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3 18: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评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在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中,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小语有感于建筑之美,撰写了下面文稿。请你参与其中,合作完成1~4题。
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寺庙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在历史上多有记载。紫禁城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红墙黄瓦,富丽堂皇;匠心设计,巧妙绝轮。苏州园林是园林建筑的典范,亭台轩谢,因地制宜;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鸡鸣寺是寺庙建筑的代表。愿中国古建筑之美能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来说,墙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之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凝聚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园林中,墙是最重要的造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利用墙的穿插、开阖、引导、遮蔽、框景来营造独具韵味的空间趣味的实例。墙上往往雕镂着各色图案,徽州、江南地区的砖雕更是别具匠心。“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好看的不仅是精湛工艺与绝妙匠心,甚至有墙内的满庭春色,墙外的百态众生。
1.小语在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组( )(2分)
A.记载(zài)   俯仰生姿(fú)    消逝(shì)   雕镂(lóu)
B.记载(zǎi)    俯仰生姿(fǔ)   消逝(shì)   雕镂(lòu)
C.记载(zài)  俯仰生姿(fǔ)  消逝(shī)  雕镂(lóu)
D.记载(zǎi)  俯仰生姿(fú)  消逝(shī)  雕镂(lòu)
2.小语自认为对汉字掌握得很好,但对于文中第一段的两个错别字,还是难以找出,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小语发现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但却不知如何修改,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读完上文后的讨论结果,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墙黄瓦”“精湛工艺”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B.“紫禁城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这句话的主干是:紫禁城是杰作。
C.“愿中国古建筑之美能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这句话是感叹句。
D.“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寺庙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这句话的主语是“寺庙建筑”。
5.古诗文默写。(8分)
宋代,词(长短句)发展到了最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名篇帙繁。晏殊用“无可奈何花落去,①_______________”(《浣溪沙》)的词句将伤感与通达交织在一起,透露出生活的哲理;欧阳修则用“②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采桑子》)描绘出西湖春景的美好;青年时期的李清照则用“争渡,争渡,③______________”(《如梦令》)描绘出一段美好的回忆;朱敦儒用“中原乱,④______________,几时收”抒写中原沦丧的忧国忧民的哀痛。
唐代,律诗出现了大量杰出作品,从初唐王绩的《野望》中用对仗工整的诗句“树树皆秋色,⑤______________”描绘了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崔颢也在他的《黄鹤楼》中写出了黄鹤楼上极目远眺之景“⑥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则在《渡荆门送别》中用“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化静为动,描绘了万里长江图。看似写景,景中融情,正是唐诗写景特点之一。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5分)
第二天,一个女同志,按照约好的时间和接头暗号,来到成岗家里。这个女同志是个安详稳重的人,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
……
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 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她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语段中的那个女同志是__________。此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请你再简要概括一个与其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我们身边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八年级将举办“走近我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
(1)【活动一:遗产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遗产归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2分)
①西安古乐  ②陕北秧歌  ③兵马俑  ④秦腔  ⑤法门寺  ⑥凤翔木版年画  ⑦唐华清宫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⑦   D.④⑤⑥⑦
(3)【活动三:遗产保护】由于历史原因或当代旅游发展、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人为破坏、不受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历史古迹处的对联破损严重,字迹难辨。为了保护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请你仿照示例,写出两点具体可行的保护建议。(2分)
示例:借助媒体宣传,强化对联保护意识。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一)古诗词阅读(4分)
8.根据所学律诗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对话。(4分)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文: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因为从诗句的句数和每句的字数来看,本诗共(1)__ __句,每句(2)__ __个字,符合律诗的基本特点。
小强:我不这样认为。律诗的(3)____联、(4)____联要求对仗,而这首诗(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因此这两句并不符合律诗的要求。
小文:律诗要求押韵,这首诗押(6)____韵、(7)____韵,也符合要求呀!
