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0:38:0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知识点一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2024·浙江绍兴期末)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实验不需要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
B.可用查阅文献的方式取代预实验确定初始实验的浓度梯度
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须取多根带芽的插条
D.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均不相同
2.(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水培法来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正式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4-D浓度/(mol·L-1) 0 2.55×10-6 2.55×10-5 2.55×10-4 2.55×10-3 2.55×10-2
平均生根数/条 18 24 38 29 27 15
A.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
B.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5×10-6~2.55×10-4 mol/L
C.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的浓度范围
D.用水培法处理插条可用购买的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
3.(2024·浙江丽水高二期末)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2,4-D则插条不生根
B.若将2,4-D溶液处理插条形态学上端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C.分析结果可知,B组2,4-D浓度高于A组和C组
D.设置更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
知识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4.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A.作为除草剂杀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B.在自然状态下,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C.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向地生长
D.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
5.(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期中)如图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效果图,下列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同一器官中的老细胞、幼嫩细胞
B.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甲的生长,促进乙的生长
C.甲、乙可分别表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D.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
6.(2024·浙江高二期中)研究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芽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生理状态相似的该植物的植株进行喷施处理,检测植株相同部位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芽生长,高浓度时抑制芽生长
B.ce段表示生长素在该浓度范围下,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C.e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D.图中最可能表示具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为f点对应的浓度
7.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应用相关的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植物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①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     ,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②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的生长,请利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提供一条可行的措施:                       
                       。
(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柱头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
8.(2025·浙江高二期中)某科研小组欲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该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浓度可能抑制生长
B.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
C.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与c之间
D.不同浓度的2,4-D生根效果不同
9.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A.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苗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10.(2024·浙江高二期中)如图是生长素作用机理示意图,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质子泵(是一种ATP酶,可运输H+)活化,把H+从膜内主动转运到达细胞壁,请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可使细胞壁处pH下降,H+可增加细胞壁的延展性,同时在图中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细胞壁松弛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D.据图中信息,生长素诱导细胞壁松弛、伸长过程中,须有新的细胞壁合成才使细胞壁不越来越薄
11.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实验的问题:
实验一: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某生物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
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三组除去顶芽,C组再在去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再            。“X”后,记录侧芽的生长状况。
请根据所学理论和实验结果作答:
(1)激素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顶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                      
                       。
(2)由图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        ,图中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
(3)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D组再                    。“X”处的操作是                       
                       。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B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预实验需要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A错误;文献中的2,4-D浓度是实验的结果,数据可靠,所以可用查阅文献的方式取代预实验确定初始实验的浓度梯度,B正确;芽会产生生长素,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须取多根芽数量相等的插条,C错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即在促进扦插枝条升高的最适浓度的两侧可找到不同浓度的2,4-D处理却有着相同生理效应的情况,D错误。
2.D 据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液平均生根数<对照组,故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A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浓度为2.55×10-5mol/L时平均生根数最多,故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5×10-6~2.55×10-4 mol/L,B正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水培法可以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成预设的浓度,培养液可以用购买的不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D错误。
3.D 据图分析可知,对照组没用2,4-D处理,但插条也能生根,只是生根数量较少,A错误;2,4-D的作用能促进细胞分裂与生长,诱导形成不定根等要先促进根部细胞分裂、长出不定根来增加成活率,因此需要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B错误;据图可知,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根的长度最长,促进作用最强,但根据2,4-D作用特点,B组2,4-D浓度不一定最高,C错误;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2,4-D,设置更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D正确。
4.D 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表现出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符合题意。
5.D 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期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幼嫩的>成熟的>衰老的,图中甲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乙,所以甲为幼嫩细胞、乙为老细胞,A错误;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甲的生长,也促进乙的生长,B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甲为双子叶植物、乙为单子叶植物,C错误;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所以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D正确。
6.B 与不加生长素作对比,ae段生长素浓度下生长1 cm所需时间短于不加生长素处理,说明此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是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e,生长1 cm所需时间长于不加生长素处理,说明此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是抑制作用,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芽生长,高浓度时抑制芽生长,A正确;ce段表示生长素在该浓度范围下,生长1 cm所需时间在不断变长,说明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e点生长素浓度下和不加生长素相比,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一样长,说明e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正确;顶端优势下侧芽的生长速度最慢,图中曲线f点芽的生长速度最慢,故图中最可能表示具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为f点对应的浓度,D正确。
7.(1)①顶端优势 ②打顶后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c (3)花蕾期、去掉雄蕊 (4)枝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利于成活
解析:(1)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顶端优势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对烟草打顶后,为防止其腋芽的生长,可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2)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周围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起抑制作用。(3)无籽番茄是在雌蕊未受精时,在体外施加生长素,使其子房发育而形成的。为保证雌蕊没有受精,必须在花蕾期去掉雄蕊。(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利用的是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理。
8.B 实验组1的2,4-D浓度为a,1组生根数高于清水组4,说明a浓度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图中的平均生根数看出,1、2两组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4,即该浓度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且2组2,4-D浓度促进效果更好,而3组的生根数小于清水组4,因此该浓度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即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B正确;由于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在a与c之间,因为c浓度已抑制了生根,C错误;2,4-D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9.C 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抑制根近地侧生长,而图示是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增强,A不符合题意;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都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B不符合题意;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C符合题意;苗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不符合题意。
10.A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扩散,A错误;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质子泵(是一种ATP酶,可运输H+)活化,把H+从膜内主动转运到达细胞壁,细胞壁处H+含量增加,pH降低,H+可增加细胞壁的延展性,同时在图中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细胞壁松弛,B正确;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在生长素诱导细胞壁松弛使细胞伸长过程中,必须有新细胞壁物质合成(或合成酶)才能使细胞壁不会越来越薄,D正确。
11.(1)在顶芽尖端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2)10-11~10-10 mol/L 能 (3)在去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4 / 4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导学聚焦
1.通过实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3.能够准确解读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曲线图。
知识点(一)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实验原理
(1)生长素可以促进插枝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    。
(2)2,4-D全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
2.目的要求
(1)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收集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插枝的方法
(1)    :在培养液中    2,4-D溶液配制成预设的浓度。
(2)    :在扦插前把枝条    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    数秒钟(约5 s)。
4.实验过程
5.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用    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绘制生根数量随            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
探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中自变量如何控制?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设置?
2.为什么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而所带的叶或芽的数量是否越多越好?
3.插枝的方法有哪些?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上端还是下端?
4.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5.若实验结果发现枝条都不能生出不定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1.(2024·浙江台州高二联考期中)下列关于“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只能用水培法不能用土培法
B.不同浓度的 2,4-D 对生根的效果肯定不同
C.2,4-D 具有催化作用,促进枝条生根
D.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的 2,4-D 促进生根,高浓度的 2,4-D 抑制生根
2.(2024·浙江舟山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某一兴趣小组用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C.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D.300 mg/L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知识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在低浓度时    生长,浓度太高则会    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细胞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1)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的敏感性有差异:          。
(2)不同器官的敏感性有差异:                       。
3.顶端优势的概念、形成及解除方法
(1)概念:    优先生长,    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3)解除方法:     。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3)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茎。(  )
(4)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探讨一|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1)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效应依次是                      
                       。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上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分背地生长,地下部分向地生长。请从生长素在根、茎处的分布趋势和器官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利用所给信息,完善表格。
部位 根部 茎部
C D A B
生长素浓度
生长速度
生长素敏感程度
弯曲方向 向地 生长 背地 生长
探讨二|探究顶端优势原理
2.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0.5
b.去除顶芽 16.0±2.7
c.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0.6
(1)第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第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3.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是
                                             。
 生长素生理作用曲线分析
(1)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如图甲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为使棉花增产可切除②处的侧芽
B.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使棉花增产
C.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处表现为向地生长
D.若图甲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点,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
2.(2024·浙江嘉兴高二期末)某同学对处于图中状态Ⅰ的植物进行了某种处理,处理后若干天该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图中Ⅱ。
该同学进行的操作及该操作对b处生长素浓度的影响是(  )
A.切除a,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降低
B.切除a,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升高
C.切除c,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降低
D.切除c,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升高
 
