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17: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衷(zhōng)  掠过(lüè)  翘首而望(qiào)
B.瞬间(shùn) 酷似(kù) 屏息敛声(píng)
C.一刹那(chà) 沸腾(fèi) 悄然不惊(qiāo)
D.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惊讶不已(y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空  壁画  新秀  振耳欲聋
B.翻腾  延续  精采  潇洒自如
C.优雅  慷概  绷直  沉静自若
D.赞赏  修长  飘浮  如梦初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吕伟从容不迫地走上10米跳台。
B.夜晚,街上仍热闹非凡,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使我眼花缭乱。
C.比赛场上,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运动员们在一起却相敬如宾。
D.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被称为“冰丝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不断地优化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
①“水立方”是把柔软的水设计成坚硬的方块
②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
③“冰丝带”则是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
④“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7.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取某种运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你看那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
8.班级开展以“走近冬奥,大美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南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时逢立春,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
【材料二】新华社报道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场馆规划建设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例如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昵称为“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昵称为“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昵称为“雪如意”等。这些美丽文化元素背后映射的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2)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小南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来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赞美之情。
五环飘舞 志相同 地区有异 心共映 言语不通 四海欢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夏洁然 樊云芳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这种新闻写法叫什么?好处是什么?
文章结尾引用了一个印度观众的话,有什么作用?
品味亮点词语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说说加点词的作用)
(2)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单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
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地分作三大部:屋顶部分,柱梁部分,台基部分。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地,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橡,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
