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一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2025·浙江湖州月考)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不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
B.下丘脑部分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C.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D.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2.(2024·浙江三模)将小白鼠的机体组织置于含有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从培养开始一段时间连续测定培养液中激素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入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B.放入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C.放入卵巢,促性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D.放入肾脏,糖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3.(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②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甲状腺
B.激素③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
C.如果体内激素③含量过低会促进激素①和②的释放
D.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调控轴的调节
4.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与神经垂体③通过下丘脑垂体束②产生直接联系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
C.分泌促激素的细胞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D.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垂体前叶④
知识点二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5.(2024·浙江高二期中)下列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A.下丘脑兴奋 B.血容量减少
C.食用过咸的菜肴 D.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
6.(2024·浙江嘉兴高二联考期中)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B.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涉及神经调节
C.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
7.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器在太空驻留约6个月后,随着返回舱顺利看陆安全返航。相较于出发之时,航天员们出现了明显的面部浮肿,这是失重环境下体液大量向上半身汇聚引起的。体液上移还会让机体误以为身体水量过多,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体液上移会引起神经垂体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脱水会使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可以通过定期补充水分来避免失重引发的面部浮肿和脱水
(2024·浙江校联考一模)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9小题。
2020年6月29日下午山东省日照市锦华广场发生歹徒持刀行凶事件。正在此地办事的贺成龙听到被歹徒刺伤的群众呼救时,不顾自己安危,勇敢上前与歹徒搏斗,成功遏制了歹徒继续行凶的可能。日照市为表彰贺成龙的见义勇为行为,授予其“见义勇为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8.被刺伤群众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刺伤群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失血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B.神经垂体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
C.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D.抗利尿激素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渴觉
9.下列关于贺成龙遇到持刀歹徒后体内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
D.下丘脑直接参与控制机体运动
10.尿生成量与机体水盐平衡有关,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在 (器官)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 。
(2)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某实验小组以雌性家兔为实验对象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家兔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注射 。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雌性家兔的 。预测实验结果为 。
(3)实验小组刺激雌性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雌性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 ,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 。
11.(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的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正常 降低 正常
腺垂体 ① 正常 ② 正常
A.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
B.表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②是降低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D.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
12.(2024·浙江高二期中)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数量增加,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下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水只能通过扩散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13.(2024·浙江金华检测)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垂体门脉系统与“腺垂体”(图中 Ⅰ 位置)联系,能产生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激素;另一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将产生的神经冲动运到“神经垂体”处(图中 Ⅱ 位置)。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在 (填英文字母)处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属于 调节。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到下丘脑,引起细胞①处产生兴奋,进而导致 (器官)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通过体液运输,最后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热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 。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时,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 未切除组的,其机理是 。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1.A 下丘脑属于神经器官,也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A错误;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控腺垂体的激素分泌,B正确;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血糖平衡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C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2.B 放入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无垂体,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A错误;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故当放入甲状腺时,垂体提取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含量明显升高,B正确;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无垂体,所以促性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当放入卵巢时,由于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故放入卵巢,促性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雌激素的含量会增加,C错误;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与肾脏无关,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由于缺乏靶细胞肾上腺皮质,故糖皮质激素含量不会增加,D错误。
3.C 激素②由腺垂体分泌,为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达到全身,并定向作用于靶器官—甲状腺,A正确;激素③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B正确;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低,C错误;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调控轴的调节,D正确。