(1)确定促进插条最适浓度的方法是                                。
(2)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是                               。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什么?                      
                       。
1.(2024·浙江温州中学联考)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插枝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B.可统计生根的总长度作为实验结果
C.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生根的效果均不同
D.本实验遵循对照实验原则,有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2.(2024·浙江台州高二期末)科研小组使用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枝的生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
C.使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不同
D.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相同
3.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m的浓度、小于m的浓度
B.大于n的浓度、小于n的浓度
C.大于p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D.大于m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4.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切相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茎剪断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受重力的作用向下极性运输
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5.(2024·浙江绍兴越州中学期末)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该幼苗各器官的生长效应,图2表示水平放置且顶芽优先生长的幼苗,各器官或部位用编号指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2 mol/L
B.若图2中①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E点,则②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G点
C.若图2中③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的浓度在图1中的D点左右
D.摘除顶芽,可以抑制④的生长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生根 不同 (2)生长素类似物
3.(1)水培法 滴加 (2)土培法 基部 浸蘸
5.统计学 2,4-D浓度
互动探究
1.提示:自变量:设置2,4-D的浓度梯度;因变量检测指标:插枝生根的条数或长度;无关变量:温度、处理时间、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等,设置为相同且适宜。
2.提示: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活率高,但所带的叶或芽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留叶过多,不利于生根,因叶片多,蒸腾作用失水多,插条易枯死。留芽过多,分泌较多的生长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
3.提示:水培法和土培法;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4.提示:由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5.提示:(1)没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枝条倒插;(2)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3)枝条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使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抑制状态。
学以致用
1.D 本实验可用水培法,也可用土培法,只不过土培法要避免对根的伤害,A错误;2,4-D 是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具有两重性,因而可能存在不同浓度的 2,4-D 对生根的效果相同的情况,B错误;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没有催化作用,只有调节作用,C错误;该实验能否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生根,要根据设计的浓度范围最终以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才能说明,D正确。
2.C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A错误;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含量较少,而不是没有,B错误;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在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中,插条生根的数目和长度可能相同,可能有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理插条,对其生根的促进作用相同,C正确;与100 mg/L和500 mg/L相比,300 mg/L的IAA处理后,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是最大值,但由于浓度梯度较大,不能确定300 mg/L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促进 抑制
2.(1)幼嫩细胞>老细胞 (2)根>芽>茎
3.(1)顶芽 侧芽 (2) 顶芽  低  促进  侧芽 
高  受到抑制 (3)去除顶端
4.(1)√
(2)×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属于极性运输,是主动转运。
(3)√
(4)√
互动探究
1.(1)提示: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2)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低 高 低 高 快 慢 慢 快 敏感 不敏感
2.(1)提示:不能说明,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提示:顶端运输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3.(1)提示:a>b>c
(2)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学以致用
1.D 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故应切除①处的顶芽,A错误;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不能使棉花增产,B错误;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表现为背地生长,C错误;图甲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D正确。
2.A 据图分析,图中的a是顶芽,b、c是侧芽,对处于图中状态Ⅰ的植物进行了某种处理,处理后若干天该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图中Ⅱ,Ⅱ中的侧芽生长旺盛,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被解除,所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切除顶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评价检测】
网络构建
 (1)通过多轮实验不断锁定最适浓度范围,不断细化浓度梯度,最终找到最适浓度
(2)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3)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发育
课堂演练
1.C 为避免叶片过多,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插枝均应剪去多数叶片,A正确;生根的情况一般用生根的总长度或生根的总数来描述,B正确;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根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本实验中蒸馏水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2,4-D组别为相互对照,D正确。
2.B 由于没有设置清水组作为对照,故无法判断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A错误;由图可知,2,4-D浓度在0.3 mg/L时,根的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度均最高,由此可知,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B正确;因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效应可能相同,C错误;插枝的生根状况受多种情况的影响,故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不一定相同,D错误。
3.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m、n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p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p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p的浓度和小于p的浓度。
4.A 剪断茎数小时后,由于侧芽处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属于细胞的主动转运,不是受重力的作用,B错误;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而侧芽处也能合成生长素,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涂抹的生长素也会向下运输至侧芽,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D错误。
5.C 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6 mol/L,A错误;由于重力作用,图2中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比①处的高,①处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②处的生长素更能促进茎的生长,因此若①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E点,则②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F点,B错误;图2中③为顶芽,④为侧芽,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给侧芽,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若图2中③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侧芽的浓度在图1中的D点左右,C正确;去除顶芽,可以促进④侧芽的生长,D错误。
7 / 7(共72张PPT)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导学聚焦
1.通过实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3.能够准确解读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曲线图。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一)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知识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评价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 实验原理
(1)生长素可以促进插枝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
果 。
(2)2,4-D全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2. 目的要求
(1)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收集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生根 
不同 
生长素类似
物 
3. 插枝的方法
(1) :在培养液中 2,4-D溶液配制成预设的浓度。
(2) :在扦插前把枝条 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中 数秒钟(约5 s)。
4. 实验过程
水培法 
滴加 
土培法 
基部 
浸蘸 
5.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用 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绘制生根数量随 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
统计学 
2,4-D浓度 
探讨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实验分析
1. 本实验中自变量如何控制?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有哪些,如
何设置?
提示:自变量:设置2,4-D的浓度梯度;因变量检测指标:插枝生根的条
数或长度;无关变量:温度、处理时间、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等,
设置为相同且适宜。
2. 为什么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而所带的叶或芽的数量
是否越多越好?
提示: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
活率高,但所带的叶或芽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留叶过多,不利于生根,
因叶片多,蒸腾作用失水多,插条易枯死。留芽过多,分泌较多的生长
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
3. 插枝的方法有哪些?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上端还是下端?
提示:水培法和土培法;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4. 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
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提示:由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
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
液进行实验。
5. 若实验结果发现枝条都不能生出不定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1)没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枝条倒插;(2)枝条所带
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3)枝条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
身合成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使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抑制状态。
1. (2024·浙江台州高二联考期中)下列关于“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
作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只能用水培法不能用土培法
B. 不同浓度的 2,4-D 对生根的效果肯定不同
C. 2,4-D 具有催化作用,促进枝条生根
D. 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的 2,4-D 促进生根,高浓度的 2,4-D 抑
制生根

