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三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三峡》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2 11: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张岱《跋寓山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余秋雨《三峡》
SAN XIA
姓名:字善长
身份:北魏地理学家
著作:撰《水经注》四十卷
作者简介
约466—527
随父游历,兴趣盎然
嗜书如命
决心著书
作者介绍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还有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作品介绍
瞿塘峡
巫 峡
西陵峡
关于长江三峡
文体常识
三峡之首瞿塘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最宽处不超过150米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幽深秀丽的巫峡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擅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滩多水急的西陵峡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猿猴难攀。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三峡工程大坝
《三峡》选自《 》,三峡是 、
、 的总称,作者 ,字 , (朝代) (身份)。
水经注校正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学家
基础练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郦道元
解词翻译
三峡
郦道元
1、结合课文注释,独立释词译句。
2、小组之间解疑,互译。
3、翻译闯关。
4、通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月。
于,在
同“缺”,空隙、缺口
正午
日光,这里指太阳
完全没有
如果不是
半夜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到了
飞奔的马
冲上、漫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有时
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春冬时节,则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飞速地往下冲荡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甚,很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译文】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凄寒,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霜的早晨
肃杀、凄寒
接连不断
凄惨悲凉
回声
声音悲凉婉转
基础练习
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二、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_________ 今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
良多趣味: 古义:_________ 今义:好
有时
很;甚
三、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
回清倒影: 原意为:纯净透明,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
飞奔的马
清波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5)至于夏水襄陵 ( )
(6)飞漱其间 ( )
(7)空谷传响 ( )
(8)属引凄异 ( )
同“缺”,空隙,缺口
逆流而上
甚;很
早晨
冲上、漫上
冲荡
回声
接连不断
基础练习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读“三峡”
1.作者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哪两种景物?
三峡的山
三峡的水(夏、春冬、秋天)
读“三峡”
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连绵不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高大险峻
(正面描写)
高大险峻
(侧面描写)
读“三峡”
3. 写水:三峡不同季节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夏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春冬:水碧潭深、清幽静美
秋天:水枯猿鸣,萧瑟凄凉
读“三峡”
4.作者为何先写山再写水?
“峡”是指“两山夹水”的地方,山势决定水势
写山是为下文写夏水做铺垫。
5. 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
作者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写作顺序的。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最盛,最能体现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点,故将“夏水”为首来写。其次,三峡夏水的凶险迅疾是由连绵不断雄奇险峻的山势决定的,先写夏水与第一段衔接紧密自然。
春冬二季的长江水量较夏变少,且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特点相似,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秋季水量最少,因此放在最后。
6、作者引用渔者歌谣的目的是什么?
引用当地渔者的歌谣,突出三峡之长、猿声之哀,
进一步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和伤感之情。
主题归纳
这篇游记散文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拓展阅读
著名诗人李白有诗《朝发白帝城》,请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此诗每句意思的句子。
1、朝辞白帝彩云间: ,
2、千里江陵一日还: 。
3、两岸猿声啼不住: 。
4、轻舟已过万重山: 。
朝发白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以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