4.C 分泌促激素的细胞属于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C错误。
5.D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A错误;血容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防止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B错误;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
6.C 根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既需要神经调节(反射弧)的参与,又有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因此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A正确;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中只有神经调节,B正确;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被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7.C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体液上移会引起机体误以为身体水量过多,引起身体排尿增加,说明此时抗利尿激素减少,但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神经垂体分泌,B错误;脱水会使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让机体主动喝水,C正确;面部浮肿和脱水是失重环境下体液大量向上半身汇聚引起的,定期补充水分无法避免这种情况,D错误。
8.A 被刺伤群众失血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释放的,B错误;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错误;被刺伤群众失血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D错误。
9.C 贺成龙遇到持刀歹徒后,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A、B错误;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控制躯体运动,D错误。
10.(1)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②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尿量 A组尿量比B组多 (3)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并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显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2)实验目的是验证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据此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乙醇刺激,因变量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也可检测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即尿量变化,据此实验步骤为:①分组编号: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家兔均分为A、B两组。②给予不同处理:A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雌性家兔的尿量变化。由于使用乙醇后,抑制了抗利尿激素分泌,则A组家兔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多,故实验结果为A组家兔尿量多于B组,则能得出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的结论。(3)实验小组刺激雌性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雌性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加,说明神经系统参与了尿量调节,其中涉及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因此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11.B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酪氨酸衍生物,A正确;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缺碘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比较低,会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调控腺轴”分级调节,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体内的物质氧化少,产生的热量少,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D正确。
12.C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是通过水通道进行的,其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B错误;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C正确;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13.(1)下丘脑 E 神经-体液 (2)腺垂体 ABC (3)明显低于(小于)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解析:(1)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是在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在垂体处释放,图中E表示神经垂体,因此抗利尿激素在E处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参与、抗利尿激素参与)。(2)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到下丘脑,引起细胞①处产生兴奋,进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激素能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因此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A、B、C。(3)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促进幼小动物体生长发育等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进而导致小鼠的生长发育变缓,因此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
4 / 4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导学聚焦
1.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例说明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2.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阐明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调控。 3.阐明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
类别 靶组织 功能 具体激素种类
释放激素 作用于 腺垂体产生相应促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释放抑制激素 腺垂体相应激素的释放 、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
2.垂体
(1)组成:包括 和 两部分。
(2)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
(3)腺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靶器官
激素 靶器官 作用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发育和分泌激素
主要是骨 骼和肌肉 促进生长发育
催乳素 促进乳腺生长和乳汁生成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
①腺体:a. 、b. 、c. 。
②激素:A. 、B. (填全称)。
③作用:“+”表示 、“-”表示 。
④调节系统: 。
⑤调节方式: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存在 调节,也存在 调节。
(2)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②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具有重要意义。
(3)分级调节
①概念:下丘脑是神经组织,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这使得它能将神经中枢传来的电信号转变为 ,通过调节 ,影响机体许多其他的 的活动,实现激素的 。
②实例: 调控轴; 调控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
注意:并不是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例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还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腺垂体不但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且能分泌生长激素。( )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3)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
(4)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在通过激素调节稳态的同时,也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
探讨|分析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如图表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丙是甲状腺,则激素a和b分别是 ,如果丙是性腺,则激素a和b的分别是 。
(2)如果切除腺体乙,则a、b、c的含量分别发生的变化是 ;
如果过量注射激素b,a和c的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是 。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4)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
(5)渔业生产中,为提高鱼的繁殖效率,通常会给亲鱼施用一定剂量的某种激素。这种激素是上图中的b还是c,为什么?
(6)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中,下丘脑分泌激素,会受到哪些化学信号的影响?
