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 知能整合再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 知能整合再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0:36:33

文档简介

 
一、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激素分泌的三种模式
1.依赖反射弧完成内分泌腺可以视为效应器的一部分
举例:交感神经使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神经系统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2.化学物质直接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实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针对练习】
1.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和腺垂体细胞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
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2.如果食物过咸时,人体会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但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却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相关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兴奋
B.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兴奋从SFO区域传到MnPO区域,神经元兴奋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D.大量喝水会产生饱腹感通过负反馈作用于SFO区域,从而抑制纯水摄取欲望
3.如图表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单向传递
B.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
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二、科学探究——动物激素调节的解题方法
动物激素调节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先阅读题目,从题目中获取信息(三步曲)
①变量类型:在对照实验中最常用的三个变量。
为了弄清楚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在研究问题时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方法一:不让无关变量出现
方法二:实验条件要适宜,使实验能正常完成。
方法三:通过设置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无关变量,来平衡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
方法四:大量样本、重复、随机,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③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简便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重复性原则。
(2)明确题目要求,根据要求作答
①实验思路完善、实验原理分析。
②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
设计思路:①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一般要写组别,(例如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以自变量作为分组的依据。②表格“空白区”记录的是因变量(即观察指标的内容)。
【针对练习】
4.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            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                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1)将上述实验思路填写完整。该实验原理:
                                            
                                             。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
5.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③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组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④把甲组鼠置于10 ℃环境中,乙组鼠置于30 ℃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完成以下内容:
(1)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改进。
                                             。
(2)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以记录小白鼠的体温变化。
(3)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是否可行?若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
                                            
                                             。
6.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
(3)丙鼠                                           。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①若甲、丙     (填“能”或“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     (填“能”或“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若                                             ,
则体温调节中枢在脊髓。
1.(2022·浙江1月选考19题)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 TH对 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给小鼠注射抗 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2.(2025·浙江1月选考15题)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某同学给大鼠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后,测定其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B.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减弱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降低
D.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3.(2024·浙江1月选考7题)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4.(2020·浙江1月选考13题)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5.(2024·浙江1月选考11题)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需要大量消耗糖、脂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下列各种激素水平与正常的相比,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高血糖素水平低
B.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C.胰岛素水平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D.胰岛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
6.(2025·浙江1月选考25题)为研究药物D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药物Z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并提出一个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给一组大鼠隔日注射药物D,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该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和尿糖浓度。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增加,出现尿糖且其浓度增加。
(1)①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药物D损伤了大鼠的    细胞,大鼠肾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使其尿量    。同时大鼠的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原因是                       
                                             。
②检测尿中是否有葡萄糖,可选用的试剂是                   。
(2)为验证药物Z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肝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若干份细胞数为N的大鼠肝癌细胞悬液和肝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药物Z、细胞培养瓶、CO2培养箱、显微镜等。
(说明与要求:细胞的具体计数方法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药物Z对培养液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取细胞培养瓶,分为A、B、C、D四组,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
ⅱ.                                             。
ⅲ.                                             。
ⅳ.                                             。
②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最后一次检测结果)。
章末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内分泌  下丘脑  激素  反馈  受体  特异性,微量高效  分级  胰岛素  体温 ⑩水盐 
相对稳定
【素养提升】
1.B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A错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制约,体现了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体现了(负)反馈调节,B正确;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会促进腺垂体分泌TSH增多,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C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起抑制作用,D错误。
2.B 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3.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①与②之间有突触,故神经冲动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胃泌素是一种激素,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题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D正确。
4.(1)①健康且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 ②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5.(1)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2)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组别体温时间 0 h 4 h 8 h 12 h 16 h 20 h 24 h
甲组鼠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
平均值
乙组鼠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
平均值
(3)可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解析:(1)实验设计方案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2)表格见答案。(3)实验可以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形成自身前后的对照。可以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6.(3)只破坏脊髓 (6)①能 不能 ②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
解析: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只需破坏下丘脑或脊髓或都破坏,看小鼠的体温变化。(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3)丙鼠只破坏脊髓。(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预测结果:若甲、丙体温恒定,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若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若甲体温恒定,乙、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缺一不可。
真题感悟
1.B 体液运输不定向,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据图可知,TH对TSH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抵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抑制作用减弱,B错误;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如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分泌减少,TSH减少,TH减少,故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
2.A 给大鼠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后,促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增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A正确,B、C、D错误。
3.A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
4.A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A正确;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其作用对象是垂体,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含量减少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D错误。
5.D 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此时,机体代谢旺盛,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同时机体大量排汗,导致水分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B、C错误,D正确。
6.(1)①胰岛β 增加 由于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排出,为补充能量,需增加食物的摄取,同时加速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②本尼迪特试剂
(2)①A、B组加入肝癌细胞悬液,C、D组加入肝细胞悬液 A、C组不加药物Z,B、D组加药物Z 将上述细胞培养瓶置于CO2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细胞数,记录并处理所得数据

