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评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小语参观了位于解放东路上赫赫有名的东林书院,记录了如下感言。请阅读下面感言,完成1~5题。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丈夫”之志可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觅,总有些身影让我们着迷,总有些人的命运由他们自己主zǎi。你看,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采菊东篱下,①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的归隐生活;还有初次出蜀入楚,一心奔赴未来的他,怀着满腔的热情拥抱月夜:“②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还有未过而立之年却满怀壮志的他,期待在“角声满天秋色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战场上为君为国奉献自我;也请你看她一眼,即使身在黑暗却心向光明,飘零半生后依然追求“④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⑤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的美好愿景。
孟子说:“⑥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⑦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他们哪一个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现实将他们摁在泥泞里无法喘息,信念却让他们毅然倔强地昂起头颅,在理想的道路上遵循本心长途bá涉。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喘息( ) 倔强( )
2.看拼音写汉字。(2分)
主zǎi__ __ 长途bá__ __涉
3.下列填入文段括号内的成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趋之若鹜 B.代代相传 C.摩肩接踵 D.连绵不断
4.根据语境,将语段中①~⑦空补充完整。(7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场白中的“他/她”分别是陶渊明、李白、李贺、李清照。
B.《孟子》以雄辩著称,是被称为“亚圣”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著,也是“四书”之一。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虽为“婉约之宗”,但其《渔家傲》却意境壮阔,具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D.在时局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东晋诗人陶渊明选择隐居山林,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6.下面是小城同学聆听科技馆馆长讲座后的即席发言,其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李馆长!②通过本次讲座,大家了解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③今后,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不断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④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在我们班将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⑤请同学们务必参与,否则后果自负!
A.第②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
B.第③句中的“提高”应改为“加强”。
C.第④句中“在我们班将开展”应改为“我们班将开展”。
D.第⑤句应改为“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7.孔子云:“勇者无惧。”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符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4分)
《红星照耀中国》 《红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分)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德市强化低碳思维,坚定坚决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清洁能源强市,承德市全力实施清洁能源产业率先突破战略,积极谋划、推进、建设抽水蓄能产业集群;加快壮大风电、光电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绿色”能源码头和新型能源示范城市,打造“中国绿氢谷”和首都北京的重要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材料二】
(1)材料一是某客户端发布的一则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班级为材料二征集的题目,你选择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A.绿色的梦 B.捧出来的希冀 C.绿色事业代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古诗词鉴赏(4分)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C.甲诗全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10.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孙奂字季明。兄皎①既卒,代统其众,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黄武五年,权②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③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驾过其军,见奂军陈④整齐,权叹曰:“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有删改)
【注释】①皎:孙皎,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孙奂的哥哥。②权:孙权,东吴的建立者。③鲜于丹:人名。④陈:排列。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军士吏被甲 ____________
(2)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_
(3)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 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忠诚国家、治军严明、坚守原则的将军,请你说说周亚夫的这种品质有何现实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方面都使用了侧面描写,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瓠(hù)子
