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石拱桥》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9《中国石拱桥》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08:04: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2.指导学生填补表格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概括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学习说明方法的作用。
4.指导学生揣摩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拓展资源】
《水乡的桥》《岳阳天下楼》《桥话(节选)》 《名桥谈往(节选)》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2.指导学生填补表格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概括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学习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一)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概括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也可以在原文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2.学生有了观点之后,先小组内讨论,完善观点,后班级交流分享,师生达成共识。
(二)指导学生总结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1.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取主要信息会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说明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总结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2.学生班内分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同学或老师的指导形成规律性知识。
(三)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说明思路
1.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面的探究成果,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行文思路。
2.学生先组内分享再全班分享。
活动二:指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一)教师指导学生筛选关键性语句,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教师指导学生探讨-分享-完善。
(二)引导学生填充表格,梳理发现。
1.文章为了说明中国历代拱桥的特征,选取了很多例子。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纵向看一下,梳理发现。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过程中随机解答学生的疑惑,后班内分享,达成共识。
活动三 指导学生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的作用
1.说明性文章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中除了举例子之外,还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勾画并摘录关键语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说明思路:首先……接着……最后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加时间顺序
【教学建议】
本课时设计,活动一旨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需示范圈画的技巧。活动二的表格填写环节建议以赵州桥为示例,引导学生掌握从具体案例中归纳特征的思维方法。活动三的说明方法学习要避免术语灌输,重在让学生在具体语句中体会表达效果。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教师应提供典型例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揣摩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拓展资源】《水乡的桥》《岳阳天下楼》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品读语句,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严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句与改句,说说哪个句子的表达更准确、更严谨,并介绍理由。
2.引导学生先同桌交流,后全班分享。
活动二:指导学生对比分析,体会内容与写法的不同。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9页罗英《中国桥梁史》中对卢沟桥的介绍,对比两文中对卢沟桥的介绍,分析它们在内容与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2.学生思辨后,分享交流,后出示参考示例。
需要注意的是,该活动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活动三: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学生阅读丛书的《水乡的桥》一文,完成相关练习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用词精准 表达科学 逻辑严密
【教学建议】
本课时紧承上一课时的安排,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活动一语言品味环节,应引导学生关注修饰词、数据词和限制词的运用,通过原句与改句的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严谨性。 活动二在学生找出《中国石拱桥》与《中国桥梁史料》的表层差异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文体功能等角度分析差异成因,避免对比流于形式。活动三组织阅读《水乡的桥》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实现从“教读”到“自读”的能力过渡。三个活动按“品语言—比文分析—拓读运用”的梯度推进,语言品味环节可适当放慢节奏,为学生后续对比分析奠定基础。
第3课时 组文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明确说明对象并准确概括其特征,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自豪感。
2.指导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拓展资源】《桥话(节选)》 《名桥谈往(节选)》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为迎接学校科技文化节,学校决定将以“桥梁建筑,不朽的智慧”为主题的“中国名桥”展板制作任务分配给八年级同学。请你踊跃参加,为学校科技文化节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务一:倾听桥话,整理桥梁知识小百科
1.教师指导学生默读《桥话(节选)》,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桥梁知识,整理桥梁知识“小百科”。
2.学生根据提供的表格,完善“小百科”知识,交流分享。
任务二: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制作中国名桥档案卡
1.教师指导学生速读《名桥谈往(节选)》《水乡的桥》,选择最喜欢的一座或几座桥梁,制作中国名桥档案卡。
2.学生根据提供的思维支架,制作中国名桥档案卡,交流分享。
任务三: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名桥解说词
1.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桥梁知识小百科和中国名桥档案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选择最喜欢的一座桥,撰写名桥解说词。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座桥,撰写名桥解说词,交流分享并结合评价量规进行评价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本任务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能抓住桥梁的特征,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介绍即可。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建议】
本课时是教读引领课后的组文阅读课,以“中国名桥展板制作”为情境任务贯穿全程。任务一阅读《桥话(节选)》时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系统整理,形成桥梁知识体系;任务二需指导学生跨文本整合《名桥谈往》《水乡的桥》等内容,通过制作名桥档案卡训练信息筛选与归纳能力;任务三撰写解说词是本课输出环节,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与语言技巧,注意结合评价量规进行针对性修改。三个任务呈现“输入—整合—输出”的能力进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效能,通过交流分享提升学习成效,最终实现从阅读积累到表达运用的能力转化。(共36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教读引领课(2课时)
19.中国石拱桥