解析:(1)①注射药物D后,血糖浓度增加,说明药物D损伤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鼠肾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外环境渗透压升高,相当于内环境渗透压降低,会使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由于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排出,为补充能量,需增加食物的摄取,同时加速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与分解,从而导致大鼠的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②葡萄糖为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2)②据题意可知,药物Z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肝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所以C、D组细胞正常增殖,而B组细胞受到抑制,A组(肝癌细胞+无药培养液)细胞数量较多,B组(肝癌细胞+含药培养液)细胞数量明显少于A组,C组(肝细胞+无药培养液)和D组(肝细胞+含药培养液)细胞数量相近且较多,大致呈现出B组柱形图高度最低,A组较高,C、D组高度相当且高于B组低于A组的情况。
4 / 5(共46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知能整合再提升
目 录 CONTENTS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真题感悟
体系构建
c
c
c
c
c
c
c
c
c
c
c
素养提升
一、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激素分泌的三种模式
1. 依赖反射弧完成内分泌腺可以视为效应器的一部分
举例:交感神经使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神经系统控制肾上腺髓质分
泌肾上腺素。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2. 化学物质直接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3.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实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1. 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和腺垂体细胞
B.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 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
作用
【针对练习】

解析: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A错误;甲状
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制约,体现了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
含量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体现了(负)反馈调
节,B正确;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会促进腺垂体分泌TSH增多,进
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C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起抑制作用,D错误。
2. 如果食物过咸时,人体会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但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却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相关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兴奋
B. 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 兴奋从SFO区域传到MnPO区域,神经元兴奋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D. 大量喝水会产生饱腹感通过负反馈作用于SFO区域,从而抑制纯水摄取
欲望

解析: 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错误。
3. 如图表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单向传递
B. 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
C. 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 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①与②之间有突触,
故神经冲动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
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胃泌素是一种激素,胃
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题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
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D正确。
二、科学探究——动物激素调节的解题方法
动物激素调节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先阅读题目,从题目中获取信息(三步曲)
①变量类型:在对照实验中最常用的三个变量。
为了弄清楚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
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
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在研究问题时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方法一:不让无关变量出现
方法二:实验条件要适宜,使实验能正常完成。
方法三:通过设置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无关变量,来平衡抵消无关变量的
影响。
方法四:大量样本、重复、随机,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③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简便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重复
性原则。
(2)明确题目要求,根据要求作答
①实验思路完善、实验原理分析。
②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
设计思路:①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一般要写组别,(例如实验组和对
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以自变量作为分组的依据。②表格
“空白区”记录的是因变量(即观察指标的内容)。
【针对练习】
4.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
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             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
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会出现                 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
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
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1)将上述实验思路填写完整。该实验原理: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①健康且生长状况相同的
小鼠 ②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
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
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注射胰岛素溶
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
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
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5.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
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
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
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③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组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④把甲组鼠置于10 ℃环境中,乙组鼠置于30 ℃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量一次体温,并做
好记录。
请完成以下内容:
(1)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改进。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解析:实验设计方案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
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
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2) 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以记录小白鼠的体温变化。
答案: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组别体温时间 0 h 4 h 8 h 12 h 16 h 20 h 24 h
甲组鼠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
平均值
乙组鼠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
平均值
解析:表格见答案。
(3)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是否可行?若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
方案。


