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9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6年单元测试卷(广西南宁市横县飞龙乡)
一、选择题
1.“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2.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CO2的过量排放将产生温室效应
C.SO2、NO2排入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D.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
3.某氯化铵样品,经分析测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样品中可能混入的另一种氮肥是( )
A.碳酸铵 B.硝酸铵 C.硫铵 D.尿素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
A.燃烧时产生能量低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
B.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原料匮乏
C.氢气燃烧产物对环境有污染
D.制氢气耗能大,成本高
5.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食盐中含有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能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D.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6.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
A.NH4NO3 B.K2SO4 C.Ca(H2PO4)2 D.NaHCO3
7.“绿色化学”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煤 B.氢能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
9.下列措施中不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的是( )
A.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代替煤的直接燃烧
B.固体废弃物要分类加收或处理
C.提倡用铁锅代替铝锅炒菜
D.研制和使用可自行降解的新型塑料
10.我国部分省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可再生能源乙醇
D.用石油可炼制汽油
11.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可以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
A.稀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B.NaOH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C.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12.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13.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今年某市将原来的垃圾桶撤换成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14.下列有关化学电池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化学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氢氧燃料电池是能够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化学电池用完后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
D.化学电池不用时最好从电器中拆下,防止时间久了电池中的化学物质流出腐蚀电器
15.把连接在电流计两极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
B.锌片表面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C.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D.铜片没有消耗,锌片逐渐被消耗而减少
二、填空题
16.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该化肥的含氮应该是 (结果保留到0.1%),说明此标签有错误.
1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呼吸作用将 释放到大气中.
(2)人类活动可以经过多种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请写出以下会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①石灰窑生产石灰:
②汽油(主要含C8H18)燃烧: .
18.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生产玻璃的反应原理是: 、
(2)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原因是 .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 +4H2O
(4)为了减缓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中可行的是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9.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 .
四、计算题:
21.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1)回校后,小强通过计算氮的质量分数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2)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2.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9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6年单元测试卷(广西南宁市横县飞龙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绿色化学;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根据我们所学习掌握的一些常见的一些图标与所给的图标对比判断.
【解答】解:A、手的掌心有一滴水,寓意是世界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是节水标志,
B、一个没有封闭的圆的中心类似一个节约的节字,外面的是e,能源的英语是energy,这里用e表示能源,所以指节能标识.
C、三个尖头连在一起,寓意了可以循环利用,是可回收标志,
D、是环保标志.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
2.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CO2的过量排放将产生温室效应
C.SO2、NO2排入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D.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农药、化肥的滥施滥用能够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白色污染”是指塑料污染.
【解答】解: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故A错误;
B、CO2的过量排放将产生温室效应,故B正确;
C、SO2、NO2排入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故C正确;
D、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某氯化铵样品,经分析测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样品中可能混入的另一种氮肥是( )
A.碳酸铵 B.硝酸铵 C.硫铵 D.尿素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可以根据氯化铵的化学式进行计算,如果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比24%大,应该混入一种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氮肥;如果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比24%小,则应该混入一种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氮肥.
【解答】解: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17%;
碳酸铵(NH4)2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9.2%;
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硫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2%;
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67%.
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17%,而氯化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说明混入的另一种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在所给的四个答案中,和硫酸铵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24%.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
A.燃烧时产生能量低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
B.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原料匮乏
C.氢气燃烧产物对环境有污染
D.制氢气耗能大,成本高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生成物不污染环境,热值高,原料丰富;缺点是:没有找出比较经济的生产氢气的方法.
【解答】解:A、燃烧时产生能量一般高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故A说法不正确;
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故B说法不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C说法不正确;
D、制氢气耗能大,成本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缺点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食盐中含有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能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D.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判断.
B、根据氟的生理功能判断.
C、根据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判断.
D、根据矿物质或无机的生理功能判断.
【解答】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所以正确.
B、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所以正确.
C、不论是天然物质,还是合成的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所以错误.
D、矿物质主要是指无机盐,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所以营养元素与化学健康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化学的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6.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
A.NH4NO3 B.K2SO4 C.Ca(H2PO4)2 D.NaHC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并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解答】解:A、NNH4NO3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Ca(H2PO4)2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NaHCO3不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元素,不属于化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化学肥料,在N、P、K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称为复合肥料.