“飞檐”的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斜度之由来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橡,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橡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既讲到屋顶,还应注意到屋瓦上的种种装饰物。既然雕饰必是设施于结构部分才有价值,那么我们屋瓦上的脊瓦吻兽又是如何 脊瓦可以说是两坡相联处的脊缝上一种镶边的办法,当然也有过当复杂的,但是诚实地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地来掩饰一个结构枢纽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瓦上的脊吻和走兽,无疑地,本来也是结构上的部分。现时的龙头形“正吻”古称“鸱尾”,最初必是总管“扶脊木”和脊桁等部分的一块木质关键,这木质关键突出脊上,略作鸟形,后来略加点缀竟然刻成鸱鸟之尾,也是很自然的变化。其所以为鸱尾者还带有一点象征意义,因有传说鸱鸟能吐水,拿它放在瓦脊上可制火灾。
南方屋瓦上多加增极复杂的花样,完全脱离结构上任务纯粹的显示技巧,甚属无聊,不足称扬。外国人因为中国人屋顶之特殊形式,迥异于欧西各派,早多注意及之.论说纷纷,妙想天开。有说中国屋顶乃根据游牧时代帐幕者,有说象形蔽天之松枝者,有目中国飞檐为怪诞者,有谓中国建筑类儿戏者,有的全由走兽龙头方,无谓的探讨意义,几乎不值得在此费时反证。总之,这种曲线屋顶已经从结构上分析了,又从雕饰设施原则上审察了,而其美观实用方面又显著明晰,不容否认。我们结论实可以简单地承认它艺术上的大成功。
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并且与屋顶有密切关系的,便是“斗拱”部分。最初檐承于橡,橡承于檐桁,桁则架于梁墙。此梁端既是由梁架延长,伸出柱的外边。但高大的建筑物出檐既深,单指梁端支持,势必不胜,结果必产生重叠木“翘”支于梁端之下。但单借木翘不够担全檐沿的重量,尤其是建筑物愈大,两柱间之距离也愈远,所以又生左右岔出的横“拱”来接受“檐桁”这前后的木翘,左右的横拱,结合而成的“斗拱”全部(在拱或翘昂的两端和相交处,介于上下两层拱或翘之间的斗形木块称“料”)。“昂”最初为又一种之翘,后部斜伸出斗拱后租以支“金桁”。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伸支出的房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斗鹅的演化,每是技巧上的进步,但是后代斗拱(约略从宋元以后),便变化到非常复杂,在结构上已有过当的部分,部位上也有改变。本来斗拱只限于柱的上面(今称柱头斗),后来为外观关系,又增加一攒所谓“平身科”者,在柱与柱之间。明清建筑上平身科加增到六七攒,排成一列,完全成为装饰品,失去本来功用。“昂”之后部功用变废除,只馀前部形式而已。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彩绘的设施在中国建筑上,非常之慎重,部位多限于檐下结构部分,在阴影掩映之中。主要彩色亦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有时略加金点。其他檐以下的大部分颜色则纯为赤红,与檐下彩绘正成反照。中国人的操纵色彩可谓轻重得当.设使滥用彩色于建筑全部,使上下耀目辉煌,必成野蛮现象,失掉所有庄严和调谐,别系建筑颇有犯此忌者,更可见中国人有超等美术见解。至彩色琉璃瓦产生之后,连黯淡无光的青瓦,都成为片片堂皇的黄金碧玉,这又是中国建筑的大光荣,不过滥用杂色瓦,也是一种危险,幸免这种引诱,也是我们可骄傲之处。
(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檐”的“飞”是指屋檐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四角翘起的形态。
B.“举架法”是指依着梁架叠层加高,让屋顶坡的斜度依次叠加的做法。
C.“脊瓦”作为雕饰,除了具有装饰功能,还有设施于结构部分的价值。
D.“鸱尾”是指总管“扶脊木”等部分、形如鸱鸟之尾的一块木质关键。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没有因外来影响而产生复杂变化,屋顶即是其演进程序单纯的代表。
B.最初的屋顶因檐深则低,阻碍了光线照进,导致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等一系列问题。
C.中国建筑屋顶设计与西方大相径庭,也有显示技巧的做法,但总的来说兼具实用与美观。
D.中国建筑的彩绘以青蓝等冷色为主,位置相对固定,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彩绘使用的慎重。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的发展演进历代继承,成为极特殊的直贯系统,当下的很多建筑依然在某些方面承继了它的传统。
B.南方过甚的飞檐符合愈巧愈繁必是愈美的大众审美倾向,所以外观上浪漫的姿态彰显出一种真纯的美术风格。
C.中国建筑中的曲线屋顶在结构、雕饰原则、实用等方面自成独立的系统,这说明我国的建筑达到最高成熟点。
D.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然而一旦过于强调其装饰价值,导致结构上有过当之处,就失去了本来功用。
16.行文中作者反复强调中国建筑具有得当、调谐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17.作为科学论文,本文的语言有哪些优点 请结合材料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①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赢得金牌。
②“我一直渴望能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获得金牌,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感谢我的祖国、教练和父母,很幸运出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记者采访,苏翊鸣难掩激动之情。
