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藻类、藓植物和类植物能用胞子繁殖后代(2)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5-2026学年济南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1藻类、藓植物和类植物能用胞子繁殖后代(2)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5-2026学年济南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3: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植物的主要类群
碧水蓝天,沃土青山,让泉城生态与富饶同行
第3课时:蕨缀沃土——植物园蕨类的陆生进阶
1.描述肾蕨根茎叶分化、具输导组织的形态结构,深刻理解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输的意义,以及在陆生适应中的关键“进阶”作用。
2.通过对肾蕨与葫芦藓特征的全面对比,归纳蕨类植物在陆生适应方面的显著优势。
3.熟练解剖肾蕨准确识别输导组织,顺利完成“输导效率模拟实验”并深入分析数据,提升实践操作与实验分析能力。
4.认识蕨类植物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提出切实可行的植物园肾蕨专类园保护建议,增强对本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
学习目标
我观察
一、情境导入
济南植物园的蕨类植物
葫芦藓高约2-3厘米
肾蕨高约50厘米
肾蕨有哪些结构使它能长得更高?
我思考
一、情境导入
分组实验
观察肾蕨(课本P60)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实验目的:观察肾蕨等常见的蕨类植物,认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放大镜,直尺,镊子。
方法步骤:1.观察肾蕨的形态,认识肾蕨的各部分结构。
2.用直尺测量并记录肾蕨植株的高度。
3.选取背面有孢子囊群的叶片,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囊群的形态。
思考:
1.肾蕨的植株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
2.肾蕨的叶与葫芦藓的叶有什么区别 推测肾蕨叶片获取水和无机盐的途径。
3.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差异,尝试分析原因。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分组实验
观察肾蕨(课本P60)
1.肾蕨的植株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根状茎


孢子囊群
孢子繁殖
1
2
3
4
5
对比观察:根的作用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肾蕨的叶与葫芦藓的叶有什么区别
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叶中没有输导组织,能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叶脉
叶柄
叶中有输导组织
叶柄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推测肾蕨叶片获取水和无机盐的途径。
将肾蕨叶柄分别在等量的清水和红墨水烧杯中浸泡一天后,纵剖,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现象:
结论:
在红墨水中浸泡的肾蕨叶柄变成了红色。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
葫芦藓高约2-3厘米
肾蕨高约50厘米
3.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差异,尝试分析原因。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肾蕨有真正的根,具有支持作用,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因此肾蕨比葫芦藓高大。
认识蕨类植物
1.形态特征:有______________的分化,有________组织。
2.繁殖方式:靠________繁殖后代。
根、茎、叶
输导
孢子
3.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____________陆地上。
阴湿的
分类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结构越来越复杂
生活环境离不开水
适应陆地能力越来越强
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无根、茎、叶的分化
阴暗潮湿的陆地
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
阴湿的陆地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我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
1)1号同学将吸管和海绵垂直固定。
2)2号同学用针管吸取10mL清水,
然后拔掉注射器活塞芯杆,使水分别在吸管和海绵中自然流下。
3)3号同学分别记录水在吸管和海绵中流完的时间,重复三次操作。
4)4号同学将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平均值。
A
B
三、输导组织的功能
实验材料:
同等长度和体积的吸管和海绵
输导效率模拟实验
肾蕨的输导组织如何提升其陆生适应能力?
现象:水在吸管中流速________,在海绵中流速________ 。
结论:


有输导组织的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效率更高。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输导效率模拟实验
三、输导组织的功能
总结:肾蕨的输导组织如何提升其陆生适应能力?
输导组织能快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支持植株高大。
输导组织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适应陆地。
三、输导组织的功能
原始生命
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高效光合的叶绿体
断裂生殖、孢子繁殖
大多生活在水中
结构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
植物界进化的“基石”,为高等植物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条件。
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没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阴暗潮湿的地方
苔藓植物
是初步登陆者向陆地进阶的关键一步,生殖没有脱离水
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输导组织
孢子繁殖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对水的依赖减弱,是陆生的进阶者
设计进化树
四、蕨类植物的进化与适应
评价任务 对应课时目标 评价量规(★★★★★) 自评(★★★★★) 互评(★★★★★) 总评(画√)
肾蕨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 探究实践 生命观念 肾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对比表是否准确 ★★★★★:结构识别准确清晰,填写对比表内容正确 ★★★☆☆:结构识别模糊,输导组织标注模糊,填对比表内容不准确 ★★☆☆☆:结构识别错误,填对比表内容多处错误



