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专题3.1&3.2认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九大题型(一课一练)(原卷版+解析版)2025-2026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讲练【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专题3.1&3.2认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九大题型(一课一练)(原卷版+解析版)2025-2026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讲练【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10:43: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霸提优】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浙教版
专题3.1&3.2认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九大题型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规定)
1.用不等式可将“a与b的和的平方为非负数”表示为( )
A. B. C. D.
2.如图,天平右盘中每个砝码的重量都是,如图中显示出某药品A重量的范围是( )
A.大于 B.小于
C.大于且小于 D.大于或小于
3.若,则下列不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 B.
C. D.
4.如图,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为有理数,下列各数中在0,1之间的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不等式的解
B.若,则
C.不等式的解集是
D.不等式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
6.已知,,,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那么
8.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物体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状态: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下沉.不等式做如下变化时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该物体一定仍然上浮的是( )
A. B.
C. D.
9.已知三个实数a、b、c满足(),,则( )
A. B. C. D.
10.从五个数a,b,c,d,e中抽取三个数相加,得到以下五个等式:,,,,,已知,则以下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则 .(填“<”、“>”或“=”号)
12.当 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13.在实数和之间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
1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这个三角形的周长C取值范围为 .
15.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给出下列结论:①当时,;②当时,x与y互为相反数;③无论a取何值时,都有;④当时,.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6.若,,当时,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17.任意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若,,则所有可能的值为 .
18.关于,的方程组,用含的式子表示 ,若,令,则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根据下列关系列出不等式.
(1)是非负数;
(2)的相反数与1的差小于2;
(3)与7的和比x的2倍小;
(4)的2倍与5的和是正数;
(5),两数的平方差不小于1.
20.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
(1)
(2)
21.如图,是内一点,连接和.
(1)试说明:;
(2)若,,,求的取值范围.
22.求同时满足 ,,且 的a的最大整数值及最小整数值.
23.有两根同样长度的铁丝,一根折成长方形铁框(如图1),另一根折成正方形铁框(如图2):设长方形铁框的长为a,宽为b().
(1)用a,b表示正方形的面积;
(2)小明同学认为“用上述同样长度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面积大”,请你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24.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1)①如果,那么  ;
②如果,那么  ;
③如果,那么  .
(2)如(1)中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求差法比较大小”,请运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若,比较,的大小;
②比较与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霸提优】2025-2026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浙教版
专题3.1&3.2认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九大题型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规定)
1.用不等式可将“a与b的和的平方为非负数”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B
【来源】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周末练习试卷(12.24)
【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不等式、非负数的概念(非负数即大于等于 0 的数)以及代数式的正确表示;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拆解文字表述中的数量关系,先确定 “a 与 b 和的平方” 对应的代数式,再结合 “非负数” 的符号特征列出不等式.
先分析文字表述:“a 与 b 的和” 表示为,“和的平方” 即对整体平方,为;“非负数” 表示该式的值大于等于 0,即,由此组合得到对应的不等式,再与选项对比确定答案.
【详解】解:A、选项表示 “a 的平方与 b 的平方的和为非负数”,并非 “a 与 b 和的平方”,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表示 “a 与 b 和的平方为非负数”,与文字表述完全一致,此选项符合题意;
C、选项表示 “a 的平方与 b 的平方的和为正数”,既不是 “和的平方” 也排除了非负数中的 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表示 “a 与 b 的和的平方为正数”,虽为 “和的平方” 但排除了非负数中的 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天平右盘中每个砝码的重量都是,如图中显示出某药品A重量的范围是( )
A.大于 B.小于
C.大于且小于 D.大于或小于
【答案】C
【来源】四川省宣汉县红峰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
根据图形就可以得到药品A的质量的范围.
【详解】解: 由第一个图可知药品A质量大于2克,由第二个图可知药品A质量小于3克,故药品A质量范围是大于2克且小于3克.
故选:C.
3.若,则下列不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来源】 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①把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 由可得,原不等式变形正确;
B. 由可得,即,原不等式变形错误;
C. 由可得,即,原不等式变形正确;
D. 由可得,即,原不等式变形正确;
故选:B.
4.如图,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为有理数,下列各数中在0,1之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绝对值及有理数的运算,题目较容易,关键是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的范围.根据数轴上的位置可得得范围,逐项判断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解:由图可知,
A、,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则,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不等式的解
B.若,则
C.不等式的解集是
D.不等式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
【答案】C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依据题意,由不等式的性质逐个进行分析即可得解,熟练掌握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
∴是不等式的解,选项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
∴,
∴,选项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等式的解集是,选项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不等式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选项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6.已知,,,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来源】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比较大小,因式分解,掌握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多项式比较大小,采用“作差法”,将多项式因式分解,再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的符号.
【详解】解:,





又,

即.
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那么
【答案】C
【来源】2025年吉林省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A. 如果,那么,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如果,那么,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当 取负数时, 不一定成立。例如,取 ,满足 ,但此时 ,不满足 ,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如果,,那么,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物体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状态: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下沉.不等式做如下变化时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该物体一定仍然上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分析】此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根据不等式性质逐一验证各选项是否保持原不等式关系即可.
【详解】∵,
∴选项A:两边加不同数和,无法确定与的大小关系,故无法保证原不等式成立;
选项B:两边同乘以2得,再两边同加上得,故一定成立;
选项C:两边减不同数和,若,可能破坏原不等式,故不成立;
选项D:两边乘2后减不同数,若,可能使左边更小,故不成立.
故选:B.
9.已知三个实数a、b、c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B
【来源】 2024年安徽(合肥)中考三模数学模拟(猜想)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先由得到,然后代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化简判断的符号;,再由,判断即可.
【详解】解:∵,
∴,
∵,
∴,
∴,
∵,
∴,

