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同步练习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郦道元, (朝代)地理学家,著有《 》一书,该书与《三国志注》等合称为“ ”。
2.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阙处( ) 重岩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绝巘( ) 飞漱( ) 属引( )
3.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略无阙处( )( ) 沿溯阻绝( )( )
虽乘奔御风( )( ) 属引凄异( )( )
4.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绝: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清: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5.写出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
(2) 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3)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了三峡山势的连绵高峻。
(5)《三峡》中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秋景肃杀、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性学习
我校8.2班将举办“走进三峡”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20字以内。
【我是小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结合文章内容,为前来游览三峡的游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内容理解与鉴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1. 结合原文,用四字词语概况三峡的山的特点。并结合原句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山?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四季之景有什么特点,请完成表格。
季节 水的特征 运用的语句(原文) 主要描写手法
夏季
春冬季
秋季
3.作者写三峡四季之景,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
4.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与作者对三峡的整体赞美是否矛盾?
对比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陆游《入蜀记》(节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1.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同“缺”,缺口,中断。 B.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C. 谒妙用真人祠:拜访,拜见。 D. 四顾无纤翳:遮盖,这里指云彩。
2. 文言断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山 脚 直 插 江 中 议 者 谓 太 华 衡 庐 皆 无 此 奇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篇从大处着笔,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三峡山势的连绵不断。
B. 乙文通过对比,认为泰山、华山、衡山、庐山在“奇”的方面都比不上巫山。
C. 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三峡的山,但甲文侧重其高峻连绵,乙文侧重其纤丽奇峭。
D. 两篇文章都通过描写猿猴的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4. 将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北魏;《水经注》;“四大名注”。
2. quē;zhàng;xī;xiāng;sù;yǎn;shù;zhǔ
3.略无阙处(完全)(同“缺”,中断)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
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延长)
4. 自:从 如果 绝:断绝 极高 清:清波 水清
5(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确实有很多趣味。
(4)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 (1)重岩叠嶂 (2)素湍绿潭
(3)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清荣峻茂,良多趣。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 专题性学习:
(1)示例:探秘三峡奇景,感受山水文化
(2)示例: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壮丽的三峡!这里山势连绵,如巨龙蜿蜒;江水奔腾,似骏马疾驰。春冬之时,您能看到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仿佛置身画卷;秋季的猿鸣声声,更添几分诗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天然的山水长廊,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二、内容理解与鉴赏
1.特点:连绵不断、雄齐险拔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正面描写山连绵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雄峻。
2.
季节 特点 原句 表现手法
夏季 水势浩大、湍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夸张、对比
春冬季 清澈沉静优美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描、动静结合
秋季 凄清、肃杀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情景交融、以声衬静
3. 作者先写夏季水势之“险”,突出三峡最显著的特征;再写春冬之“趣”,展现其沉静优美一面;最后写秋季之“凄”,以渔歌收尾,形成由动到静、由景入情的层次变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引用渔歌表达了行旅之人的哀愁与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这与作者对三峡的整体赞美并不矛盾,反而使景物描写更具真实感和人文深度,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的融合。
(二)对比阅读
1. B(“溯”意为“逆流而上”)
2. 断句:山脚直插江中 / 议者谓太华衡庐 / 皆无此奇
3.D(乙文未写猿猴哀鸣)
4.句子翻译:
(1)祠堂正对着巫山,山峰高耸直插云霄。
(2)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像鸾凤仙鹤一样盘旋飞舞,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