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1.5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第1课时(导学案)
1.利用眼球结构示意图,掌握人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重、难点)。
2.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演示实验,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各学科知识的互通(重、难点)。
3.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近视率并分析其原因”调查活动,说出近视的成因及科学用眼的预防方法(难点) 。
【学习重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学习难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健康用眼;
1.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有 来自视觉。 是人的视觉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它的主要结构是 。
2.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壁分为三层,外膜(包括 和 )、中膜(包括 、 和 )、内膜(即 )。虹膜中央的孔叫做 ,它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上有 ,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 。
3.眼球的内容物包括 、 和 ,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很像一面凸透镜, 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 、 、 、 和 ,并经过 等的折射,最终在 上形成一个倒立的 。视网膜上的 感受物像刺激,产生 , 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视觉中枢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视觉。
5.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睛是由于 的颜色造成的,而白眼睛部分则是由 的颜色造成。
6.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导致 的曲度过大,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 ,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而模糊不清,这就形成了近视。需配戴 镜加以矫正。
一、合作探究→眼球结构示及各部分功能
1. 眼球结构示及各部分功能
2. 观察同桌的眼睛的颜色,思考瞳孔和虹膜颜色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瞳孔会有变化吗?
二、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讨论】1. 白屏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
【讨论】2. 如果换上曲度较大的凸透镜而保持白屏位置不动,或者使白屏向后移动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会出现什么结果?
【讨论】3. 白内障患者会因晶状体混浊而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的症状。尝试模拟白内障患者的眼球成像状态,并结合眼球成像原理解释病因。
【讨论】4. 观看“视觉的形成”视频,总结视觉形成过程。
三、思维拓展→近视与远视
1. 近视的原因及纠正
2. 远视的原因及纠正
3. 预防近视或远视
1.某人眼球结构完整,但看不清物体,可能是下列哪一环节出现问题?( )
A.角膜透光异常 B.晶状体曲度过大
C.视神经受损 D.视网膜感光异常
2.人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眼球内的主要变化是( )
A.视神经不断把冲动传向大脑皮层 B.瞳孔逐渐扩大
C.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 D.不断移动视网膜的位置,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2025·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全国超4500万视、听障人士也能“看得见”“听得见”春晚,与家人共享欢乐。视障人士听觉的形成部位和听障人士眼球结构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分别位于( )
A.大脑、视网膜 B.耳蜗、角膜
C.耳蜗、视网膜 D.大脑、角膜
4.(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是小秦在实践活动中制作的模拟眼球成像装置图,图中凸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的眼球结构是( )
A.晶状体,巩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视网膜 D.角膜,巩膜
5.(2023·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小李在学习了眼球的结构后,利用凸透镜和圆底烧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模拟的是玻璃体
B.该模型中只有凸透镜具有折射作用
C.该模型可模拟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D.要使物像形成的位置后移,可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
【强记口诀】
眼球结构口诀
球壁三层外中内,角巩虹睫脉络视;
瞳孔光圈调光量,网膜感光生冲动;
内容三水皆透明,房晶玻璃通光径;
睫状拉线调凸度,晶状透镜焦可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1.5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第1课时(导学案)
1.利用眼球结构示意图,掌握人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重、难点)。
2.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演示实验,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各学科知识的互通(重、难点)。
3.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近视率并分析其原因”调查活动,说出近视的成因及科学用眼的预防方法(难点) 。
【学习重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学习难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健康用眼;
1.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眼是人的视觉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它的主要结构是__眼球____。
2.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壁分为三层,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即视网膜)。虹膜中央的孔叫做瞳孔,它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3.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有利于光线的通过。晶状体很像一面凸透镜,睫状体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视觉。
5.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睛是由于虹膜的颜色造成的,而白眼睛部分则是由巩膜的颜色造成。
6.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导致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模糊不清,这就形成了近视。需配戴凹透镜镜加以矫正。
一、合作探究→眼球结构示及各部分功能
1. 眼球结构示及各部分功能
眼的主要结构是眼球,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包括牵引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2. 观察同桌的眼睛的颜色,思考瞳孔和虹膜颜色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瞳孔会有变化吗?
