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6 12:20: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
1.如图,虚线部分是小刚作的辅助线,则你认为线段CD为(  )
A.边AC上的高 B.边BC上的高
C.边AB上的高 D.不是△ABC的高
2.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  )
A.75° B.90° C.105° D.120°
3. 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1=30°,∠2=60° B.∠1=30°,∠2=50°
C.∠1=∠2=45° D.∠1=40°,∠2=40°
4.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等于(  )
A. B. C. D.
5.已知△ABC 有一个内角为 100°,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c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 =1,那么a =1 B.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π不是无理数 D.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720°
8.如图,在△ABD中,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B=30°,AD=AC,∠BAC的度数为(  )
A.80° B.85° C.90° D.105°
9.如图,中,,如果要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确定一点,使BC,那么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A. B.
C. D.
10.如图,,,,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成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
则说明的依据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角角边 D.边边边
12.若长度分别是a、5、9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  )
A.15 B.14 C.8 D.4
13.在中,为边的中线,若与的周长差为5,,则的长为(  )
A.2 B.19 C.2或19 D.2或12
14.如图,在中,,平分,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1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17.如图,直线 于点E,若 ,则 的度数是(  )
A.120° B.100° C.150° D.160°
18.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
A. B.
C. D.
19.如图,是的平分线,D,E,F分别是射线、射线、射线上的点,连接.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则这个条件可以为(  )
A. B. C. D.
20.如图,在 和 中,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 B. ,
C. , D. ,
21.如图,∠1=68°,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的度数为(  )
A.78° B.132° C.118° D.112°
2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a<-b B.若a>b,则a+3>b+3
C.若a>b,则 D.若a>b,则a2>b2
23.某市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推出了共享单车服务,图1是某品牌共享单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物图,图2是其示意图,其中线段都与地面l平行,.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24.下列线段,不能做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cm, cm, cm B.3cm,4cm,5cm
C.7cm,24cm,25cm D.10cm,24cm,26cm
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C.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它的内角
D.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
26.如图,△ABC≌△A'B'C',若∠A=36°,∠C=24°,则∠B'的度数是(  )
A.60° B.90° C.100° D.120°
27.如图,已知∠ABC,小彬借助一把没有刻度且等宽的直尺,按如图的方法画出了∠ABC的平分线BP.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
A.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测量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2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如果a2=b2,那么a=b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9.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全等 B.一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面积相等
30.在Rt中,.以为圆心,AM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连结AP,并延长AP交BC于点.过点作,垂足为,则DE的长度为(  )
A. B. C.2 D.1
31.如图,直线l上摆放着两个大小相间的和,,,将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使点落在上,与交于点P.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
②;
③和的周长之和等于的周长;
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大于的面积.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是的高的是(  )
A. B.
C. D.
33.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 (  )
A.6cm B.8cm C.10cm D.4cm
3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5.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56°,则∠CAF的度数为(  )
A.36° B.24° C.56° D.34°
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单项式 的系数是 ;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 不是整式;④ 的次数是4;⑤ 与 是同类项;⑥ 是单项式;⑦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⑧若点C是线段 的中点,则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7.下列长度的三段钢条,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的是 (  )
A. , , B. , ,
C. , , D. , ,
38.如图,在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若,,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A.无法确定 B. C. D.
39. 如图,AC=BD若要根据SSS判定△ABC≌△BAD,则需增加条件(  )
A.AD=BC B.EC=ED C.AE=BE D.AB=BC
40.某社区运动会共设置了 五个比赛项目,甲、乙、丙、丁、戊五人一起去报名参加比赛,每人至少报名参加一个比赛项目.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报名参加了其中2,3,3,4个比赛项目,而 四个比赛项目在这五人中分别有1,2,2,3人报名,则这五人中报名参加比赛项目 的人数有(  )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41.如图,已知△ABC.
⑴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M,交AB于点N.
⑵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的内部相交于点P.
⑶作射线AP交BC于点D.
⑷分别以A,D为圆心,以大于 A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
⑸作直线GH,交AC,AB分别于点E,F.
依据以上作图,若AF=2,CE=3,BD= ,则CD的长是(  )
A. B.1 C. D.4
42. 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平方相等
C.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3.下列说法:①对顶角相等;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真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3 B.7 C.10 D.12
45.如图,在△ABC中,∠A=90°,AB=AC=6,点D是BC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BE=AF,则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  )
A.6 B.7 C.6 D.9
46.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AE平分∠BAC,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交边BC于点F,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  )
A.7 B. C.8 D.9
47.如图,直线,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放置(),边交直线于点,边交直线于点,边分别交直线于点,在线段上取一点,连结,且有,则的值为(  )
A. B. C. D.
48.如图,在 中 , ,D,E是BC上两点,且 ,过点A作 ,垂足是A,过点C作 ,垂足是C,CF交AF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结论:① ;② ;③若 , ,则 ;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字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9.如图, 是 的中线, , 分别是 和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 , ,且 . .有下列说法:① ;② 和 的面积相等;③ ;④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0.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A.330° B.315° C.310° D.3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
1.如图,虚线部分是小刚作的辅助线,则你认为线段CD为(  )
A.边AC上的高 B.边BC上的高
C.边AB上的高 D.不是△ABC的高
【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线段CD为边AB上的高,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高的定义即可判断.
2.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  )
A.75° B.90° C.105° D.12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
∴∠BAE=45°,∠E=30°
∴∠AFE=180°﹣∠BAE﹣∠E=105°,
∴∠α=105°.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FE的度数,再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3. 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1=30°,∠2=60° B.∠1=30°,∠2=50°
C.∠1=∠2=45° D.∠1=40°,∠2=40°
【答案】C
【解析】【解答】当∠1=45°,∠2=45°时, ∠1+∠2=90° ,但此时∠1=∠2,因此命题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要判断哪个选项是原命题的反例,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前提条件成立(即 ∠ 1 + ∠ 2 = 90 );
2. 结论不成立(即 ∠ 1 = ∠ 2 )。
逐一验证各选项是否符合条件即可确定答案。
4.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如图,、、、标记如下:
由题意知:,,


