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八上语文阶段测试】 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原卷版+答案版+ppt)(安徽等地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八上语文阶段测试】 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原卷版+答案版+ppt)(安徽等地适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11:18:2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安徽等地适用)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自然万物,皆入诗文,诗寄浓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王绩的《野望》中“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描绘山林风光,渲染诗人孤寂苦闷的心绪;崔颢的《黄鹤楼》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了时光不再、岁月难返之憾。
(2)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 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丛弟》(其二)]写出了风中松柏的苍劲,“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蝉声和猿声展现了大自然中热闹的景象。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据说贺龙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九二八年春间的事情。贺龙匿居在一个乡村,和哥老会的弟兄们密谋起事,恰巧县政府的收粮员到来。贺龙shuài领着几个乡民,亲手用自己的刀把那些收粮员杀死,并把他们的卫队缴械,这样,贺龙获得了手枪和步枪,武装自己的第一支农民军队。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贺龙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贺龙精通门kǎn中的礼节和术语。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匿居(nì)        shuài(率)领        门kǎn(槛)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3分)
(3)请根据选段的内容,概括贺龙的特点。(3分)
①口才好;②影响力大(或感召力强)。(每点1分)
(4)小皖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深刻感受到了磨难与辉煌是人生的重要历程,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最终促使我们获得成功。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任一人物来谈谈你的理解。(4分)
示例:以毛泽东为例,他早期面临国民党围剿、战斗失败、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但他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总结经验,领导红军作战,到达陕北后深入研究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他的一生体现了磨难与辉煌的历程,磨难让他坚韧并走向成功。(满分4分,能够结合具体人物的事迹作答即可)
3.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以其非凡成就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学校举办了“礼赞杰出人物,传承榜样力量”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小安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4分)
【甲】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孙家栋无数次试验永不言弃,袁隆平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梦想不懈奋斗,黄旭华自主研发核潜艇无惧无畏,李延年、屠呦呦……在祖国的天空下,杰出人物追梦不止,他们奋斗的动力,让梦想成真;在祖国的大地上,杰出人物披荆斩棘,他们担当的使命,让国家强盛。【乙】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且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2分)
把书名号改为引号。(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2分)
(2)小皖同学搜集到一些名人对杰出人物的评价,请你判断下面两句分别是对哪位杰出人物的评价。(4分)
①“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是毛泽东同志对 闻一多 的评价。
②“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张爱萍将军对 邓稼先 的评价。
(3)在让大家谈谈对历代杰出人物看法的活动中,小皖和小安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充对话。(3分)
小皖:历代杰出人物有很多,如孔子、屈原、秦始皇、刘邦、李白、范仲淹、文天祥、梁启超、闻一多、邓稼先、黄大年等。至于像陕西柞水县夏辉等人在高速桥梁垮塌时临时拦车救人,福建武平县童城昌等人挺身营救受灾群众,他们算见义勇为,是“平民英雄”,离我们历代杰出人物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小安:我 不认同(1分) (认同/不认同)你的看法。 (示例)平民英雄同样伟大,他们在平凡中彰显非凡,用瞬间的义举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们也是杰出人物,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分)
(4)杰出人物不仅有榜样的力量,还能引领社会发展。请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反映“榜样”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①遨游书海千帆劲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 ③日月悠悠同患难 ④乾坤荡荡共平安 ⑤信步人生一路宽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
上联: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1分)
下联: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1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大漠里的坚守
徐 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叶尔羌河的河水一路往下流,与和田河交汇,汇入塔里木河。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此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
③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又走了6个小时,已经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
④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⑤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⑥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饮憾而归。
⑦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
⑧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它们的露头点都可写进教科书。那里各种盐上层的构造变形样式都有,是研究盐下层变形的基础,是库车盐相关构造理论研究的起点。
⑨盐相关构造理论?我问。
⑩是的。黄少英说,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你们关于这盐相关构造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少英从小读书就争气,后来考上北京的著名学府,从本科念到博士。2004年,塔里木油田招了两位青年博士和几名硕士研究生,黄少英是其中之一。
黄少英还不是一个人来,他是夫妻双双入南疆。彼时,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难题,仍以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科学家提出的断层褶皱理论找油。按这个理论,找到背斜,就等于找到了油。可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可否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并请来有关专家赴南疆联合考察研究,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
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
有惊无险。黄少英淡然地说,环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
没有。黄少英摇了摇头。
为什么?没有机会吗?