徐廷华
①夏秋正是瓠子上市的时节,大街小巷的菜市场,随处可见绿青色的瓠子。瓠子肉质细腻、清爽顺口,是寻常百姓钟爱的蔬菜之一。
②瓠子,又名甘瓠、甜瓠、瓠瓜,原产印度和非洲,7 000年前在我国即有栽培,且分布广泛,以长江流域一带为主。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有“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的记载。
③瓠子与葫芦出自一宗,葫芦是它的一个变种。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圆形,长者可至一米多。它不像葫芦那样,中间有大小两截亚腰。瓠子去皮后肉质软,稍有甜味,爽口。老成之后,因其质坚,可作器具用,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它还是制作乐器的重要原材料,其价值不亚于丝竹。晋代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
④瓠子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祯《农书》说:“瓠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里介绍瓠子的吃法“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可见古人是把瓠子作为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食用瓠瓜,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成熟后它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⑤确实,烈日焦炙的夏天,人的口味最喜清淡,瓠子是新鲜时令的消暑菜肴。用刀从中横剖为二,切成薄片,拍两粒蒜片到烧热的锅里爆香,把瓠子片投入翻炒,一盘爽滑清甜的素炒瓠子,便成了夏日开胃菜。有时烧一锅瓠子汤,冷却后盛一碗喝下去,败火开胃,顿觉身心平添几分清爽自在,有一种如沐自然清风的快意。还有人利用瓠子果实柔软多汁的特点,与猪肉或牛肉一同剁馅,包饺子和包子,上灶蒸熟,面皮里面就蕴着一汪汤汁。吃时须在边角先轻轻咬开一个口子,把里面的鲜汁吮吸干净,然后再吃面皮。吸汤的那一刻,既是整个饮食环节的高潮,也是瓠子的味道所能达到的最为辉煌的顶点。
⑥瓠子的味道并非清一色,有一种苦味的瓠子,常混迹瓠子之中,这种苦瓠子是不能吃的。它含有一种毒素,即便加热熟炒后毒素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轻度中毒者会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重度中毒者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等症状。有经验的食客,在买瓠子时,常会在瓠子头部掐一层皮,放舌尖尝尝,看有没有苦味。
⑦这种苦瓠子常被作家写在文学作品中,用作一种比喻。
⑧瓠子形象肥而长。老舍在他的名著《骆驼祥子》中,有一段形象的比喻:“他(指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能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地跑去。”这里写祥子“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形象地写出祥子为了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7月21日,有删改)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瓠子可以食用,是一道人们喜爱的食物。
B.瓠子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是一种多功能植物。
C.有经验的食客在买瓠子时,会通过尝试味道来分辨是否好吃。
D.文中借用祥子的事例来说明苦瓠子在文学作品中的比喻。
1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选文中两幅插图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奶奶买回瓠子,但不知怎么吃,结合选文内容,请你给奶奶介绍瓠子的吃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翠菊有佳色
张燕峰
“翠”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字眼,凡以之命名者,大多美丽动人,为非凡之物。翠鸟羽毛鲜艳华丽,翡翠空灵飘逸,就连东北人唤为“翠花”的女子,也大多生得水灵俊俏。翠菊也如此,她以光洁美丽的容颜、绚丽灿烂的色彩、卓然不群的姿态,无论跻身何处,都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那是一个破败的老旧小区,环境之差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但这并不妨碍居民的爱美之心,他们在房前楼后的空地上种了许多花,最多的便是翠菊。整个夏天,花开妖娆,风姿曼妙,五色斑斓,清香四溢。唯有翠菊身处其间,落落大方,气定神闲,专注生长:碧绿细长的叶子,笔挺俊秀的身姿,虽没有引人注目的出众花朵,但与娇艳的百花丝毫没有违和感。
日子不疾不徐,波澜不惊,翠菊也不急不躁,按部就班。炽热的阳光日日亲吻着它,清爽的微风时时吹拂着它,暴烈的雷雨偶尔击打着它。经受了夏日的历练,你会发现它的个头蹿到了将近一米,像丰神俊秀英气逼人的少年郎。
立秋之后,秋风渐起,翠菊像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突然从沉睡中醒来,一夜之间就鼓起了花苞,鼓鼓的,像调皮的小姑娘嘟起娇嫩的嘴唇。苞衣白中含绿,将所有的花瓣紧紧包裹,又像隐藏着一个秘不示人的巨大秘密。
翠菊怀着隐秘的欢乐,在秋风中袅袅婷婷,兀自摇曳。几天后,花瓣绽开,露出张张明艳耀眼的笑脸。翠菊的颜色有粉、浅粉、蓝紫色,花瓣厚实光滑,宛如江南名贵的丝绸。多重花瓣细细碎碎,排列紧密,并不纷乱。由于绽放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花瓣并未完全舒展,遮住了中间的花蕊。有的花瓣全部舒展,花蕊便完全呈现出来,黄色的圆盘,毛茸茸的,中间还有几个黄绿色的凸起,煞为可爱。
这时,夏花大多黯然谢幕,翠菊占据花坛主场,俨然是大地的宠儿。唐代诗人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确实如此,菊花耐寒,虽飒飒秋风吹得急,但翠菊们毫不畏惧,精神抖擞,似乎这份清凉于它而言不是艰苦的磨砺,而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欢喜重逢,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享受。瞧,它们笑得多么灿烂甜蜜,开得多么汪洋恣肆,澎湃成海。
菊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在国人眼中,菊花品性高洁,不畏寒霜。“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的就是它拥有令人称道的顽强气节。我独立翠菊身旁,痴痴的,对它们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听得懂,但它们没有丝毫得意骄矜之色,仍然一派天真,从容内敛,不事张扬。开自己的花,回报大自然一缕缤纷的色彩,给予爱它们的人一缕迷人的幽香,是它们唯一的庄严使命。
