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并“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以及作者表达出来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散文二篇》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哲理散文,学会把握哲理散文的观点,关注哲理散文如何传达观点,比较两篇哲理散文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学会读一篇文,到学会读一类文。
2.教材解读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本文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刻,文采斐然,值得认真揣摩。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习了不少散文,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学习《紫藤萝瀑布》等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对哲理性散文还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哲理散文的观点,关注哲理散文如何传达观点,比较两篇哲理散文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学会读一篇文,到学会读一类文。
2.行为习惯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亲情既有依赖又有叛逆,本文能引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对亲情的深层思考。 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背景年代有隔阂,需教师引导搭建理解的桥梁。
3.关键能力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观点。
拓展性目标 1.我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我能通过分析具体语段理解语文的哲理性。
挑战性目标 1.我能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抓住段落中心句,把握作者观点。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找出文中作者围绕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进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通过赏析重点语句,分析其语言特点,进而把握哲理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1.结合助读资料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正确的人生观。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同学们,我们下周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生命”的读书交流会。请同学们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散文二篇》,完成以下任务。 ②明确活动任务及目标。 ①进入情景,明确活动任务。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5分钟 ①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字音词语。 ①根据预习差缺补漏。 ②完善学案相关知识。
任务一:感知生命 10分钟 ①速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关键。 ②总结文章结构。 ①阅读课文,抓住每段关键句理清作者思路。 ②跳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出现最多的词语,把握作者观点。
任务二:思考“生命” 10分钟 ①速读课文,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 ②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言的哲理性。 ①抓住中心句,理清作者的说理过程。 ②通过批注式赏析,分析语言的哲理性。
任务三:畅谈生命 10分钟 ①出示助读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②出示示例,要求学生撰写总结发言稿。 ①阅读助读资料,总结作者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 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模仿哲理性散文的语言特点,撰写发言稿。
课堂小结 3分钟 奇迹的背后是热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对理想的热爱,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愿同学们像蝉一样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脚下有大道,做生命的歌唱者,拥抱梦想,拥抱生命!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1.完成总结发言稿的撰写。 2课后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和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