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岩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岩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08: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镌刻在血色黎明的英雄史诗
——《红岩》名著导读课
学习目标:
1. 梳理《红岩》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把握“红岩精神”的核心。
2.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绘制图谱,在活动中分析人物、提炼精神。
3. 激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思考红岩精神的当代价值。
为了传承红色经典,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我们班决定建设一个主题为“镌刻在血色黎明前的英雄史诗”的电子展览馆,现在邀请你共同设计关键板块。
任务一:设计展馆封面
请你结合电子展览馆的主题和《红岩》的阅读感受,说说你更赞同哪一个。
设计一:选用《红岩》书本原封面作为展示
设计二:借助AI工具制作动态封面,画面先显示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阴沉的山城,雾气缭绕,后画面逐渐明亮,一抹红光照射在嘉陵江上。
背景链接:
《红岩》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地下革命斗争为背景的红色经典小说,由罗广斌、杨益言根据自身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狱中经历创作而成。小说聚焦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围绕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狱中志士的坚贞抗争展开叙事:一边是许云峰、江姐等党员在重庆城内秘密印刷《挺进报》、发动工人运动,与国民党特务展开隐蔽战线的较量;一边是他们被捕后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阴暗牢房里,面对刑讯威逼、名利诱惑始终坚守信仰,以生命为代价守护革命火种。
书中既描写了当时重庆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和监狱环境的压抑阴暗,也有对黎明曙光、革命希望的热烈歌颂,通过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深刻诠释红岩精神的内涵,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经典之作。
任务一: 设计展馆封面
我更赞同设计一。封面中的红色既象征着革命先烈为理想抛酒的热血与牺牲,也代表着燃烧不熄的希望之火;而巍然屹立的岩石,则寓意着共产党人在酷刑和死亡面前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昭示着由热血和信念凝成的“红岩精神”顶天立地、万古长青。
任务一:设计展馆 封面
我更赞同设计二。故事发生在山城,书本开头有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抗战胜利纪念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暗示当时斗争环境的复杂与压抑抗战胜利后,重庆仍被特务统治,革命力量仍处于隐蔽斗争中。
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当浓云迷雾变成东方红光,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黎明,和动态封面由暗到明的设计相呼应。
任务二: 绘制“信仰”图谱
《红岩》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电子展览馆的“信仰”图谱。
妥协与背叛
动摇/过渡区
信仰与坚守
“信仰” 图谱
妥协与背叛
动摇/过渡区
信仰与坚守
许云峰
示例:
许云峰应定位在图谱的最右端。从果断识破甫志高叛变、机智安排战友转移,到审讯中将敌人法庭变为宣讲信仰的讲坛,最后在地牢中用指甲挖通石壁为后人留下生路却从容赴死。他每一次选择都毫无犹豫地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生死之上,为理想献出一切。
1.【合作完成阶段】结合小说情节,将人物用你喜欢的图案定位于“信仰”
图谱的合适位置,解码主要角色的精神世界。 人物推荐:许云峰、江姐、
刘思扬、成岗、甫志高、华子良、小萝卜头、余新江……
要求: ①每个小组选择2-3个人物进行探讨,仿照示例选取代表总
结发 言。
②运用圈点勾画法研读作品,在合适位置做下批注感受。
2.在全班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信仰”图谱初步完成,老师却有几个疑惑需要同学来解答
疑问 思考过程
①华子良多年来装疯卖傻是懦弱吗
②刘思扬曾因家庭原因而苦恼动摇,怎样放置位置更为妥帖
③小萝卜头几乎没有经受过诱惑,他的天真无畏和江姐等人经历酷刑时的坚定无畏具有同等意义和价值吗
疑问 思考过程
①华子良多年来装疯卖傻是懦弱吗 革命斗争的形式是多样的。成岗式的怒吼是悲壮的正面对抗,而华子良的伪装则是为了完成更重要的潜伏任务。他不仅要忍受敌人的监视,更要承受被自己战友误解、轻视甚至孤立的精神折磨。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考验,是向内的自我坚守。
②刘思扬曾因家庭原因而苦恼动摇,怎样放置位置更为妥帖 刘思扬最初确实因资产阶级家庭背景而带有知识分子的孤傲和苦恼,与工农出身的同志有距离感,最初思想应在图谱的“动摇/过渡区”。但在渣滓洞的集体斗争中,他主动反省,撕掉“少爷”标签,最终与其他战友并肩作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用一条从“动摇区”指向“坚守区”的弧线箭头来代表刘思扬,会比一个静态的坐标更有意义。
③小萝卜头几乎没有经受过诱惑,他的天真无畏和江姐等人经历酷刑时的坚定无畏具有同等意义和价值吗 小萝卜头的无畏源于人类天性的纯洁,在黑暗中出生,却本能地向往光明。江姐的无畏源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她清楚地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死,她的牺牲是主动的选择。虽然源泉不同,但他们都为了心中的“善”与“光明”而无所畏惧,具有同等价值。而革命事业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也正是为了保护这种纯洁的人性不再受摧残。
“信仰”图谱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外化显现。既有江姐、许云峰那般烈火真金的壮烈,也包含华子良隐忍坚毅的智慧;既见证着刘思扬这样在斗争中淬炼成钢的成长轨迹,更守护着小萝卜头所代表的纯洁希望。这正是信仰的力量——它让不同的生命形态,在不同的战场上,都绽放出同样璀璨的人性光辉。
任务三: 撰写精神颂歌
1921年到1949年,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约有2100万人,平均每天牺牲约两千人,这当中有名字的只有不足三百七十万人。四川歌乐山下曾关押了共产党员1519人在大屠杀中存活下来的只有30多人。
面对酷刑,
他这样说:
共产党员的意志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官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追逐信仰,
他们这样说: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任务三:撰写精神颂 歌
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红岩精神的最高要义一坚定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气节、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请你结合红岩精神,共同补充这首小诗的一节,作为电子展览馆的结语。
《不灭的星火》
——谨以此诗献给红岩英烈
当镣铐锁住破晓的微光,
你们用脊梁撑起信仰的穹苍:
竹签刺穿十指的寒夜,
红梅却在冻土下孕育芬芳。
你们
听啊,地牢里指甲叩击石壁的声响,
是自由穿越黑暗的漫长吟唱。
看啊,
当歌乐山的雾霭散去,
千万颗星火已撒遍山海。
作业设计
1.给_ 的一封信
合上书本,那些身影却愈发清晰。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的声音穿越时空,你会对书中的谁,说些什么 是向江姐表达敬仰,是与华子良探讨“坚守”的含义,还是想告诉小萝卜头今天的世界 现在,请提起笔,让这场对话发生。
2.绘制“我的精神地图”
在今天,红岩精神又有了更多更新的内涵。请你联系现实生活,绘制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标注出在人生当中可能遇到的压力、诱惑、挫折等,思考我们可以从《红岩》中汲取怎样的力量,来应对人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