教材:《中国石拱桥》
丛书:《水乡的桥》《岳阳天下楼》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2.填补表格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概括说明顺序。
3.结合具体语句,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4.揣摩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第1课时
1.请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根据下列提示,概括课文内容。提示: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也可以在原文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活动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1-2)
(3-5)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9-10)
石拱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取主要信息会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说明内容。请你结合阅读体验,总结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活动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1)关注题目(2)关注段落中心句(3)关注设问句(4)关注表示层次的标志语(如首先,其次)(5)关注过渡或总结的词语(如总之,也可以等词语)
3.结合上面的探究成果,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本文首先概括石拱桥的特征,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最后指出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并补充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状况。
活动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1.请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活动二:筛选信息,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2.文章为了说明中国历代拱桥的特征,选取了很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填完之后,纵向看一下,你有哪些发现?
序号 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
1 约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石拱桥
2 赵州桥 约605年
3 1189~1192年
4 江东桥
5 1961年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6 双曲拱桥 解放后
旅人桥
历史悠久;精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卢沟桥
历史悠久;联拱石桥;坚固美妙……
700多年
在建筑史上有许多创造
长虹大桥
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上所仅有的
活动二:筛选信息,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参考示例:
纵向观察,既可以看出文章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加时间顺序,也可以看出中国石拱桥的共性特点,还能看出作者列举的几座拱桥的个性特点。
1.说明性文章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除了举例子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活动三: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的作用
语句摘录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
参考示例:
语句摘录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拱桥的形状,突出了形式优美的特点。
唐朝的张鹫说,远望这座桥(赵州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洞”。 引用、打比方 将赵州桥比作“初月出云,长虹饮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赵州桥的形状和姿态突出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增强了说明性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句摘录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
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列数字 列举具体的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卢沟桥的长度、石拱的数量以及每个石拱的长度范围。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卢沟桥的规模和石拱的具体情况,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湛和优美。
语句摘录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 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作诠释 通过对赵州桥大拱上的小拱的设计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了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还在洪水时增加桥洞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从而清晰地阐述了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
第2课时
活动一:品读语句,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严谨,请阅读下面的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的表达更准确、更严谨,说说你的理由。
原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改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原句更准确严谨。原句中“大约”表约数,说明并不是确切的某个时间,“可能”是表推测的词,说明旅人桥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桥是作者的推测,并不是确凿的事实。所以原句更准确严谨。
原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了。
改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了。
“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限定,说明是在赵州桥建成的时候,而不是有史以来是最长的。“可算”是可以算作的意思,在程度上加以限定,说明只是作者的推测。这两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原句的语言准确严谨。
活动一:品读语句,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
原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每个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改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间。桥长265米……每个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8米,桥面平坦,与河面平行。
原句准确严谨。原句中卢沟桥修建的年限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体现了时间的准确。“约”是大概的意思,说明桥面是8米左右,并不是确切的8米。“几乎”是“差不多”之意,说明并不是完全平行。所以原句的语言更准确严谨。
活动二:对比分析,体会内容与写法的不同
阅读教材P129页罗英《中国桥梁史》中对卢沟桥的介绍,对比本文中对卢沟桥的介绍,看看它们在内容与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之处,简要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罗英《中国桥梁史》中对卢沟桥的介绍
茅以昇《中国石拱桥》中
对卢沟桥的介绍
参考示例
罗英《中国桥梁史料》选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
茅以昇《中国石拱桥》6、7、8段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与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参考示例
《中国桥梁史料》是一部桥梁学(特别是桥梁史)方面的专业著作,预设的读者对象是专业人士或对中国古今桥梁有相当知识积累的人士。在介绍卢沟桥时力求精准、全面,写法以说明为主,多用术语,句子简短精粹,较少具体的解释和描述。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的方方面面,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著名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在写法上则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较少使用专业术语、即便使用术语也详加解说。
产生不同的原因
活动三:拓展阅读 实践运用
阅读丛书的《水乡的桥》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对象及特点】 本文主要抓住了水乡的桥的什么特点进行说明的?(3分)
【说明顺序】文章是按照这样的说明顺序展开的:
先谈江南风光与水乡桥的关系→桥与环→
→ _____________ → →总结全文。(3分)
【说明方法及作用】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著名的还有吴江的垂虹桥(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而于绍兴尤为常见,长虹卧波,若长虹,似宝带,波光桥影,更为水乡的绮丽增色。
功能与艺术(交通、审美及建筑艺术价值)
“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
桥的形式的变化
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桥的名称年份,通过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长桥的艺术美。
【必做】阅读丛书《岳阳天下楼》,从文中至少找三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在丛书上批注即可。
【选做】你的家乡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建筑?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了解这座建筑,制作幻灯片或拍摄短视频,在班上交流。