机会多多,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黄少英平静地说,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本文客观叙述黄少英坚守大漠勘探石油的事迹,直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
B.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了胡杨,意在用胡杨的傲然伟岸正面衬托人物形象。
C.第 段采用插叙,交代黄少英的勘探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
D.文章先后两次展现“我”和黄少英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解析】A.“直接表达”分析不当,本文是借胡杨含蓄地表达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5.黄少英一行人在翻越秋里塔格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4分)
①地势险峻,翻越艰难;②天气恶劣,变化莫测;③信号不好,联系不畅。(概括出其中2点即可,每点2分)
6.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①连用短句,节奏分明,语气坚定有力,情感得到强化;②先后用了两个“来”字,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黄少英翻越秋里塔格山的决心,突出人物形象。(每点2分,意对即可)
7.主人公黄少英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①不畏艰险,坚守理想;②淡泊名利,甘于奉献;③热爱祖国,献身科学;④勇攀高峰,敢为人先;⑤潜心研究,追求真理;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概括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8.请你仿照南仁东的颁奖词,给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黄少英写一段颁奖词。(6分)
《感动中国》献给南仁东的颁奖词: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 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示例:一个人走多远才能抵达梦想彼岸?是从喧嚣的城市抵达荒凉的大漠。一个人走多久才能看见真理的曙光?是从意气风发奋斗至年近不惑。16年,5 800多个日夜,大漠的油田勘探工作者黄少英,与风雪作伴,让中国油田勘探工作向大地更深处进军。(6分)
【二】(16分)
材料一 国博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甘博麻辣烫毛绒玩偶……最近,各地博物馆文创又开始“整活”了一把,以“花式”创意再度点燃文博热。前有凤冠冰箱贴带火孝端皇后凤冠参观热潮,后有麻辣烫毛绒玩偶助力甘博文创火爆,博物馆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火爆态势。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3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在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选自《沉浸城市》)
材料二 
(选自《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材料三
冰箱贴,“硬控”年轻人的“结绳记事”?
①前段时间,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珍藏的冰箱贴。有人从世界各地旅游带回冰箱贴,拍照并标注国家,“冰箱贴是我走遍世界的足迹”;也有人展示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按朝代顺序排列贴好,俨然一场方寸间的历史“策展”;还有人称热门冰箱贴太难买,一“贴”难求、“卖断货”、“抢不到”……曾经不起眼的“小商品”冰箱贴,为何成为“硬控”年轻人的新型“结绳记事”?
②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产品,是各地景区或博物馆依托自身独特文化符号、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表达和产品开发的重要载体。去旅行、去参观,囿于一时、一地、一人的体验,总有许多情愫想带回,有不少感悟要铭刻。这个时候,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冰箱贴,就能轻松载回“诗与远方”,在家中一隅,静静收纳四时景绪、雕刻山水足迹。如赠予亲友或互相交换,还有机会触发一次记忆重燃,共享一段旅途故事。
③连接文化内涵和消费市场的要义之一,是让文创产品贴合生活、激发需求。文创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是其最基本的审美功能;旅游归来用冰箱贴做“伴手礼”,传递情谊间实现社交功能。为了俘获追求更高性价比的年轻消费群体,文创冰箱贴的功能也越发突破想象力。中部镂空、设计创意图案,冰箱贴就成为一个即拿即用、方便归位的开瓶器;能充电、会发光,冰箱贴还能“兼职”小夜灯;做成小巧花瓶样式,注水后便可插上一两束花枝静静生养……兼具审美、社交和使用价值,小小冰箱贴正以超乎其外表的多元功能,轻松“拿捏”年轻人的钱包和心房。
④几厘米见方的文创冰箱贴,是记忆的磁石、故事的琥珀、风景的定格,也是历史的微缩、文化的凝练、创意的流淌。也许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恣意地远行、自由地奔走并非生活常态,庆幸的是个体的记忆隽永、市场的创造涌流,总有像冰箱贴一样的美好物件,能盛满岁月佳酿、静待回忆酩酊。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2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异常火爆,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B.在多样的文创产品风格中,传统复古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经典美学,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C.据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统计,青年人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力军。
D.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是现代审美与历史底蕴的巧妙融合,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解析】A.根据材料一“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可知,是“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不是“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10.冰箱贴凭借其多元的功能从一众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请你概括其原因。(4分)
①冰箱贴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方便携带;②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具备审美功能;③用冰箱贴做“伴手礼”,具备社交功能;④冰箱贴功能多样,具备实用价值;⑤冰箱贴性价比高,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1.小安觉得材料三第①段有点多余,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不认同。(1分)第①段从当下流行冰箱贴的热点现象入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冰箱贴。(2分,意近即可)
12.小安在整合材料时发现,越是“热”的现象越需要“冷”的思考,请通读三则材料以及链接材料,就文创产品如何持续“热辣滚烫”提出三点建议。(6分)
【链接材料】 “越来越多的新冰箱已经吸不住冰箱贴了”。面对改用钢化玻璃面板的新款冰箱,身为“搭子”的冰箱贴何去何从?伴随企业涌入,产品同质化、IP盗用等问题层出不穷。“爆款”产品如何平衡“守正”与“创新”,始终是文化创意的重要课题。
