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1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1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2
能力目标
1.21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1.22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明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1.3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的,搜集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实例,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精彩实例,激发兴趣。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运用类比、综合的方法分析资料得出合理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激发兴趣,引出信息的概念
PPT显示并设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来传递信息?引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生成信息的概念,再以手机发送信息为例介绍信息传递三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点出信息只有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过渡:信息传递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那么生态系统中有信息传递吗?多媒体播放蜜蜂跳8字摆尾舞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可爱的蜜蜂那特殊的舞蹈吸引了,教师提问学生:它为什么跳这样的舞?部分学生知道它在传递蜜源信息。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4.2实例分析,明确信息的分类
学生阅读后教师展示蜘蛛捕食、海豚的回声定位、雄蛾的触角可以“嗅”到十公里外雌蛾发出气、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孔雀开屏、两只雄羚羊为雌羚羊争斗等实例,分别引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等概念,在了解了各概念后,多媒体再展示多种信息传递,让学生判断类型,巩固加强。然后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例子,小组讨论和分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4.3分析资料,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资料一:设置两个小问题1、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______信息?2、如果堵住蝙蝠的耳朵,蝙蝠的行为会如何?
资料二:1、莴苣的种子的萌发与_____信息的传递有关?2、若要保证种子的萌发率,应选用____波长光通过回答问题思考: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这样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资料三:多媒体显示: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经过科学家的收集、分离和测定,现已确定了200余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传递性信息的。
看图思考:若无信息传递,雌雄豆娘能相互识别、交配吗?
学生讨论: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结论: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资料四: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讨论:1、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2、资料三中的信息素能够将哪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3、若无这种信息素,这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与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信息传递的作用,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4.4问题阅读,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渡:信息传递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是否也有重要的应用呢?有哪些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的应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4.5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
设问: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了优质家禽、家畜等,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
4.6开阔视野,拓展知识
多媒体介绍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器等,拓展学生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4.7总结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我们知道信息传递使种群得以延续,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的进行,同时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正是由于信息传递的存在,使生态系统才得以存在和不断的发展,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又一重要功能。
5、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整体上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设计的初衷,并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学习习惯,更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本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三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了许多学生所熟知的画面,使课堂有声有色,气氛和谐,课堂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是实例展示,实例分析,反复强调,提高课堂效率;三是活学活用,让学生利用刚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缺点也有,如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问题没有设计好,许多同学在讨论时觉得无法找到答案,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一个问题,以后在设计问题时一定会注意这个问题,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目的性,阶段性,使学生有杆可爬,以便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