解析: 本实验可用水培法,也可用土培法,只不过土培法要避免对根
的伤害,A错误;2,4-D 是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具有两重性,因而
可能存在不同浓度的 2,4-D 对生根的效果相同的情况,B错误;2,4-D是
生长素类似物,没有催化作用,只有调节作用,C错误;该实验能否说明
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生根,要根据设计的浓度
范围最终以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才能说明,D正确。
2. (2024·浙江舟山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某一兴趣小组用某花卉植物扦
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
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C. 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D. 300 mg/L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解析: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A错误;对照组生根
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含量较少,而不是没有,B错误;分析实验结果可
知,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在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中,插条生
根的数目和长度可能相同,可能有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理插条,对其生
根的促进作用相同,C正确;与100 mg/L和500 mg/L相比,300 mg/L的IAA
处理后,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是最大值,但由于浓度梯度较大,不能
确定300 mg/L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知识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在低浓度时 生长,浓度太高则会 生长,甚至导致植
物死亡。
2. 细胞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1)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的敏感性有差异: 。
(2)不同器官的敏感性有差异: 。
促进 
抑制 
幼嫩细胞>老细胞 
根>芽>茎 
3. 顶端优势的概念、形成及解除方法
(1)概念: 优先生长, 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顶芽 
侧芽 
(3)解除方法: 。
去除顶端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
响。 ( √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 )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属于极性运输,是主动转运。
(3)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茎。 ( √ )
(4)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 )

