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2.2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探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本节主要学习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以及探究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对传染病进行分类(重、难点)。 2. 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难点)。 3. 借助生活中的流行性传染病分析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重、难点)。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洗手实验—病原体分类—腮腺炎校园案例”三线并进,学生能说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环节与“控制—切断—保护”三对策的对应关系,认同“健康不仅是个体免疫力,更是社会免疫网”的整体生命观; 科学思维:借助“艾滋病传科普视频”,学生能运用分类、比较、归纳、因果推理等方法,区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混概念,并基于证据提出可预防传染病的可行方案,提升模型建构与系统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在“洗手依从性调查”与“腮腺炎高发季防控预案”两项任务中,学生能提出“七步洗手法是否显著减少手部菌落”或“通风时长与飞沫核密度关系”的可探究问题,自主设计问卷/采样方案,采集数据并用图表支持结论,体验“问题—数据—决策”完整科学探究流程; 社会责任:基于“艾滋病反歧视”“新冠疫苗接种”“全球血液筛查”真实议题,学生能制定并践行“校园零歧视倡议书”和“家庭传染病应对清单”,主动向社区传播科学信息,担当“切断传播链、守护公共健康”的社会责任与行动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与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何不同? (二) 播放视频,了解正确洗手的方法。 问题: 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哪些传染病?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记住问题,学习新课。
新知探究 【任务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1、课件展示几幅关于常见疾病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疾病,哪些属于传染病,哪些不是? 为什么同样是肝炎,为何有的传染,有的不传染?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引导学生总结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提出问题: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我们将传染病分为三类,每一类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反馈总结: 项目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毒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等患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细菌性传染病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百日 咳、白喉、伤寒等患者主要通过性接触,少数通过带有淋病奈瑟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寄生虫病疟疾、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患者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主要寄生于内脏器官的静脉中
【任务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1、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录像片,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课前的社会调查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艾滋病 (2)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哪些部位 (3)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4)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5)怎样预防艾滋病 学生回答: (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2)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3)通过与患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艾滋病患者病毒污染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以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低热,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是某些艾滋病患者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另有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 (5)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2、提出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2)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血液筛查HIV抗体,这个计划对于需要血液制品的患者有何益处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议题的认识、看法和见解。通过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学生回答: (1)建立一个不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并使他们能得到关爱与治疗。 (2)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血液筛查HV抗体,这个计划对于需要液制品的患起保护作用,避免患者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 【任务三: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传染病一旦流行和传染起来,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积极的预的控制。 提出问题: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几个环节是什么?如何防御? 总结:像这种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就叫传染源。预防传染病要控制传染源,要mm强对病人的管理,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此外.患病的动物也要早处理。 提问: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某疾控机构通过调查本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发现了以下规律: 5 ~ 14 岁年龄组发病率高;每年的4 ~ 7 月、12 月~ 次年1 月为发病高峰。尝试为学校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出建议。 (1)疫苗查验 新生入学逐一查验MMR接种记录,缺一剂立即补种。 (2)日常防控 教室、宿舍每日三次开窗对流≥30分钟; 配备速干手消毒剂,饭前、便后、外出后“七步洗手法”; (3)监测与应急 发现腮腺肿大、发热立即隔离至校医室,通知家长带去定点医院就诊;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习题巩固】 1、下列疾病中,属于非传染病的是( B ) A、流行性感冒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非典型性肺炎 D、艾滋病 2、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D ) A、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 3、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其中肺炎病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飞沫、体质较弱的小孩和老人分别属于( B ) ①病原体 ②传染源 ③传播途径 ④易感人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4、春季,手足口病又迎来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大多在婴幼儿中流行。勤洗手、多通风、玩具消毒主要是为了( B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 人体健康离不开免疫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三、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课后作业 1.(2025·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如图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易感人群 B.乙表示传播途径 C.丙表示传染源 D.病原体只有细菌 2.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冬春季发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甲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B.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C.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甲流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各项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D ) A.静脉注射毒品 B.不安全性行为 C.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 D.共进晚餐 4.(2025·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中流行。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者、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 B ) A.传染源、病原体 B.传染源、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病原体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按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要预防控制传染病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因此一定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二章 人体健康离不开免疫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第六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济南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回顾旧知
类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包括 防线
对多种异物起作用
非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弱
第一、二道防线
某一异物或抗原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
强
第三道防线
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与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何不同?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01
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02
借助生活中的流行性传染病分析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03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课堂导入
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哪些传染病?
