细胞代谢有关,B正确;泪液、消化液等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体液,C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D错误。
9.(1)稳态 神经-体液-免疫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参与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肺
解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这一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2)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很多,如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等,都能使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导致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代谢紊乱或出现病变,这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机体中无机盐的作用有很多,能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在维持pH相对稳定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代谢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产生H2CO3,H2CO3分解生成H2O和CO2,CO2可由肺排出体外。
10.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特性(pH、温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HP等离子有关,正是因为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才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C正确;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可以和血液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D错误。
11.C 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平衡,B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在正常范围内变化,C错误;内环境稳态需要通过多个器官、系统协调来维持,D正确。
12.D 由图分析可知,甲在较低浓度海水中血液浓度基本稳定,超过范围后血液浓度上升,说明甲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且调节能力较弱;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上升而上升,说明调节能力很弱;丙在较低海水浓度和较高海水浓度中能维持血液浓度的相对稳定,说明调节能力较强,因此调节能力大小关系为丙>甲>乙,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13.(1)可变却又相对稳定(或相对稳定) (2)②④⑤ BCD (3)空腹 (4)组织水肿(或水肿) 血浆蛋白 降低 升高 (5)运动、锻炼、低脂饮食、低糖饮食等
解析:(1)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即血液中每种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说明稳态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2)该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与参考范围对比发现,该男子的②肌酐、④血清葡萄糖、⑤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肌酐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可能肾脏功能受损;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数值超出正常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高血脂,故选B、C、D。(3)由于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4)该病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5)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运动、锻炼、低脂饮食、低糖饮食等。
2 / 3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导学聚焦
1.通过分析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明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2.通过内环境稳态知识的学习,体会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从而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点(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稳态
(1)概念:动物体通过     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     的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    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3)特点:稳态并不意味着     ,而是指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2.维持
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      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    内环境的变化。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pH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特性恒定不变。 (  )
探讨|分析实例,归纳总结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1.下表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部分数据:
(1)为什么每项数据都有一个参考值?
(2)每项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什么?
2.下图是某人与其父母一日内体温检测数据,有何规律?
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保障,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2024·浙江高二期中)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0.75 g、枸橼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知识点(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2.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
(2)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3)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探讨|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请结合教材P13活动“病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病例A和病例B中内环境的哪些理化因子发生了变化?
(2)通过上述两个病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出现病症,请说明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稳定对机体的意义是什么?
2.在高强度有氧运动时,机体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CO2产生增多,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呼吸增强,心跳加快,体表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运动中呼吸增强、心跳加快、体表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等,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运动中汗液分泌有利于散发热量。但是,汗液大量分泌可使机体失水过多,导致血浆容量减小、血液黏度增加、尿量减少等,也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试提出解决该矛盾的方案。
1.稳态失调与人体健康
2.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3个“不一定”
(1)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2)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3)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体,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
1.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B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表示体温和渗透压
B.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来维持
C.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题述三种调节方式参与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D.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2.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热,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累积
3.在航天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如图甲、图乙和下表是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液体 胃液 唾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7 8.0
(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中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        。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NaCl质量分数为    ,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                        
                       。
(3)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从表格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
 
