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美丽的颜色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美丽的颜色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1 09:42:15

文档简介

            10* 美丽的颜色
 1.了解居里夫妇在艰苦条件下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一、字音字形
wēi miào(微妙)   zào rè(燥热)
lì qīng(沥青) zhòu yǔ(骤雨)
zhì xī(窒息) chuī xū(吹嘘)
yíng guāng(荧光)
jīn pí lì jìn(筋疲力尽)
hé yán yuè sè(和颜悦色)
二、识记词义
1.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2.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3.吹嘘:夸张地宣扬。
4.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5.和颜悦色:温和、愉快的脸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
三、课文梳理
探究点一:感受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①坚定的信念。当时镭的存在只是居里夫妇的一种推断,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但居里夫人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最终证明了镭的存在。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她着迷于镭这种神秘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它,再苦再累仍然觉得快乐。③时刻保持专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工作,居里夫人都全神贯注,就像她自己所写的那样“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④在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为了提高效率,居里夫妇做了分工,皮埃尔在棚屋里做细致的实验,而居里夫人选择了“男子的职务”,且从无怨言,乐在其中。
1.如何理解文中“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这两句话?
【答案】工作难度超出预期,工作时间不断延长,但居里夫妇浑然不觉,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沉醉其中,痴迷不已。这两句话凸显了此次科学研究的难度大、时间长,表现出居里夫妇勇于应对挑战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探究点二:品味本文语言中的情味
  
本文作者是居里夫妇的女儿。她饱含深厚的个人情感,怀着无比敬仰、爱戴的心情,以细腻的笔触、抒情的笔调,记述了让自己崇拜的科学家母亲,使得叙述语言如诗一般优美,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第17、18段写居里夫妇对镭的期盼时,作者描写玛丽此时的神情,“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回答时“和颜悦色”。第20段写到居里夫妇的散步,就像慢镜头般,逐渐拉长……这些细节中流露出温柔的爱意,这种爱意也只有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方能在笔端自然地表现出来。第24段写玛丽观察镭的姿势,“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对镭的迷恋。把玛丽观察镭的样子比作在床头看睡着的孩子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玛丽对镭的喜爱和珍视。从这些细腻的描写、诗意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玛丽的柔情与爱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这句话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作者欣赏父母工作时的密切配合与相处时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生活表达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传(节选)
艾芙·居里
①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②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③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④她准备离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给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于被占领的巴黎的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⑤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身穿一件黑羊驼呢的防尘外衣,带着一个小行囊……和一克镭——即装着许多小试管的一个沉重的包了铅皮的匣子。居里夫人奇迹般地在座席头上找到一个地方,并且还能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放在她面前。她决意不去听车厢里悲观的谈话,凝视着窗外阳光普照的田野。但田野上的一切也是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
⑥法国人大批逃往波尔多,搬运工、出租汽车、旅馆房间,都很难找到。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她无力搬动的重担。人群往来撞着她,她并没有发怒,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很有趣……难道她必须终夜守着这个价值一百万法郎的匣子吗?不,和她一起坐车来的一个部里的雇员认出她来,走过来帮助她。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办妥之后,她就走上了回巴黎的途程。
⑦她到波尔多去并没有引起注意,但是离开时却引起热烈的评论。一大群人围住这个怪人——“这个要回到那边去的女人”。这个“女人”留心不使人知道她是谁,但是话比平常说得多,尽力想平息那些使人惊慌的谣传,并且温和地说巴黎一定“可保”,居民一定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⑧在她看来,安静的、受着威胁的巴黎在9月初的灿烂的阳光下,似乎有一种它从来不曾有过的美丽和价值。这样一个珍宝难道会失去么?但是街上已经在传布着一个消息,其猛烈不下于海啸。居里夫人风尘仆仆,就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已开始!
⑨1914年9月6日玛丽写给伊雷娜的信上说:
⑩“……战场此刻正在移动,敌军似乎正在撤离巴黎。我们都觉得很有希望,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胜利。
要让年轻的费南·沙瓦纳做物理习题。你们既不能为法国的现在工作,就应该为它的将来努力。唉!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
(选自《居里夫人传》,有删改)
1.阅读选文,梳理并填写下面有关玛丽的主要经历。
①坚决留在巴黎——②            ——③在车站广场守护镭——④把镭存放到银行保险库——⑤             ——⑥听说德军进攻失败——⑦            
【答案】②亲自把镭运到波尔多 ⑤平息谣传,安抚居民 ⑦写信叮嘱
2.针对文中两处划横线处,一位同学分别提出了疑问,请你帮他解答。
(1)疑问一:写玛丽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不利于刻画她的正面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呢?
(2)疑问二:为什么要写田野上失败的气象和成行逃去的汽车?
【答案】(1)这一举动是人之常情,体现了玛丽对子女的爱,更体现出她作为科学家的无私与坚守,使玛丽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2)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人们纷纷逃离,反衬出玛丽的勇敢和她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装着许多小试管的一个沉重的包了铅皮的匣子”对玛丽所携带的一克镭的包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她把一克镭包裹得严密、细致,突出了玛丽对这一克镭的无比重视。
4.选文第⑩段和第 段引用居里夫人写给女儿的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体现了居里夫人对法国取得胜利的信心以及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凸显了居里夫人的伟大。            10* 美丽的颜色
 1.了解居里夫妇在艰苦条件下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一、字音字形
wēi miào(微妙)   zào rè(燥热)
lì qīng(沥青) zhòu yǔ(骤雨)
zhì xī(窒息) chuī xū(吹嘘)
yíng guāng(荧光)
jīn pí lì jìn(筋疲力尽)
hé yán yuè sè(和颜悦色)
二、识记词义
1.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2.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3.吹嘘:夸张地宣扬。
4.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5.和颜悦色:温和、愉快的脸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
三、课文梳理
探究点一:感受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①坚定的信念。当时镭的存在只是居里夫妇的一种推断,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但居里夫人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最终证明了镭的存在。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她着迷于镭这种神秘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它,再苦再累仍然觉得快乐。③时刻保持专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工作,居里夫人都全神贯注,就像她自己所写的那样“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④在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为了提高效率,居里夫妇做了分工,皮埃尔在棚屋里做细致的实验,而居里夫人选择了“男子的职务”,且从无怨言,乐在其中。
1.如何理解文中“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这两句话?
探究点二:品味本文语言中的情味
  