赏菊是秋日的一大乐事,古今亦然。文人墨客爱菊,凡夫俗子也爱。小区的居民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常常驻足翠菊身旁,垂首看娇艳花朵,俯身嗅盈袖暗香,莫不啧啧称奇,赞叹造物主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看吧,明媚的秋阳下,阴冷的秋雨中,翠菊安之若素,那么美艳绝伦,那么坚定勇敢,把美毫无保留地奉献。
我深情地注视着翠菊,久久不愿离去。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10月22日)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翠菊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强调了翠菊在四季花坛中的主场地位。
B.文章特别描述了翠菊在秋季的盛开,是因为秋天的冷冽更能凸显其品质。
C.文章中提到的翠菊花瓣颜色并非绿色,而是粉、浅粉、蓝紫色等其他颜色。
D.翠菊因其盛开而被比作大地的宠儿,它的盛开是人与自然的互相成就。
21.以下是作者创作的原稿与定稿,请你说说定稿的句子好在哪里。(4分)
原稿 定稿
(1)日子不疾不徐,波澜不惊,翠菊也按照既定的时节生长着。 日子不疾不徐,波澜不惊,翠菊也不急不躁,按部就班。
(2)我独立翠菊身旁,对它们说了许多赞美的话。 我独立翠菊身旁,痴痴的,对它们说了许多赞美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从翠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层层晕染,写出翠菊的光彩动人,所以,结尾处“我”才“深情地注视着翠菊,久久不愿离去”。(3分)
2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多重意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50分)
(1)生活中,有时候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便可让我们心有触动,感动万分。
请以《那一刻,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俗话说:“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过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你接触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想必有许多心里话要向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倾诉。
请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chuǎn jué
2.宰__ _跋__
3.B
4.①__悠然见南山_②__月下飞天镜__③__塞上燕脂凝夜紫__
④__九万里风鹏正举_⑤__蓬舟吹取三山去⑥__富贵不能淫__⑦__威武不能屈__
5.B
【解析】《孟子》以雄辩著称,是被称为“亚圣”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也是“四书”之一。选项“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著”说法错误。
6.B
【解析】第③句成分残缺,在“科学文化”后面加“水平”。
7.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他从小敢于反抗不公,投身革命后,面对国民党的围堵和恶劣的战争环境,毫不畏惧,始终为革命理想奋斗,彰显了“勇者无惧”的精神。 示例二:《红岩》中的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毫不畏惧,坚贞不屈,是“勇者无惧”的体现。
8.(1)承德市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我选择A.绿色的梦。因为图片主体是一双大手捧着一双小手,小手中间捧着一棵幼苗。“一棵幼苗”就是绿色梦想的象征,所以“绿色的梦”适合做标题。 示例二:我选择B.捧出来的希冀。因为图片主体是一双大手捧着一双小手,小手中间捧着一棵幼苗。以“捧”为主题,含义丰富,意在体现“捧”在手里的既是幼苗,又是绿水青山的“希望”。所以“捧出来的希冀”适合做标题。 示例三:我选择C.绿色事业代代传。因为图片主体是一双大手捧着一双小手,小手中间捧着一棵幼苗。象征绿色事业由大手传递给小手,一代代
9.B
10.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11.(1)同“披”,穿着(2)将要 (3)派遣
12.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
13.(1)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2)大军撤返,孙权下诏让(孙奂的部队)在前面停下。
14.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每个人都要学习他心怀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的精神,这对于加快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5.甲文军营的严整,士兵的戒备,文帝的敬意,这些是侧面描写,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乙文大军撤返,孙奂军容齐整,通过孙权的感叹得以表现,这是侧面描写,表现了孙奂治军有方、才能出众。
16.C
【解析】根据第⑥段结尾可知,食客尝试是为了分辨是否有苦味,并非分辨是否好吃。
17.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瓠子与葫芦作比较,说明了瓠子的长圆形的外形特点,使说明更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18.使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瓠种的外形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瓠种作为播种农具可能发明于汉代。
19.奶奶,瓠子至少有三种吃法,第一种可以素炒,用刀从中横剖为二,切成薄片,拍两粒蒜片到烧热的锅里爆香,把瓠子片投入翻炒,一盘爽滑清甜的素炒瓠子就做好了;第二种就是烧一锅瓠子汤,败火开胃;第三种是把瓠肉与猪肉或牛肉一同剁馅,包饺子和包子,可香了!另外还能腌制,也能干晒。奶奶,您会了吗?
20.A
21.(1)定稿中“不急不躁”“按部就班”比原稿“按照既定的时节生长着”更生动形象地写出翠菊生长时从容淡定的状态,“按部就班”一词还强调了其生长的有条不紊。 (2)定稿中“痴痴的”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我”对翠菊的喜爱与痴迷程度,比原稿更能体现“我”的情感。
22.生长姿态__、__花朵形态__、__精神品质__
23.①表层含义指翠菊本身的颜色美丽动人,如粉、浅粉、蓝紫色等,其花瓣厚实光滑,多重花瓣排列紧密,形态美观;②深层含义象征着翠菊高洁、不畏寒霜、从容内敛、不事张扬的品质,如在秋日冷冽中依然灿烂盛开,不畏惧秋风秋雨;③还体现了翠菊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它盛开时占据花坛主场,成为大地的宠儿,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相互映衬、相互成就的关系。(答出两点即可)
三、写作(50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