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1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材分析 “血液”之所以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因为它是另外三节课的基础,与血液和物质运输这个大课题的联系更是十分密切,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以分组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或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人血涂片”探究实验,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重、难点)。 2.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关系(重、难点)。 3.通过查阅资料,列举献血的注意事项,明确献血输血的基本规则(难点) 。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人体物质运输、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生命系统的整体认识,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解读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血液的成分、功能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思考;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观察人血涂片”探究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出关于血液成分、功能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或调查活动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献血的注意事项、输血的基本规则以及血液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献血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教学难点】 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解读血常规检验单,分析检测数据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而 大面积植树造林 也是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青少年不仅要拒绝吸烟、避免被动吸烟,还要向他人宣传吸烟的危害。 3、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二) 播放视频,关于王占斌——累计献血超过100 000 mL。 问题: 关于献血你知道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般要求18-55周岁,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且献血前一周内无上感、发热或腹泻等不适。 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记住问题,学习新课。
新知探究 【任务一: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PPT展示几组血液相关图片,提问:什么是血液?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属于结缔组织,在人体内执行着重要的运输功能。 2、情景导入:血液流出来后不进行处理,血液便会凝固,我们要研究它的成分就不方便。 并播放《血液分层现象实验》,血液分了几层 各是什么颜色 推测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下层是呈现红色的红细胞,中间的白色部分是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展示制作的血浆成分的饼状图。请学生分析各组分的所占比例,尝试总结血浆的功能。 师生交流总结:血浆,淡黄色液体,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4、指导学生观察人血涂片,讨论: (1)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 (2)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 教师重点指出: ①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 ②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分为多种类型。数量最少。 ③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 5、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有何特点? 6、相关连接 简单介绍关于造血干细胞。 【任务二: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教师简单介绍“血常规结果”。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一般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等。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P51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该报告单中,血液的哪些成分出现了异常 (2)尝试分析该就诊者的健康状况。 (3)白血病是一类源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癌变的白细胞会大量增加,从而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哪些项目可能会出现异常 学生在自学后,分组探讨,达成共识:①该报告单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值。②该就诊者体内有炎症。③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项目可能出现异常。 师生交流,强调:细菌导致的感染通常会使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升高,而病毒导致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则正常或者偏低。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氨基酸、铁等物质,适当补充这些物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 3、强调血液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给全身各处的细胞,又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播放献血和输血原则科普视频。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习题巩固】 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D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的一种血细胞是( C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3.观察血涂片时看到的体积最大、且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和数目最多且无细胞核的血细胞分别是( B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 4.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 C )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人体内细胞的蛋白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第三章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物质运输 第一节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 二、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课后作业 1.血液的组成为( C ) A.血浆和血红蛋白 B.血清和血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血小板和白细胞 2.下列有关血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连接功能 B.运输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体温的功能 3.(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等重要功能。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多 C.红细胞能够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D.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4.某人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可推测患有的疾病是( A ) 医院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标本号:****姓名:**** 性别:男 年龄:30岁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红细胞(RBC)4.9×10122/L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白细胞(WBC)8×109/L(4~10)×109/L血红蛋白(HGB)72g/L男:120~160g/L 女:110~150g/L血小板(PLT)230×109/L(100~300)×109/L
A.贫血 B.炎症 C.凝血功能差 D.佝偻病
教学反思 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应设法采用多种方式使其直观化、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亲身体验的、合作交流的、讨论辨析的内容,就大胆地交给学生去合作完成,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指导、提出建议、宏观控制教学进程,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三章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物质运输
第一节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济南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回顾旧知
1、 ,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而 也是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青少年不仅要 、 ,
还要向他人 。
3、人工呼吸是根据 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 ,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大面积植树造林
拒绝吸烟
避免被动吸烟
宣传吸烟的危害
呼吸运动
扩大和缩小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人血涂片”探究实验,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01
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关系。
02
通过查阅资料,列举献血的注意事项,明确献血输血的基本规则。
03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课堂导入
关于献血你知道多少?
回答下列问题:
观看视频
课堂导入
图5.3-1 无偿献血,大爱无疆
一般要求18-55周岁,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且献血前一周内无上感、发热或腹泻等不适。
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阅读课本48-52页,完成导学案(3min)
结合分组实验,解释人的血液为什么呈红色(2min)
结合图5.3-4,学会解读血常规检验报告单(3min)
课堂导入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探究新知
血液是流动在 和 内的红色液体,属于 ,它在人体内执行着重要的 功能。
心脏
血管
结缔组织
运输
流动的组织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流出来后不进行处理,血液便会凝固,我们要研究它的成分就不方便。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55%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45%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55%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
归纳总结:血液的组成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水(约占91%~92%)
淡黄色液体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分组实验
观察人血涂片
目的要求
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材料器具
人血涂片;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 在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找到血细胞。
2. 换高倍镜观察,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和
数量上的差异(图 5.3-2)。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
问 题
1. 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呈双面凹的圆饼状。
1.形状:
3.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气。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结构:
血红蛋白特性:
氧含量高时,易与氧结合
氧含量低时,易与氧分离
(血液呈鲜红色)
(血液呈暗红色)
含氧多
含氧少
血红蛋白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分为多种类型。
问 题
1. 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呈圆球状
1.形状:
3.功能: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2.结构:
图5.3-4 白细胞吞噬细菌
白细胞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
当致病菌侵入人体后
将致病菌吞噬
吞噬细胞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
问 题
1. 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形状不规则
1.形状:
3.功能:
加速凝血和止血
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
2.结构:
血小板过少,会出现异常出血;
过多会形成血栓。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问 题
2. 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
红细胞
红细胞: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约为4.5-5.5×10 /L,女性约为4.0-5.0×10 /L。
白细胞:正常成人白细胞数量约为4.0-10.0×10 /L,数量远少于红细胞。
血小板: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约为100-300×10 /L,数量也少于红细胞。
最多
最少
最小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阅读聚焦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有何特点?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功能
临床上的应用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成熟后无
有
无
较大,最多
最大,最少
最小,较多
运输氧气
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引起贫血
数量增多说明有炎症
过少会出现异常出血,过多会形成血栓
任务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能反复分裂、大量增殖,在实现自我更新的同时也能分化为各种成熟的血细胞。血细胞不断衰老、死亡,造血干细胞则不断分裂分化,从而形成动态平衡。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带来了希望。
红骨髓
黄骨髓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分析讨论
阅读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的部分项目(图 5.3-5),分析并讨论相关数据。
注: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问 题
1. 该报告单中,血液的哪些成分出现了异常?
白细胞增多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问 题
2. 尝试分析该就诊者的健康状况。
3. 白血病是一类源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癌变的白细胞会
大量增加,从而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哪些项目可能会出现异常?
有炎症
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白细胞数量升高
①白细胞
病毒导致感染
细菌导致的感染
血常规是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首选项目
白细胞的数量则正常或者偏低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②红细胞
血常规是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首选项目
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
含氨基酸、铁的食物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③血小板
血常规是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首选项目
血流不止
含量过低
含量过高
形成血栓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任务二 血常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血液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给全身各处的细胞,又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液总量或部分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足时,可能造成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血液
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常规结果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课堂小结
血浆55%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的一种血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D
C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最小
课堂练习
3.观察血涂片时看到的体积最大、且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和数目最多且无细胞核的血细胞分别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
4.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 )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人体内细胞的蛋白质
血小板最小
B
课堂练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