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6 14: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第二节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 ??????????????? ??? 学校:
教师年龄:? ????????????? 教龄:? ?????????? 职称:
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掌握国家优惠政策是迅速推进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学会分析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优势和劣势,学会用地理折线图、曲线
图、柱状图、饼状图以及表格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读图、完成思考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的分析,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学会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优美的歌声,多彩的图片,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地理审美情趣,通过对祖国的歌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对国际国内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的认识,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大局意识,养成全球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情况:我校为高中示范校,生源状况比较好,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师生关系融洽配合比较默契,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特别是经过一年的课改,学生能够适应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够运用地理图表等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知识基础:在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二三章的学习,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等问题,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初步具备了信息提取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保证。
面临困难: 学生多为理科学生,对于地理不太重视,且本节内容讨论的区域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初中教材大多涉及过,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且课文对于区域背景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描述的非常清楚,简单易懂,所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地理能力的培养上。在学习活动中,充分理解和体会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等地理规律。
(三)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节共有三个问题,1对外开放的前沿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3 问题与对策。本节共安排二课时。这节课要完成第一、二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本节需要重点展开的内容,所以单独用一个课时。此外,活动2也不在本节课完成,它将作为拓展案例,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丰富这一案例内容,并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方法,分析相关的区域,然后在下一节课汇报成果。
针对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 将开头概述内容放到了本课时的最后,并由学生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将东亚产业结构转移的相关图示资料提供给学生,用以分析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和背景。
3 补充东南亚地形图、东亚相关资料图标
4 活动1第三题以及阅读内容不做要求。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和补充的材料,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阅读材料信息,分析珠江三角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并解释原因,阅读课文,归纳并完善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3.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提高信息提取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与别人交流,并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发表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以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分析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学案、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环节一:
播放歌曲
导入新课
歌曲“春天的故事”
过渡:春天是人们喜爱的季节,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最后一个春季,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珍藏。那年改革的春风在中国大陆沿海的小渔村渐渐吹起。
就像歌中唱的:座座城市。。座座金山。。。
问题:这两句歌词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现象?――工业化城市化
今天,我们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
一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板书)
独立思考
?这首歌歌颂了改革开放,两段歌词分别强调了79年和92年改革的两个阶段的成果,与本课的内容非常吻合。用歌曲引课,由歌词引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分钟
?
环节二:
分析本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片片高楼拔地而起,迅速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
问题1:为什么会首先选择这里?
参看:东南亚地图、图4-17、学案材料
问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参看:东南亚相关图表材料 、课文
问题3: 发达国家如何调整?为什么调整?
参看:东南亚相关图表材料、课文
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和相关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读珠江三角洲位置范围图和东南亚图,能分析出良好的区位条件;通过课文和资料,可以分析它的侨乡优势。从东南亚的图表及课文能够分析出发达国家经济调整方向及原因,在分析过程中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15
环节三:
认识关键因素
布置活动1、2
地利人和,只欠东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就是东风
完成活动
通过活动认识关键因素
2
环节四:
本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天时地利人和,万事具备。那么我们看看珠江三角洲是怎样乘着改革的东风,在经济的大潮中,扬帆远航的。
活动一
根据图4.20 4.21 4.22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工业发展分哪几个阶段并说明原因。
活动二
阅读课文,完成学案表格
活动三
综合分析归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根据所给的资料分析完成学案
本段课文对于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行了历时性阐述,内容比较容易懂,但是准确的提炼归纳信息,对学生的要求就提高了。布置这项任务,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利于学生的交流
17
环节五
总结归纳
学生汇报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社会等有利条件,发挥地区特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关注世界,放眼未来,未雨绸缪,根据自身的优势筹划未来。这样才不会停下经济发展的脚步,使地区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

6
课后
反馈
布置完成
1活动拓展内容 2学案练习
2
板书设计
?
?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300字以内)
1 引课:歌曲引课生动自然,歌曲的创作背景与陈述的内容与课文所要表达的背景和内容吻合。
2 板书设计:四个圆代表四个车轮,作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四个有利条件,支撑着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经济滚滚向前。形象生动,既有知识结构,又具有形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