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3章 体液调节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0.7-1.1min(1min左右)
÷5=1.098min
5×3.9=19.5mmol=0.0195mol×180=3.51g÷5=0.702min
300g÷60min=5g/min
5×6.1=30.5mmol
=0.0305mol
×180=5.49g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问题探讨
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持续下降,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运动过程中,因消耗血糖为运动提供能量,血糖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机体会随时分解储能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消耗,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血糖的平衡是怎样维持的?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问题探讨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资料1:马拉松组委会一般在赛道沿途设置补给站,确保水的充足供应,补给站一般为能量型饮料站和用水站,也会提供很多的水果和食物作为补给,有时候会提供当地的特色小吃。
阅读资料,思考血糖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资料2:当一个人刚开始停止进食的时候,首先是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来为机体提供能量。糖原分解时不能直接产生葡萄糖,而是先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通过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才能转变为葡萄糖,进而释放进血液。而肌纤维中缺乏此酶。
资料3:东北虎的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高,糖类比较少,但东北虎体内的葡萄糖浓度(4.8-6.9mmol/L)与人体相当。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资料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资料2: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的主要器官:据测定人在饭后,从门静脉流入肝脏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为140mg/dL,从门静脉流出肝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110mg/dL。肌肉细胞中也存在类似生理过程。
资料3:北京鸭在育肥阶段只用含糖类较多的谷物类作饲料,经过一段时间,鸭就变肥了。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阅读资料,思考血糖的去路。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请同学构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模型
图3-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正常情况下)
血糖
(3.9~6.1 mmol/L)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摄取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化
CO2+ H2O+ 能量
肝糖原
肌糖原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血糖的主要来源
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血糖的主要去路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当血糖浓度偏高或偏低时,机体如何调节从而使得血糖浓度回归到正常范围内呢?
十二指肠 胰腺
散布着胰岛
胰岛A细胞 胰岛B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 (分泌胰岛素)
2.相关激素:
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胰岛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多种激素参与了血糖的调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可直接或间接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
相关信息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转化
胰岛素
促进
抑制
血糖
(3.9~6.1 mmol/L)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
促进
3.调节过程: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转化
分泌胰岛素增加
促进
抑制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
饭后1小时(血糖升高),请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3.9~6.1
mmol/L)
血糖升高
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
恢复正常水平
3.调节过程: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转化
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促进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
空腹(饥饿)时,请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3.9~6.1
mmol/L)
血糖降低
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
恢复正常水平
正常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
当血糖水平下降时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血糖水平下降
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水平升高
4.反馈调节
氧化分解
合成肝、肌糖原
转化为甘油三酯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恢复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恢复
促进
抑制
促进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膀胱壁
逼尿肌
大脑皮层
尿液
体外
排出
尿道上的感受器
刺激
膀胱壁的
感受器
刺激
尿液
传入神经
[排尿反射]
反馈调节的类型
1)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2)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拓 展
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只有激素作用吗?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吗?
直接
+
下丘脑
直接
+
胰岛B细胞
某一区域
另一区域
血糖低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
+
+
分泌
促进
①血糖氧化分解
②合成肝、肌糖原
③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抑制
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②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促进
胰岛素
②非糖物质转化
①肝糖原分解
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
去
路
来
源
传入神经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副交 感神经
传入神经
血糖高
血糖降低
趋于正常
(1)调节方式: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
胰岛A、B细胞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①血糖浓度变化
②下丘脑神经支配
③胰岛素
胰岛A细胞
下丘脑
(+)
(-)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
胰岛A细胞
胰岛B细胞
①血糖浓度变化
②下丘脑神经支配
③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血糖浓度升高
(+)
下丘脑
(+)
(+)
胰高血糖素
(+)
血糖浓度降低
(-)
血糖浓度降低
归纳小结
(1)调节中枢:
(2)调节方式:
(3)调节机制:
(4)升高血糖的激素:
(5)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6)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7)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负反馈调节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
胰岛素
血糖浓度;下丘脑;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下丘脑;胰岛素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归纳小结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1.血糖平衡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下图为某同学绘出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指的是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图中①-④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的是_________。①和④均能作用于A,但效果不同,④过程说明血糖平衡调节中有_______调节机制。
胰岛B细胞
食物
血糖升高
A
下丘脑
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①
②
③
④
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①②③④
负反馈
实战演练
(4)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绵羊的胰脏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如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消化
1.血糖平衡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下图为某同学绘出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
血糖升高
A
下丘脑
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①
②
③
④
实战演练
2.(2023·广东)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3.(2023·山西)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D
B
寒冷刺激
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一系列反应
体内细胞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
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你身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摘除垂体
甲状腺萎缩
甲状腺激素
分泌减少
垂体提取物
甲状腺大小、甲状腺激素含量都部分恢复
实验1: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作用
说明:垂体中的某些物质可以维持甲状腺的形态结构,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某些物质
甲状腺激素
促进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思考: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应如何设置对照?