比较归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激素进入血液后,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反馈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项目 类型 图示 解读
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血糖调节等
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1.(2024·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神经细胞与垂体细胞有部分相同的激素受体
B.垂体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细胞影响其他内分泌腺
C.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运至垂体后叶
D.下丘脑神经细胞支配的效应器只有垂体,它们之间通过递质传递信息
2.(2024·浙江杭州萧山二中校考)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 表示T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
B.TRH与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
C.如果切除垂体,则a含量会增加,b和c含量均减少
D.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规律方法
巧借“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
知识点(二)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1.神经垂体与激素
神经垂体自身不能合成激素,其释放的 和 是由 细胞合成,然后经 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储存。
2.抗利尿激素
(1)合成部位: 。
(2)释放部位: 。
(3)靶器官: 。
(4)作用:促进 对水分的 ,使尿量 ,起到保水作用。
(5)水盐平衡的调节
调节方式:① 调节;② 调节。
3.下丘脑的功能
(1)下丘脑是 与 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
(2)下丘脑利用上行和下行 ,实现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4.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
(2)大量饮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3)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
(4)下丘脑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 )
探讨|分析抗利尿激素与水盐调节
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2 500 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外,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 200 mL水。如图表示水代谢的调节过程:
根据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尝试写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的具体流程图。
(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是 ,渴觉中枢位于 。
(3)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1.血浆渗透压、尿量与抗利尿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2.下丘脑的四大功能
1.(2025·浙江六校联盟期中)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下丘脑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C.水盐调节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D.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神经垂体
2.(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B.肾小管通过主动转运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1)反馈调节是 。
(2)反馈调节对于机体 具有重要意义。
(3)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的原因是什么?
1.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
B.催乳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2024·浙江温州联考期中)垂体位于脑的下部,通过一个短柄与下丘脑相连,它既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等调节生命活动,又可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下列关于垂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B.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
D.甲状腺、性腺、胰岛和肾上腺髓质都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3.(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
B.该图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若器官X是性腺,则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
D.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4.(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期中)如图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a为多肽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是神经垂体,激素d是由乙合成并释放的
B.下丘脑分泌激素d,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乙
C.c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体现了分级调节
D.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会上升
5.(2024·浙江高二期中)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A.患者1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
B.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
C.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
D.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较高的TSH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腺垂体 促进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2.(1)腺垂体(或垂体前叶) 神经垂体(或垂体后叶) (3)促甲状腺激素(TSH) 肾上腺皮质 睾丸、卵巢 生长激素 乳腺
3.(1)①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 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③促进 抑制 ④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 ⑤分级 反馈 (2)①效果 信息 反馈调节 ②维持稳态 (3)①激素信号 腺垂体 内分泌腺 分级调节 ②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4.(1)× 提示: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
(3)√
(4)√
互动探究
(1)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2)提示: b和c的含量均减少,a的含量会增加 c的含量会增加,但激素a的含量会减少
(3)提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代偿性的甲状腺肿大。
(4)提示: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当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降低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5)提示:b;因为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虽然都具有促进精子细胞和卵细胞形成和成熟的作用,但如果施用激素c,通过负反馈调节,会使亲鱼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亲鱼性腺萎缩。
(6)提示:①有关神经释放的递质,②甲状腺激素。
学以致用
1.A 下丘脑神经细胞与垂体细胞有部分相同的激素受体,比如都含有甲状腺激素受体,A正确;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影响其他内分泌腺,这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错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有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有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经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储存,C错误;下丘脑可以支配很多器官的活动,包括胰岛、肾上腺髓质等,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D错误。
2.B 图示过程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机制,能够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TRH化学本质为多肽类属于大分子,特异性受体位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如果切除垂体,无法分泌b(TSH),进而导致c(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又会导致a(TRH)分泌量增加,C正确;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 轴突
2.(1)下丘脑神经细胞 (2)神经垂体 (3)肾小管、集合管 (4)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 减少 (5) 升高 大脑皮层 下降 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 减少 ①反馈 ②神经-体液
3.(1)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2)神经通路
4.(1)× 提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细胞释放的。
(2)√