虹膜具有多种颜色且有独特的纹理
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在明亮的地方,瞳孔缩小,使进光量减少。在较弱的地方,瞳孔扩大,使进光量增多。
二、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讨论】1. 白屏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
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讨论】2. 如果换上曲度较大的凸透镜而保持白屏位置不动,或者使白屏向后移动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会出现什么结果?
白屏上像由清晰变模糊,呈现一片扩散的光斑(像差增大,边缘更模糊)。只有重新把屏后移到新的像点位置,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讨论】3. 白内障患者会因晶状体混浊而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的症状。尝试模拟白内障患者的眼球成像状态,并结合眼球成像原理解释病因。
在凸透镜表面贴上一层磨砂贴膜(或夹入薄纱布),光线再次通过。
白内障时晶状体透明度下降、表面不规则,光线通过混浊介质时发生散射与吸收,像点无法锐聚焦;视网膜接收的是弥散光斑,故患者主诉“视物模糊、雾感、眩光、色彩暗淡”。
随着混浊程度加重,有效光线减少,像的对比度和细节进一步丢失,出现视力渐进性下降。
【讨论】4. 观看“视觉的形成”视频,总结视觉形成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形成物像:视网膜
形成视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的过程中:视网膜=感受器
三、思维拓展→近视与远视
1. 近视的原因及纠正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 远视的原因及纠正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近视可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 预防近视或远视
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0厘米左右。
躺卧、乘车、走路时不要看书。
不要长时间操作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1.某人眼球结构完整,但看不清物体,可能是下列哪一环节出现问题?( )
A.角膜透光异常 B.晶状体曲度过大
C.视神经受损 D.视网膜感光异常
【答案】C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视觉形成的部位,位于大脑的后部;某人眼球结构完整,因此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没有问题,受损的部位最有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这样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无法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人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眼球内的主要变化是( )
A.视神经不断把冲动传向大脑皮层 B.瞳孔逐渐扩大
C.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 D.不断移动视网膜的位置,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答案】C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全国超4500万视、听障人士也能“看得见”“听得见”春晚,与家人共享欢乐。视障人士听觉的形成部位和听障人士眼球结构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分别位于( )
A.大脑、视网膜 B.耳蜗、角膜
C.耳蜗、视网膜 D.大脑、角膜
【答案】A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人体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有丰富的感光细胞,受到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的物像,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后才能形成正立的和立体的物像。
(3)听觉形成过程中,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而最终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视觉形成过程中,眼球中视网膜上有丰富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A.大脑的大脑皮层中有听觉中枢,能够形成听觉;眼球的视网膜中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受到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因此,视障人士的听觉形成部位是大脑(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障人士眼球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视网膜,故A符合题意。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但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大脑皮层;眼球的角膜仅折射光线,不负责感光。因此,视障人士听觉的形成部位和听障人士眼球结构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不是分别位于耳蜗、角膜,故B不符合题意。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但听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眼球的视网膜中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因此,视障人士听觉的形成部位不是耳蜗,听障人士眼球结构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视网膜,故C不符合题意。
D.大脑是形成听觉的部位,角膜无感光功能。因此,视障人士的听觉形成部位是大脑,听障人士眼球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不位于角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是小秦在实践活动中制作的模拟眼球成像装置图,图中凸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的眼球结构是( )
A.晶状体,巩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角膜,视网膜 D.角膜,巩膜
【答案】B
【分析】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不同的是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是可以调节的。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投影在视网膜上,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晶状体是眼球中主要负责聚光的部分,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的确是凸透镜,眼球中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巩膜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2023·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小李在学习了眼球的结构后,利用凸透镜和圆底烧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模拟的是玻璃体
B.该模型中只有凸透镜具有折射作用
C.该模型可模拟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D.要使物像形成的位置后移,可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
【答案】D
【分析】近视眼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详解】A.图中是眼球的模型,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相当于玻璃体,A错误。
B.该模型中凸透镜、烧瓶具有折射作用,B错误。
C.图中物像并没有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图表示的是近视眼,C错误。
D.凹透镜能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要使物像形成的位置后移,可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D正确。
故选D。
【强记口诀】
眼球结构口诀
球壁三层外中内,角巩虹睫脉络视;
瞳孔光圈调光量,网膜感光生冲动;
内容三水皆透明,房晶玻璃通光径;
睫状拉线调凸度,晶状透镜焦可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