①文创产品的灵魂在于文化内涵,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②文创产品要注重技术创新,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保证产品的实用价值;③政府部分要完善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创市场环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16分)
【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①,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②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④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⑤,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nǎnɡ)昔:从前。②矫:张开。③朝雊(ɡòu):清晨雄鸡的鸣叫。④倘:或许。⑤因驮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晓雾将歇”的“将”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将”含义相同。
B.“自康乐以来”的“自”与“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含义相同。
C.“斯之不远”的“斯”与“逝者如斯夫”的“斯”含义相同。
D.“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的“务”与“蒙辞以军中多务”的“务”含义相同。
【解析】A.即将,将要;B.从/这里是“在”的意思;C.这;D.事务。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标出。(2分)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分)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3分)
16.【甲】【乙】两文段都是书信体,艺术特色各有千秋,试分析两文的艺术特色。(5分)
【甲】文段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2分)【乙】文段虽然是一封书信,但也可以说它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3分,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的狗,叫声像豹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常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雄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或许(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赘述如上。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花谢了,有叶的陪伴;叶落了,有鸟的陪伴;鸟飞了,有天的陪伴;天暗了,有地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想往事,陪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有很多。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以“有 陪伴,真好”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安徽等地适用)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自然万物,皆入诗文,诗寄浓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王绩的《野望》中“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描绘山林风光,渲染诗人孤寂苦闷的心绪;崔颢的《黄鹤楼》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了时光不再、岁月难返之憾。
(2)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 风声一何盛 , 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丛弟》(其二)]写出了风中松柏的苍劲,“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蝉声和猿声展现了大自然中热闹的景象。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据说贺龙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九二八年春间的事情。贺龙匿居在一个乡村,和哥老会的弟兄们密谋起事,恰巧县政府的收粮员到来。贺龙shuài领着几个乡民,亲手用自己的刀把那些收粮员杀死,并把他们的卫队缴械,这样,贺龙获得了手枪和步枪,武装自己的第一支农民军队。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贺龙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贺龙精通门kǎn中的礼节和术语。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匿居(nì)        shuài(率)领        门kǎn(槛)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3分)
(3)请根据选段的内容,概括贺龙的特点。(3分)
①口才好;②影响力大(或感召力强)。(每点1分)
(4)小皖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深刻感受到了磨难与辉煌是人生的重要历程,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最终促使我们获得成功。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任一人物来谈谈你的理解。(4分)
示例:以毛泽东为例,他早期面临国民党围剿、战斗失败、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但他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总结经验,领导红军作战,到达陕北后深入研究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他的一生体现了磨难与辉煌的历程,磨难让他坚韧并走向成功。(满分4分,能够结合具体人物的事迹作答即可)
3.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以其非凡成就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学校举办了“礼赞杰出人物,传承榜样力量”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小安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4分)
【甲】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孙家栋无数次试验永不言弃,袁隆平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梦想不懈奋斗,黄旭华自主研发核潜艇无惧无畏,李延年、屠呦呦……在祖国的天空下,杰出人物追梦不止,他们奋斗的动力,让梦想成真;在祖国的大地上,杰出人物披荆斩棘,他们担当的使命,让国家强盛。【乙】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且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2分)
把书名号改为引号。(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2分)
(2)小皖同学搜集到一些名人对杰出人物的评价,请你判断下面两句分别是对哪位杰出人物的评价。(4分)