故选:C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首先求出,再利用外角性质计算∠1的度数.
5.已知△ABC 有一个内角为 100°,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解答】△ABC有一个内角为100°,它是钝角,那么△AB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依此判断即可.
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c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c,为真命题;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故答案为:A.
【分析】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第三条直线,则另一条也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据此判断A;根据平行的性质可判断B、D;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可判断C.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 =1,那么a =1 B.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π不是无理数 D.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72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如果 =1,那么a =±1,A错误,是假命题;
B: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B错误,是假命题;
C:由于p可能是无理数 ,也可能是有理数,故C错误,是假命题;
D:由于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故D正确,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就是命题,命题一般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其中题设成立推出结论也成立的语句就是真命题,反之就是假命题,从而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无理数的定义、正六边形的性质即可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8.如图,在△ABD中,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B=30°,AD=AC,∠BAC的度数为(  )
A.80° B.85° C.90° D.105°
【答案】C
【解析】【解答】∵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B=30°,
∴∠BAD=∠B=30°,
∴∠ADC=60°,
∵AD=AC,
∴∠C=∠ADC=60°,
∴∠BAC=180°-30°-60°=9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
9.如图,中,,如果要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确定一点,使BC,那么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由作图可得:PA=PC,而BC=PB+PC,∴BC=PB+PA,此选项符合题意;
B、由作图可得:PA=PB,而BC=PB+PC≠PB+PA,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作图可得:BA=PB,而BC=PB+PC≠PB+PA,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作图可得:CA=CP,而BC=PB+PC≠PB+PA,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并结合线段BC的构成依次判断可求解.
10.如图,,,,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成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故①②符合题意;
∵,
∴,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1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
则说明的依据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角角边 D.边边边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方法可得OD=OC=OC'=OD',CD=C'D',
在△OCD和△OC'D'中,
∴△OCD≌△OC'D' (SSS),
∴∠C'O'D'=∠COD,
∴∠A'O'B'=∠AOB.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作图方法得到OD=OC=OC'=OD',CD=C'D',从而根据“SSS"可得△OCD≌△OC'D',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B'=∠AOB.
12.若长度分别是a、5、9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  )
A.15 B.14 C.8 D.4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9﹣5<a<9+5,
即4<a<14.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可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然后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得到符合题意的a的值.
13.在中,为边的中线,若与的周长差为5,,则的长为(  )
A.2 B.19 C.2或19 D.2或1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当的周长大于的周长时,
为边的中线,