手术但不摘除垂体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血液中TSH水平)
1
2
3
4
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
向动物静脉注射下丘脑分泌的TRH
明显升高
正常
明显降低
明显降低
损毁动物下丘脑中分泌TRH的区域
向动物的垂体中注射微量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分泌TSH
注: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SH-促甲状腺激素 TH-甲状腺激素
思考:1和2,1和3组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1、4组得出什么结论?
常态对照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实验2: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作用
进一步说明: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TSH。
实验 组别 甲状腺激素水平 TSH水平
加法实验 甲状腺机能亢进
减法实验 甲状腺机能减退
升高
下降
降低
升高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实验3: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
讨论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讨论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TH)
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抵御寒冷
抑制(-)
抑制(-)
负反馈
抑制(-)
抑制(-)
负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
寒冷刺激
神经系统
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
(2)类型:
(3)意义: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概念:
下 丘 脑
垂 体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靶 腺 体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皮质醇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分级调节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为什么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从反馈调节的角度解释原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状 腺
下 丘 脑
垂 体
抑制减弱
抑制减弱
-
+
+
缺碘
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甲状腺肿大。
联系生活
不足
过度增生
4.(2025·浙江)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某同学给大鼠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后,测定其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B.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减弱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降低
D.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A
5.(2024·广东)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C
实战演练
6.(2024·河北,8)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
B.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
C.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
素分泌
D.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C
通过体液运输
思考:1.结合左图,分析激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3.激素能定向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细胞吗?
不能;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受体
接受信号的细胞
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为什么激素要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呢?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
4.激素应用: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不一定;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思考:1)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
激素选择靶器官、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2)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只有靶细胞上含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内分泌细胞释放激素的方式一般均为胞吐,可以提高其释放速度,便于其更快地发挥调节作用。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思考:1)激素能持续作用吗?
2)为什么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不能,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为了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激素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类激素不容易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负责把细胞外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细胞内信号再通过转导和放大,最终激活了某种酶,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情况。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拓 展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酶磷酸化,然后就把这个信号传到了细胞的内部,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降低了血糖;另一方面葡萄糖进入细胞之后,可以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合成脂肪等,使血糖的浓度降低。
如图所示为肝细胞,请据图分析,胰岛素是如何使血糖降低的呢?
nmol/L
nmol/L
mIU/L
pmol/L
pmol/L
思考: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激素调节有什么特点?
资料:
①美国学者E.C.Kendall从3t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
②30万头羊脑只能提取生长激素1g。
③正常生理状态下,人血液中的激素浓度一般为10-12~10-9mol/L。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4.微量、高效
1分子受体
102分子活化G蛋白
104分子cAMP
105分子活化蛋白激酶一A
106分子活化糖原磷酸化酶
108分子葡萄糖
4.微量、高效
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临床上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疾病。
激素种类 ,量 ;
既不 ;
又不 ;
也不 ;
而是使 发生变化,是 。
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组成细胞结构
提供能量
起催化作用
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
(三不一调节)
多
极微
激素分子
受体
激素分子
受体
思考:激素组成细胞结构吗?激素可以提供能量吗?激素起催化作用吗?
