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1 20: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昆明的雨》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先行预学: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鲜腴(yú)篱笆(lí)鸡枞(zōng)黄焖鸡(mèn)缅桂花(miǎn) 炽红(chì)扳尖(bān)绿釉(yòu)密匝匝(zā)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比得上。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新知研学 析元素 明主题 结合阅读提示,默读课文,通过设计一套昆明城市明信片,走近汪曾祺笔下的昆明。请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城市明信片,绘城市风情,传真切情意。城市明信片中呈现的元素往往最能彰显城市特色。设计一套昆明城市明信片(数量自定),给每张明信片选择一个主元素(景、物、事),并为这套明信片命名。 [梳理元素]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的昆明元素,并将其摘录到下表中。 表4—11昆明元素 元素类型昆明元素景雨季草木物仙人掌事苗族女孩卖杨梅
[比较与归纳]通过提取关键词,概括文中元系的具体特。比较这些元素,归纳其共同点并填人下页的表格中, 表4—11《昆明的雨》中的元素特征 元素类型特征共同点景物事
为了确定这套明信片的主题,班级进行了小组合作,假设你是明信片设计主题汇报的发言人,请参考示例,结合前两个步骤的探究结果,将设计主题和命名缘由向全班汇报分享。 【示例】 杭州城市明信片设计小组的主题汇报: 我们小组将明信片的主题定为“文化杭州”。明信片中选入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得名的西湖苏堤、古朴的南宋御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还有研究印学已有百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它们是杭州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具有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共同特征,是杭州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因此,我们将主题定为“文化杭州”。 发言人汇报: 我们小组将明信片的主题定为“ ”(从表4-11的共同点中提取关键词)。明信片中选入了 (从表4-10中选择对应的昆明“元素”),它们是汪曾祺心中昆明这座城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具有 的共同特征(从表4-11的共同点中提取关键词并适当拓展),是 。因此,我们将主题定为“ ”。
任务二、 配文案定色调 [撰写文案]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为凸显明信片的主题,文字元素应与主图搭配。每张明信片的背面可配上一句最能体现汪曾祺心中昆明特色的句子借助下面的材料,仿照示例,为你设计的明信片选择一句话,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标点等角度说明理由。 【材料】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昆明的雨》阅读提示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关于散文的感想》 平实、朴素是汪曾祺散文重要的特点。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此去理解他的散文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句段的琢磨、全篇的谋局,都蕴藏在淡得像云的文字里,所以读他的散文,越看越不能释卷。 ——张苏银《浅析汪曾祺散文中的语言与文化特色》 【示例】 我选择“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理由:该句用寥寥十四个字,分别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展示了牛肝菌的美味。“滑,嫩,鲜,香”,一字一味,写出了牛肝菌入口后、经过咀嚼、品尝,带给人不同层次的美味享受,有画面感。连用五个逗号,将品尝菌子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写得轻松、有趣。将这句配在明信片上,在平淡中传递出淡淡的烟火气息,营造温情氛围,增强画面感。 我选择 理由:
任务三 3.[确定色调]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淡、情味浓,可谓“淡而有味”。如何在明信片中呈现汪曾祺文字的意境美呢 色调能传情达意、营造氛围。请为这套明信片确定一个主色调,并说明理由。 知识卡片 色调、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色彩的浓淡,也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我选择 作为主色调,理由:
三、迁移拓学 4.[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思考:你会对明信片的主色调进行调整吗? 为什么 【材料一】 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作“跑警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跑警报) 【材料二】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汪曾祺
四、反思结学 他的想念饱满而绵长,这想念串联起了零零总总的凡人小事之美。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读完《昆明的雨》,有一句话回荡在老师心里:“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师也想给汪曾祺先生奉上两句赞叹:语言平淡有味道,凡人小事蕴深情。 汪曾祺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够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感受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读汪老的文章,真正体会先生浓烈如火的真情怀。
五、达标测学 融妙思 绘终稿 5.[绘制明信片】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主元素,结合前面的探究结果,绘制一张明信片。
答案:
元素类型 昆明元素
景 雨季草木
物 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莲花池、小鸡、小酒馆、木香花
事 苗族女孩卖杨梅 房东和她的养女卖缅桂花,还会赠送给房客 和朋友在酒馆小酌
元素类型 特征 共同点
景 浓绿 都以"昆明的雨"为背景,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生机勃勃、纯净、恬静、美好、温情、
物 肥大、倒挂着还能开花,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个大、黑红、味甜,香、浓密,清澈,悠闲,宁静,浓密、明丽
事 恬静、温暖
[示例1]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理由:这句话中"爬""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严严的"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香的繁多、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将这句话配在明信片上,在平淡中表达了对木香的喜爱、赞美。[示例2]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理由:这句话中"走不了"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安静的酒馆,店外雨声滴答,花香弥漫,店内好友对坐。这不仅仅是雨天阻滞了他们的脚步,更是他对这种闲适恬淡氛围的流连。3.[示例]绿色理由:汪曾祺在文中多次提到"草木深""浓绿"等词语,例如"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些描写展现了昆明雨季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色是自然的颜色,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与文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明亮、丰满的特点相契合。从情感上看,绿色不仅代表自然,还象征着希望和力量。文中充满了对昆明这座城市的想念,情深意切,浓密的绿色可以很好地诠释情感的丰厚。4.[示例]不会。虽然当时的昆明警报、轰炸频繁,给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但作者始终秉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知道岁月的艰难,但是努力把生活过得精彩。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何尝不是生命最蓬勃的一抹绿?相信蓬勃明丽的绿色调,一定能引发更多的共鸣,让大家爱上汪曾祺笔下的昆明,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昆明!(若写"会",言之有理也可)
5.略。[提示]该任务是实践性任务,绘制后可开展优秀明信片评比,可从绘画设计要素和文本主题契合度两个维度展开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读、艺术表达、情感传递的结合。以下是昆明城市明信片绘制评价角度与参考标准,供参考,可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分值比例。
①主题契合度(40%)优秀(35~40分):主元素(如木香花、雨中街景)鲜明体现《昆明的雨》中"湿润""明亮""烟火气"的特点,画面能传递汪曾祺笔下的昆明情味。合格(25~34分):选取的元素与文本相关,但主题表达较模糊,如仅简单绘制雨景而缺乏人文细节。待改进(<25分):偏离文本内容(如误用非本文中的元素)。②构图与创意(30%)优秀(25~30分):构图层次分明(如前景为缅桂花、背景为老街),留白恰当;创意突出(如用雨丝串联多个元素)。合格(15~24分):元素堆砌、缺乏主次,或画面过于单调。待改进(<15分):布局混乱,难以辨识主题。③色调与氛围(20%)优秀(16~20分):色调符合绿色调建议,或自主搭配合理(如雨天的朦胧感);色彩能传递昆明雨季的"明亮"与"温情"。合格(10~15分):色调基本协调,但氛围渲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