×


探讨一|分析生长素作用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 如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1)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效应依
次是                        。
提示: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
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如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
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
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地上部分背地生长,地下部分向地生
长。请从生长素在根、茎处的分布趋势和器官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利
用所给信息,完善表格。
部位 根部 茎部 C D A B
生长素浓度
生长速度
生长素敏感程度 弯曲方向 向地生长 背地生长 低







敏感
不敏感
2. 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
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探讨二|探究顶端优势原理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0.5
b.去除顶芽 16.0±2.7
c.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0.6
(1)第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提示:不能说明,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第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                 。
提示:顶端运输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3. 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
提示:a>b>c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是                        
                       。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
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生长素生理作用曲线分析
(1)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 (2024·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如图甲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为使棉花增产可切除②处的侧芽
B. 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使棉花增产
C. 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处表现为向地生长
D. 若图甲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点,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
范围

解析: 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
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
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故应切除①处的顶芽,A错
误;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琼脂块中的
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
长,不能使棉花增产,B错误;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由于受重
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
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表现为背地生长,C错误;图甲中棉花芽的
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
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D正确。
2. (2024·浙江嘉兴高二期末)某同学对处于图中状态Ⅰ的植物进行了某种
处理,处理后若干天该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图中Ⅱ。该同学进行的操作及该
操作对b处生长素浓度的影响是(  )
A. 切除a,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降低
B. 切除a,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升高
C. 切除c,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降低
D. 切除c,造成b处生长素浓度升高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的a是顶芽,b、c是侧芽,对处于图中状态Ⅰ的植
物进行了某种处理,处理后若干天该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图中Ⅱ,Ⅱ中的侧芽
生长旺盛,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被解除,所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切除顶芽,
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评价检测
(1)确定促进插条最适浓度的方法是