回答下列问题:
观看视频
阅读课本132-136页,完成导学案(3min)
通过了解艾滋病,总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途径和预防措施(2min)
结合图6.2-9,总结传染病预防的措施(3min)
课堂导入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探究新知
认识身边常见的疾病,哪些属于传染病,哪些不是?
传染病
传染病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为什么同样是肝炎,为何有的传染,有的不传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传染)
脂肪性肝炎(不可传染)
病原体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结合分岐杆菌
HIV病毒
血吸虫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病原体的种类
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图6.2-5 乙型肝炎病毒
(电镜照片伪彩色处理, 放大150 000 倍)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等,有的会出现黄疸,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表现
传播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
其他例子
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等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致病性细菌
图6.2-6 淋病奈瑟球菌
(放大1 200 倍)
淋病
淋病奈瑟球菌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
表现
传播
主要通过性接触,少数通过带有淋病奈瑟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
其他例子
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百日
咳、白喉、伤寒等
任务一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寄生虫病的病原体是寄生虫
图6.2-7 血吸虫
(已染色,放大40 倍)
血吸虫病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
对人体器官造成不同的损害,如皮炎、
肺炎、肝纤维化等
表现
传播
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主要寄生于内脏器官的静脉中
其他例子
疟疾、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
任务一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相关链接
任务二 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病原体存在部位
传播
输入含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移植带有病毒的器官或组织
与病毒感染者进行性接触
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注射器等
已感染病毒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会传染
不会传染
任务二 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播
途径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
源
易感
人群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传染源:能够散播 的 。“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
人或动物
病原体≠传染源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 到达 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传播
新冠肺炎、流感等
饮食传播
甲肝、蛔虫病等
生物媒介传播
登革热、疟疾等
传染源
人或动物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免疫力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 图中的预防措施分别对应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观察思考
传染源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控制传染源:
隔离传染病人,处理患病动物
扑杀流感家禽,无害化处理
隔离病人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2、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出门戴口罩
回家勤洗手
室内勤消毒
戴护目镜、穿防护服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自身免疫力
锻炼身体
接种疫苗
问题
2. 除了图中的做法,传染病预防的措施还有哪些?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隔离传染病人,处理患病动物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接种疫苗,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问题
3.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某疾控机构通过调查本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发现了以下规律: 5 ~ 14 岁年龄组发病率高;每年的4 ~ 7 月、12 月~ 次年1 月为发病高峰。尝试为学校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出建议。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疫苗查验
新生入学逐一查验MMR接种记录,缺一剂立即补种。
(2)日常防控
教室、宿舍每日三次开窗对流≥30分钟;
配备速干手消毒剂,饭前、便后、外出后“七步洗手法”;
(3)监测与应急
发现腮腺肿大、发热立即隔离至校医室,通知家长带去定点医院就诊;
传染病的流行,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甚至会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应对重大传染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应当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配合疾控部门组织开展的调查、隔离、检测和治疗工作。
任务三 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传染病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课堂小结
基本环节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作传染病。
特点
流行性、传染性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下列疾病中,属于非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感冒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非典型性肺炎 D、艾滋病
激素缺乏症
2、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
A、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
B
D
课堂练习
3、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其中肺炎病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飞沫、体质较弱的小孩和老人分别属于( )
①病原体 ②传染源 ③传播途径 ④易感人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4、春季,手足口病又迎来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大多在婴幼儿中流行。勤洗手、多通风、玩具消毒主要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B
课堂练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