①“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是毛泽东同志对 闻一多 的评价。
②“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张爱萍将军对 邓稼先 的评价。
(3)在让大家谈谈对历代杰出人物看法的活动中,小皖和小安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充对话。(3分)
小皖:历代杰出人物有很多,如孔子、屈原、秦始皇、刘邦、李白、范仲淹、文天祥、梁启超、闻一多、邓稼先、黄大年等。至于像陕西柞水县夏辉等人在高速桥梁垮塌时临时拦车救人,福建武平县童城昌等人挺身营救受灾群众,他们算见义勇为,是“平民英雄”,离我们历代杰出人物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小安:我 不认同(1分) (认同/不认同)你的看法。 (示例)平民英雄同样伟大,他们在平凡中彰显非凡,用瞬间的义举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们也是杰出人物,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分)
(4)杰出人物不仅有榜样的力量,还能引领社会发展。请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反映“榜样”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①遨游书海千帆劲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 ③日月悠悠同患难 ④乾坤荡荡共平安 ⑤信步人生一路宽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
上联: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1分)
下联: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1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大漠里的坚守
徐 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叶尔羌河的河水一路往下流,与和田河交汇,汇入塔里木河。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此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
③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又走了6个小时,已经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
④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⑤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⑥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饮憾而归。
⑦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
⑧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它们的露头点都可写进教科书。那里各种盐上层的构造变形样式都有,是研究盐下层变形的基础,是库车盐相关构造理论研究的起点。
⑨盐相关构造理论?我问。
⑩是的。黄少英说,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你们关于这盐相关构造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少英从小读书就争气,后来考上北京的著名学府,从本科念到博士。2004年,塔里木油田招了两位青年博士和几名硕士研究生,黄少英是其中之一。
黄少英还不是一个人来,他是夫妻双双入南疆。彼时,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难题,仍以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科学家提出的断层褶皱理论找油。按这个理论,找到背斜,就等于找到了油。可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可否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并请来有关专家赴南疆联合考察研究,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
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
有惊无险。黄少英淡然地说,环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
没有。黄少英摇了摇头。
为什么?没有机会吗?
机会多多,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黄少英平静地说,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本文客观叙述黄少英坚守大漠勘探石油的事迹,直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
B.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了胡杨,意在用胡杨的傲然伟岸正面衬托人物形象。
C.第 段采用插叙,交代黄少英的勘探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
D.文章先后两次展现“我”和黄少英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解析】A.“直接表达”分析不当,本文是借胡杨含蓄地表达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5.黄少英一行人在翻越秋里塔格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4分)
①地势险峻,翻越艰难;②天气恶劣,变化莫测;③信号不好,联系不畅。(概括出其中2点即可,每点2分)
6.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①连用短句,节奏分明,语气坚定有力,情感得到强化;②先后用了两个“来”字,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黄少英翻越秋里塔格山的决心,突出人物形象。(每点2分,意对即可)
7.主人公黄少英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①不畏艰险,坚守理想;②淡泊名利,甘于奉献;③热爱祖国,献身科学;④勇攀高峰,敢为人先;⑤潜心研究,追求真理;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概括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8.请你仿照南仁东的颁奖词,给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黄少英写一段颁奖词。(6分)
《感动中国》献给南仁东的颁奖词: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 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示例:一个人走多远才能抵达梦想彼岸?是从喧嚣的城市抵达荒凉的大漠。一个人走多久才能看见真理的曙光?是从意气风发奋斗至年近不惑。16年,5 800多个日夜,大漠的油田勘探工作者黄少英,与风雪作伴,让中国油田勘探工作向大地更深处进军。(6分)
【二】(16分)
材料一 国博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甘博麻辣烫毛绒玩偶……最近,各地博物馆文创又开始“整活”了一把,以“花式”创意再度点燃文博热。前有凤冠冰箱贴带火孝端皇后凤冠参观热潮,后有麻辣烫毛绒玩偶助力甘博文创火爆,博物馆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火爆态势。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3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在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选自《沉浸城市》)
材料二 
(选自《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材料三
冰箱贴,“硬控”年轻人的“结绳记事”?