③相较于前一天的资格赛,决赛中选手纷纷升级动作难度,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比赛规则,选手各完成3次跳跃,总成绩为不同方向两跳的高分之和。从第三个上场的美国选手克里斯·科宁开始,比赛就进入“1800度比拼”,单跳最高分被屡屡刷新。
④晋级决赛的12名运动员中,有5名00后选手,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苏翊鸣是其中最年轻的。
⑤首轮苏翊鸣选择了外转1800度抓板尾,这是苏翊鸣极具个人风格的难度动作。他在之前的资格赛上就尝试抓板尾的动作,但落地时稍有差池。而这一次他的抓板质量非常高,落地也相当稳健,获得了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分数89.50,首轮排名第二名。
⑥次轮竞争进入白热化,加拿大队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和日本队选手大冢健分别得到94分和95分。苏翊鸣选择内转1800度转体加后手抓板动作。站上起跳台,加速冲刺,腾跃翻转,又高又飘又美,最后稳稳落地!93分!两轮过后苏翊鸣以182.50分排名首位。
⑦最后一跳,其余11位选手结束比赛,无人可以超越已经夺冠的苏翊鸣。伴随现场庆祝其提前夺取冠军的掌声与喝彩,苏翊鸣从大跳台上疾驰而下,选择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翻转动作后平稳落地,尽情享受自己首届冬奥会的最后一趟滑行,轻松、惬意、兴奋、激动……这一滑,苏翊鸣也是在向首钢滑雪大跳台这片成就他梦想的场地致敬。
⑧4岁接触滑雪,14岁入选国家集训队。既有天赋,又肯努力,苏翊鸣的“成长曲线”一路上扬,进步飞快。
⑨2021年的第二天,苏翊鸣挑战外转1800度动作成功;2021年10月,他解锁了世界上首个内转1980度的超高难度动作;就在几天前,他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收获银牌;如今,他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把奖牌换了个颜色。
⑩苏翊鸣对首钢滑雪大跳台并不陌生。2019年,他在这里第一次参加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但与决赛擦肩而过。“当时我就在想,两年后自己还会不会站在这里,到时候会做什么动作?”苏翊鸣说。
登上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苏翊鸣又有了新目标:“单板滑雪所有选手都在挑战更高难度动作。我也会继续努力,期待在下一个赛场展现更好的自己。”
18.请给这篇新闻特写选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A.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
B.苏翊鸣夺冠:不鸣则已,“翊”鸣惊人
19.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篇新闻特写中为什么还写了外国运动员?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校建在山坡上,铁匠铺就在学校下面。每天,我从家里赶往学校,又从学校返回家里,都要经过这座铁匠铺。
②铁匠铺简陋,石棉瓦搭盖,周围圈一堵不算太高的红砖围墙。围墙开一个出口,朝向柏油路。两扇对开的铁栅门敞着,每次经过铁匠铺,我们都要往里瞅一眼。
③当然,早上上学急,是没有时间多逗留的。但下午放学就不同了,我们已不受任何约束。离开学校,与三五同伴回家,我们便踅进铁匠铺,这儿摸摸,那儿捣捣。师傅很随和,见我们都是学生,倒也亲切,从不强加制止。
④那时年少,啥都好奇。童稚未脱,顽性未改。有时候,我们见师傅拉着风箱,火苗呼啦啦直往上窜,炉火就旺起来。我们便走过去,要过师傅手里的风箱杆。师傅也不推脱,倒乐意把风箱杆递与我们。然而,我们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旺炉火,更拉不出那风箱的节奏。
⑤其实,拉风箱的是徒弟,翻捡炉火的才是师傅。一台炉子,有师徒两人。这是他们的分工,也是他们的身份象征。
⑥有时候,我们见炉火燃得通红,既没有烟,又没有呛人的煤臭味,我们便走过去,从旁边的煤筐里捡一块煤,丢进炉子里。师傅也不阻止,只用铁钳把那刚丢进去的煤块翻捡一下。师傅说,这是焦炭,是煤经干馏提炼而成,所以没有烟,它专供锻造和冶金使用。
⑦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我们不懂,只瞪圆了两眼听着,然后就点点头,站到一边。
⑧这时候,师傅用一手拿了铁钳,把炉里烧得通红的铁块夹出来,搁在铁墩上,一手握钳,一手抡了铁锤砸。徒弟也迅速放下手里的拉风杆,走过来,双手抡起铁墩旁另一把把儿跟我们一般高的铁锤,挥舞起来。师傅轮小锤,徒弟抡大锤。师傅一手挥动着小锤,一手用铁钳不停地翻动着烧红的铁块,时不时在那不平整处敲两下。徒弟却只顾挥舞着大锤,头也不抬的、对着铁块一阵猛砸。铁锤带着风,在徒弟的肩头挥舞,每一锤都落在铁块上。一时间,整个铁匠铺,便只听得见一片叮叮当当声。铁块被砸得火星四溅。师傅一遍又一遍催促,让我们往远处站,别让火星烫伤、或者浇烂了衣服。
⑨一阵猛砸后,一根铁条便从圆的砸成方的,方的砸成扁的。铁块被砸得冷却后,又扔进炉子里锻烧一回,锻红了,便又拿出来,放到铁墩上砸。如此三五番后,一口刀、一把锄头、一条铲子……成形的铁器便出来了。
⑩看见刚才徒弟抡起来呼呼生风的铁锤搁在铁墩旁,我走过去,试着抡一下,没想到只拖动了一下,就被那铁锤拽个趔趄。这时候师傅笑了,说:“打铁还须自身硬,铁墩要硬,铁锤要硬,身子骨更要硬朗。”然后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就你这小身板子,还是回学校好好练练吧,练一身过硬的学识本领。”
我听了,脸涨得通红,便退到铁墩旁淬火的水池边,洗刚刚沾了煤灰的手。这时候师傅又笑了,说:“你这手是不是也要淬一下火呀?”
