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单元测试·提升卷)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单元测试·提升卷)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6 20: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也是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我校开展“家国在心间”主题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一)【家国开篇】小语为活动撰写了开篇词,请帮他完善内容。
回溯千年岁月,家国情怀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屈原投江,坚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用生命诠释忠诚;岳飞抗金,怀揣“精忠报国”的 zhuànɡ zhì( ),以热血守护山河;文天祥兵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用气节 zhānɡ xiǎn( )担当。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以家国为念,用奋斗书写青春,让家国情怀在新时代( )新的光芒。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回溯( ) 血脉( ) zhuànɡ zhì( ) zhānɡ xiǎn( )
2.结合语境,从以下词语中选择其一填入语段括号处,使句意通畅:(1分)
A.焕发 B.散发 C.闪耀 D.绽放
3.小语在古籍中发现一首唐代律诗,其中一句字迹模糊,根据律诗押韵规则,推断该字是( )(2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
A.还 B.归 C.返 D.回
(二)【家国板报】班长计划出一期“家国情怀”主题板报,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②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国家、民族的深情眷恋与责任担当。
③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今有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坚守,皆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④没有家国情怀的支撑,个人便如无根之木;没有无数人的家国担当,国家便难有发展进步。
⑤因此,我们应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化为行动。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⑤
(三)【家国诗文】活动开展“家国主题古诗文默写”比赛,你也来参与吧。(8分)
诵读古诗文,感受家国情怀。这里有“① ,② ”(《使至塞上》)中王维出使边塞的壮志;这里有“③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曹操的豪情;这里有“④ ,狐兔翔我宇”(《梁甫行》)中曹植对百姓的悲悯;这里还有“⑤ ,⑥ ”(《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对故乡的眷恋;更有“⑦ ,⑧ ”(《黄鹤楼》)中崔颢对家国的深沉思索。
(四)【家国担当】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2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坚守讲台,她说:“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份对教育的执着,对山区女孩的关爱,彰显着深沉的家国担当。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2分)
2.学校想为张桂梅校长写一条宣传语,請你补全:(2分)
三尺讲台, ;一生奉献, 。
3.【表达观点】在“家国担当”主题演讲中,小语的发言引发你对“家国担当与青年成长”的思考。请就此表达看法,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议论性文字,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钱塘潮韵
周立明
①“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中秋前后,钱塘江大潮便会如期而至,以排山倒海之势震撼世人。我曾多次前往观潮,每一次都被它的雄奇壮阔所折服,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与领悟。
②观潮的最佳地点,当属海宁盐官镇。这里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潮点”,能观赏到最为经典的“一线潮”。还未到观潮日,盐官镇就已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都想亲眼见证这大自然的奇迹。
③临近潮来时刻,江面上依旧平静,只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岸边的人们翘首以盼,有人举着相机,有人踮着脚尖,空气中满是期待。突然,有人喊道:“潮来了!潮来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一条细细的白线,如同一根银丝横卧在江面。
④那白线逐渐变粗、变长,慢慢向岸边靠近。随着距离缩短,能隐约听到潮水的声音,起初像远处的闷雷,低沉而持续。再近一些,声音变得洪亮,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此时的潮水,已不再是细细的白线,而是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整齐地向岸边推进,真可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⑤当潮水抵达盐官镇时,形成了壮观的“一线潮”——宽阔的江面上,潮水如一条笔直的水带,横贯江面,汹涌向前。潮水撞击着岸边的石堤,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水花飞溅,高达数米,引得岸边游客阵阵惊呼。我站在观潮台上,感受着潮水带来的狂风,看着那奔腾不息的巨浪,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大自然的力量竟如此神奇,如此震撼。
⑥除了“一线潮”,钱塘江还有“回头潮”“交叉潮”等奇特景观。在老盐仓,我曾见过“回头潮”。潮水撞击堤坝后,并未消散,而是调转方向,与后续的潮水相互碰撞,形成巨大的漩涡和浪柱,如同一头咆哮的巨兽,极具冲击力。而在萧山美女坝,“交叉潮”更是令人称奇——两股潮水从不同方向而来,在江中心交汇,形成一个“十”字形,随后融合在一起,继续向前奔涌。
⑦潮水过后,江面逐渐恢复平静,但岸边的人们依旧意犹未尽,纷纷讨论着刚才的壮观景象。有人说,大潮像一位威严的将军,统领着千军万马;有人说,大潮像一首激昂的乐曲,奏响着生命的赞歌。而在我看来,钱塘江大潮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奔涌不息,正如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却始终向前。
⑧离开盐官镇时,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我回望钱塘江,心中默念:明年,我还要来赴这场与大潮的约定,再赏这震撼人心的钱塘潮韵。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游踪与所见景观。(5分)
盐官镇——( )→老盐仓——( )→离开盐官镇,回望钱塘江