小强:律诗的押韵更严格,(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看来这首诗并不符合律诗的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愚公之谷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ù 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    (2)帝感其诚 ___________
(3)公诚愚矣 ____________ (4)明日朝 ___________
1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为以公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助务实组和求真组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3分)
比异求同探究单
务实组 (甲文) 依据一:愚公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可以看出。 求真组 (乙文)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地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意。
探究结论:③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影壁:四合院建筑技艺之窗
赵文新
①提起京城,人们自然想到四合院。如果把四合院看成一首小令,影壁就是词牌;如果把四合院看成一首曲子,影壁就是前奏。影壁与四合院相辅相成,既烘托了其格局,增强了其气势,又凸显出了其建筑技艺上的特点。
②影壁又称照壁,古称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影壁是汉族传统建筑中位于天门内(内照壁)或大门外(外照壁),正对天门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水龙经》中有“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影壁艺术性地处理古代风水学说,起到隔离场景、趋吉避凶的效果,与中国传统含蓄、婉转的审美取向一脉相承。
③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建筑也是凝固的思想。中国古代影壁等级分明,春秋时期的《礼记》记载:“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意思是说,天子的影壁在门外,诸侯的影壁在门内,大夫可以用屏风,而士则只能用幔帐来遮挡。影壁体现身份地位,到明清时期,寻常百姓才可以建造影壁。
④北京著名的影壁,当属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它是皇家龙壁,用黄、白、紫、绿、赭、蓝六种彩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高贵华丽。《三海全咏》道:“九龙盘拿戏骊珠,云雾冥冥蜃气孤。恍惚电光来破壁,半空飞出所翁图。”诗中描绘祥龙时而妙趣戏珠,时而翱翔云海,时而破壁飞腾的情景。此外,恭王府中西洋门后的“独乐峰”影壁,也有特点。从南面看像一条鱼,呈现鱼跃龙门之意;从西面看像送子观音,表达人丁兴旺之意。
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刷得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文中所描述的影壁颜色鲜明、福字夺目,显然不是他笔下小羊圈胡同老百姓院门前的建筑。
⑥四合院的大门内,影壁多为“一”字形,高与宽为16∶9或4∶3,暗合黄金比例。影壁有独立式和借山墙式两种。独立式影壁,需要院子进深(深度)大,大门与影壁之间比较宽敞;借山墙式影壁,利用东厢房山墙做成,多为平心,上头出檐。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也称为座山影壁。独立式影壁由壁顶、壁身、壁座三部分组成。建筑时从地面往上砌壁座,有的砌须弥座(装饰的底座),也有的是普通座。中心是方形的壁身,一般凸出砖雕图案,或雕福字等吉祥内容,使入门迎来“抬头见喜”之感。上为壁顶,建造成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很像一座压缩的屋宇。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几乎都有一座影壁,大多采用琉璃、砖、木、石等材料。普通四合院宅门的影壁,大部分为砖料砌成。
⑦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北京世园公园,其中的北京园以“四合院”为核心景观,配有牌楼、胡同、红墙,还有六座各具特色的影壁,彰显浓郁的北京元素。牌楼正对的影壁高大壮观,影壁心为凸出砖雕图案,在图案中间雕有“福”字,取“福气满门”之意。顺着“槐树胡同”“百花深处”往里走,每道门都对着影壁。壁心分别有砖雕的牡丹花开、菊花斗艳、喜鹊登梅、鱼戏荷花,用四种不同的雕花,寓意富贵吉祥、和顺美好。“家山回望”门对着的影壁,是借山墙式影壁,油墨重彩的门梁、斗拱,上书“花坊”,华丽美观。
⑧延庆区居民盖房都讲究建造影壁,多为砖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砖石上面贴大“福”字的瓷砖,或“松鹤延年”“花开富贵”“五谷丰登”等图案,表达幸福愿景。在延庆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处院落造型,影壁在大门内,为砖石结构。影壁体现地区特点,遵循京城百姓人家建筑文化。