7.“绿色化学”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绿色化学;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回答此题,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入手,反应物中的原子是否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了.
【解答】解:符合上述要求的只有化合反应,因为它只生成一种物质,原子的利用率肯定为100%,而其他反应类型都有多种产物生成.
故选A.
【点评】“绿色化学”要看反应物中的原子是否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了,即产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8.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煤 B.氢能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能源使用后不会造成污染,则主要通过产物进行判断解决.
【解答】解: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等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它们都属于绿色能源,而煤属于化石燃料,使用会生成二氧化碳及其它污染环境的气体,不属于绿色能源.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绿色能源的考查,从环保的角度解题是此题的关键.
9.下列措施中不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的是( )
A.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代替煤的直接燃烧
B.固体废弃物要分类加收或处理
C.提倡用铁锅代替铝锅炒菜
D.研制和使用可自行降解的新型塑料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从煤和天然气燃烧的产物考虑;
B、根据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考虑;
C、根据铁锅的作用考虑;
D、根据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考虑.
【解答】解:
A、煤燃烧后有二氧化硫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而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属于环境保护;
B、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加工或处理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属于环境保护;
C、提倡用铁锅代替铝锅炒菜,是为人体补铁的,与环境保护无关.
D、原始的废弃塑料造成环境的白色污染,研制和使用可自行降解的新型塑料能够减少白色污染,属于环境保护.
故选C.
【点评】可从污染物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危害,结合污染治理方法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
10.我国部分省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可再生能源乙醇
D.用石油可炼制汽油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燃烧时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
【解答】解: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故B正确;
C、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故C正确;
D、石油分馏可以制得汽油,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乙醇汽油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选项的叙述进行.
11.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可以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
A.稀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B.NaOH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C.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
D.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考点】证明铵盐.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由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解答】解: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被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放在试管口上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被检物中含有铵根离子.
由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可知:检验铵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所用的试剂,难度较小.
12.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都不会造成污染.
【解答】解: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会造成污染,故选;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会造成污染,故选;
③水蒸发成水蒸气,不会造成污染,故不选;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不会造成污染,故不选;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会造成污染,故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3.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今年某市将原来的垃圾桶撤换成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标签图示型.
【分析】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死亡率高达40%.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进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
【解答】解:
A、回收各种废弃金属及金属制品.
B、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多指定为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体温表等含汞的废物,也有将镉﹣镍电池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废物定为有害垃圾类.
C、回收各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D、回收废弃玻璃及玻璃制品.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个与环保相关的题型,是中考的热门考点,也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4.下列有关化学电池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化学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氢氧燃料电池是能够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化学电池用完后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
D.化学电池不用时最好从电器中拆下,防止时间久了电池中的化学物质流出腐蚀电器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已有的电池的知识进行分析,电池中含有的汞等对环境具有污染性,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用的时候最好取出,防止其中的化学物质流出用电器.
【解答】解:
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说法正确,故A错误;
B、氢氧燃料电池是能够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说法正确,故B错误;
C、电池中含有的汞等对环境具有污染性,用完应集中处理,说法错误,故C正确;
D、电池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流出易腐蚀用电器,不用时最好取出,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电池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把连接在电流计两极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
B.锌片表面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C.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D.铜片没有消耗,锌片逐渐被消耗而减少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连接在电流计两极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电子从锌片转移到铜片上,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而结合成氢气;锌片被逐渐消耗.
【解答】解:A、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符合事实;
B、锌片上的电子转移到铜片上,氢气由铜片上放出,所以锌片上看不到气泡;不符合事实;
C、电子转移形成电流,电流计发生偏转;符合事实;
D、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锌片被消耗,而铜片上的电子来自锌片,故铜片不变;符合事实.
故选B.
【点评】利用原电池的原理,根据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使用较为活泼的金属保护活动性比其小的金属,防止其被腐蚀.
二、填空题
16.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是由 4 种元素组成的.
(2)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4:5 .
(3)该化肥的含氮应该是 17.7% (结果保留到0.1%),说明此标签有错误.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该化肥的化学式NH4HCO3就可知道它由几种元素组成;
(2)根据氮和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即可;
(3)根据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该化肥的化学式NH4HCO3可知,它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故答案为:4.
(2)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4:(1×5)=14:5.故答案为:14:5.