与的周长差,
与的周长差为5,,

解得;
②当的周长比的周长大时,
为边的中线,

与的周长差,
与的周长差为5,,

解得,
综上或12,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讨论:①当的周长大于的周长时,②当的周长比的周长大时,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与的周长差即可求出答案.
14.如图,在中,,平分,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ED平分∠BEF,∠DEF=65°,
∴∠BED=∠DEF=65°,
∵EF∥BC,
∴∠EDB=∠DEF=65°,
∵∠EDB+∠BED+∠B=180°,
∴∠B=180°-∠EDB-∠BED=180°-65°-65°=50°.
故答案为:B.
【分析】要求∠B,在三角形BED中求解,也可在三角形ABC中求解,本方法选前一方法求解.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求出∠BED,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DE,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
1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依据是角边角定理.
故答案为:C.
【分析】因为一角残缺,但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完整的,这两个角的夹边也是完好的,所以利用角边角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则可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
1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A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B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故C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真命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对A作出判断;利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可对B作出判断;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对C作出判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D作出判断.
17.如图,直线 于点E,若 ,则 的度数是(  )
A.120° B.100° C.150° D.16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延长A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AB∥CD,
∴∠A+∠AFC=180°,
∵ ,
∴∠AFC=60°,
∵AE⊥CE,
∴∠AEC=90°,
而∠AEC=∠AFC+∠ECF,
∴∠ECF=∠AEC-∠F =30°,
∴∠ECD=180°-30°=150°,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A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FC的度数,再利用外角的性质求出∠ECF,从而求出∠ECD.
18.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选项C中, 由作图可知.
故答案为: C.
【分析】由 推出 由此判断即可.
19.如图,是的平分线,D,E,F分别是射线、射线、射线上的点,连接.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则这个条件可以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是的平分线,
∴,
∵是公共边,
∴当时,,A符合题意;
当时,不能证明,B不符合题意;
当时,不能证明,C不符合题意;
当时,不能证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
20.如图,在 和 中,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添加 , 时,没有边相等的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A符合题意;
B.添加 , 时,根据 可证明 ,故B不符合题意;
C.添加 , 时,根据 ,可证明 ,故C不符合题意;
D.添加 , 时,根据 可证明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每个选项一一判断即可。
21.如图,∠1=68°,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的度数为(  )
A.78° B.132° C.118° D.11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延长直线c与b相交,
令∠2的补角是∠4,
则∠4=180°-∠2,
令∠3的对顶角是∠5,
则∠3=∠5,
∵a∥b,
∴∠6=∠1=68°.
又∠4+∠5=∠6.
∴(180°-∠2)+∠3=68°
即:∠2-∠3= 1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再进行代换可以求出∠2-∠3的度数.
2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a<-b B.若a>b,则a+3>b+3
C.若a>b,则 D.若a>b,则a2>b2
【答案】D
【解析】【解答】A、若a>b,则-a<-b,符合题意,是真命题;
B、若a>b,则a+3>b+3,符合题意,是真命题;
C、若a>b,则 ,符合题意,是真命题;
D、若a>b,则a2>b2,不符合题意,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项判定即可。
23.某市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推出了共享单车服务,图1是某品牌共享单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物图,图2是其示意图,其中线段都与地面l平行,.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都与地面l平行,
∴,
∴,
∴,
∵,
∴,
∴当时,.
故选:B.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把转化到内部,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最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可得.
24.下列线段,不能做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cm, cm, cm B.3cm,4cm,5cm
C.7cm,24cm,25cm D.10cm,24cm,26cm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 ,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B、 ,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C、 ,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D、 ,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最大边的平方等于较小两边平方和,分别判断即可.
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C.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它的内角
D.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三角形的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不符合题意;
C、三角形的外角不一定大于它的内角,符合题意;
D、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和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进行判断即可.
26.如图,△ABC≌△A'B'C',若∠A=36°,∠C=24°,则∠B'的度数是(  )
A.60° B.90° C.100° D.12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计算求解即可.
27.如图,已知∠ABC,小彬借助一把没有刻度且等宽的直尺,按如图的方法画出了∠ABC的平分线BP.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
A.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测量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答案】A
【解析】【解答】解:∵∠M=∠N=90°,BM=BN,
∴BP平分∠DPE,
∴∠DPB=∠EPB,
∵DP∥BC,PE∥BD,
∴∠DPB=∠PBE,∠EPB=∠DBP,
∴∠DBP=∠EBP,
即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故答案为:A.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BP平分∠DPE,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DBP=∠EB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得结论.
2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如果a2=b2,那么a=b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A选项错误;
B、如果a2=b2,那么a=b或a=-b,原命题是假命题;
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原命题是假命题;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原命题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判断即可.
29.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全等 B.一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面积相等
【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分为SAS以及SSA两种情况,SAS可得全等,而SSA无法判定,故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
30.在Rt中,.以为圆心,AM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连结AP,并延长AP交BC于点.过点作,垂足为,则DE的长度为(  )
A. B. C.2 D.1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CAD=∠BAD,
在△AED和△ABD中,