⑨影壁,萃取中国建筑线条婉转、流动和韵律的美学内涵,铸就了技艺融合的文化经典,矗立在门和院或门和路之间,在视角上给人以回环之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7月26日,有删改)
1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谈谈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说法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对影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B.第①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第⑥段主要为我们介绍了独立式和借山墙式两种影壁。
D.第⑦⑧段主要介绍了影壁上丰富多样的图案及其建造之法。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班级准备将下面的文章改编拍摄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小雨和小雯对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阅读体验补充讨论内容。
父亲的水牛
林金石
①小时候我家特别穷。当时我正长身体,因缺少营养,三天两头地生病,身体每况愈下。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他除了一身的蛮劲外便没别的手艺了。因此,他日夜难眠,为这样的生活苦恼不已。
②父亲得知亲戚的老水牛下了小牛崽,而且是母崽。于是兴奋地说:“我去把牛崽牵回来,养上一两年就去帮别人犁田赚钱,可以减轻生活负担。”听父亲这么说,我和母亲都高兴不已。
③父亲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把那头牛崽拉回来了。
④有了牛崽,父亲如获至宝。每天天蒙蒙亮就赶着牛崽出去了,直到晚上月儿东升才赶着牛崽回家。我和母亲都劝父亲不用这么早去放牛,晚上也不用那么晚回来,不然会累坏身子的。父亲却乐呵呵地给我们说起了道理来:“这你们就不懂了,俗话说得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牛也一样,早上和晚上的草沾了露水,牛吃了这些滋润饱满的野草才肥得快长得快……”
⑤在父亲精心打理下,小牛日渐壮实,不出一年就可下田。父亲的生意也来了,邻居们纷纷叫父亲帮忙犁田耙田。这下父亲就更忙了。每天早上四点多爬起来,背着犁耙牵着水牛出去,晚上八九点才回来。
⑥中午放学我就和母亲一起把午饭送到地头让父亲用餐。每次见父亲,我都发现,烈日底下,父亲被阳光狠狠地烘烤着,脸上背上全是汗水,皮肤已被晒得黝黑发亮,可他的脸上竟多了一丝满足的笑容。
⑦冬去春来,一晃过了两年,父亲的水牛已长得非常粗壮敦实了。父亲和水牛同起同歇,如一对老朋友,在坎坷艰苦的岁月中相互搀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而行,无论贫富,无论风雨,始终不离不弃。我们的家,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也已走过了那段饥荒岁月。尽管父亲蛮劲十足,可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摧残——父亲老了!他的背日渐弯曲,肩胛骨上因长久劳作也生出了一块巨大的肉瘤。
⑧冬日早晨,当他蹲下想背起过去能轻松拿起的铁犁,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扶着墙,尝试许久,可终究仍失败。“云儿,你给我托一下!”听到父亲叫唤,我赶紧跑去。我只轻轻一托,父亲就站起来。我站在他身后,父亲佝偻着身子颤抖着双腿,踉跄前行,他的白发如雨后春笋拔节而长。我的泪一下涌出眼眶。
⑨时光流转年华不待,如今我已如愿大学毕业并在繁华的都市成家立业,生活早已无忧。我要把父亲母亲接来城里住,可父亲却倔强地指着那头水牛说:“我走了,它咋办?我不能离开它,它也离不开我啊……”听父亲这么说,儿时父亲牵着它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穿梭的身影又浮现在我心头,我的泪一下就流了下来。
⑩抬头间,我发现父亲真的老了,那头水牛也老了,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是父亲用他坚毅的心,是水牛用它挺直的脊梁,为我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17.【拍摄前·编写剧本】
小雨:我在编写微电影剧本时,考虑要以何种叙述人称来记叙“父亲与水牛”的故事,你有什么建议?
小雯:我建议仍以“我”的口吻来进行记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拍摄中·品析台词】
小雨:我想从文章中摘选些好词佳句作为微电影的台词,你有推荐的吗?
小雯:我特别喜欢第⑧段画线句子“他的白发如雨后春笋拔节而长”。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3分)
小雨:你推荐的句子真好。我喜欢第⑩段句子“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是父亲用他坚毅的心,是水牛用它挺直的脊梁,为我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加点字“撑”的作用)。(3分)
小雯:你阅读文章真仔细。希望同学们在观看微电影时也能留意到这些好词佳句。
19.【拍摄中·塑造角色】
小雨:“父亲”是微电影中的主角,非常重要,你觉得怎样才能塑造好这个角色呢?