桥梁建筑 不朽的智慧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组文阅读课(1课时)





丛书:《桥话(节选)》
《名桥谈往(节选)》
学习内容
1.明确说明对象并准确概括其特征,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自豪感。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学习目标
为迎接学校科技文化节,学校决定将以“桥梁建筑,不朽的智慧”为主题的“中国名桥”展板制作任务分配给八年级同学。请你踊跃参加,为学校科技文化节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境任务
默读《桥话(节选)》,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桥梁知识,整理成桥梁知识“小百科”。
任务一:倾听桥话,整理桥梁知识小百科
活动一:倾听桥话 整理桥梁知识小百科
“桥梁类型”小百科
桥梁类型 样态
梁桥 河边大树,为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


拱桥
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
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为地上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悬桥”。
悬桥
任务一:倾听桥话 整理桥梁知识小百科
“桥梁之最”小百科
桥梁之最 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桥 浮桥



古桥今用的最突出的事例
赵州桥
我国古桥最重视的构造样式
整体作用
我国最早的桥的汉字表述

请速读《名桥谈往(节选)》《水乡的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座或几座桥梁,制作中国名桥档案卡。
任务二:搜集素材,制作中国名桥档案卡
桥梁名称:
修建年代:
桥梁类型:
历史意义: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因古渡口——万安渡(亦名洛阳渡)而得名。
宋代皇祐、嘉祐年间(1053—1059)。
洛阳江入海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当时福建沿海各河上,除有少数浮桥外,几无一处有石桥,洛阳桥的建成,是划时代的巨大贡献。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跨海梁式大石桥
中国名桥档案卡
参考示例
桥梁名称:
修建年代:
桥梁类型:
建筑特点:
西津桥,俗称握桥或卧桥。
唐代
伸臂式木结构桥
中国名桥档案卡
木梁由两岸伸向河心,节节挑出,在河心处,与两边挑梁上铺板,接通全桥。
借助桥梁知识小百科和中国名桥档案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选择最喜欢的一座桥,撰写名桥解说词。
任务三:撰写名桥解说词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能准确抓住桥梁的特征 ★★
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
语言流畅、准确、严谨 ★
综合评价
参考示例
我最喜欢广东潮州的湘子桥。湘子桥又称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环城东路潮州古城的东门外,横卧在韩江之上。韩江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驱逐鳄鱼的所在,那时名为“恶溪”。这座桥全长518米,分为3段,东段12孔,长284米,西段7孔,长137米,中段一大孔,长97米。东西两段,都是石墩石梁,中段是浮桥,由18只木船组成。此桥的特点在中段,木船可以解缆移动,让出河道让过往船只通行。这就是近代的所谓“开合桥”,合时通车,开时走船,水陆交通,两不妨碍。这样一座结构巧妙的桥梁,在南宋乾道(1169—1173)就已建成,距今已800多年。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桥梁技术的先进。
【必做】搜集图片,继续整理展板内容,提交展板方案,参与班内评选。
【选做】以“介绍校园建筑”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章,要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并试着在说明的基础上增加几句评价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