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免疫失调 课件(共28张PPT1个视频)-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4.3免疫失调 课件(共28张PPT1个视频)-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4 10: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章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对抗“狼疮”之路
这些症状跟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呢?
1.生命观念——理解免疫失调疾病的机制与影响,建立“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免疫失调的类型及实例,提升归纳与逻辑推理能力。
3. 科学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学习获取信息及基于证据论证的方法。
4. 社会责任——掌握免疫失调病的防治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并培养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当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疾病。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课前预习
探究活动一:
1. 什么是过敏反应?
2. 是什么引起了过敏反应呢?有那些类型?
结合学案,自主学习教材 P77-P78“过敏反应”相关内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3. 过敏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4. 过敏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1. 概念: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过敏原
抗原
特点:
一定是外来物质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 是什么引起了过敏反应呢?有那些类型?
常见的过敏原
食入性过敏原
接触性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动物毛发、尘土等
磺胺、奎宁、青霉素等
3. 过敏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柳树开花
柳树花粉
B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组胺和其他化学物质
原理: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引起
导致
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
抗体
吸附
活化
释放
过敏反应的特点:
1、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
2、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2、出现过敏症状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由医生通过医学方法检测、诊断、治疗。
/02
自身免疫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非己”物质会产生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物质会不会也有“敌我不分”的情形呢?
探究活动二:
任务:
1、阅读教材P78,了解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和 实例;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绎“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
3、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现状?
自身免疫病
1. 概念: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若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 常见实例:
“敌我不分”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探究活动二:
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绎“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
自身免疫病治疗
自身免疫病发病率较高,会对机体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均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治疗困难。
对于缓解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自身 是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阅读教材P79,了解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现状。
早发现、早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身免疫病治疗
屠呦呦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重大突破
/03
免疫缺陷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会出现低下甚至丧失的情形呢?
探究活动三:
1.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 免疫缺陷病有那些类型及实例?
自主学习教材 P79-P81“免疫缺陷病”的相关内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3.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4.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播措施有哪些?
免疫缺陷病
1.概念:
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
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大卫·菲利浦·威特,别名泡泡男孩,生于1971年9月21日,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离开了人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的12年中,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却在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 ,主要侵染 。
侵入人体后可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期间,HIV经历迅速增殖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直到艾滋病发病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该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感染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
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辅助性T细胞
HIV入侵初期,迅速增殖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
HIV侵染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
HIV复制增多
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免疫功能丧失。最终死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
潜伏期(2-10年)
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2-4周)
艾滋病
HIV的结构示意图(p81)
RNA
DNA
RNA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蛋白质
HIV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HIV与艾滋病(p81)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艾滋病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1)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2)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3)发生易感行为后主动检测并积极治疗;
(4)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5)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
艾滋病(AIDS)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
24
关爱艾滋病人从我做起
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
随堂检测
1. 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 。请判断下列推理是否合理。
(1)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
(2)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
(3)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



当堂检测
2.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 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 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A
课堂小结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功能过弱
作业:完成表格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发病 机理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