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诚信
专题学习活动
人无信不立
说文解字
“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表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解诚信
什么是“诚”?——“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即为诚实。
什么是“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你觉得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人们应自觉按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做一个诚实、诚恳、讲信用的人。
常考题型:谈一谈你对诚信的理解,80字左右。
实战演练
知诚信
仔细观察图片,猜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知诚信
1. 成语:(挑3个背诵)
言而有信、季布一诺、一诺千金、金口玉言、诚至金开、赤诚相待、一言九鼎、表里如一、一言为定、言行一致。
2. 名言:(挑3句背诵)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③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④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⑤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⑥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儒行》
⑦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知诚信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轻易向别人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修身》)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难以有成效。
③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水背弃源头那么山川就会枯竭,人背信弃义那么名声就不会远传。
知诚信
儒者不把金玉当作珍宝,而是把忠诚和守信当作珍宝。
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
⑤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信义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缺乏真诚就无法在社会上通行无阻。
⑦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⑥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儒行》
知诚信
3. 故事或典故、名人逸事(背诵2个)
①曾子烹彘
②商鞅立木
③烽火戏诸侯
④言而有信
⑤宋濂—守信好学
⑥季布一诺
⑦晏殊——树立信誉
⑧韩信报恩
知诚信
①曾子烹彘
知诚信
②商鞅立木
知诚信
②商鞅立木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人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知诚信
③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奴,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峰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奴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奴也被俘虏。
知诚信
④言而有信
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则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过了很久也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外,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魏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一个早上就攻打下了哨亭。
知诚信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本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⑤宋濂—守信好学
知诚信
季布是秦朝末楚人,常行侠仗义,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努力去做到,季布深得人心,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为项羽效力,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就下令"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若私自藏匿,则灭门三族。"即便有这样严苛的通缉,季布的好友都没出卖他,热情地收留了东躲西藏的季布,让其剃光头发穿上粗布衣服装成奴隶混在朋友的几十个家僮中,后为季布说情,呈请汉高祖刘邦赦免季布。刘邦对季布进行全面了解,也予以认可,不仅免去通缉,还授给他效力新朝的职位。
⑥季布一诺——一诺千金
知诚信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⑦晏殊——树立信誉
韩信在年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靠着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尽管生活困苦,韩信仍然坚持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然而,刻薄的嫂嫂并不支持他读书,认为这是浪费灯油且没有实际用途。因此,韩信不得不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同情他,支持他读书,并每天给他饭吃。韩信对此非常感激,并向老婆婆承诺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尽管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仍然没有忘记那位曾经帮助他的老婆婆。韩信找到这位老婆婆,将她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知诚信
⑧韩信报恩
思诚信
“信”的内涵是为人真诚、恪守信用。
1. 诚信对个人:立身之本,积累无形资产
个人若无诚信,便失去他人信任的根基。季布一诺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口碑,让他在危难时获多人相助;宋濂守信好学冒雪赴约,不仅赢得老师认可,更以诚信品格成就个人学识与声望。反之,失信者会彻底丧失社交与发展机会,个人品牌会因一次失信崩塌。
思诚信
“信”的内涵是为人真诚、恪守信用。
2. 诚信对社会:维持秩序,降低运行成本
诚信是社会协作的“润滑剂”,能减少猜忌与交易成本。曾子烹彘中,曾子以“杀猪”践行对孩子的承诺,传递出“诚信不分对象”的价值观,为社会培育信任土壤;晏殊树立信誉在考试中主动说明试题已做过,其诚信行为成为社会道德标杆,引导更多人遵守规则,让社会交往更高效、更有序。
思诚信
“信”的内涵是为人真诚、恪守信用。
3. 诚信对国家:稳固根基,决定兴衰存亡
国家诚信是统治合法性与民心向背的关键。商鞅立木通过“徙木立信”快速建立政府公信力,让变法得以顺利推行,为秦国强盛奠定基础;而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以国家信用为赌注博美人一笑,失信于诸侯,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可见,国家守诚信则民心凝聚、国力强盛,失诚信则民心涣散、政权动摇。
品诚信
品诚信
品诚信
品诚信
作为学生,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
品诚信
议诚信
“信” 的意义
个人:人无信不立 → 立身之本 → 重诺、守信
朋友:友无信不挚 → 交友之道 → 重诺、守信
经商:商无信不兴 → 经商之魂 → 不欺、价实
国家:国无信不威 → 为政之要 → 立威、强大
讲诚信
我们该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做法:1.树立诚信意识,培养正确价值观;
2.在学习、生活和网络中践行诚信行为;
3.传播诚信理念,做好身边人的诚信宣传,弘扬社会诚信正能量;
4.参与诚信监督,定期自我监督与反思,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监督和举报。
讲诚信
诚实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的真话,公布自己全部的秘密。
善意的谎言不同于愚人的谎话。在某些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说更有效。
交往中要把握好诚实的分寸。
温馨提示:
讲诚信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什么是演讲?
针对性、鼓动性、可讲性
演讲稿的特点:
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讲诚信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2.主体: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3.结尾: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
表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意与听众的沟通交流;多用常用词语;适应口头表达需要
发音:吐字清楚、发音准确;音量合适;恰当使用重音;音调自然、注意抑扬顿挫
体态语:体态自然、落落大方;平视前方、注意眼神交流;随内容适当调整自己的表情;辅以适当手势
结构梳理
人无信不立
“解” 诚信 —— 理解信义
“知” 诚信 —— 加深感知
“思” 诚信 —— 拓展思维
“品” 诚信 —— 开拓视野
“议” 诚信 —— 表达交流
“讲” 诚信 —— 演讲实践
讲诚信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