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考查范围:第1章第2节)周测小卷0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考查范围:第1章第2节)周测小卷0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7 16: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小卷02
(考查范围:第1章 第2节)
一、单选题
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2.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适量 定容至1000mL
A.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
B.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C.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
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3.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4.(多选)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配制前都需要灭菌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
C.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者的双手清洁后,用无水乙醇擦拭消毒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不含微生物,可长期保存
C.平板划线接种微生物时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D.培养基、培养皿等均须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6.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5次
B.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灭菌再调pH
C.②③④步骤操作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7.为了观察手掌上附着的微生物,某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后,盖上培养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制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还要调节pH才能用于接种
B.待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后,再进行倒平板
C.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D.手掌上的某些微生物在该培养基上并没有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8.如图为划线分离法接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或比较各种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是①
B.图中所示的4次划线后,都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C.图中所示的4次划线前,都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D.图中④区域最可能出现单菌落,①区域不可能出现单菌落
9.产脂肪酶细菌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科研人员用射线照射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反复筛选后获得产酶能力提高的菌株,具体流程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取土壤样品灭菌后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
B.步骤②的固体平板可以是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步骤②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D.步骤③透明圈越大的菌落,其脂肪酶活性一定越高
10.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处理方法 温度 结果
A 接种大肠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B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C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40℃ 全表面呈浑浊
D 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覆盖 40℃ 全表面清晰
E 接种大肠杆菌 0℃ 全表面清晰
F 未接菌种 40℃ 全表面清晰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表面会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11.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12.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1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14.丙草胺(C15H22ClNO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培养基调至酸性时,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B.利用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小
C.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提高降解菌的浓度
D.5 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 1.7×109个
15.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目,可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被称为生长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延滞期的细菌代谢旺盛,通过调整自身生理机能以适应新环境
B.接种指数期的细菌可缩短延滞期的时间
C.接种数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
D.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
二、非选择题
16.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
17.请回答下列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相关问题:
(1)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不需要严格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以观察到一层白色菌膜,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民间制作腐乳时,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要对豆腐进行装瓶,制作后期要加入酒和卤汤,其中酒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患肺炎、肠炎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下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________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水、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________处理,以避免其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
④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每只成年大熊猫每日进食竹子量可达12~38kg。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8%的纤维素和27%的半纤维素。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和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
(3)简要写出测定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的实验思路_________。
(4)为高效降解农业秸秆废弃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3株纤维素分解菌,在37℃条件下进行玉米秸秆降解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株 秸秆总重(g) 秸秆残重(g) 秸秆失重(%) 纤维素降解率(%)
A 2.00 1.51 24.50 16.14
B 2.00 1.53 23.50 14.92
C 2.00 1.42 29.00 23.32
20.(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__。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__________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氮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
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
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很多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此培养基中能生长多种微生物,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A错误;
B、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B错误;
C、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C正确;
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正确。故选A。
4.AC
【详解】A、甲、乙培养基均只含有机物X,属于选择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应保持无菌操作,故在将各种试剂混合配制后需要灭菌,A错误;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需要甲、乙培养基中的X是唯一提供碳源的有机物,不能利用物质X的微生物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从而筛选出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B正确;
C、步骤⑤中自变量是挑取的不同的菌落,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的浓度应该是一致的,因为X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C错误;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菌体失水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因此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D正确。
故选AC。
5.C
【详解】A、操作者的双手清洁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不能用无水乙醇进行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达不到消毒的目的,A错误;
B、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杀死,仍会有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存在,故不能长期保存,B错误;
C、平板划线接种微生物时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以保证接种时处于无菌的环境,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
D、培养皿等玻璃器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A错误;
B、①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是先调pH再灭菌,B错误;
C、②③④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同时在接种前和每次划线结束后都要灼烧灭菌,C错误;
D、图中操作结束后,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造成污染,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且同时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先调节pH,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待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后,再进行倒平板,此温度下培养基不烫手,便于后续操作,且培养基尚未凝固,容易倒出,B正确;
C、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经紫外线消毒,而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要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C正确;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虽然营养齐全,但并非所有微生物均可在其上生存,如病毒则无法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随着在平板上连续划线,菌体数目越来越少,因此,观察或比较各种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是④,因为该区域可得到单菌落,A错误;