(1)稳态是动物体通过     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     的状态。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3)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人长时间工作,体内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失,会造成中暑。
该实例说明                              。
1.(2024·杭州质检)比较患者血检化验单中某些物质的测定值与参考值(内环境稳态值)的大小关系,是医生做出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指细胞内各细胞器所处的液态环境
B.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器官和系统的调节能力会打破内环境稳态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调节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稳态的改变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组织细胞正常代谢
2.(2025·浙江吴兴高级中学月考)血检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一些物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B.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中可检测到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呼吸酶等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的稳态是在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3.(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中)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脉注射药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将药物成分送到组织细胞
B.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能与NaHCO3在肌细胞内发生反应
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D.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有关
  (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4~5小题。
  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中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
4.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Fe2+          B.尿酸
C.水通道蛋白 D.单糖
5.对于节食减肥的学生而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节食可能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现象
B.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影响较大
D.节食可导致内环境中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2)理化特性 (3)固定不变
2.组织和器官 减少
3.(1)√
(2)× 提示: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互动探究
1.(1)提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含量具有稳定性。
(2)提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2.提示:不同个体体温存在差异;同一个体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表现为相对稳定性。
学以致用
1.C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正确。
2.B 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器官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2.(1)√ 
(2)√
(3)× 提示:细胞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互动探究
1.(1)提示:病例A:患者体温升高等。病例B:患者出现酒精中毒、低血糖、酸中毒等。
(2)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1)提示:机体运输更多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促进血液循环运输更多的氧气和代谢废物;增加体表温度促进热量的散失。
(2)提示:运动中或结束后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学以致用
1.C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A、B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度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所以C、D可表示体温和渗透压,A正确;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参与,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参与,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体温、pH等理化特性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因此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正确。
2.D 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3.(1)血糖、体温 (2)0.9% 防止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影响其生理功能 (3)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中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温差不超过1 ℃ (4)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解析:正常血糖的浓度为80~120 mg·dL-1,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一般正常人一天中最高和最低体温差不超过1 ℃;液体的成分不同,其pH不同,胃液的pH为0.9~1.5,为强酸性,胰液的pH为8.0左右,为碱性;体温、血糖浓度均属于内环境指标,但是表中液体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题目中的液体的pH不属于内环境指标。
【评价检测】
网络构建
 (1)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课堂演练
1.A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
2.A 血浆中的一些物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如血浆中存在的缓冲对可以维持内环境pH,A正确;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
3.B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血浆经组织液能将药物送到组织细胞,比口服发挥作用快,A正确;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在内环境中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组织液能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进行各种化学成分的交换,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有关,D正确。
4.C Fe2+ 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存在,A不符合题意;尿酸作为代谢废物,会在内环境中存在,B不符合题意;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会在内环境中存在,C符合题意;单糖包括多种,如葡萄糖可以在内环境中存在,D不符合题意。
5.B 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进而引发全身组织水肿,A正确;糖类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溶胶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C正确;含钙无机盐可用来形成骨骼,内环境中无机盐不足会诱发骨质疏松,D正确。
4 / 5(共71张PPT)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导学聚焦
1.通过分析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明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2.通过内环境稳态知识的学习,体会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
关,从而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知识点(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 稳态
(1)概念:动物体通过 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
的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 都
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3)特点:稳态并不意味着 ,而是指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
定的状态。
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理化特性 
固定不变 
2. 维持
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 的活动,使它
们产生一些反应来 内环境的变化。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pH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 √ )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特性恒定不变。 ( × )
提示: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
态平衡中。
组织和器官 
减少 

×
探讨|分析实例,归纳总结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1. 下表是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部分数据:
(1)为什么每项数据都有一个参考值?
提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含量具有稳定性。
(2)每项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什么?
提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2. 如图是某人与其父母一日内体温检测数据,有何规律?
提示:不同个体体温存在差异;同一个体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表现为
相对稳定性。
1.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保障,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正确;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C错误;内
环境稳态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
受到威胁,D正确。
2. (2024·浙江高二期中)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
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
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0.75 g、枸橼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 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 内环境的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 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解析:  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知识点(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
c
c
2.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 √ )
(2)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 )
(3)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
提示:细胞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
探讨|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1. 请结合教材P13活动“病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病例A和病例B中内环境的哪些理化因子发生了变化?
提示:病例A:患者体温升高等。病例B:患者出现酒精中毒、低血糖、酸
中毒等。
(2)通过上述两个病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出现
病症,请说明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稳定对机体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在高强度有氧运动时,机体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CO2产生增
多,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呼吸增强,心跳
加快,体表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运动中呼吸增强、心跳加快、体表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等,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提示:机体运输更多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促进血液循环运输更多的氧
气和代谢废物;增加体表温度促进热量的散失。
(2)运动中汗液分泌有利于散发热量。但是,汗液大量分泌可使机体失水
过多,导致血浆容量减小、血液黏度增加、尿量减少等,也会对机体产生
不利影响。试提出解决该矛盾的方案。
提示:运动中或结束后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1. 稳态失调与人体健康
2.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3个“不一定”
(1)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
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2)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
系统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3)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体,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
人”。
1. 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表示体温和渗透压
B. 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来维持
C.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题述三种调节方式参与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
统参与
D.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A、B表
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度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所
以C、D可表示体温和渗透压,A正确;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
浆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需要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免疫调节的参与,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参与,C错误;内环境
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体温、pH等理化特性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
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因此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
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正确。
2. 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感冒发热,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 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 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 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累积
解析:  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
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
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
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3. 在航天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
时监测。如图甲、图乙和下表是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后回答
问题:
液体 胃液 唾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7 8.0
(1)上述三项生理指标中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 。
(2)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
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NaCl质量分数为 ,不能过高或过低,原
因是