∴△AED≌△ABD(AAS),
∴AE=AB,BD=DE,
∵∠B=90°,AB=8,AC=10,
∴BC6,
设DE=BD=x,
则DC=6﹣x,EC=AC﹣AE=10﹣8=2,
故(6﹣x)2=x2+22,
解得:x.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中的基本作图方法可得出:AD是∠CAB的平分线,则得出∠CAD=∠BAD,再利用“AAS”证明△AED≌△ABD,从而得出AE=AB,BD=DE,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31.如图,直线l上摆放着两个大小相间的和,,,将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使点落在上,与交于点P.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
②;
③和的周长之和等于的周长;
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大于的面积.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两个大小相同的和,
,,
,,,,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


故①正确;
,,


故②正确;
和的周长之和为
',
即与的周长相等,而与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和的周长之和等于的周长,
故③正确;


故④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可判断①;根据角度得和差运算可得,可判断②;利用周长得关系可得和的周长之和等于的周长,可判断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可得,可判断④;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解答.
3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是的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中,由线段不是的高,所以A不合题意;
B中,由线段不是的高,所以B不合题意;
C中,由线段不是的高,所以C不合题意;
D中,由线段是的高,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定义及画法,根过点作边上的高,垂足为,其中线段是的高,结合选项中的图形,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33.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 (  )
A.6cm B.8cm C.10cm D.4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BD,ED⊥BD,
∴ABC=CDE=90°,
∴BAC+BCA=90°,
∵∠ACE=90°,
∴BCA+DCE=90°,
∴BAC=DCE,
在ABC和CDE中。
∴ABCCDE(AAS),
∴AB=CD=6,DE=BC=2,
∴BD=BC+CD=6+2=8,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AAS"判定ABCCDE,等量代换即可解答。
3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
B、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原说法错误,是假命题;
C、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原说法错误,是假命题;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原说法错误,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知A是真命题;
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可知B是假命题;
C、角的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由对顶角定义可知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于是可知C是假命题;
D、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知D是假命题.
35.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56°,则∠CAF的度数为(  )
A.36° B.24° C.56° D.34°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即,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利用角的运算可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
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单项式 的系数是 ;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 不是整式;④ 的次数是4;⑤ 与 是同类项;⑥ 是单项式;⑦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⑧若点C是线段 的中点,则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单项式 的系数是 ,故①不符合题意;
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故②不符合题意;
是整式中的单项式,故③不符合题意;
的次数是4,故④符合题意;
与 不是同类项,故⑤不符合题意;
是不单项式,故⑥不符合题意;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这两点间的距离;故⑦不符合题意;
若点C是线段 的中点,则 ,故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单项式的系数法,有理数,整式,单项式的次数,同类项,单项式,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对每个说法一一判断即可。
37.下列长度的三段钢条,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的是 (  )
A. , , B. , ,
C. , , D. , ,
【答案】C