(3)× 提示:出汗的过程中丢失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4)√
互动探究
(1)提示: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减少。
(2)提示:下丘脑 下丘脑 大脑皮层
(3)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4)提示:内环境的渗透压会下降。内环境中的水过多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学以致用
1.D 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下丘脑有水平衡中枢,也有血糖平衡和体温调节中枢,B正确;水盐调节涉及激素调节,如抗利尿激素,同时受到神经调节的协调作用,C正确;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垂体释放,作用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误。
2.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A正确;肾小管通过被动转运重吸收水分,B错误;摄盐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正确。
【评价检测】
网络构建
(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维持稳态
(3)提示:性激素过多,会抑制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会失去生育能力。
课堂演练
1.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2.D 垂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A正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对其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增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甲状腺、性腺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D错误。
3.D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A正确;图中下丘脑-腺垂体-器官X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活动,减少激素丙的合成及分泌,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B正确;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睾丸或卵巢)促进其合成性激素,所以若器官X是性腺,则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C正确;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由于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则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
4.C 图中乙为神经垂体,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由垂体释放,A错误;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垂体门脉系统与腺垂体(垂体的内分泌腺部分)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通过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因此下丘脑分泌激素d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联系到达乙神经垂体,B错误;c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C正确;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多肽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a激素会被分解而失活,不会发挥作用,因此c的含量不变,D错误。
5.D 患者1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垂体分泌TSH,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A正确;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是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B正确;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若TSH恢复正常,说明患病部位在下丘脑,若TSH不能恢复正常,则患病部位在垂体,C正确;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垂体分泌更多的TSH,D错误。
7 / 7(共84张PPT)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导学聚焦
1.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例说明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2.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阐明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调控。
3.阐明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之间的关系。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知识点(二)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 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
类别 靶组织 功能 具体激素种类
释放激素 作用于
腺垂体
产生相应促激素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
素释放激素
释放抑制
激素 腺垂体
相应激素的释放 、
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
腺垂体
促进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2. 垂体
(1)组成:包括 和
两部分。
(2)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
腺垂体(或垂体前叶)
神经垂体(或垂体后
叶)
(3)腺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靶器官
激素 靶器官 作用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发育和分泌激素
促甲状腺
激素(TSH)
肾上腺皮质
睾丸、卵巢
激素 靶器官 作用
主要是骨 骼和肌肉 促进生长发育
催乳素 促进乳腺生长和乳汁生成
生长激素
乳腺
(1)调节过程
3.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①腺体:a. 、b. 、c. 。
②激素:A. 、B. (填全
称)。
③作用:“+”表示 、“-”表示 。
④调节系统: 。
⑤调节方式: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存在 调节,也存
在 调节。
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抑制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
分级
反馈
(2)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②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
信息
反馈调节
维持
稳态
(3)分级调节
①概念:下丘脑是神经组织,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这使得它能将神
经中枢传来的电信号转变为 ,通过调节 ,影响机
体许多其他的 的活动,实现激素的 。
②实例: 调控轴; 调控
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
注意:并不是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
调节。例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
调节;胰岛还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激素信号
腺垂体
内分泌腺
分级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腺垂体不但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且能分泌生长激素。
( × )
提示: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 )
(3)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
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 √ )
(4)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在通过激素调节稳态的同时,也维持了
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 √ )
×
√
√
√
探讨|分析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如图表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丙是甲状腺,则激素a和b分别是 ,如果丙是性腺,则激素a和b的分别是 。
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
性腺激素
(2)如果切除腺体乙,则a、b、c的含量分别发生的变化是
;
如果过量注射激素b,a和c的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是 。
提示: b和c的含量均减少,a的含量会增加 c的含量会增加,但激素a的含
量会减少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
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导致
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
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代偿性
的甲状腺肿大。
(4)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
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
高时,会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当甲状腺
激素的水平降低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
素,使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5)渔业生产中,为提高鱼的繁殖效率,通常会给亲鱼施用一定剂量的某
种激素。这种激素是如图中的b还是c,为什么?
提示:b;因为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虽然都具有促进精子细胞和卵
细胞形成和成熟的作用,但如果施用激素c,通过负反馈调节,会使亲鱼分
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亲鱼性腺萎缩。
(6)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中,下丘脑分泌激素,会受到哪些化
学信号的影响?