淬火,据说很讲究。那是铁匠行当里过硬的上乘功夫,没有一定的经验不得其要领。淬火太深,铁器疲软,容易卷刃;淬火太浅,刃口坚脆,容易破刃。一些打造得不好的铁器,便难免要回炉淬火。
一次,我看见有人拿了其他地方做的菜刀来找师傅,请他重新回炉淬火。师傅翻动烧红的刀,挥动小锤,不一会儿,一把锃亮的崭新的菜刀就出现在面前,那人非常满意地接过刀走了。
后来,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便回学校复读。我的情绪很低落。一次,父亲来学校看我。经过铁匠铺时,遇见那师傅。得知我在补习,那师傅说:“别着急,学习和打铁一样,以前没打好底子,回炉淬火后一样是把钢刀。”
听父亲说,那师傅姓曹,他们家世代都是铁匠。他们都叫他曹铁匠。他在这儿搭一个铁匠铺,是因为乡里要组建一家乡办企业,于是便召集了全乡五六位铁匠,由他牵头,聚集到这里。
多年后,学校迁离了这里,听说铁匠铺也解散了,然而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始终记得有个人对我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底子薄,便只能回炉淬火了。”
(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
21、关于本文的标题,有人认为应该拟为《走过“铁匠铺”》,有人认为可以定为《打铁还须自身硬》,你更欣赏哪个标题?为什么?
从全文看,打铁师傅曹铁匠是个怎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23、有人认为 段与本文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揣想一下,当年回学校复读的“我”听见打铁师傅说“别着急,学习和打铁一样,以前没打好底子,回炉淬火后一样是把钢刀”这句话后,会有怎样的触动?(请用第一人称,至少用到一种描写方法)
答案
1.B 2.D 3.C 4.D 5.A 6.C 7.略 8.(1)示例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示例二:北京2022年冬奥会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意思对即可) (2)五环飘舞言语不通心共映 四海欢呼地区有异志相同
9.本文主要讲述了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时的英姿。
10.本文属于新闻特写,好处是犹如慢镜头一样,将连贯的行为动作分解为多个部分,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现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1.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吕伟对国家的贡献之大,也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12.(1)“轻舒”“举起”“蹬”“飞”这些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吕伟灵活矫健的身姿,将她起跳的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吕伟快而敏捷的情态。
13.C 14.B 15.A
16.①飞檐曲线在结构上简单、自然、合理,使其在美观方面增加了无穷神韵。②脊瓦诚实地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是勉强地掩饰,恰当、自然。③彩绘的设施在中国建筑上可谓轻重得当,庄严调谐。
17、(1.语言简明扼要,如介绍斗拱部分时简洁明了。②语言准确严谨,如“约略”“六七攒”等用词精谁,真实可信。③语言科学专业,如“正吻”“扶脊木”等术语,展现了建筑学的科学素养。④以白话表述为主;一间以文言,雅致凝练,如“愈巧愈繁必是愈美”“略作鸟形”“鸱鸟之尾”。
18.示例:B。理由:高度概括了新闻的内容,突出苏翊鸣的表现令人惊艳,17岁的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冠军,其成绩令人惊喜;将苏翊鸣的名字巧妙地嵌在“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中,新颖醒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新闻特写的文采,增强了文化韵味和感染力。
19.示例: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苏翊鸣从起跳到落地的过程,突出了这一跳的稳健、飘逸、完美、精彩,突出了苏翊鸣的技术精湛,令人难忘,表现了他顽强拼搏、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
20.示例:这是侧面描写。写外国运动员,从侧面衬托了苏翊鸣技艺的精湛和从容镇定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突出了苏翊鸣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
21、示例一:我更欣赏《打铁还须自身硬》这个标题。这句话是打铁师傅说的,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发人深思;同时有推动本文发展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而标题《走过“铁匠铺”》只写到其中一部分相关情节,不如《打铁还须自身硬》这个标题内涵丰富。
示例二:我更欣赏《走过“铁匠铺”》这个标题。标题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想象的空间。而《打铁还需自身硬》过于直白,缺少文学性。 22、随和宽容,从我们在店里东摸西摸,他不制止以及把风箱杆递给我们拉可以看出;技术高超,由一阵猛砸后,就制出各种铁器可见;热情善良,由打铁时让我们站远一点,以免烫伤可见;有思想内涵,会引导孩子,由他提醒我们好好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可见。(任意答到两点,可得满分。) 23、不能删去。这一段写师傅回炉淬火造就崭新的菜刀,可见打铁师傅技术高超,并为后文“我”回学校补习,打铁师傅以打铁淬火为例鼓励“我”做铺垫。 24、例:听到这话,我眼前一亮,不禁微微一笑,想起从前打铁师傅回炉淬火制成的新刀。是啊,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大学,开始崭新的人生。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言之有理即可,使用到一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通顺,合乎情理即可得分)
24、(1)记录商店招牌,整理错别字;发现设计好的招牌
(2)①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医院希望人们病愈后能一直保持健康的美好祝愿。
②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写出1种即可), 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
(3)咏诗词弘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