B、 图中所示的4次划线后,都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其中前三次灼烧的目的是保证菌种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而最后一次灼烧的目的是防止菌种污染环境和操作者,B正确;
C、 图中第一次划线时需要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后,直接取菌种划线即可,此后的三次划线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C错误;
D、 当菌体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图中④区域最可能出现单菌落,而只要菌液中菌体数目较少,则①区域也可能出现单菌落,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土壤样品中包含目的菌株,进行灭菌会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要培养的目的菌株,所以不可以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
B、要筛选可以产生脂肪酶的细菌,需要用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正确;
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因此用射线照射不会引起细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透明圈大的菌落,酶活性不一定大,因此对初筛选的透明圈大的菌落要进行发酵培养,进一步对发酵液进行酶活性检测,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根据对照原则,A、F的区别在于是否接种了大肠杆菌,比较A、F的观察结果,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A正确;
B、含有抗生素的纸片覆盖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可根据培养基表面的浑浊程度判定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即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B错误;
C、E、A形成对照,其自变量是温度,可知0℃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C正确;
D、F暴露在空气中后,会自然接种菌种,形成菌落,使培养基表面出现浑浊,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所以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错误。
12.A
【详解】应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存活,A错误;木材、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故可以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B正确;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后,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正确;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提高饲用价值,D正确。故选A。
13.C
【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14.A
【详解】A、培养细菌时,应该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A错误;
B、该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计数结果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小,B正确;
C、若以丙草胺作为唯一氮源,则只有具有降解能力的降解菌能够存活,故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C正确;
D、根据5号试管的数据可知,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D正确。
故选A。
15.C
【详解】A、延滞期:刚刚接种到培养液中的细菌,由于新旧环境差异,细菌代谢旺盛,通过调整自身生理机能以适应新环境,A正确;
B、由于调整期为细胞分裂做了充分准备,故接种指数期的细菌可缩短延滞期的时间,B正确;
C、K值大小与接种数量的多少无关,接种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C错误;
D、细菌计数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法(直接计数)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活菌计数),D正确。故选C。
16.牛肉膏、蛋白胨 X 下降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稀释涂布平板法 能量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详解】(1)氮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含氮化合物,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因此在1号培养基中,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碳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元素,而有机物均含碳元素,II、III号培养基均含有有机物X,因此,II、III号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均为有机物X。
(2)由于II号培养基含有的碳源只有有机物X,因此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II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无法增殖导致其比例减少。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经涂布培养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菌液中的一个活菌繁殖而来,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4)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被分解产生能量,且丙酮酸可作为许多物质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其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17.(1)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酒表面氧气浓度较大,醋酸菌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膜
(3)12% 腐乳成熟时间延长
(4)原核 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 无机盐、碳源、氮源等 选择培养基 灭菌 透明圈 设置加灭菌的鲜牛奶但其他操作均与实验组相同的对照组
【详解】(1)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因此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不需要严格灭菌。
(2)醋酸菌为好氧菌,因为酒的表层氧气浓度较大,醋酸菌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膜,所以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以观察到一层白色菌膜。
(3)制作腐乳后期要加入酒和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若酒精含量过高,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                      
(4)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振荡培养可以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增加溶氧量,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②7.5%NaCl肉汤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可以提供氮源和碳源,又含有水分和氯化钠,所以提供的营养物质为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高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对微生物进行选择,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生存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所以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③为避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④根据题意,“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所以如果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具体方案是设置不加鲜牛奶(接种无菌水),其他操作均相同的对照组。
18.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104 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详解】(1)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乙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Y琼脂;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液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的倍数至少为2×107÷1000×100÷200=
1×104倍。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后,可能会抑制菌株的生长,从而造成其对S的降解量下降。
(4)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的细胞数,可以取淤泥加无菌水制成菌悬液,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5)甲和乙培养基均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19.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 选择 高压蒸汽
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 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 ) 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液稀释适当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若干个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对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可根据公式推测 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 C 接种C菌株后秸秆失重最多,纤维素降解率最大
【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故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选择培养基。
(2)配制培养基的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即将培养基置于压力100 kPa、温度121℃条件下维持15~30分钟,目的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微生物和芽孢、孢子)。为检测灭菌效果可对培养基进行空白培养,即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无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彻底,否则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为测定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无菌水。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液稀释适当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若干个平板(每个稀释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对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则可根据公式推测大熊猫新鲜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
(4)测定酶活力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由表格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C菌株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秸秆失重最多,纤维素降解率最大,说明该菌株的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最大。
20.温度 酸碱度 易培养 生活周期短 灭菌 消毒 损伤DNA的结构 比例合适 鉴定(或分类)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灭菌
【详解】(1)大肠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生活周期短等优点,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2)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所以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应保证样品稀释的比例适合。
(4)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6)因为有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