提示:①有关神经释放的递质,②甲状腺激素。
比较归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
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激素进入血液后,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
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反馈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项目 类型 图示 解读
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
体中更常见,如血糖调节等
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
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1. (2024·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神经细胞与垂体细胞有部分相同的激素受体
B. 垂体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细胞影响其他内分泌腺
C.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运至垂体后叶
D. 下丘脑神经细胞支配的效应器只有垂体,它们之间通过递质传递信息
√
解析: 下丘脑神经细胞与垂体细胞有部分相同的激素受体,比如都含
有甲状腺激素受体,A正确;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影响其他
内分泌腺,这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错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产生的激素,有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
门脉血管的血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有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经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储存,C错误;
下丘脑可以支配很多器官的活动,包括胰岛、肾上腺髓质等,下丘脑与垂
体之间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D错误。
2. (2024·浙江杭州萧山二中校考)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甲状腺激素分
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 表示T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
B. TRH与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
C. 如果切除垂体,则a含量会增加,b和c含量均减少
D. 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
激素减少
√
解析: 图示过程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机制,能够反
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TRH化学本质为多肽类属于大分
子,特异性受体位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可以进
入细胞内,细胞内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如果切除垂体,无法分
泌b(TSH),进而导致c(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反馈调节
机制的存在,又会导致a(TRH)分泌量增加,C正确;呆小症患者如果服
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减少,D正确。
规律方法
巧借“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
知识点(二)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1. 神经垂体与激素
神经垂体自身不能合成激素,其释放的 和
是由 细胞合成,然后经 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
梢储存。
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
轴突
2. 抗利尿激素
(1)合成部位: 。
(2)释放部位: 。
(3)靶器官: 。
(4)作用:促进 对水分的 ,使尿量
,起到保水作用。
下丘脑神经细胞
神经垂体
肾小管、集合管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
减
少
(5)水盐平衡的调节
调节方式:① 调节;② 调节。
反馈
神经-体液
3. 下丘脑的功能
(1)下丘脑是 与 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
(2)下丘脑利用上行和下行 ,实现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通路
4. 判断有关表述的正误
(1)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 × )
提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细胞释放的。
(2)大量饮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 )
(3)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 × )
提示:出汗的过程中丢失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可导致血浆渗透压
升高。
(4)下丘脑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 ( √ )
×
√
×
√
探讨|分析抗利尿激素与水盐调节
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2 500 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外,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 200 mL水。如图表示水代谢的调节过程:
根据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尝试写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途径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的具体流程图。
提示: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
皮层→产生渴觉;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
减少。
(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是 ,
渴觉中枢位于 。
提示:下丘脑 下丘脑 大脑皮层
(3)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
呈负相关。
(4)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
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提示:内环境的渗透压会下降。内环境中的水过多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
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1. 血浆渗透压、尿量与抗利尿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2. 下丘脑的四大功能
1. (2025·浙江六校联盟期中)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 下丘脑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C. 水盐调节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
D.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神经垂体
√
解析: 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
确;下丘脑有水平衡中枢,也有血糖平衡和体温调节中枢,B正确;水盐
调节涉及激素调节,如抗利尿激素,同时受到神经调节的协调作用,C正
确;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垂体释放,作用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
管,D错误。
2. (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转运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
正常,A正确;肾小管通过被动转运重吸收水分,B错误;摄盐过多会导致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
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
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正确。
评价检测
(1)反馈调节是
。
(2)反馈调节对于机体 具有重要意义。
(3)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性激素过多,会抑制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会失
去生育能力。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维持稳态
1. 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
B. 催乳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
2. (2024·浙江温州联考期中)垂体位于脑的下部,通过一个短柄与下丘
脑相连,它既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等调节生命活动,又可以控制其他内分泌
腺的活动。下列关于垂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B.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
D. 甲状腺、性腺、胰岛和肾上腺髓质都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
解析: 垂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A正确;神经垂体
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正
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对其抑制
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增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C正确;甲状腺、性腺受腺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和肾上
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D错误。
3. (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丙为甲状腺
激素
B. 该图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 若器官X是性腺,则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
D. 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若激
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A正确;图中下
丘脑-腺垂体-器官X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腺
垂体分泌活动,减少激素丙的合成及分泌,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B正确;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睾丸或卵巢)促进其合成性激素,所以
