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2 10: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苏州园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段后完成练习。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 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 有一头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 双角高耸, 翘首远眺, 栩栩如生。这头铜牛是用我国古代传统拨蜡法zhù造的。中国古代雕塑, 以写意见长, 而这头铜牛却用了写实手法。它_______造型生动, _______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
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 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 长久地降伏洪水, 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 乾隆皇帝还特意撰写了一篇四言míng 文, 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背上。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标注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 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在此处是“抬起头来”的意思, “翘”应读“qiào”; “zhù 造”在此处是“建造”的意思, 应写成“筑造”。
B. “翘首”在此处是“歪着头”的意思, “翘”应读“qiào”; “míng文”在此处是指皇帝写的很有名的文章, 应写成“名文”。
C. “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从天而降镇住洪水, “降”应读“jiàng”; “míng 文”在此处是指刻在铜牛背上的文字, 应写成“铭文”。
D. “降伏”在此处是指希望铜牛能使洪水屈服顺从, “降” 应读“xiáng”; “zhù 造”在此处是指熔铜做成牛的形状, 应写成“铸造”。
2. 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 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 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 就 B. 尽管 可是
C. 不仅 而且 D. 不但 反而
3.下列“牛”字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铜牛背上的一项是(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 但自出心裁, 别有一番风味。
B. 长江两岸重峦叠嶂, 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景色非常壮观。
C. 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 这样才能有个好收成。
D. 校园里的侧柏被修剪得俯仰生姿、高低一致, 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2024 年4 月——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园, 我们风景园林社团成员有幸亲临现场, 感受了各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法国蒙彼利埃市展园入口处的法式喷泉与山顶透明的法式建筑遥相呼应, 延续了法式园林多采用镜像式设计, 形成左右对称的场景的风格。南京园通过爬山廊、假山瀑布、叠水的空间变化, 处处彰显了江南园林对景、借景的造园手法, 产生了移步异景的观赏效果。
【乙】此次世园会之行, 不仅领略了全球园林艺术的精华, 也激发了我们对风景园林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5.【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参考示例, 修改南京园的介绍文字, 使之更简洁、更有文采, 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游览。(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示例】法国蒙彼利埃市展园入口处的法式喷泉与山顶透明的法式建筑遥相呼应, 延续了法式园林多采用镜像式设计, 形成左右对称的场景的风格。
修改为: 法国蒙彼利埃市展园高低错落与镜像对称的融合, 可让人体会到法式浪漫。
南京园通过爬山廊、假山瀑布、叠水的空间变化, 处处彰显了江南园林对景、借景的造园手法, 产生了移步异景的观赏效果。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社团负责人打电话向世园会工作人员询问关于前往2024 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的交通攻略的对话。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 注意语意要准确连贯。
社团负责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人员: 前往世园会主会场的交通方式有很多, 您可以登录2024 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官方公众号, 搜索“世园会主会场交通攻略”, 里面介绍了多种方式供您选择。
社团负责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问我该坐地铁几号线 又该在哪个站下车呢
工作人员: 您可以搭乘成都地铁18 号线抵达三岔站, 出站乘坐世园会摆渡车便可抵达主会场。
社团负责人: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人员: 不是的。您也可以采用骑行、乘坐出租车等方式前往主会场。
社团负责人: 好的, 那我骑行去主会场, 返程时, 乘坐出租车去地铁站。④__________
工作人员: 返程时, 你可以前往世园会主会场2 号门旁的停车场乘出租车。
9.11 月20 日下午, 八年级(1) 班的小语同学在学校食堂不小心丢失了一个蓝色的保温杯。请你于11 月21 日以他的名义写一则寻物启事。
10、根据文字材料,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属于哪种园林。(填序号即可)
园林按其发源地大致可分为东亚古典园林、西亚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东亚古典园林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 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讲求自然与意境的创造, 可游、可赏、可居, 常用移天缩地和借景的手法, 道法自然。
西亚古典园林重视植物和水法, 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 面积不大, 以水池为中心, 十字形构图。西方古典园林大多方正、均衡对称, 追求人工美和几何图案美, 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及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修剪过的花坛、喷泉水池和露天雕塑等, 都体现了人工性, 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节选自朱向红《景观设计》, 有删改)
A. 东亚古典园林 B. 西亚古典园林 C. 西方古典园林
图一 图二 图三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12.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绘。
B.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 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C. 我国的建筑,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D.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可是没法说出来。
13.小语同学对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进行了批注式品读并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请你找出一处不合理, 并作具体分析。
说明方法 课文原句 园林的特点
作比较 (1)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绝不讲究对称
举例子 (2)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追求自然之美, 着眼画意
14. 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置,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的还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下列诗文名句中不能用来表现苏州园林这种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
A.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D.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这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近50%。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
(取材于董鑫的文章)
材料二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碳配额,就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
碳交易的另一种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取材于孙杰的文章)
