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激趣导入
记
游
夜
寺
天
承
重点字词
解:脱下,解开。
户:门。
遂:于是,就。
盖:句首语气词。可译为“原来是”。
但:只,只是。
检查巩固: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里月光像水一样透明澄澈,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任务
任务一·明夜游之事
任务二·品月色之美
任务三·探闲人之情
任务一
明夜游之事
穿越而来的你,有幸与苏轼共赏了承天寺皎洁的月色,并目睹苏轼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请你模仿苏轼的口吻朗读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出停顿,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准重音,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好语气,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改编成日记,明夜游之事
苏轼知道你穿越而来,了解了他在千年之后圈粉无数,因此拜托你将这篇文章以苏轼的口吻用白话文的形式改成一篇日记体,送给广大书迷。
改编成日记,明夜游之事
时间: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 天气:月色皎洁
今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月光从门缝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俩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洒到庭院中,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苏轼的日记
小结
通过改写日记,我明确了这篇文章写的是:
苏轼与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的事件。
任务二
品月色之美
广大网友纷纷留言,希望一睹大文豪苏轼真容,欣赏一下千古奇景,邀请你选取一个镜头为他拍一张照片并配文更新到苏轼的朋友圈,记录这难忘的时刻,你会选择哪个镜头?会采用哪种拍摄手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我选取苏轼的 镜头,采用 手法拍摄,因为 。
品月色之美
网友看了苏轼的朋友圈,纷纷点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获赞最多。这句话到底好在哪里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只有在有光线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这道光线就是月光。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水,月色笼罩着的庭院就像是盛满了清水的院子,又将月光下竹柏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比作是水中的水草和荇菜。
改编成散文,品月色之美
景色如此迷人,请你发挥想象,从苏轼的视角,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
小结
通过改写散文,我明确了:
苏轼和张怀民在夜游时观赏空明澄澈的月景。
任务三
探闲人之情
探闲人之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和张怀民真的很悠闲吗?
请你结合苏轼的经历,为各位“东坡粉”在线答疑解惑。
探闲人之情
元丰二年,我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
此次和偶像同游,苏轼为你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探闲人之情
我被贬黄州后的生活
我做了百姓农夫。50亩“荒地”,我取名“东坡”,“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我做了书法画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完工,我取名“东坡雪堂”,房外无景,就亲手画了树林、河流、渔夫的雪景壁画。
我做了文人墨客。在黄州,创作了753首诗词歌赋,实现了宋词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历史性转折。
探闲人之情
闲
贬谪的凄凉
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豁达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闲人”写出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改编成剧本,探闲人之情
小组合作完成剧本,分角色进行表演。
其他同学作为评委进行评价,完成评价量表。
旁白
苏轼
张怀民
“睡什么睡,起来嗨!”演出现场
“怀民到底睡了没有?”是网友最关心的话题,你就在现场,给大家还原一下吧!
改编成剧本,探闲人之情
课本剧《记承天寺夜游》表演评价量表
项目 标准 得分
剧本创作(20分) 在原有故事基础上有合理的创作、改动。
故事表达(20分) 5分钟内完成,表演完整,语言流畅、清晰。
语言魅力(20分) 符合故事发展及人物性格。感情基调与故事内容相符,感情流露自然得体。
仪态 (20分) 落落大方,自然,手势与内容相符,表现人物性格。
服装、道具(10分) 符合剧情或者有创意。
表演效果(10分) 舞台表演效果好,能吸引观众,获得普遍好评。
总分(100分)
小结
通过改写剧本,我明确了:
苏轼虽被贬,但能借游赏美景来消解孤独,展现了他乐观旷达的情怀。
开心作业:
1.请你为《记承天寺夜游》配音,上传到班级群。
2.录制一段月下家人团聚的视频,作为家人中秋节的礼物,上传到家族群
送你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