等级转换:
41-50星→植物专家
31-40星→植物研究员
1-30星→植物观察员
输导组织的功能 探究实践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模拟实验操作合理规范、数据准确(3次重复)、结论明确(输导组织效率更高) ★★★☆☆:实验完整但数据记录简略 ★★☆☆☆:实验操作错误或结论矛盾
蕨类植物的进化与适应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进化树绘制正确 ★★★☆☆:进化树模糊 ★★☆☆☆:进化树绘制错误
价值 守护 共生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资料分析守护蕨类家园——划定肾蕨保护区 分析正确性,措施可行性,方案准确性,责任态度明确 ★★★★★:分析正确,可行,态度责任准确 ★★★☆☆:分析不全符合材料,态度责任模糊 ★★☆☆☆:分析错误,态度模糊
课堂参与 核心素养 ★★★★★:积极发言 ★★★☆☆:偶尔参与 ★★☆☆☆:较少互动
不足,改进,谈收获 我的不足、改进、收获是:
课堂评价
五、价值 守护 共生
具有观赏价值
我查阅
肾蕨与人类的关系
肾蕨的叶子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和生存的环境,具有生态价值。
根状茎可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具有药用价值。
净化土壤,具有生态价值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南方矿区,肾蕨已成为生态修复的“主力军”。其根系能像磁铁般吸附砷、铅等有害元素,叶片甚至能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材料二:在台北市的工业废地中,肾蕨能够默默吸收土壤中的砷、铅等重金属,其块茎中重金属浓度可达土壤的300倍以上。
结合以上材料,发现:
五、价值 守护 共生
在该地块划定肾蕨专类园,规模化种植肾蕨,提供适合肾蕨生活的环境条件、围栏保护、设置禁止采挖标牌、定期监测土壤等措施保障其生长,形成“修复+保护”良性循环。也可以走进社区和校园,开展“蕨类科普进社区/校园”活动,讲解肾蕨的生态价值。
济南植物园一工人因疏忽大意,增大了农药的使用量,导致植物园内某一地块的重金属含量较高。
请你化身土壤修复师,在修复土壤的前提下,出方案给植物园肾蕨合理划定保护区。
守护蕨类家园——划定肾蕨保护区
划定“修复+保护”复合区域:
五、价值 守护 共生
五、价值 守护 共生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肾蕨在植物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施应用,让肾蕨继续植物园生态系统生命传奇,实现济南生态健康,蕨缀沃土。
肾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被用于园林景观布置,其根状茎可食用和药用,同时,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吸附砷、铅等重金属,被誉为“土壤清洁工”。
在生态系统中,肾蕨为昆虫等小型动物提供栖息之所,其落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微生物分解后的物质又被蕨类吸收利用,共同为沃土增添绿意,实现蕨缀沃土,让泉城生态与富饶同行。
五、价值 守护 共生
我查阅
桫椤 是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里白 可供观赏和药用
卷柏 具有药用价值
煤炭
鳞木树干化石具有研究价值
满江红可作饲料
蕨类植物
煤炭
净化土壤
药用
观赏
食用
经济价值
环境
生态价值
价值 守护 共生
监测土壤;
合理种植与采伐;
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
蕨缀净土
沃土千里
守护碧水蓝天,沃土青山,让泉城生态与富饶同行
评价任务 对应课时目标 评价量规(★★★★★) 自评(★★★★★) 互评(★★★★★) 总评(画√)
肾蕨形态结构、繁殖方式 探究实践 生命观念 肾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对比表是否准确 ★★★★★:准确清晰填写对比表内容正确 ★★★☆☆:结构识别模糊,输导组织标注模糊,填对比表内容不准确 ★★☆☆☆:结构识别错误,填对比表内容多处错误