材料三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外地出差,无论是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碳足迹。那么,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北京市发布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了“MaaS出行 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市民在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后,采用步行、骑行的方式出行时,开启导航收集碳能量,行程结束后用户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个人账户中获得的减排量可捐助植树、修桥等公益活动,也可在平台APP内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奖品。目前,该项活动仍在持续开展,截至2024年3月,参与的市民已超过440余万人,累计碳减排量68万余吨。
(取材于骆倩雯、孙宏阳的文章)
15.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构完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B.自它启动至今近三年以来,强制碳市场领域工作成效明显。
C.在它的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企业比前一周期增长近50%。
D.2023年底,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16.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碳配额和CCER,前者强制,后者自愿,二者形成的交易市场互补互通。
C.重点排放单位定期的实际碳排放量,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
D.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
1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与CCER交易的市场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也可以是自然人。
B.普通市民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
C.普通市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目前多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
D.市民在MaaS碳普惠活动中获得的碳减排量,可捐助公益活动或兑换奖品。
18.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23年底,碳价整体呈平稳上涨态势,重点单位超额排碳成本变高。
B.CCER有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C.CCER的市场交易可以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获得理想配额的碳排放权。
D.未来更多市民加入低碳出行,有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19.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有哪些积极作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
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结果表明,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人行不行呢?曾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开主人几万米后又顺利找到主人的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的办法,也发现一些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这就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仪的“仪器”,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
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鸽子等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认定,这种磁铁就是“生物罗盘”的奥妙所在。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其后的实验,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强烈的反对。果真如此的话,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而且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就很难确定方位。
工程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博士根纳季·什韦佐夫也是对磁场理论“不满”的人之一。他的研究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才需要启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即那个所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还是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信息是从前庭器官通过神经——独特的“导线”进入动物大脑的。什韦佐夫认为,真正的“地图”就储存在动物的“灰色物质”里。这种“地图”实质上就像全球定位仪所使用的定位图。区别仅仅在于,动物没有“误差”或“不准”这种概念,它们的一切都分毫不差。最主要的是,无论暴风雨,还是高压电线,抑或磁场异常,都不会影响它们的“导航仪”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带有“地图”的“生物仪”会一代代遗传下去。后代不用学习,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人的方向辨别能力是否也一如动物是天生的?人是否只需开发自身的这种能力就行了?但什韦佐夫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他说:“很遗憾,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人天生没有‘生物罗盘’。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 而动物是‘无意识的’。”有的人辨别方向的能力强,有的人弱。什韦佐夫解释说,这很正常,和有的人数学学得好,有的人则学得差一样。比如有的人天生擅长画画,辨别方向的能力也属于这种天赋。
什韦佐夫认为,人能够借助外在的一些标记,例如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石头或树上的苔鲜等来判定方向。虽说人和任何一种动物一样,移动时也会在自身周围形成力场,“生物罗盘”的各个部件人体内都有,但这套系统对人不起作用。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设计”。
20.“磁场理论”引起研究者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1.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以确定方位的?
22.在辨别方向方面人和动物有何不同?
23.本文以“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为题,但却从对人“方位辨别能力”问题的调查写起,又以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结尾,这是为什么?
答案
1.D 2.C 3.B 4.D 5.将破折号改为逗号 6.在“不仅”的后面加上“让我们”7.示例:南京园古典雅致,流露传统魅力,移步异景彰显江南园林风采。8. ①示例:请问我该以怎样的方式前往世园会主会场呢 ②我在成都火车南站,想乘坐地铁前往主会场 ③只能乘坐世园会的摆渡车吗 ④返程时,我该在哪里打车呢
9.示例: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昨天(11 月20 日) 下午在学校食堂丢失了一个蓝色的保温杯,拾到者请联系八年级(1) 班小语。不胜感激!
八年级(1) 班小语
11 月21 日
10.(1)C (2)A (3)B
1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其特点。
D
13.课文原句(1) 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不是作比较, 这段话举例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4.B
15、A 16、B 17、B 18、C
19、①政府机制方面
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打造好碳普惠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
②市场主体方面
履行义务: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技术开发: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③公民个人方面
积极参与: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良性互动: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20.①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②其后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③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不会晕头转向,而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很难确定方位方向。
21、动物移动时形成力场,定向系统开启——数字信息进入前庭器官“生物罗盘”——通过神经进入动物大脑,由大脑中的“地图”(定位图)来确定方位。
22、①动物天生具备“导航”能力,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②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 而动物是‘无意识的’。③人辨别方向的能力有强有弱,各不相同。动物则是本能。
23、①易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联想,并引出对动物辨别方向问题的解说。②既首尾呼应,又突出说明了动物辨别方向方面独特的机能和独有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