若器官X是性腺,则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C正确;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
由于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则腺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的受体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
4. (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期中)如图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
其中a为多肽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是神经垂体,激素d是由乙合成并释放的
B. 下丘脑分泌激素d,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乙
C. c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体现了分级调节
D. 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会上升
√
解析: 图中乙为神经垂体,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由垂体释
放,A错误;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垂体门
脉系统与腺垂体(垂体的内分泌腺部分)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一种是通过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因此下丘脑分泌激素d
抗利尿激素,通过神经联系到达乙神经垂体,B错误;c为甲状腺激素,甲
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促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C正确;a表示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多肽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a激素会
被分解而失活,不会发挥作用,因此c的含量不变,D错误。
5. (2024·浙江高二期中)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
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A. 患者1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
B. 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
C. 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检测TSH的含量,
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
D. 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较高的TSH
√
解析: 患者1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
垂体分泌TSH,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A正确;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
正常值,是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B正确;给患者2静脉注射
TRH后检测TSH的含量,若TSH恢复正常,说明患病部位在下丘脑,若
TSH不能恢复正常,则患病部位在垂体,C正确;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
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垂体分泌更多的TSH,D错误。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 (2025·浙江湖州月考)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不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
B. 下丘脑部分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
垂体的分泌
C.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D.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解析: 下丘脑属于神经器官,也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A
错误;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
液中,调控腺垂体的激素分泌,B正确;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血糖平衡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同时也受大脑皮
层的调控,C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
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甲状腺激
素的受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浙江三模)将小白鼠的机体组织置于含有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
中,从培养开始一段时间连续测定培养液中激素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放入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B. 放入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C. 放入卵巢,促性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D. 放入肾脏,糖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放入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
是由垂体分泌的,无垂体,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A错误;垂
体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故当放入甲状腺时,垂体提取液中的促甲
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含量明显升高,B正确;促性
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无垂体,所以促性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当放入
卵巢时,由于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
故放入卵巢,促性腺激素含量不会增加,雌激素的含量会增加,C错误;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与肾脏无关,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但由于缺乏靶细胞肾上腺皮质,故糖皮质激素含量不会增加,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示意图,其
中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②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甲状腺
B. 激素③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
C. 如果体内激素③含量过低会促进激素①和②的释放
D. 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调控轴的调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激素②由腺垂体分泌,为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达到全身,并
定向作用于靶器官—甲状腺,A正确;激素③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
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B正确;当血液中甲状腺激
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
过低,C错误;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
调控轴的调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
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③通过下丘脑垂体束②产生直接联系
B. 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
C. 分泌促激素的细胞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D.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
用于垂体前叶④
解析: 分泌促激素的细胞属于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C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5. (2024·浙江高二期中)下列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A. 下丘脑兴奋 B. 血容量减少
C. 食用过咸的菜肴 D. 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A错
误;血容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分,防止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B错误;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细胞外液渗透
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浙江嘉兴高二联考期中)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水盐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B. 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涉及神经
调节
C. 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
泌增加
D.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
到保水作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既需要神
经调节(反射弧)的参与,又有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因此是在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A正确;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会刺激下丘脑,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中只有神经调
节,B正确;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被抑制,抗利尿激
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从而使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器在太空驻留约6个月后,随着返回舱顺利看陆安
全返航。相较于出发之时,航天员们出现了明显的面部浮肿,这是失重环
境下体液大量向上半身汇聚引起的。体液上移还会让机体误以为身体水量