【解析】【解答】A. ,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 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 ,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38.如图,在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若,,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A.无法确定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CE
∵AD是BC上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ABD≌△ECD
∴在△ACE中,AC-EC∴7-5<2AD<7+5即1故答案为:D
【分析】如图,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CE,根据三角形中线性质可得BD=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ABD≌△ECD,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39. 如图,AC=BD若要根据SSS判定△ABC≌△BAD,则需增加条件(  )
A.AD=BC B.EC=ED C.AE=BE D.AB=BC
【答案】A
【解析】【解答】解:据图知AB=AB,
又∵AC=BD,
∴要根据SSS证明 △ABC≌△BAD ,还需给出条件:AD=BC,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SSS”证明 △ABC≌△BAD 的条件作答.
40.某社区运动会共设置了 五个比赛项目,甲、乙、丙、丁、戊五人一起去报名参加比赛,每人至少报名参加一个比赛项目.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报名参加了其中2,3,3,4个比赛项目,而 四个比赛项目在这五人中分别有1,2,2,3人报名,则这五人中报名参加比赛项目 的人数有(  )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设五人报名参加的比赛项目总数为 ,参加比赛项目 的人数为 ,依题意得:
,即 ,
∵ ,
∴ ,
即 ,
又总人数为5人,
∴报名参加比赛项目 的人数为5人.
故答案为:D.
【分析】设五人报名参加的比赛项目总数为w,参加比赛项目E的人数为x,依题意得:w≥2+3+3+4+1,x=w-(1+2+2+3),求出x的范围,据此解答.
41.如图,已知△ABC.
⑴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M,交AB于点N.
⑵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的内部相交于点P.
⑶作射线AP交BC于点D.
⑷分别以A,D为圆心,以大于 A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
⑸作直线GH,交AC,AB分别于点E,F.
依据以上作图,若AF=2,CE=3,BD= ,则CD的长是(  )
A. B.1 C. D.4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由作法得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
∴∠EAD=∠FAD,EA=ED,FA=FD.
∵EA=ED,
∴∠EAD=∠EDA,
∴∠FAD=∠EDA,
∴DE∥AF,
同理可得AE∥DF,
∴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
而EA=ED,
∴四边形AEDF为菱形,
∴AE=AF=2.
∵DE∥AB,
∴ ,即 ,
∴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作法得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所以∠EAD=∠FAD,EA=ED,FA=FD,再证明四边形AEDF为菱形,得到AE=AF=2,然后利用平行线分段成比例定理计算CD的长
42. 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平方相等
C.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是假命题,A不符合题意;
B、逆命题是:”两个数的平方相等,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是假命题,B符合题意;
C、逆命题是:”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不是假命题,C不符合题意;
D、逆命题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不是假命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逐项把假命题列出来,再分析判断即可.
43.下列说法:①对顶角相等;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真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析】【解答】①对顶角相等是假命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②不符合题意;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是假命题,③不符合题意;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假命题,④不符合题意;
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真命题,⑤符合题意;
∴正确的是⑤,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真命题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4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3 B.7 C.10 D.12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
由题意可得:,
解得:4<x<10,
∴选项A、C和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再计算求解即可。
45.如图,在△ABC中,∠A=90°,AB=AC=6,点D是BC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BE=AF,则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  )
A.6 B.7 C.6 D.9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连接AD,如图:
∵∠A=90°,AB=AC=6,点D是BC中点,BE=AF

