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2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2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11: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选必一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免疫调节
01
免疫系统的组成
02
免疫系统的功能
目录
免疫系统的功能
02
一个正常的健康个体在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微生物,但偶尔才会出现有症状的疾病,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卫我们!
病原体突破免疫防线引起人体患病,需要“闯过三关”。
1
第一道防线
我怎么进不去?
皮肤、黏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黏膜
作用部位:
将病原体阻挡在外界环境
作用结果:
作用对象:
体表
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2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体液
杀灭病原体
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作用部位:
作用结果:
作用对象: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 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含有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
2. 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
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它们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因此属于第一道防线。
溶菌酶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
若在体液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思考与讨论: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组成
皮肤、黏膜
(及其分泌物)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等)
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将病原体阻挡在外界环境
第二道防线在人体内环境中发挥杀菌作用
组成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这也是我们虽然时刻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并不会经常感到不适的原因。
如果依靠前两道防线仍不能清除病原体,该怎么办?
——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3
第三道防线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借助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不同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来源
作用对象
特点
免疫基础
联系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起主导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两者共同实现免疫的三大功能。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
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
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3.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4.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
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 、
、 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____________
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④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______________
⑤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______________
⑥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__________
⑦被白喉杆菌入侵的细胞被清除______________
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过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说出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习题巩固
思考: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免疫系统需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若这些功能异常,分别可能导致什么疾病?
资料:某流感重症患者接受治疗后,还是不幸地离开了人世。医生在他体内不仅发现了他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还发现了细菌、病毒以及癌变的细胞。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免疫防御
(最基本功能)
异常
组织损伤
易被病原体感染
过强:
过弱或缺失: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自稳
异常
免疫监视
肿瘤发生或
持续的病毒感染
异常:
二、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对外)
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免疫自稳(对内)
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免疫监视(对内)
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二、免疫的三大功能
习题巩固
1.判断题
(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
(2)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3)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 )
(4)巨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 )
(5)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 ( )
(6)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 )
(7)树突状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 )




×
×

习题巩固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B.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C
习题巩固
3.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D
若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课堂小结
1.依据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 )
(2)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
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

×
课堂练习
2.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3.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则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
有关的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B
C
课堂练习
4.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经医生诊断,此人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
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不断繁殖,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机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等处,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等;右侧腹股沟与右足底相对较近,因此,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也能引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课堂练习
5.某同学的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医生建议他将扁桃体切除。请你判断分析:医生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建议?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医生给出切除扁桃体的建议是基于该同学的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产生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等,也有可能引起机体其他系统产生病变,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已经不能作为正常工作的免疫器官,而是成为病灶了,因此需要手术切除。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