机体内,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调节生长发育
增加产热
升高血糖
胰岛素
(1)协同作用:在同一生理功能上效果相同。
(2)拮抗作用:在同一调节过程中效果相抗衡。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糖皮质激素
三.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降低血糖
1.胰岛素与糖尿病
四.激素的应用
1)低血糖和高血糖
正常血糖浓度: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
低血糖: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出现饥饿、乏力、头晕等,严重可出现昏迷和死亡
高血糖: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 mmol/L
空腹血糖浓度大于8.9 mmol/L时出现尿糖
思考:尿糖一定是糖尿病吗?
①一次性摄入的糖太多
③肾脏疾病,重吸收血糖能力下降,随尿排出。
②糖尿病
血糖浓度超出肾脏的重吸收能力,随尿排出。
2)尿糖原因
长期血糖偏高会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1.胰岛素与糖尿病
四.激素的应用
3)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治疗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
遗传
胰岛素分泌不足
环境
遗传
环境
生活方式
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胰岛素
其他药物
运动
饮食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1型
×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2型
×
高血糖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眼病、肾病、脑病、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泵
胰岛素
思考: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治疗因胰岛素受体受损而引发的糖尿病吗?
不能
糖尿病外在表现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受阻
肝糖原合成减少,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增多
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饥饿、多食
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强
体重减轻
血糖↑
多尿
多饮
血浆渗透压↑
产生渴觉
原尿渗透压↑
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4)主要临床症状: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
1.胰岛素与糖尿病
四.激素的应用
2.生长激素与增高
四.激素的应用
在长骨骨骺闭合前使用生长激素,才能增高。
下丘脑
垂体
促性腺激素
(-)
性腺
性激素
(-)
外源增多
增强
增强
减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3.有些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激素类兴奋剂)来促进肌肉生长,请结合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级调节特点,分析使用该兴奋剂可能导致的后果。
睾酮衍生物增多 → 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的负反馈作用增强 →促性腺激素下降→睾丸萎缩→自身雄激素合成分泌减少
对动物进行超数排卵时,使用促性腺激素而不使用性激素,就是防止过量的性激素造成动物性腺萎缩。
萎缩
减少
在鸡的养殖实践中人们发现,适当延长每日的光照时间和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雌激素的分泌,提高母鸡产蛋率。但光照时间过长,使性激素分泌过量,反而抑制排卵。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卵巢
睾丸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雌激素、孕激素
雄激素
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
神经传导
胰岛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髓质
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
小 结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不 同 点 来源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发挥作用 后去路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几乎所有的活细胞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蛋白质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与底物结合,细胞内外或体外都可起作用
作用后迅速失活
反应前后,性质不变,保持活性
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1.都有生物活性;2.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3.都不提供能量;4.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多种多样,大多为小分子
归纳小结
相同点
7.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如图是1型、2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正常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B.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葡萄
糖载体,有助于组织细胞摄取
葡萄糖
C.1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胰
岛B细胞功能异常,病人胰岛
素分泌不足
D.2型糖尿病造成的原因是
葡萄糖载体受损,不能识别
利用葡萄糖
胰岛素受体不足
载体
实战演练
8.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激素,②表示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①通过催化相关反应而起到传递信
息的作用
B.激素①和受体②特异性结合后会持续发
挥作用
C.若①为胰岛素,则靶细胞可能是骨骼肌细胞
D.若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都能和特定的物质或细胞结合后发挥特定的生物功能
C.都具有高效性,且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
B
实战演练
教材P55第3题
A
B
C
D
分析曲线变化的具体原因:
AB段血糖升高的原因:
。
BC段血糖降低的原因:
血糖升高,刺激 细胞分泌 ,
促进 、 、
,抑制
,从而降低血糖。
CD段血糖升高的原因:
血糖降低,刺激 细胞分泌 , ,从而升高血糖。
早餐后,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胰岛B
胰岛素
血糖氧化分解
合成肝肌糖原
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肝糖原分解
胰岛A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