①前段时间,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珍藏的冰箱贴。有人从世界各地旅游带回冰箱贴,拍照并标注国家,“冰箱贴是我走遍世界的足迹”;也有人展示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按朝代顺序排列贴好,俨然一场方寸间的历史“策展”;还有人称热门冰箱贴太难买,一“贴”难求、“卖断货”、“抢不到”……曾经不起眼的“小商品”冰箱贴,为何成为“硬控”年轻人的新型“结绳记事”?
②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产品,是各地景区或博物馆依托自身独特文化符号、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表达和产品开发的重要载体。去旅行、去参观,囿于一时、一地、一人的体验,总有许多情愫想带回,有不少感悟要铭刻。这个时候,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冰箱贴,就能轻松载回“诗与远方”,在家中一隅,静静收纳四时景绪、雕刻山水足迹。如赠予亲友或互相交换,还有机会触发一次记忆重燃,共享一段旅途故事。
③连接文化内涵和消费市场的要义之一,是让文创产品贴合生活、激发需求。文创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是其最基本的审美功能;旅游归来用冰箱贴做“伴手礼”,传递情谊间实现社交功能。为了俘获追求更高性价比的年轻消费群体,文创冰箱贴的功能也越发突破想象力。中部镂空、设计创意图案,冰箱贴就成为一个即拿即用、方便归位的开瓶器;能充电、会发光,冰箱贴还能“兼职”小夜灯;做成小巧花瓶样式,注水后便可插上一两束花枝静静生养……兼具审美、社交和使用价值,小小冰箱贴正以超乎其外表的多元功能,轻松“拿捏”年轻人的钱包和心房。
④几厘米见方的文创冰箱贴,是记忆的磁石、故事的琥珀、风景的定格,也是历史的微缩、文化的凝练、创意的流淌。也许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恣意地远行、自由地奔走并非生活常态,庆幸的是个体的记忆隽永、市场的创造涌流,总有像冰箱贴一样的美好物件,能盛满岁月佳酿、静待回忆酩酊。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2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异常火爆,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B.在多样的文创产品风格中,传统复古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经典美学,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C.据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统计,青年人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力军。
D.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是现代审美与历史底蕴的巧妙融合,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解析】A.根据材料一“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可知,是“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不是“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10.冰箱贴凭借其多元的功能从一众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请你概括其原因。(4分)
①冰箱贴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方便携带;②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具备审美功能;③用冰箱贴做“伴手礼”,具备社交功能;④冰箱贴功能多样,具备实用价值;⑤冰箱贴性价比高,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1.小安觉得材料三第①段有点多余,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不认同。(1分)第①段从当下流行冰箱贴的热点现象入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冰箱贴。(2分,意近即可)
12.小安在整合材料时发现,越是“热”的现象越需要“冷”的思考,请通读三则材料以及链接材料,就文创产品如何持续“热辣滚烫”提出三点建议。(6分)
【链接材料】 “越来越多的新冰箱已经吸不住冰箱贴了”。面对改用钢化玻璃面板的新款冰箱,身为“搭子”的冰箱贴何去何从?伴随企业涌入,产品同质化、IP盗用等问题层出不穷。“爆款”产品如何平衡“守正”与“创新”,始终是文化创意的重要课题。
①文创产品的灵魂在于文化内涵,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②文创产品要注重技术创新,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保证产品的实用价值;③政府部分要完善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创市场环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16分)
【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①,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②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④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⑤,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nǎnɡ)昔:从前。②矫:张开。③朝雊(ɡòu):清晨雄鸡的鸣叫。④倘:或许。⑤因驮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晓雾将歇”的“将”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将”含义相同。
B.“自康乐以来”的“自”与“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含义相同。
C.“斯之不远”的“斯”与“逝者如斯夫”的“斯”含义相同。
D.“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的“务”与“蒙辞以军中多务”的“务”含义相同。
【解析】A.即将,将要;B.从/这里是“在”的意思;C.这;D.事务。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标出。(2分)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分)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3分)
16.【甲】【乙】两文段都是书信体,艺术特色各有千秋,试分析两文的艺术特色。(5分)