血糖、体温
0.9%
防止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形,影响其生理功

(3)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中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
但温差不超过1 ℃
(4)从表格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什么问
题? 。
解析:正常血糖的浓度为80~120 mg·dL-1,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
一般正常人一天中最高和最低体温差不超过1 ℃;液体的成分不同,其pH
不同,胃液的pH为0.9~1.5,为强酸性,胰液的pH为8.0左右,为碱性;
体温、血糖浓度均属于内环境指标,但是表中液体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故题目中的液体的pH不属于内环境指标。
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评价检测
(1)稳态是动物体通过 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
的状态。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人长时间工作,体内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失,会
造成中暑。
该实例说明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 (2024·杭州质检)比较患者血检化验单中某些物质的测定值与参考值
(内环境稳态值)的大小关系,是医生做出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是指细胞内各细胞器所处的液态环境
B. 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器官和系统的调节能力会打破内环境稳态
C.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调节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D. 内环境稳态的改变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组织细胞正常代谢
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
等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

2. (2025·浙江吴兴高级中学月考)血检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
化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的一些物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B.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
C. 血浆中可检测到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呼吸酶等内环境成分
D.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解析:  血浆中的一些物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如血浆中存在的
缓冲对可以维持内环境pH,A正确;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组成成分和理
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
成分,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下实现的,D错误。
3. (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中)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脉注射药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将药物成分送到组织细胞
B. 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能与NaHCO3在肌细胞内发生反应
C.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D. 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有关

解析: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血浆经组织液能将药物送
到组织细胞,比口服发挥作用快,A正确;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产
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在内环境中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
钠和碳酸,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组织液能与血浆、淋巴和细胞内
液进行各种化学成分的交换,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和
细胞内液有关,D正确。
  (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4~5小题。
  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节
食减肥中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
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
4. 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Fe2+ B. 尿酸
C. 水通道蛋白 D. 单糖

解析:  Fe2+ 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存在,A不符合题意;尿酸作为代谢
废物,会在内环境中存在,B不符合题意;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会
在内环境中存在,C符合题意;单糖包括多种,如葡萄糖可以在内环境中
存在,D不符合题意。
5. 对于节食减肥的学生而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期节食可能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现象
B. 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 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
影响较大
D. 节食可导致内环境中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解析:  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
织液,进而引发全身组织水肿,A正确;糖类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溶胶
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
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
新影响较大,C正确;含钙无机盐可用来形成骨骼,内环境中无机盐不足
会诱发骨质疏松,D正确。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 (2025·浙江嘉兴期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仅指内环境中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各项指标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C.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D. 血糖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
应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成分以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A错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涉及细胞的代谢情况,因此
内环境各项指标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血浆的pH会基本维持在7.35~7.45
B.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
C. 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会因人而异,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可
D.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
解析:  在体温为37 ℃时,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
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浙江联考期中)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以下关于内环境和
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其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
B. 血糖浓度、尿液中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C. 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活动
D. 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所有多细胞动物生存的前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是血细胞的内环境,其成分主要是
水,含有蛋白质,A错误;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相
对稳定,尿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
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
官、系统的活动,C正确;一些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和水螅)没有
内环境,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5·浙江丽水期末)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mmol/L) 参考值(mmol/L)
葡萄糖 15.1↑ 3.60~6.10
甘油三酯 5.28↑ 0.56~1.70
总胆固醇 7.57↑ 2.84~5.69
A. 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 表中参考值范围可表明内环境稳态并非绝对的
C. 该男子血糖高,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D. 该男子血脂高,建议低脂高糖饮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而血浆属于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所以它们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表中各项指标
都有一个参考值范围,说明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
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内环境稳态并非绝对的,B正确;该男
子血糖测定值为15.1 mmol/L,高于参考值3.60~6.10 mmol/L,血糖偏
高,有患糖尿病的风险,C正确;该男子血脂高,应该低脂饮食,同时血
糖也高,不能高糖饮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中)红细胞破裂常被称为溶血,会破坏血浆内
环境稳态。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称为内环境稳态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而与有机物无关
C.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
D. 毛细淋巴管盲端的瓣膜可促使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呈现出一种动态平
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内环境渗透压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
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人体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由
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B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
内,只在红细胞破裂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血浆,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C正确;毛细淋巴管盲端的瓣膜
可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6. (2025·浙江六校联盟期中)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是(  )
A. 糖尿病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
B. 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
C. 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
D.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糖尿病病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胰
岛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属于
稳态失调的例子,A不符合题意;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是因为人体不
能适应空调环境下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属于
稳态失调的例子,B不符合题意;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肾脏是维持内
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C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
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缺铁
性贫血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浙江绍兴高二检测)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
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略微下降趋势
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D. 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略
微下降趋势,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
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
肿,B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冬季人的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体内酶
的活性不会降低,C错误;由血钙浓度过低引起的抽搐与内环境的稳态
失衡有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5·浙江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B. 内环境稳态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与细胞的代谢也有关
C. 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体液
D. 血糖浓度、尿液中的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例如遗传病是由遗
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A正确;内环境稳态与外部
环境有关,如温度、酸碱度等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同时细胞代谢会向内环
境中排出代谢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等,所以也与细胞代谢有关,B正确;
泪液、消化液等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
不属于体液,C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不
属于稳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5·浙江嘉兴期中)体内水盐平衡失调,泌尿系统可能出现急性肾
功能不全导致少尿甚至无尿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其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 ,这一状态的维持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
解析: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这一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
稳态
神经-体液-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等,都
会使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一定
限度,则会导致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代谢紊乱,这说明