小雯:需要细细梳理人物形象,父亲有以下特点:(结合原文概括父亲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拍摄后·观影互动】
小雨:微电影拍摄圆满完成,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并引发热议。我观影后发现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和课文《背影》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
小雯:是呀,这是微电影的点睛之笔。我来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这处流泪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写作(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成长中,有太多的人温暖着你、激励着你,就像《天上有颗“南仁东星”》里坚持理想的南仁东,就像《背影》里细致入微的父亲,就像《藤野先生》里认真严谨的老师,还有同学、陌生的路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物品方便你的生活、建构你的阅历,就像《中国石拱桥》中结构坚固的石桥,就像《苏州园林》中具有图画美的风景,就像《梦回繁华》那样的经典作品……
(1)以《在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以《生活中不可少的________》为题,以生活中的物品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物品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内容要具体,表达要充分;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2.__轮__改为__伦__    __谢__改为__榭__
3._关联词运用不当,应将“甚至”改为“还”__。(2分)
4.D
【解析】这句话的主语是“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寺庙建筑”。
5.①__似曾相识燕归来_②__轻舟短棹西湖好③__惊起一滩鸥鹭__④__簪缨散__⑤__山山唯落晖__⑥__晴川历历汉阳树__⑦__山随平野尽__,⑧__江入大荒流__
6.(1)江姐(江雪琴)___成熟稳重、平易近人、温和冷静、坚强勇敢、坚贞不屈(写出3点即可)__。(3分)
(2)_丈夫牺牲后,她无比悲痛,但想到当时的环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抑制住内心的悲痛,英勇地投入新的战斗(被捕后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决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新年来临时与大家一起绣红旗;就义前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__。(2分)
7.(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能忘怀。(或:弘扬文化遗产,增强文化底蕴。)
(2)A
(3)建议一:__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联维护管理。__
建议二:__制定相关法律,惩治破坏遗产行为。__
8.(1)__8__(2)__7__(3)__颔__(4)__颈__(5)__“日悠悠”与“几度秋”不对仗,“物换星移”与“闲云潭影”不对仗_(6)__ü__(7)__iu__(8)__全诗通押一个韵(一韵到底),不准换韵,限押平声韵_
9.(1)_同“返”,往返__    (2)诚心__
(3)_确实,实在__ (4)_上朝__
10.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1.(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2)为什么用您的名字命名此地呢?
12.①__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②__告诉齐桓公应修明政治(告诉齐桓公狱讼不正)__:③__愚公不愚。__
【乙参考译文】齐桓公外出打猎,追着鹿跑,跑进一个山谷中,看见一位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老人)回答说:“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老人)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您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为什么用您的名字命名此地呢?”(老人)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您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过错。假使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13.影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14.运用了作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的记载,说明了中国古代影壁等级分明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15.不能删去。“几乎”表程度限定,说明了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大部分都有一座影壁,但不是全部都有影壁,删去后与实际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所以不能删去。
16.D
【解析】第⑦⑧段主要介绍了北京世园公园北京园和延庆区居民房屋的不同影壁的特点、寓意等内容,而不是主要介绍影壁上丰富多样的图案及其建造之法,所以本项表述不符合文意。
17.__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情感__。(3分)
18.(1)__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白发比作雨后春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白发长得多、长得快的特点,写出了父亲老得快,表达了“我”的难过和心疼__示例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父亲白头发生长速度予以夸大,强调了父亲白发长得多、长得快的特点,写出了父亲老得快,表达了“我”的难过和心疼(比喻或夸张答出一种即可)__(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3分)
(2)__“撑”有支撑、支持的意思,在文中指父亲和水牛不辞辛苦、日夜劳作支撑起了“我”的生活,表达了“我”对父亲及水牛的感激、赞美之情__
19._①有一身蛮劲:年轻时能轻松背起铁犁,带牛犁田耙田;②勤劳:日出而作,夜黑而息;③有责任心:赚钱养家,承担生活重担,坚决不抛弃老牛;④吃苦耐劳:劳作十分辛苦但仍乐在其中;⑤坚毅务实:说养牛就养牛,不仅好好养了牛还靠拉牛犁地赚到钱__。(3分)
20.文章中父亲说不离开年老的水牛后,作者想起父亲和水牛同起同歇,如一对老朋友,在坎坷艰苦的岁月中相互搀扶,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前行,无论贫富,无论风雨,始终不离不弃,既感动又内疚,所以落泪(意近即可)__。(3分)
三、写作(50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