(3)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故答案为:17.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质量分数进行计算的能力.
1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吸收CO2,通过呼吸作用将 二氧化碳 释放到大气中.
(2)人类活动可以经过多种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请写出以下会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①石灰窑生产石灰: CaCO3CaO+CO2↑
②汽油(主要含C8H18)燃烧: 2C8H18+25O216CO2+18H2O .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能释放二氧化碳,故填:光合,二氧化碳;
(2)石灰窑生产石灰是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汽油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CaO+CO2↑,
2C8H18+25O216CO2+18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18.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生产玻璃的反应原理是: Na2CO3+SiO2Na2SiO3+CO2↑ 、 CaCO3+SiO2 CaSiO3+CO2↑
(2)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原因是 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 C2H4 +4H2O
(4)为了减缓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中可行的是 ①③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2)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的化学式.
根据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硅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2)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反应物中总共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而生成物中只有8个氢原子和4个原子,还少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未知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因此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4)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
②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是以化石燃烧为主的,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根本不现实;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降低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
故答案为:(1)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2)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3)C2H4;①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②③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
(2)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K2CO3 ;
②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2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KCl、Ca(NO3)2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方面的情况.
【解答】解:(1)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②③.
(2)①碳酸钠能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钙;碳酸钾和硝酸钙不能共存,所以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碳酸钾.故填:K2CO3.
②由实验2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所以营养液中含有氯化钾,硝酸钾是否含有无法确定,根据实验1、实验2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为:硝酸钙和氯化钾或硝酸钙、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种情况.故填:2.
③原营养液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氯化钾中K+和Cl一的数目之比为1:1,如果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营养液中K+和Cl﹣的数目之比就不是1:1了,所以营养液中不含有硝酸钾.故填:KCl、Ca(NO3)2.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NH4HCO3NH3↑+H2O+CO2↑ .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 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 避光、避热、密封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可同时检验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水;
(2)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没有不溶性固体,因此变化无明显现象而不能判断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氢氧化钠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性质有很大不同,可采取验证碳酸钠或碳酸根的方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钠可与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发生反应,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论]根据探究,可得知碳酸氢铵受热可分解生成具有氨臭味的氨气、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加热碳酸氢铵分解时,小明同学采取了特别的措施: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时,小红同学创新地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这些都可称为值得欣赏的设计;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见光或受热易分解,设计保存该药品的方法.
【解答】解:(1)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氨气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观察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时,可以说明反应分解生成氨气和水;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碳酸钙而变浑浊;根据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法直接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采取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间接地证明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性质的不同,可采取滴加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方法检验碳酸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NH4HCO3NH3↑+H2O+CO2↑.
【实验评价】在加热碳酸氢铵时,小明同学并没有使用通常所使用的酒精灯,而是采取用生成灰加水放出大量热的方法,该方法既做到了加热的目的,又不使用燃料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故答案为: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放出氨气,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因此,在保存碳酸氢铵时应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应避免放在温度较高处;
故答案为:
(1)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变浑浊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NH4HCO3NH3↑+H2O+CO2↑.
【实验评价】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避光、避热、密封.
【点评】铵根的检验:取样品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能产生具有氨臭味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样品含铵根;
碳酸根的检验:取样滴加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含碳酸根.
四、计算题:
21.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1)回校后,小强通过计算氮的质量分数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7.7%
因为广告上标明的含氮量(19.8%)超过了纯碳酸氢铵的含氮量(17.7%),所以该广告是虚假广告
(2)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2.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通过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比较广告中所宣传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即可进行初步判断广告是否虚假广告;
(2)根据样品中氮元素全部来自碳酸氢铵,利用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类,由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可计算样品中所含碳酸氢铵的质量,即可求得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7.7%
因为广告上标明的含氮量(19.8%)超过了纯碳酸氢铵的含氮量(17.7%),所以该广告是虚假广告.
(2)每100g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100g×12%=12g
含12g氮元素的碳酸氢铵的质量=12g÷×100%≈67.8g
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100%=67.8%
故答案为:
(1)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7.7%
因为广告上标明的含氮量(19.8%)超过了纯碳酸氢铵的含氮量(17.7%),所以该广告是虚假广告;
(2)67.8%.
【点评】若混合物中某元素只存在其中一种组成物质中时,该组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