【甲】文段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2分)【乙】文段虽然是一封书信,但也可以说它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3分,言之有理即可)
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赘述如上。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花谢了,有叶的陪伴;叶落了,有鸟的陪伴;鸟飞了,有天的陪伴;天暗了,有地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想往事,陪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有很多。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以“有 陪伴,真好”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第2单元质量评价
范围:第2单元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自然万物,皆入诗文,诗寄浓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王绩的《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山林风光,渲染诗人孤寂苦闷的心绪;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时光不再、岁月难返之憾。
最爱湖东
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2)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丛弟》(其二)]写出了风中松柏的苍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蝉声和猿声展现了大自然中热闹的景象。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据说贺龙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九二八年春间的事情。贺龙匿居在一个乡村,和哥老会的弟兄们密谋起事,恰巧县政府的收粮员到来。贺龙shuài领着几个乡民,亲手用自己的刀把那些收粮员杀死,并把他们的卫队缴械,这样,贺龙获得了手枪和步枪,武装自己的第一支农民军队。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贺龙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贺龙精通门kǎn中的礼节和术语。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匿居( )        shuài( )领        门kǎn( )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3)请根据选段的内容,概括贺龙的特点。(3分)



夸张
①口才好;②影响力大(或感召力强)。(每点1分)
(4)小皖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深刻感受到了磨难与辉煌是人生的重要历程,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最终促使我们获得成功。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任一人物来谈谈你的理解。(4分)
示例:以毛泽东为例,他早期面临国民党围剿、战斗失败、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但他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总结经验,领导红军作战,到达陕北后深入研究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他的一生体现了磨难与辉煌的历程,磨难让他坚韧并走向成功。(满分4分,能够结合具体人物的事迹作答即可)
3.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以其非凡成就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学校举办了“礼赞杰出人物,传承榜样力量”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小安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
(4分)
【甲】于敏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孙家栋无数次试验永不言弃,袁隆平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梦想不懈奋斗,黄旭华自主研发核潜艇无惧无畏,李延年、屠呦呦……在祖国的天空下,杰出人物追梦不止,他们奋斗的动力,让梦想成真;在祖国的大地上,杰出人物披荆斩棘,他们担当的使命,让国家强盛。【乙】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且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2分)
把书名号改为引号。(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他们以执着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以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2分)
(2)小皖同学搜集到一些名人对杰出人物的评价,请你判断下面两句分别是对哪位杰出人物的评价。(4分)
①“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是毛泽东同志对_______的评价。
②“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张爱萍将军对__________的评价。
闻一多
邓稼先
(3)在让大家谈谈对历代杰出人物看法的活动中,小皖和小安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充对话。(3分)
小皖:历代杰出人物有很多,如孔子、屈原、秦始皇、刘邦、李白、范仲淹、文天祥、梁启超、闻一多、邓稼先、黄大年等。至于像陕西柞水县夏辉等人在高速桥梁垮塌时临时拦车救人,福建武平县童城昌等人挺身营救受灾群众,他们算见义勇为,是“平民英雄”,离我们历代杰出人物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小安:我____________(认同/不认同)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认同(1分)
(示例)平民英雄同样伟大,他们在平凡中彰显非凡,用瞬间的义举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们也是杰出人物,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分)
(4)杰出人物不仅有榜样的力量,还能引领社会发展。请从下面句子中选出反映“榜样”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遨游书海千帆劲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