等级转换:
41-50星→植物专家
31-40星→植物研究员
1-30星→植物观察员
输导组织的功能 探究实践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模拟实验操作合理规范、数据准确(3次重复)、结论明确(输导组织效率更高) ★★★☆☆:实验完整但数据记录简略 ★★☆☆☆:实验操作错误或结论矛盾
蕨类植物的进化与适应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进化树绘制正确 ★★★☆☆:进化树模糊 ★★☆☆☆:进化树绘制错误
价值 守护 共生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资料分析守护蕨类家园——划定肾蕨保护区 分析正确性,措施可行性,方案准确性,责任态度明确 ★★★★★:材料分析正确,可行,态度责任准确 ★★★☆☆:分析不全符合材料,态度责任模糊 ★★☆☆☆:材料分析错误,态度模糊
课堂参与 核心素养 ★★★★★:积极发言 ★★★☆☆:偶尔参与 ★★☆☆☆:较少互动
不足,改进,谈收获 我的不足、改进、收获是:
课堂评价
思维导图----完善思维导图
课堂总结
1. 填空题:
蕨类植物相较于苔藓植物,有真正的_______,体内有专门运输物质的_______组织,因此能长得比较高大;靠_______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
2. 选择题: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关键原因是( )
A. 生活在更湿润的环境中 B. 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
C. 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D. 叶片更大,光合作用更强
输导
B
基础练习

孢子
1. 分析题:
古代蕨类植物遗体可形成煤炭,结合其结构特点(根、茎、叶、输导组织),解释为什么它们能积累大量有机物?
2. 进化题:
从苔藓到蕨类,植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具体体现在哪些结构变化上?但为什么说它们仍未完全适应干旱环境?
结构变化:出现真正的根(吸收能力更强)、输导组织(运输效率提高),支持植株高大;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输导组织(运输物质),能高效运输营养,支持高大的茎和叶;叶片宽大,光合作用强,能制造大量有机物,遗体堆积后形成煤炭。
巩固提高
未完全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繁殖依赖孢子,孢子萌发需要水。
层次 题目类型 等级 评价量规(核心特征) 对应分值 应对措施
基础层 填空题+选择题 A 填空题全对(根、茎、叶、输导、孢子、孢子);选择题选B(有根和输导组织)。 8-9分 深度探究:观察蕨类标本,识别根、茎、叶,分析输导组织在片中的分布(如叶脉)。
B 填空题错1空;选择题错选但知蕨类“有根茎叶”;核心特征正确。 6-7分 重点补练:默写蕨类与苔藓的结构差异(如“真根vs假根”“有输导组织vs无”)。
C 填空题错2空;选择题错选但知道蕨类比苔藓高大;概念无严重错误。 4-5分 基础巩固:结合图片识记蕨类结构-
,背诵“输导组织使植株高大”的核心原因。
D 填空题错3空及以上;核心错误(如认为蕨类无根茎叶或生殖不依赖水。 0-3分 概念纠正:通过视频对比苔藓与蕨类的生长过程,明确“真根和输导组织”的进化意义。
提高层 分析题+进化题 A 分析题关联“根、输导组织”与“积累有机物”; 进化题描述“结构进步”与“繁殖依赖水”。 9-11分 拓展任务:查阅资料,分析“蕨类
形成煤炭”的地质背景,关联结构特征与环境适应。
B 分析题提到“蕨类高大”但未说明结构原因; 进化题结构描述正确但未提“繁殖依赖水”。 6-8分 逻辑梳理:用流程图整理“结构(根、输导)→功能(运输、光合)→结果(积累有机物)”。
C 分析题仅说“蕨类能形成煤炭”无结构分析; 进化题模糊提及“更适应陆地”无具体特征。 3-5分 实例推导:以“肾蕨”为例,练习从其结构(根、叶)推导生活环境和繁殖特点。
D 分析题错误归因(如认为是藻类形成煤炭);进化题核心错误(如认为蕨类生殖不依赖水)。 0-2分 重学进化线:从苔藓到蕨类,用时间轴标注结构变化(假根→真根,无输导→有输导)。
评价内容 评价量规 评价等级 哪些改进
拓展创新 实践题 优秀(4-5分):全面研究本地蕨类植物,从三个观念分析透彻,报告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展示效果好; 良好(2-3分):完成研究,能从三个观念分析,但分析深度不够,报告内容较完整,展示较流畅; 加油(0 -1分):研究不全面,分析错误多,海报质量差,展示效果不佳 优秀:4-5分 良好:2-3分 加油:0-1分 指导待提高小组完善研究报告,补充资料和分析内容,组织模拟展示,锻炼表达和展示能力
分层练习评价
拓展创新——制作手册集
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周边(或是熟悉喜欢区域或观影搜集喜欢并了解的蕨类或选择不同环境区域),选择常见的蕨类植物,观察记录种类和生长状况,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生态价值、进化优势,探讨它进化过程中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如何保护?形成手册集,并在班级,校园展示交流 。
项目:植物生态密码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解密录
——蕨影秘踪:蕨类植物图鉴手册
THE END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