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惟大美山水
以平复功名利禄之心
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把握景物特征,学习描绘景物。(难点)
3.感受富春江风光,体会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
与朱元思书
给予
书信
吴均好友
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人称“吴均体”。
“吴均三书”:《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课后四,划下来】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请你化身导游,朗读课文,让游客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韵之美,吸引他们来富春江旅游。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把握节奏。
读文,感受音韵和谐之美
疏通文意
风 烟 俱 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
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雾
全,都
从
到
表约数,相当于
“上下”,“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消失(形-动)
(名-动)
疏通文意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视无 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 奔。
直接
看
湍急的水流
好像
动作名,飞奔的马。
障碍
译文: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到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疏通文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竞 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 成 韵。蝉则 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
生长
凭借
逐着
名作动,
向上
形作动,
向高处,往远处高远
笔直地
向上
冲击、撞击
美丽的鸟
相互和鸣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断绝,消失。
老鹰
到
平息
筹划、治理
看
同“返”,返回
名作状,在上边
白天
稀疏
掩映
全都
好像
山之绝在“奇”,奇在____________,你看(听)_________。
水之绝在“异”,异在__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采用以下句式,化身导游,结合文本内容及山水的特点,编辑文字发布朋友圈,推荐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示例1:
山之绝在“奇”,奇在高峻,你看“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者运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竞”字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突出了山的高峻、秀丽和生机勃勃。
示例2:
水之绝在“异”,异在“猛急”,你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作者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现水流的湍急和凶猛。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异水
奇山
水色——
山势——
山声——
山色——
水清——
缥碧
(静)
(动)
高山寒树
轩邈成峰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夸张
正、侧面描写
比喻、夸张
比拟
(秀丽、高峻)
(幽静)
以声衬静
以动写静
(林茂荫浓)
对偶
水急——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视觉)
总结板书
1.作者吴均用丹青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朗绚丽的百里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那么作为导游,你认为这样的美景最适合推荐给哪一类人?(请用原句回答)
悟情,明晰寄情山水之意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作者写这封藏着最美的山水的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想对朱元思说什么?
写作背景
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越职私撰私撰写《齐春秋》,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得罪了梁武帝,被斥责“吴均不均”,还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处,后来他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文章抒发了自己鄙弃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感
想要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
委婉地劝慰朋友朱元思:别一心想当官,放下公务,来和我一起欣赏这奇山异水的美景。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风景,
抒发了作者鄙弃名利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性默写:
1.高度概括山水特点的句子(全文之纲) , 。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 。
3.《三峡》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流湍急,本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
4.本文的主旨句(作者的感慨):
, ; , 。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施从事书①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②,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④,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⑥。”信足荡累颐物⑦,悟衷散赏⑧。
1.施从事:从事,宋以前对幕僚的称呼。书:古代的一种文体。
2.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
3.汉:指银河。 4.企水:口渴思饮。 5.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6.“风雨”二句:出自《诗·郑风·风雨》。指山中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不止。
7.荡累:消除忧虑。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8.悟衷:开扩心胸。散赏:散心,欣赏。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顾章书
仆去月1谢病2,还觅薜萝3。梅溪4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5,孤峰限日6;幽岫7含云,深溪蓄8翠9;蝉吟鹤唳10,水响猿啼11,英英12相杂,绵绵13成韵14。既素15重16幽居17,遂18葺宇其上19。幸富菊花,偏饶竹实20。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1。仁智之乐22,岂徒语23哉!
1.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3.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4.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5.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6.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 7.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
8.蓄:包含。 9.翠:绿水。 10.唳(lì):(鹤)啼叫。 11.啼:(猿)鸣叫。
12.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13.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14.韵:和声。 15.素:向来,一向。 16.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17.幽居:隐居。 18.遂:就 19.葺(qì)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20.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21.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斯,代词,此。22.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23. 岂徒语哉!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岂:反问语气词,哪里,难道。徒,仅仅。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