(2)简述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的关系是

(3)为了避免路边的行道树长得太高,园艺工人可以采取解除顶端优势的
措施是什么? 。
通过多轮实验不断锁定最适浓度范
围,不断细化浓度梯度,最终找到最适浓度 
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
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可以去掉行道树的顶芽,抑制顶芽的发育,促进侧芽的发育
1. (2024·浙江温州中学联考)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
用”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插枝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B. 可统计生根的总长度作为实验结果
C. 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生根的效果均不同
D. 本实验遵循对照实验原则,有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解析:  为避免叶片过多,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插枝均应
剪去多数叶片,A正确;生根的情况一般用生根的总长度或生根的总数来
描述,B正确;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根效果可能相同,C
错误;本实验中蒸馏水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2,4-D组别为相互对照,
D正确。
2. (2024·浙江台州高二期末)科研小组使用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枝的
生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 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
C. 使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不同
D. 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相同

解析:  由于没有设置清水组作为对照,故无法判断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A错误;由图可知,2,4-
D浓度在0.3 mg/L时,根的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度均最高,由此可知,
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B正确;因为生长
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
根效应可能相同,C错误;插枝的生根状况受多种情况的影响,故使用相
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不一定相同,D错误。
3. 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 大于m的浓度、小于m的浓度
B. 大于n的浓度、小于n的浓度
C. 大于p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D. 大于m的浓度、小于p的浓度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m、n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
用,p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p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
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p的浓度和小于p的浓度。

4. 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
切相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茎剪断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
生长素含量降低
B.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受重力的作用向下极性运输
C. 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 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解析:  剪断茎数小时后,由于侧芽处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侧芽处
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从而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极性
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顶芽合成的
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属于细胞的主动转运,不是受重力的作用,B错误;
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而侧芽处也能合成生长素,
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C错误;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
长素,涂抹的生长素也会向下运输至侧芽,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
生长受到抑制,D错误。
5. (2024·浙江绍兴越州中学期末)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
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该幼苗各器官的生
长效应,图2表示水平放置且顶芽优先生长的幼苗,各器官或部位用编号指
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2
mol/L
B. 若图2中①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E点,则②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
的G点
C. 若图2中③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的浓度在图1中的D点左右
D. 摘除顶芽,可以抑制④的生长

解析:  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6
mol/L,A错误;由于重力作用,图2中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比①处的高,①
处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②处的生长素更能促进茎的生长,因此若①的
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E点,则②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1中的F点,B错
误;图2中③为顶芽,④为侧芽,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给侧芽,生长素的
作用具有两重性,若图2中③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点,则④侧芽的浓度在
图1中的D点左右,C正确;去除顶芽,可以促进④侧芽的生长,D错误。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 (2024·浙江绍兴期末)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插枝
生根作用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预实验不需要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
B. 可用查阅文献的方式取代预实验确定初始实验的浓度梯度
C.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须取多根带芽的插条
D. 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均不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预实验需要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
理插条的对照组,A错误;文献中的2,4-D浓度是实验的结果,数据可
靠,所以可用查阅文献的方式取代预实验确定初始实验的浓度梯度,B正
确;芽会产生生长素,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每组须取多根芽数量相等的插条,C错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扦
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即在促进扦插枝条升高的最适浓度的两侧可
找到不同浓度的2,4-D处理却有着相同生理效应的情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浙江高二联考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水培法来探究不同浓
度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正式实
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4-D浓度/
(mol·L-1) 0 2.55×10-6 2.55×10
-5 2.55×10
-4 2.55×10
-3 2.55×10
-2
平均生根数/条 18 24 38 29 27 15
A. 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
B. 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5×10-6~2.55×10-4 mol/L
C. 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的浓度范围
D. 用水培法处理插条可用购买的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据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
液平均生根数<对照组,故浓度为2.55×10-2mol/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
植物插条生根,A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浓度为2.55×10-5mol/L时平均
生根数最多,故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5×10-6~
2.55×10-4 mol/L,B正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为
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
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水
培法可以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成预设的浓度,培养液可以用购买
的不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浙江丽水高二期末)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2,4-D则插条不生根
B. 若将2,4-D溶液处理插条形态学上端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C. 分析结果可知,B组2,4-D浓度高于A组和C组
D. 设置更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对照组没用2,4-D处理,但插条也能生根,只
是生根数量较少,A错误;2,4-D的作用能促进细胞分裂与生长,诱导形
成不定根等要先促进根部细胞分裂、长出不定根来增加成活率,因此需要
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B错误;据图可知,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根的
长度最长,促进作用最强,但根据2,4-D作用特点,B组2,4-D浓度不一
定最高,C错误;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2,4-D,设置更多的浓度梯
度有利于达到本实验目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4. 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A. 作为除草剂杀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B.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C. 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向地生长
D. 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
解析: 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
素浓度高,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表现出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
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浙江杭州高二联考期中)如图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效果图,下列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同一器官中的老细胞、幼嫩细胞
B.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甲的生长,促进乙的生长
C. 甲、乙可分别表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D. 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期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
性:幼嫩的>成熟的>衰老的,图中甲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乙,所以甲
为幼嫩细胞、乙为老细胞,A错误;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甲的生
长,也促进乙的生长,B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单子叶
植物,所以甲为双子叶植物、乙为单子叶植物,C错误;对生长素的敏感
性:根>芽>茎,所以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4·浙江高二期中)研究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芽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生理状态相似的该植物的植株进行喷施处理,检测植株相同部位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芽生长,高浓度时抑制芽生长
B. ce段表示生长素在该浓度范围下,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C. e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D. 图中最可能表示具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为f点对应的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与不加生长素作对比,ae段生长素浓度下生长1 cm所需时间短于
不加生长素处理,说明此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是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
e,生长1 cm所需时间长于不加生长素处理,说明此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是抑
制作用,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芽生长,高浓度时抑制芽生
长,A正确;ce段表示生长素在该浓度范围下,生长1 cm所需时间在不断
变长,说明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e点生长素浓度下和不
加生长素相比,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一样长,说明e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该
植株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正确;顶端优势下侧芽的
生长速度最慢,图中曲线f点芽的生长速度最慢,故图中最可能表示具顶端
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为f点对应的浓度,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应用相关的问题:
(1)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植物进行适当干
预,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①当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棉农常常会摘掉其顶芽,目的是解除
,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
②在种植烟草(获取烟叶)时,为了避免植株长得太高,烟农往往会进行
打顶,但又要避免腋芽的生长,请利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提供一条可行
的措施: 。
顶端
优势
打顶后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顶端优势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对烟草打顶后,为防止其腋芽的生长,可在顶芽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时,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
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周
围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起抑制作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柱头
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解析:无籽番茄是在雌蕊未受精时,在体
外施加生长素,使其子房发育而形成的。为保证
雌蕊没有受精,必须在花蕾期去掉雄蕊。
花蕾期、去掉雄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的原因是