∵,
∴,
而,
∴,

故选:B.
10.从五个数a,b,c,d,e中抽取三个数相加,得到以下五个等式:,,,,,已知,则以下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根据,可得,再由,可得,然后根据,可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 ,
∴,
∴,
∴,
∵,,,
∴,,
∴,
∴,
∴四个数中,最小的是c.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则 .(填“<”、“>”或“=”号)
【答案】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变反. 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故答案为:
12.当 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答案】
【来源】苏州外国语学校2014-2015七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不等式变号,则,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不等式的解集是,
∴,
解得,
故答案为:.
13.在实数和之间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
【答案】2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测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有理数的加法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正确掌握相关性质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先理解题意,整理得,,故,再找出在实数和之间的所有整数,计算它们的和值,即可作答.
【详解】解:∵,,
∴,,
∴,
∴在实数和之间的所有整数分别为,
∴,
故答案为:2
1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这个三角形的周长C取值范围为 .
【答案】
【来源】山东省2023年第二十九届YMO数学思维研学初赛七年级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再根据不等式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设三角形第三边为,则三角形的周长,
∵,
∴,
即:,
故答案为:.
15.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给出下列结论:①当时,;②当时,x与y互为相反数;③无论a取何值时,都有;④当时,.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答案】①②③
【来源】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将代入方程组第二个方程可判断①;将代入方程组第一个方程可判断②;将方程组二个方程相加可判断③;将代入方程组第二个方程可判断④.
【详解】解:①当时,,
∴,
故①正确;
②当时,,
∴,
故②正确;
③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得,

∴,
故③正确;
④当时,,
∴,
故④不正确,
综上,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
16.若,,当时,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利用作差法求解是解此题的关键.
利用作差法求得,然后根据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
∴当时,

∴.
故答案为:.
17.任意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若,,则所有可能的值为 .
【答案】6或7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由新定义得,,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新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 ,,



或;
故答案为:6或7.
18.关于,的方程组,用含的式子表示 ,若,令,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变形以及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通过方程组中方程相减得到即关于的表达式,再利用的取值范围,结合不等式性质求出的取值范围.
先通过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减得出关于的表达式,再结合的取值范围来确定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
得:,
去括号得:,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除以,得到,



∴,
∴,
∴,
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根据下列关系列出不等式.
(1)是非负数;
(2)的相反数与1的差小于2;
(3)与7的和比x的2倍小;
(4)的2倍与5的和是正数;
(5),两数的平方差不小于1.
【答案】(1)
(2)
(3)
(4)
(5)
【来源】035 课时1 不等式(1) 七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202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不等式,准确找到不等量关系,理解“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的意义是关键.
(1)根据不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不等式即可.
(2)根据不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不等式即可.
(3)根据不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不等式即可.
(4)根据不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不等式即可.
(5)根据不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不等式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得:
(2)解:由题意得:
(3)解:由题意得:
(4)解:由题意得:
(5)解:由题意得:
20.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
(1)
(2)
【答案】(1)
(2)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豆家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学月测试(一)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不等式两边先同时加1,然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
(2)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1)解:

(2)解:

21.如图,是内一点,连接和.
(1)试说明:;
(2)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
(2)
【来源】 吉林省长春八十七中南阳校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1)延长交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即可证明;
(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因此,得到.
【详解】(1)证明:延长交于,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
∴,
∴;
(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
由(1)知,
∴,
,,,
∴.
22.求同时满足 ,,且 的a的最大整数值及最小整数值.
【答案】的最大整数值是,最小整数值是3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柳陂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消元法消去和,建立的取值范围,再结合不等式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整数值即可,特别需要注意代数运算的准确性及不等式链的处理.
【详解】解:依题意,
①②得:
即③
将③代入①得:

所以④
因为,即
所以,即
因为,即
所以,即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的最大整数值是,最小整数值是.
答:同时满足 ,,且的的最大整数值是,最小整数值是3.
23.有两根同样长度的铁丝,一根折成长方形铁框(如图1),另一根折成正方形铁框(如图2):设长方形铁框的长为a,宽为b().
(1)用a,b表示正方形的面积;
(2)小明同学认为“用上述同样长度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面积大”,请你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答案】(1)
(2)见解析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理解题意,掌握代数式的表示,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关键.
(1)根据题意得到铁丝的长为,则正方形的边长为,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得到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差,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解:∵长方形的长为,宽为,
∴铁丝的长为,
∴正方形的边长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
(2)解: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差为:,
∵,
∴同样长度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面积大.
24.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1)①如果,那么  ;
②如果,那么  ;
③如果,那么  .
(2)如(1)中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求差法比较大小”,请运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若,比较,的大小;
②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1)①;②;③
(2)①;②
【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分析】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题目中的不等关系.
(1)①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求得、的大小关系;
②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求得、的大小关系;
③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求得、的大小关系;
(2)①根据,移项并作差,然后即可得到和的关系;
②将两个多项式作差,然后与0比较大小,即可得到与的大小.
【详解】(1)解:①,


故答案为:;
②,


故答案为:;
③,


故答案为:;
(2)解: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