本文作者是居里夫妇的女儿。她饱含深厚的个人情感,怀着无比敬仰、爱戴的心情,以细腻的笔触、抒情的笔调,记述了让自己崇拜的科学家母亲,使得叙述语言如诗一般优美,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第17、18段写居里夫妇对镭的期盼时,作者描写玛丽此时的神情,“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回答时“和颜悦色”。第20段写到居里夫妇的散步,就像慢镜头般,逐渐拉长……这些细节中流露出温柔的爱意,这种爱意也只有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方能在笔端自然地表现出来。第24段写玛丽观察镭的姿势,“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对镭的迷恋。把玛丽观察镭的样子比作在床头看睡着的孩子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玛丽对镭的喜爱和珍视。从这些细腻的描写、诗意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玛丽的柔情与爱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这句话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传(节选)
艾芙·居里
①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②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③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④她准备离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给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于被占领的巴黎的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⑤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身穿一件黑羊驼呢的防尘外衣,带着一个小行囊……和一克镭——即装着许多小试管的一个沉重的包了铅皮的匣子。居里夫人奇迹般地在座席头上找到一个地方,并且还能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放在她面前。她决意不去听车厢里悲观的谈话,凝视着窗外阳光普照的田野。但田野上的一切也是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
⑥法国人大批逃往波尔多,搬运工、出租汽车、旅馆房间,都很难找到。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她无力搬动的重担。人群往来撞着她,她并没有发怒,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很有趣……难道她必须终夜守着这个价值一百万法郎的匣子吗?不,和她一起坐车来的一个部里的雇员认出她来,走过来帮助她。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办妥之后,她就走上了回巴黎的途程。
⑦她到波尔多去并没有引起注意,但是离开时却引起热烈的评论。一大群人围住这个怪人——“这个要回到那边去的女人”。这个“女人”留心不使人知道她是谁,但是话比平常说得多,尽力想平息那些使人惊慌的谣传,并且温和地说巴黎一定“可保”,居民一定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⑧在她看来,安静的、受着威胁的巴黎在9月初的灿烂的阳光下,似乎有一种它从来不曾有过的美丽和价值。这样一个珍宝难道会失去么?但是街上已经在传布着一个消息,其猛烈不下于海啸。居里夫人风尘仆仆,就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已开始!
⑨1914年9月6日玛丽写给伊雷娜的信上说:
⑩“……战场此刻正在移动,敌军似乎正在撤离巴黎。我们都觉得很有希望,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胜利。
要让年轻的费南·沙瓦纳做物理习题。你们既不能为法国的现在工作,就应该为它的将来努力。唉!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
(选自《居里夫人传》,有删改)
1.阅读选文,梳理并填写下面有关玛丽的主要经历。
①坚决留在巴黎——②            ——③在车站广场守护镭——④把镭存放到银行保险库——⑤             ——⑥听说德军进攻失败——⑦            
2.针对文中两处划横线处,一位同学分别提出了疑问,请你帮他解答。
(1)疑问一:写玛丽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不利于刻画她的正面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呢?
(2)疑问二:为什么要写田野上失败的气象和成行逃去的汽车?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选文第⑩段和第 段引用居里夫人写给女儿的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