过多,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体液上移会引起神经垂体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 脱水会使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 可以通过定期补充水分来避免失重引发的面部浮肿和脱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
巴,A错误;体液上移会引起机体误以为身体水量过多,引起身体排尿增
加,说明此时抗利尿激素减少,但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神经垂体
分泌,B错误;脱水会使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
觉,让机体主动喝水,C正确;面部浮肿和脱水是失重环境下体液大量向
上半身汇聚引起的,定期补充水分无法避免这种情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4·浙江校联考一模)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9小题。
2020年6月29日下午山东省日照市锦华广场发生歹徒持刀行凶事件。正
在此地办事的贺成龙听到被歹徒刺伤的群众呼救时,不顾自己安危,勇敢
上前与歹徒搏斗,成功遏制了歹徒继续行凶的可能。日照市为表彰贺成龙
的见义勇为行为,授予其“见义勇为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8. 被刺伤群众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刺伤群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失血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B. 神经垂体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
C. 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D. 抗利尿激素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渴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被刺伤群众失血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能促进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增加,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释放的,B
错误;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
吸收,使尿量减少,C错误;被刺伤群众失血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
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
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下列关于贺成龙遇到持刀歹徒后体内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
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
D. 下丘脑直接参与控制机体运动
解析: 贺成龙遇到持刀歹徒后,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
据优势,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A、B错误;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控制躯体运动,D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尿生成量与机体水盐平衡有关,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
平衡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在 (器官)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
加的有效刺激是 。
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并通过垂体释放的
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
降,显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某实验小组以雌性家
兔为实验对象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家兔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注射 。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雌性家兔的 。
等量的生理盐水
尿量
预测实验结果为 。
A组尿量比B组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实验目的是验证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据此可知实
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乙醇刺激,因变量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也
可检测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即尿量变化,据此实验步骤为:①分组编
号: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家兔均分为A、B两组。②给予不同处
理:A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
盐水。③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雌性家兔的尿量变化。由于使用乙醇
后,抑制了抗利尿激素分泌,则A组家兔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
增多,故实验结果为A组家兔尿量多于B组,则能得出适量的乙醇会抑制
ADH的分泌的结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实验小组刺激雌性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雌性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加,
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 ,机体
调节尿量的方式是 。
解析: 实验小组刺激雌性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雌性家兔的尿量明显
增加,说明神经系统参与了尿量调节,其中涉及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
因此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的血液中
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正常 降低 正常
腺垂体 ① 正常 ② 正常
A. 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
B. 表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②是降低
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D. 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酪氨酸
衍生物,A正确;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缺碘的人群中甲状
腺激素含量比较低,会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过程存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调控腺轴”分级调节,C正确;甲
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
素分泌不足,体内的物质氧化少,产生的热量少,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
体温偏低现象,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浙江高二期中)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
管细胞上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
数量增加,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 水只能通过扩散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C.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
D. 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
合管,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是通过
水通道进行的,其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B错误;下丘脑合成的抗利
尿激素储存在垂体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垂体释放的
抗利尿激素的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C正确;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
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浙江金华检测)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
种是经垂体门脉系统与“腺垂体”(图中 Ⅰ 位置)联系,能产生调节腺垂
体激素释放的激素;另一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将产生的神经冲动运到
“神经垂体”处(图中 Ⅱ 位置)。如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
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在 (填英文字母)处释放进
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属于
调节。
下丘脑
E
神经-体
液
解析: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是在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在垂体处释放,图中E表示神经垂体,因此抗利尿激素在E处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参与、抗利尿激素参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到下丘脑,引起细胞①
处产生兴奋,进而导致 (器官)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通
过体液运输,最后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热增加。图中
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 。
腺垂体
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到下丘脑,引起细胞①处产生兴奋,进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激素能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因此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时,观测到切除甲状腺
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 未切除组的,其机理是
。
明显低于(小于)
甲
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
降,导致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解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促进幼小动物体生长发育等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进而导致小鼠的生长发育变缓,因此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