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02 17: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授课:廖容丽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P课本65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Nn=2n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考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对位训练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m.2T B.m.220
C.2T/20 D.m.23T变式训练
例2①请填写表中II和III空白之处的内容。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探究: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有何区别?“S”型曲线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何应用?考点2: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种群增长两种曲线比较理想条件(表述?)有限的自然条件不断增长先快速增长,再慢增,最后稳定无有K/2保持不变先增大后减小至0增长曲线 “J”型曲线 “S”形曲线
对位训练②表中N1=No·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 ____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 N30=3000×(1.0147)30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时间种群
数量1、 “J”型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的阻力;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J”型曲线指生物具有什么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例.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在1930年大约有多少只鹿能够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而不会饥饿致死?
A.12000
B.35000
C.50000
D.100000变式(2014浙江卷)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某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小结: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2014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考点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如在对待鱼类的捕捞问题上,人们总是希望每年既能捕到较多的鱼,又不危及鱼类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也就是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就需要研究捕捞量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调查种群的现有数量,对种群的数量变化作出预测等。因此,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二)有助于农林害虫的防治
如老鼠、蝗虫的防治保护:进行野生生物资源保护时,应设法保护野生生物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其环境容纳量。如大熊猫的佑护。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增大其环境阻力措施: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天敌等。练.下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
达到最大值,应做
到适时捕捞。下列
做法中正确的是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对位训练:(2)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两点理由。
(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不赞成。 理由:①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②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引起环境污染;④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引入天敌。 考点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问题导引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操作? 为了取得比较准确的数据,计数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课本68——69页
⑴ 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在资源和空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⑵ 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 。
⑶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的数据。
⑸ 试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确定一个进一步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代谢废物积累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增加菌种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溶氧或pH或代谢废物等)的变化关系需要(4)如下表:(2分。横表头时间共7天写对得1分,纵表头重复实验(3次以上)和“平均”答全得1分)活菌数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计算归纳:1ml样品中的总数为:
每中格的平均数×25×104×稀释倍数
或每小格的平均数×400×104×稀释倍数
高考链接:创P1872012江苏高考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5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个。2.5×108感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