③日月悠悠同患难 ④乾坤荡荡共平安
⑤信步人生一路宽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
②名传后世千秋范(1分)
⑥气领中华万里风(1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大漠里的坚守
徐 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叶尔羌河的河水一路往下流,与和田河交汇,汇入塔里木河。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此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
③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又走了6个小时,已经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
④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⑤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⑥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饮憾而归。
⑦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
⑧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它们的露头点都可写进教科书。那里各种盐上层的构造变形样式都有,是研究盐下层变形的基础,是库车盐相关构造理论研究的起点。
⑨盐相关构造理论?我问。
⑩是的。黄少英说,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你们关于这盐相关构造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少英从小读书就争气,后来考上北京的著名学府,从本科念到博士。2004年,塔里木油田招了两位青年博士和几名硕士研究生,黄少英是其中之一。
黄少英还不是一个人来,他是夫妻双双入南疆。彼时,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难题,仍以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科学家提出的断层褶皱理论找油。按这个理论,找到背斜,就等于找到了油。可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可否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并请来有关专家赴南疆联合考察研究,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
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
有惊无险。黄少英淡然地说,环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
没有。黄少英摇了摇头。
为什么?没有机会吗?
机会多多,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黄少英平静地说,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客观叙述黄少英坚守大漠勘探石油的事迹,直接表达对他的敬佩
之情。
B.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了胡杨,意在用胡杨的傲然伟岸正面衬托人物
形象。
C.第 段采用插叙,交代黄少英的勘探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
完整。
D.文章先后两次展现“我”和黄少英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A
【解析】A.“直接表达”分析不当,本文是借胡杨含蓄地表达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5.黄少英一行人在翻越秋里塔格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4分)
①地势险峻,翻越艰难;②天气恶劣,变化莫测;③信号不好,联系不畅。(概括出其中2点即可,每点2分)
6.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①连用短句,节奏分明,语气坚定有力,情感得到强化;②先后用了两个“来”字,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黄少英翻越秋里塔格山的决心,突出人物形象。(每点2分,意对即可)
7.主人公黄少英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①不畏艰险,坚守理想;②淡泊名利,甘于奉献;③热爱祖国,献身科学;④勇攀高峰,敢为人先;⑤潜心研究,追求真理;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概括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8.请你仿照南仁东的颁奖词,给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黄少英写一段颁奖词。(6分)
《感动中国》献给南仁东的颁奖词: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 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示例:一个人走多远才能抵达梦想彼岸?是从喧嚣的城市抵达荒凉的大漠。一个人走多久才能看见真理的曙光?是从意气风发奋斗至年近不惑。16年,5 800多个日夜,大漠的油田勘探工作者黄少英,与风雪作伴,让中国油田勘探工作向大地更深处进军。(6分)
【二】(16分)
材料一 国博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甘博麻辣烫毛绒玩偶……最近,各地博物馆文创又开始“整活”了一把,以“花式”创意再度点燃文博热。前有凤冠冰箱贴带火孝端皇后凤冠参观热潮,后有麻辣烫毛绒玩偶助力甘博文创火爆,博物馆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火爆态势。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3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在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选自《沉浸城市》)
材料二 
(选自《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材料三
冰箱贴,“硬控”年轻人的“结绳记事”?
①前段时间,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珍藏的冰箱贴。有人从世界各地旅游带回冰箱贴,拍照并标注国家,“冰箱贴是我走遍世界的足迹”;也有人展示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按朝代顺序排列贴好,俨然一场方寸间的历史“策展”;还有人称热门冰箱贴太难买,一“贴”难求、“卖断货”、“抢不到”……曾经不起眼的“小商品”冰箱贴,为何成为“硬控”年轻人的新型“结绳记事”?