解析:实验可以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形成自身前后的对照。可以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可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
对照
6. 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
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为
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解析: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
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只需破坏下丘脑或脊髓或都
破坏,看小鼠的体温变化。 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
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
解析:乙鼠只破坏下丘脑。
(3)丙鼠 。
解析:丙鼠只破坏脊髓。
只破坏脊髓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解析: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解析: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预测结果:若甲、丙体温恒定,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若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若甲体温恒定,乙、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缺一不可。
(6)预期结果:
①若甲、丙 (填“能”或“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
(填“能”或“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若 ,则体温调节
中枢在脊髓。



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
③若甲体温恒定,乙、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
脊髓。
真题感悟
1. (2022·浙江1月选考19题)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
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 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 TH对 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 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 给小鼠注射抗 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解析:  体液运输不定向,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
正确;据图可知,TH对TSH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
对TSH的分泌抑制作用减弱,B错误;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
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如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
TRH血清后,TRH分泌减少,TSH减少,TH减少,故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
应能力减弱,D正确。
2. (2025·浙江1月选考15题)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某同学给大
鼠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后,测定其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并进行分
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B.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减弱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降低
D. 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解析:  给大鼠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后,促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作
用,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
用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增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增多,A正确,B、C、D错误。
3. (2024·浙江1月选考7题)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
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 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
C.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 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解析: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寒冷刺
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
误;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
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机
体散热,C错误;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
4. (2020·浙江1月选考13题)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 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解析: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A正确;腺垂
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其作用对象是垂体,C错误;促甲状腺
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含量减少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D错误。
5. (2024·浙江1月选考11题)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需要大量消耗糖、脂
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下列各种激素水平与正常的
相比,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高血糖素水平低
B. 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C. 胰岛素水平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D. 胰岛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

解析:  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胰
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此时,机体代谢旺盛,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同时机体大量排汗,
导致水分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B、C错误,D正确。
6. (2025·浙江1月选考25题)为研究药物D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药物Z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并提出一个实验方案。回答下列
问题:
给一组大鼠隔日注射药物D,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该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和
尿糖浓度。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增加,出现尿糖且其浓度增加。
(1)①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药物D损伤了大鼠的 细胞,大鼠
肾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使其尿量 。同时大鼠的进食量增
加,体重下降,原因是

②检测尿中是否有葡萄糖,可选用的试剂是 。
胰岛β
增加
由于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排出,为补充能量,需增
加食物的摄取,同时加速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本尼迪特试剂
解析:①注射药物D后,血糖浓度增加,说明药物D损伤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大鼠肾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外环境渗透压升高,相当于内环境渗透压降低,会使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由于大量的葡萄糖随尿排出,为补充能量,需增加食物的摄取,同时加速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与分解,从而导致大鼠的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②葡萄糖为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
(2)为验证药物Z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肝细胞增殖无抑制作
用,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若干份细胞数为N的大鼠肝癌细胞悬液和肝细胞悬液、细胞
培养液、药物Z、细胞培养瓶、CO2培养箱、显微镜等。
(说明与要求:细胞的具体计数方法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药物Z对培养
液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取细胞培养瓶,分为A、B、C、D四组,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
ⅱ. 。
ⅲ. 。
ⅳ.

②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最后一次检测结果)。
A、B组加入肝癌细胞悬液,C、D组加入肝细胞悬液
A、C组不加药物Z,B、D组加药物Z
将上述细胞培养瓶置于CO2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
察并计数细胞数,记录并处理所得数据
答案:②
解析:②据题意可知,药物Z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肝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所以C、D组细胞正常增殖,而B组细胞受到抑制,A组(肝癌细胞+无药培养液)细胞数量较多,B组(肝癌细胞+含药培养液)细胞数量明显少于A组,C组(肝细胞+无药培养液)和D组(肝细胞+含药培养液)细胞数量相近且较多,大致呈现出B组柱形图高度最低,A组较高,C、D组高度相当且高于B组低于A组的情况。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