解析: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利用的是芽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理。
枝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促
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利于成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5·浙江高二期中)某科研小组欲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
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
和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该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浓度可能抑制生长
B. 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
C.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与c之间
D. 不同浓度的2,4-D生根效果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实验组1的2,4-D浓度为a,1组生根数高于清水组4,说明a浓度
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图中的平均生根数看出,1、2两组生
根数均高于清水组4,即该浓度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且2组2,4-D浓度促进
效果更好,而3组的生根数小于清水组4,因此该浓度具有抑制生根的作
用,即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
a>b,B正确;由于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促进插条生根的
最适浓度不一定在a与c之间,因为c浓度已抑制了生根,C错误;2,4-D对
植物的生长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
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
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A.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苗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
长而增加,抑制根近地侧生长,而图示是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增强,A
不符合题意;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
时间延长而下降,但都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B不符合题意;没去掉
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去掉顶芽后,侧芽生
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C符合题意;苗尖端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
长,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浙江高二期中)如图是生长
素作用机理示意图,生长素与受体结合
后,可使质子泵(是一种ATP酶,可运
输H+)活化,把H+从膜内主动转运到
达细胞壁,请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 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可使细胞壁处pH下降,H+可增加细胞壁的延展性,
同时在图中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细胞壁松弛
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D. 据图中信息,生长素诱导细胞壁松弛、伸长过程中,须有新的细胞壁合
成才使细胞壁不越来越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扩散,A错误;
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质子泵(是一种ATP酶,可运输H+)活化,把
H+从膜内主动转运到达细胞壁,细胞壁处H+含量增加,pH降低,H+可增
加细胞壁的延展性,同时在图中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细胞壁松弛,B
正确;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C
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在生长素诱导细胞壁松弛使细胞伸长过程中,必须
有新细胞壁物质合成(或合成酶)才能使细胞壁不会越来越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实验的问题:
实验一: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预实验得到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某生物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设计了如
下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
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三组除去顶芽,C组再在去顶芽处放置含
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再             。“X”后,记录侧芽
的生长状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激素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顶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
原因是 。
(2)由图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
,图中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两
重性。
在顶芽尖端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10-
11~10-10 mol/L

请根据所学理论和实验结果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D组再
。“X”处的操作是

在去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

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