2.如果你去钱塘江观潮,最想观赏文中哪个景观?结合文本,说说理由。(3分)
(1)一线潮 (2)回头潮 (3)交叉潮
3.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突然,有人喊道:“潮来了!潮来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一条细细的白线,如同一根银丝横卧在江面。
(2)潮水撞击着岸边的石堤,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水花飞溅,高达数米,引得岸边游客阵阵惊呼。
4.文中提到“钱塘江大潮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中国式读书法——批注
材料一: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读一本书,一定要做批注,把自己的想法、疑问记下来,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书。”批注,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是深入阅读的重要方式。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学者都有批注的习惯——金圣叹批注《水浒传》,点评人物性格与写作技巧;毛泽东批注《资治通鉴》,结合历史思考治国之道;朱自清批注古诗文,记录阅读时的感悟与疑问。这些批注,不仅是个人阅读的痕迹,更成为后人研究的宝贵资料。
材料二:
批注,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它能帮助读者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批注时,读者需要边读边思考,分析文本的语言、结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同时,批注能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每个人的批注都带有个人特色,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此外,批注还便于读者日后复习,翻开书本,当年的思考与感悟一目了然,能快速回忆起文本的核心内容。
如今,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传统的纸质批注逐渐被忽视,许多读者习惯于“浅阅读”,缺乏深入思考与批注的过程。因此,传承和推广批注读书法,对于培养深度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
批注的主要类型与方法
批注类型 方法建议
疑问式批注 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如生词、难句、复杂概念,用“?”标记,并写下具体疑问,便于后续查阅或讨论。
感悟式批注 读到触动自己的语句,写下个人感悟,可结合自身经历、生活实际,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与共鸣。
赏析式批注 分析文本的精彩之处,如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生动的描写,写下赏析理由,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式批注 阅读完一段或一篇文本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主要内容、核心观点,梳理文本结构,加深记忆。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批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认为,只有做批注,才算真正读懂一本书。
B.金圣叹批注《资治通鉴》,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C.批注能帮助读者快速回忆文本内容,主要因为它便于复习。
D.电子阅读的普及,让批注读书法彻底消失。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用老舍的名言和文人学者的事例,论证了批注的重要性。
B.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电子阅读导致批注习惯被忽视”。
C.疑问式批注只适用于解决阅读中的生词和难句问题。
D.只要掌握批注方法,就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小语阅读《三峡》时,觉得文章描写生动但难以深入理解,也无法快速记住内容。请结合上述“批注”知识,为他提供两条合理建议。(4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太守,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均尝不得意,赠柳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徐勉③为太子詹事,引均为掌记室,迁奉朝请④。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⑤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均,均所答允愆⑥,敕付省⑦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
(节选自《梁书·吴均传》,有删改)
【注】①沈约:南朝文学家。②柳恽:南朝诗人。③徐勉:南朝官员。④奉朝请:古代官职名。⑤高祖:梁武帝萧衍。⑥愆(qiān):过失。⑦省:官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2)日引与赋诗:
(3)寻有敕召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均 文 体 清 拔 有 古 气 好 事 者 或 效 之 谓 为 “吴 均 体”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吴均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请为《与朱元思书》写一句推荐语,推荐给“山水美文”栏目,不超过50字,参考示例格式。(2分)
示例: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绘山川之美,抒隐逸之情,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的热爱。
(四)诗歌鉴赏(4分)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请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分析这一特点。(2分)
18.有人认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暗含诗人的漂泊之感,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2分)
三、作文(50分)
秋意渐浓,校园里的银杏叶染成金黄,操场上的秋风带着凉意,图书馆窗外的天空格外澄澈……校园的秋天,藏着独特的风景与回忆。
请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抓住校园秋天的景物特点,细致描写;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对校园秋天的情感;③600字左右;④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一)家国开篇
1. sù、mài、zhì、zhāng(每空1分,共4分)
2. A(“焕发”常与“光芒”“生机”搭配,符合“让家国情怀展现新光芒”的语境;B“散发”侧重自然释放,C“闪耀”需搭配主语“家国情怀”,D“绽放”多与“花朵”“笑容”搭配,均不恰当,1分)