②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产品,是各地景区或博物馆依托自身独特文化符号、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表达和产品开发的重要载体。去旅行、去参观,囿于一时、一地、一人的体验,总有许多情愫想带回,有不少感悟要铭刻。这个时候,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冰箱贴,就能轻松载回“诗与远方”,在家中一隅,静静收纳四时景绪、雕刻山水足迹。如赠予亲友或互相交换,还有机会触发一次记忆重燃,共享一段旅途故事。
③连接文化内涵和消费市场的要义之一,是让文创产品贴合生活、激发需求。文创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是其最基本的审美功能;旅游归来用冰箱贴做“伴手礼”,传递情谊间实现社交功能。为了俘获追求更高性价比的年轻消费群体,文创冰箱贴的功能也越发突破想象力。中部镂空、设计创意图案,冰箱贴就成为一个即拿即用、方便归位的开瓶器;能充电、会发光,冰箱贴还能“兼职”小夜灯;做成小巧花瓶样式,注水后便可插上一两束花枝静静生养……兼具审美、社交和使用价值,小小冰箱贴正以超乎其外表的多元功能,轻松“拿捏”年轻人的钱包和心房。
④几厘米见方的文创冰箱贴,是记忆的磁石、故事的琥珀、风景的定格,也是历史的微缩、文化的凝练、创意的流淌。也许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恣意地远行、自由地奔走并非生活常态,庆幸的是个体的记忆隽永、市场的创造涌流,总有像冰箱贴一样的美好物件,能盛满岁月佳酿、静待回忆酩酊。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22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异常火爆,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
参观。
B.在多样的文创产品风格中,传统复古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经典美学,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C.据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统计,青年人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
力军。
D.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是现代审美与历史底蕴的巧妙融合,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A
【解析】A.根据材料一“2024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 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可知,是“假期日均超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不是“假期约1 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10.冰箱贴凭借其多元的功能从一众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请你概括其原因。(4分)
①冰箱贴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方便携带;②冰箱贴装点家居环境,具备审美功能;③用冰箱贴做“伴手礼”,具备社交功能;④冰箱贴功能多样,具备实用价值;⑤冰箱贴性价比高,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1.小安觉得材料三第①段有点多余,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不认同。(1分)第①段从当下流行冰箱贴的热点现象入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冰箱贴。(2分,意近即可)
12.小安在整合材料时发现,越是“热”的现象越需要“冷”的思考,请通读三则材料以及链接材料,就文创产品如何持续“热辣滚烫”提出三点建议。(6分)
【链接材料】
“越来越多的新冰箱已经吸不住冰箱贴了”。面对改用钢化玻璃面板的新款冰箱,身为“搭子”的冰箱贴何去何从?伴随企业涌入,产品同质化、IP盗用等问题层出不穷。“爆款”产品如何平衡“守正”与“创新”,始终是文化创意的重要
课题。
①文创产品的灵魂在于文化内涵,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②文创产品要注重技术创新,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保证产品的实用价值;③政府部分要完善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创市场环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16分)
【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①,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②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④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⑤,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nǎnɡ)昔:从前。②矫:张开。③朝雊(ɡòu):清晨雄鸡的鸣叫。④倘:或许。⑤因驮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晓雾将歇”的“将”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将”含义相同。
B.“自康乐以来”的“自”与“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含义相同。
C.“斯之不远”的“斯”与“逝者如斯夫”的“斯”含义相同。
D.“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的“务”与“蒙辞以军中多务”的“务”含义相同。
【解析】A.即将,将要;B.从/这里是“在”的意思;C.这;D.事务。
B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标出。(2分)
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分)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3分)
16.【甲】【乙】两文段都是书信体,艺术特色各有千秋,试分析两文的艺术特色。(5分)
【甲】文段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2分)【乙】文段虽然是一封书信,但也可以说它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3分,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的狗,叫声像豹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常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雄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或许(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赘述如上。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花谢了,有叶的陪伴;叶落了,有鸟的陪伴;鸟飞了,有天的陪伴;天暗了,有地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想往事,陪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有很多。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以“有______陪伴,真好”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