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昆明的雨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昆明的雨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2 15:58: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昆明的雨 课前预习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人间草木》等。
汪曾祺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著称。其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满了韵味与烟火气息。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
1939年开始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学习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7年间,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
1984年5月19日
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昆明念念不忘,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
◎基础知识-读读写写
1.读准字音
乍【zhà】 辟邪【bì xié】 鲜腴【xiān yú】 篱笆【 lí ba】
格调【gé diào】 吆喝【yāo he】 暮年【mù nián】 情味【qíng wèi 】
苔痕【 tái hén】 密匝匝【mì zā zā】 连绵不断【 lián mián bù duàn】
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张目结舌 【zhāng mù jié shé】
鸡枞【jī cōng】 釉【yòu】
2.理解词语
乍:1.忽然:~冷~热。~暧还寒。2.刚,起初:新来~到。3.张开,鼓起:~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
辟邪: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
鲜腴:新鲜肥美。
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栅拦。
格调:1.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2.人的风格或品格。3.格式;式样。
吆喝:1.大声喊叫。2.大声驱赶;大声趋逐。3.呵斥;喝令。
暮年:人到老年。
情味:情趣、情谊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鸡枞:鸡 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
釉: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整体感知,完成任务单
1.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事?找出相关词句,填写下面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景、物、人、事 特点
景与物 雨季风景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
①________________ 多、肥大、浓绿、倒挂着还能开金黄色的花
各种菌子 种类繁多、味道鲜美
火炭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缅桂花/树 白色、香/高大、浓绿
木香 花叶浓密
人与事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③
④________________ 淳朴、善良
与友人雨中小酌 静谧、美好
[参考答案]
①仙人掌 ②个大、黑红、味甜 ③戴小花帽、穿绣花鞋、声音娇娇的 ④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2.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以上这些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昆明的雨的滋润下,杨梅是又大又黑红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娇美的吆喝声也将雨季的空气衬得更加柔和了。选取以上这些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是为了充分体现雨季特点,展现昆明的风土人情。
◎细读,品味语言之“平淡”
1.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下面,请勾画出文中你认为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语句或段落,仔细揣摩。
(1)①(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②(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③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大多数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都是华美而艳丽的,而汪曾祺却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或描述。这些随处可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事物在文中一次次出现,更易于让普通读者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
(2)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用“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形象地描绘出牛肝菌的颜色、口感和味道,表达出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很好吃”这三个字是日常用语,很好地体现了汪老散文平淡、如叙家常的语言特色。
(3)①这种东西也能吃?!②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两个句子的标点很特别,都用了一个问号和一个叹号,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感情却迥然不同。句①反问+感叹,表露出质疑、嫌弃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初见干巴菌丑陋的外形时,内心强烈的质疑和惊讶以及对它的嫌弃和畏惧。句②疑问+感叹,表露出惊叹、喜欢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的美味的惊喜与惊叹之情。
追问:如果要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语气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
(啊?)这种东西也能吃?!(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用“戴”“穿”“坐”“吆喝”等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用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文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
(5)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把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火炭梅进行对比,突出昆明火炭梅的美味,侧面衬托了昆明的雨的滋润,抒发了作者对昆明和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6)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这段环境描写很有意境。外面是大雨,院子里是淋湿的绿叶、白花,这样一种氛围里,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给人以宁静、闲适、恬淡之感。
◎悟情感,体会散文之“神聚”
本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结合本文,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
以小见大: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情感的载体,事物零散,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形散神聚:本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概括主旨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拓展延申
古诗词中雨的意象
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昆明的雨 课前预习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被誉为“ ”“ ”“ ”。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人间草木》等。
汪曾祺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著称。其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满了韵味与烟火气息。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
1939年开始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学习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7年间,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
1984年5月19日
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昆明念念不忘,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
◎基础知识-读读写写
1.读准字音
乍【 】 辟邪【 】 鲜腴【 】 篱笆【 】
格调【 】 吆喝【 】 暮年【 】 情味【 】
苔痕【 】 密匝匝【 】 连绵不断【 】
瞠目结舌【 】 张目结舌 【 】
鸡枞【 】 釉【 】
2.理解词语
乍: 。
辟邪: 。
鲜腴: 。
篱笆: 。
格调: 。
吆喝: 。
暮年: 。
情味: 。
苔痕: 。
密匝匝: 。
连绵不断: 。
瞠目结舌: 。
鸡枞: 。
釉: 。
◎整体感知,完成任务单
1.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事?找出相关词句,填写下面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景、物、人、事 特点
景与物 雨季风景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
①________________ 多、肥大、浓绿、倒挂着还能开金黄色的花
各种菌子 种类繁多、味道鲜美
火炭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缅桂花/树 白色、香/高大、浓绿
木香 花叶浓密
人与事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③
④________________ 淳朴、善良
与友人雨中小酌 静谧、美好
2.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以上这些内容?
◎细读,品味语言之“平淡”
1.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下面,请勾画出文中你认为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语句或段落,仔细揣摩。
(1)①(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②(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③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2)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3)①这种东西也能吃?!②这东西这么好吃?!
追问:如果要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语气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
(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5)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6)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悟情感,体会散文之“神聚”
本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结合本文,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
【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情感的载体,事物零散,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 】:本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概括主旨
◎拓展延申
古诗词中雨的意象
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