3. A(律诗偶数句押韵,前一句“关”(guān)押“an”韵,“还”(huán)同样押“an”韵,与上下文韵律一致;B“归”(guī)、C“返”(fǎn)、D“回”(huí)韵脚不符,2分)
(二)家国板报
B(②句先定义“家国情怀”,作为总起;③句用“古有……今有……”举例论证;①句承接举例,说明家国情怀的传承;④句从反面强调家国情怀的重要性;⑤句总结提出行动倡议,逻辑连贯,2分)
(三)家国诗文
①单车欲问边 ②属国过居延(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老骥伏枥 ④柴门何萧条 ⑤仍怜故乡水 ⑥万里送行舟 ⑦日暮乡关何处是 ⑧烟波江上使人愁(每空1分,共8分,①②句符合《使至塞上》家国主题即可)
(四)家国担当
1. 张桂梅扎根山区20余年,助2000多女孩圆大学梦(2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 示例:三尺讲台,点亮女孩求学路;一生奉献,诠释家国大担当(每空1分,2分,符合“奉献”“教育”主题,句式对称即可)
3. 示例:家国担当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青年成长需以家国为方向,如张桂梅以教育担当助力山区女孩成长,自身也成为“时代楷模”;若脱离家国担当,青年易迷失方向。青年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担当中实现成长,让青春更有价值(观点明确1分,论据恰当2分,语言流畅1分,共4分)
二、阅读(共45分)
(一)《钱塘潮韵》阅读
1. 盐官镇——(观一线潮)→老盐仓——(赏回头潮)→萧山美女坝——(看交叉潮)→离开盐官镇,回望钱塘江(每空1分,共5分,顺序与景观对应即可)
2. 示例一:选一线潮。理由:一线潮在盐官镇形成,潮水如笔直水带横贯江面,撞击石堤时声响震耳欲聋、水花飞溅,能直观感受大潮的整齐与磅礴气势,还能体验游客惊呼的热闹氛围,更易体会大自然的震撼(选择1分,理由结合文本2分,共3分)
示例二:选回头潮。理由:回头潮在老盐仓出现,潮水撞击堤坝后调转方向,与后续潮水碰撞形成漩涡和浪柱,像咆哮的巨兽,这种“反转”的动态景观极具冲击力,能让人感受到潮水不屈的力量(选择1分,理由结合文本2分,共3分)
3. (1)运用语言描写(“潮来了!潮来了!”)和比喻修辞(将“潮水”比作“银丝”),生动写出潮水初现时的情景。“突然”“细细的白线”突出潮水出现的意外与形态特点,让读者如临其境(角度1分,分析3分,共4分)
(2)从听觉(“震耳欲聋的声响”)、视觉(“水花飞溅,高达数米”)和侧面描写(“游客阵阵惊呼”)入手,多角度展现潮水撞击石堤的壮观。“震耳欲聋”“数米”等词强化画面感,突出大潮的磅礴力量(角度1分,分析3分,共4分)
4. 钱塘江大潮奔涌不息、气势磅礴,如中华民族在历史中面对困难从不退缩(1分)。文中大潮虽遇堤坝阻挡,却能形成回头潮继续奔涌,正如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仍勇往直前(1分);大潮的壮观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读者从自然景观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1分),共3分
(二)“中国式读书法——批注”材料阅读
1. C(A项“只有……才”表述绝对,老舍强调“做批注是读懂书的重要方式”,并非唯一方式;B项金圣叹批注的是《水浒传》,而非《资治通鉴》;D项“彻底消失”错误,材料二说“传统纸质批注逐渐被忽视”,并非消失,3分)
2. A(B项材料二中心论点是“传承推广批注读书法对提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C项“只适用于”错误,疑问式批注还可解决“复杂概念”问题;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掌握方法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条件之一,并非唯一条件,3分)
3. ①用赏析式批注:阅读《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时,标注“‘素’‘绿’色彩鲜明,‘回清倒影’动静结合,写出春冬江水的秀美”,深入理解描写妙处(2分);②用总结式批注:读完《三峡》第二段后,写下“本段从‘静’(游鱼细石)和‘动’(急湍猛浪)两方面,写出江水的清澈与湍急”,梳理内容,帮助记忆(2分),共4分
(三)文言文阅读
1. (1)奔:飞奔的马(2)引:邀请(3)寻:不久(每空1分,共3分)
2. (1)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2)柳恽像以前一样对待他,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怨恨他(“如故”“弗之憾”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3.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每处1分,共3分)
4. ①才华横溢:甲文《与朱元思书》文笔优美,描绘奇山异水,乙文提到他“好学有俊才”,沈约赞赏其文,形成“吴均体”;②性格耿直:乙文他因《齐春秋》内容不实被免职,却仍接受撰写《通史》的任务,可见其不回避过错,坚守职责;③淡泊名利: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暗含归隐之志,乙文他曾“表求撰《齐春秋》”,后虽被免职仍专注著述,不执着于官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5. 示例:吴均《与朱元思书》:写奇山异水,抒避世之情,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的赞美(符合“山水美文”主题,句式与示例一致,2分)
(四)诗歌鉴赏
1. 这两句诗构图清晰,“大漠”“长河”为广阔背景,“孤烟”“落日”为前景,“直”“圆”两字让画面富有几何美感(1分);色彩上,“大漠”的黄、“孤烟”的黑、“落日”的红相互映衬,如一幅雄浑的边塞画卷,体现“诗中有画”(1分),共2分
2. 同意。“征蓬”“归雁”均为漂泊无依的意象,诗人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自比(1分),暗含自己如蓬草、大雁般漂泊在外的孤寂与失意,与出使边塞的背景相契合(1分),共2分
三、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20分):紧扣“校园的秋天”,抓住银杏叶、秋风、天空等景物特点,描写具体,符合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偏离主题或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2. 表达(20分):运用描写手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细致刻画景物;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无明显语病。
3. 结构(10分):结构完整,有开头、中间、结尾;段落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等级划分
优秀(45-50分):景物特点突出,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严谨。
良好(38-44分):景物特点较明显,描写较具体,情感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合格(30-37分):能写出校园秋天的景物,有一定描写,情感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待提高(30分以下):偏离主题,景物描写不具体,情感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
(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酌情扣1-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