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揣摩文中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尝试做个性化思考与探究。
一、字音字形
jì zhōu(冀州)
hè dàn zhě(荷担者)
jī běn(箕畚) shuāng qī(孀妻)
shǐ chèn(始龀) qióng kuì(穷匮)
wú yǐ yìng(亡以应)
yí cuò shuò dōng(一厝朔东)
二、识记词义
1.年且九十:将近
2.惩山北之塞:苦于 阻塞
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家人
5.毕力平险:尽、全
6.指通豫南:直
7.达于汉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8.杂然相许:赞同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况且 放置、安放
11.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的意思
13.孀妻有遗男:丧夫的妇人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14.始龀,跳往助之:换牙
15.寒暑易节:更替
16.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17.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1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草木
19.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0.虽我之死:即使
探究点一:品味人物的语言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通过不同的语气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例如,愚公之妻的“献疑”,“以君之力”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智叟的话则带有轻视和嘲讽的意味,说“残年余力”,讥讽愚公的年老力衰。这些对话十分符合人物身份。
1.愚公妻子和智叟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的意思相同:都对愚公移山这件事存有疑虑。情感不同:愚公妻子是关心、担忧,智叟是轻视、嘲讽。
探究点二:理解本文的寓意
本文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①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北山人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②愚公对移山的坚定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移山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愚公精神指的是一种自力更生、不畏艰苦的精神。愚公知道人力无穷,可以改造客观世界,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移山不止。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愿望,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去拼搏,去努力。
2.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作者通过塑造愚公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吾与汝毕力平险(代词,你们)
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
B.惩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C.寒暑易节(更替)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D.虽我之死(虽然)
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解析】“虽”应解释为“即使”。
2.默写。
(1)《愚公移山》中点明愚公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 。
(2)《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之艰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2)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答案】(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能力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愚公移山》全文。
【乙】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有删改)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ù 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是为何谷/斯是陋室
B.何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以臣名之/有仙则名
D.遂持驹去/委而去之
【解析】A项,这/判断动词,是。B项,原因/原来,旧的。C项,命名/出名,有名。D项,离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臣 故 畜 牸 牛 生 子 而 大 卖 之 而 买 驹
【答案】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答案】(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愚笨的人。
4.【甲】文借事说理。请说说【甲】文中的愚公精神与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甲】文中的愚公移山和《龟虽寿》中的“老骥”“烈士”都表达了一种永不停止、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5.结合【甲】【乙】两文,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
务实组(【甲】文) 依据一: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1) ”可以看出。 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2) ”可以看出。
求真组(【乙】文)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谷名希望统治者(3) 。 探究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修明内政
(4)愚公不愚
拓展提升
在班级举行的“‘愚公移山’之我见”主题学习活动中,有同学认为是夸娥氏二子移山成功的,又有同学认为移山是“愚公之道行”。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参照【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邱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①,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注】①蹇(jiǎn):困苦,不顺利。
【答案】(示例)我认为移山是“愚公之道行”。夸娥氏二子移山成功,赋予了故事以神话的色彩,这正是天神被愚公的精神感动的结果,突出了愚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我认为移山是“愚公之道行”。 24 愚公移山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揣摩文中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尝试做个性化思考与探究。
一、字音字形
jì zhōu(冀州)
hè dàn zhě(荷担者)
jī běn(箕畚) shuāng qī(孀妻)
shǐ chèn(始龀) qióng kuì(穷匮)
wú yǐ yìng(亡以应)
yí cuò shuò dōng(一厝朔东)
二、识记词义
1.年且九十:将近
2.惩山北之塞:苦于 阻塞
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家人
5.毕力平险:尽、全
6.指通豫南:直
7.达于汉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8.杂然相许:赞同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况且 放置、安放
11.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的意思
13.孀妻有遗男:丧夫的妇人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14.始龀,跳往助之:换牙
15.寒暑易节:更替
16.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17.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1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草木
19.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0.虽我之死:即使
探究点一:品味人物的语言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通过不同的语气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例如,愚公之妻的“献疑”,“以君之力”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智叟的话则带有轻视和嘲讽的意味,说“残年余力”,讥讽愚公的年老力衰。这些对话十分符合人物身份。
1.愚公妻子和智叟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探究点二:理解本文的寓意
本文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①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北山人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②愚公对移山的坚定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移山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愚公精神指的是一种自力更生、不畏艰苦的精神。愚公知道人力无穷,可以改造客观世界,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移山不止。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愿望,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去拼搏,去努力。
2.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代词,你们)
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
B.惩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C.寒暑易节(更替)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D.虽我之死(虽然)
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2.默写。
(1)《愚公移山》中点明愚公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 。
(2)《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之艰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能力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愚公移山》全文。
【乙】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有删改)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ù 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斯是陋室
B.何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以臣名之/有仙则名
D.遂持驹去/委而去之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臣 故 畜 牸 牛 生 子 而 大 卖 之 而 买 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4.【甲】文借事说理。请说说【甲】文中的愚公精神与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何相似之处。
5.结合【甲】【乙】两文,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
务实组(【甲】文) 依据一: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1) ”可以看出。 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2) ”可以看出。
求真组(【乙】文)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谷名希望统治者(3) 。 探究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在班级举行的“‘愚公移山’之我见”主题学习活动中,有同学认为是夸娥氏二子移山成功的,又有同学认为移山是“愚公之道行”。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参照【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邱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①,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注】①蹇(jiǎn):困苦,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