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俱:都 净:尽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自:从 许:表示约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缥碧:浅青色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甚:超过,胜过
若:像 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轩:比高,向高处伸展;邈:比远,向远处伸展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激:冲击,撞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指蝉鸣。
穷、绝:停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鸢:老鹰。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骈文,也称“骈体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句式整齐,以四字六字句为主,又称“四六文”,划分节奏通常是“二二”,富有节律美;骈文讲究平仄对偶;语言上辞藻华丽;文章意境优美;写法上多铺陈典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读出骈文句式美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由朗读课文,请你说一说富春江的山水奇异在何处呢?
水:清澈(夸张、正侧结合、动静结合)
湍急(对比、比喻、夸张)
山:高、多、险,强烈的生命活力(拟人、化静为动、夸张)
幽深、幽静(以声衬静、视听结合)
小结:山和水都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
赏奇异之景
本文不仅情境优美,而且字字珠玑,遣词用句也极具美感,你能为我们找到辞藻的美点吗?
请你用“我认为这篇文章哪个词(句)写得好···········”的句式来回答。
骈文辞藻美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峰入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好像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地,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以动写静
这里
美在江水秀丽温静;
美在流水奔放激越;
美在山势雄奇挺拔;
美在天籁悦耳连绵;
美在山林茂密葱郁,
美在山林清幽宁静;
美在光影变幻不定;
··········
这里,
美在角度丰富,
美在视听结合;
美在有形有声,
美在有光有影;
美在以动写静,
美在以声衬静;
美在用词传神,
美在修辞生动;
美在有景有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骈文典故美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出身寒微,自幼好学,才华超群,文章多得世人称颂。但是仕途不顺,只做过一些有名无实的小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自由“峰”“谷”,他察觉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深感生命本真状态的美好与可贵,所以望峰息心,平息的是被名利所拘束的本心。
背景介绍
⑴由景而生慨叹,反衬景物之怡人,表达出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生机、活力的赞叹与喜爱;
⑵自述心志,蕴含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⑶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美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衬托出景物怡人,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赞美;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表达了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骈文情感美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赞美;寄情山水的情怀;向往自然、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