解析: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很多,如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
细胞代谢活动、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等,都能使内环境的各种成分
和理化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导致生
活在其中的细胞代谢紊乱或出现病变,这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
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无机盐能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还能
,例如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其中一部分乳
酸会和NaHCO3生成H2CO3,H2CO3分解生成H2O和CO2,CO2可由
排出体外。
解析: 机体中无机盐的作用有很多,能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
在维持pH相对稳定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如代谢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
反应产生H2CO3,H2CO3分解生成H2O和CO2,CO2可由肺排出体外。
参与维持内环境的
酸碱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浙江仙居中学校期中)“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
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
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
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pH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 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 、HP 等离子有关
C. 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
烈变化
D. 人体剧烈运动时在组织液中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
和H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特性(pH、温度、渗
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之一,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 、HP 等
离子有关,正是因为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才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
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C正确;当剧烈运动时,
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可以和血液中NaHCO3反应生成乳酸
钠和H2CO3,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5·浙江强基联盟月考)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40金27银
24铜,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下列叙述错误是(  )
A.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
B.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C.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恒定不变
D.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多个器官、系统协调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比赛过程中运动员
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
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平衡,B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
中的各种因素会在正常范围内变化,C错误;内环境稳态需要通过多个器
官、系统协调来维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浙江东阳市高二期末)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
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
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在较低浓度海水中血液浓度基本稳定,超过
范围后血液浓度上升,说明甲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
定,且调节能力较弱;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上升而上升,说明调节能
力很弱;丙在较低海水浓度和较高海水浓度中能维持血液浓度的相对稳
定,说明调节能力较强,因此调节能力大小关系为丙>甲>乙,综上所
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浙江嘉兴联考期中)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
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人的血液
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①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②肌酐 CRE 1.9 mg/dL 0.5~1.5
③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④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⑤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⑥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注: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1)血液中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稳态是指一
种 的状态。
解析: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即血液中每种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说明稳态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可变却又相对稳定(或相对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从报告单上可以看出超出正常范围的指标有 (填写表中序
号),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有 (多选)。
A. 肝功能受损 B. 肾功能受损
C. 糖尿病 D. 高血脂
E. 高血压 F. 哮喘
②④⑤
BCD
解析: 该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与参考范围对比发
现,该男子的②肌酐、④血清葡萄糖、⑤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
肌酐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
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可能肾脏功能受损;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的数值超出正常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高血脂,故
选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为避免进食导致血液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
于 状态。
解析: 由于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空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若该病人为了避免病症加重,长期控制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身体
出现“虚胖”现象,这是 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
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 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会
(填“降低”或“升高”),组织液渗透压相对 (填“降低”或
“升高”),水分向组织液渗透量增加。
解析: 该病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量增
加而导致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或水肿)
血浆蛋白
降低
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如果你是医生,对该病人饮食有何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运动、锻炼、低脂饮食、低糖饮食等。
运动、锻炼、低脂饮食、低
糖饮食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