∴ (SAS)

又∵

故答案选:D
【分析】连接AD,先利用“SAS”证明,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C的面积,最后利用四边形AED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计算即可。
46.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AE平分∠BAC,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交边BC于点F,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  )
A.7 B. C.8 D.9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H,
∵AE平分∠BAC,
∴∠HAE=∠BAE,
∵∠AEB=90°,
∴∠AEB=∠AEH=90°,
在△HAE和△BAE中,

∴△HAE≌△BAE(ASA)
∴AH=AB=6,HE=BE,
∵HE=BE,AD=DB,
∴DF AC,
∵HE=BE,
∴HC=2EF=2,
∴AC=AH+HC=8,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BE交AC于H,证明△HAE≌△BAE(AS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47.如图,直线,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放置(),边交直线于点,边交直线于点,边分别交直线于点,在线段上取一点,连结,且有,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延长EA交直线b于点N,如下图所示:
设∠ADH=α,则∠ADM=α
∵∠HDG+∠ADH+∠ADM=180°
∴∠HDG=180°-∠ADH-∠ADM=180°-2α
由题意得:∠HAD=90°
∵∠HAD是△ADN的外角
∴∠HAD=∠ADM+∠AND
∴∠AND=∠HAD-∠ADM=90°-α
∵直线a∥b
∴∠BEF=∠AND=90°-α
∴.
故答案为:A.
【分析】先设∠ADH=α,结合∠ADH=∠ADM得到∠ADM=α,然后根据∠HDG+∠ADH+∠ADM=180°就可以把∠HDG用α表示出来;由直角三角板ABC可得∠HAD=90°,把∠HAD看成△ADN的外角就可以把∠AND用α表示出来,再根据直线a∥b得到∠BEF=∠AND,从而把∠BEF和∠HDG都用α表示,最后得出答案.
48.如图,在 中 , ,D,E是BC上两点,且 ,过点A作 ,垂足是A,过点C作 ,垂足是C,CF交AF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结论:① ;② ;③若 , ,则 ;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字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 ,



即∠BAD+∠DAC=∠CAF+∠DAC,
∴ ,


在 与 中,

,故①正确;
, ,


在 与 中,


,故②正确;
若 , ,

,故③正确;

,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证得∠BAC=90°,易得∠BAD=∠CAF,再证明∠ACF=∠B,利用ASA可证得△ABD≌△ACF,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AF,BD=CF,再证明∠FAE=∠DAE,利用SAS证明△AED≌△AE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EF,可对②作出判断;利用已知条件可求出△ABD的面积与△AEC的面积之和,即可求出△ABC的面积,可对③作出判断;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序号.
49.如图, 是 的中线, , 分别是 和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 , ,且 . .有下列说法:① ;② 和 的面积相等;③ ;④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 ,
∴∠F=∠CED=90°,
∵ 是 的中线,
∴BD=CD,
∵∠BDF=∠CDE,
∴△BDF≌△CDE(AAS),故④符合题意;
∴BF=CE,故①符合题意;
∵BD=CD,
∴ 和 的面积相等;故②符合题意;
不能证明 ,故③不符合题意;
∴正确的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AAS证明△BDF≌△CDE,则即可判断①④符合题意;由于AD是△ABC的中线,由于等底同高,那么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判断②符合题意;不能判断 ,则③不符合题意;即可得到答案.
50.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A.330° B.315° C.310° D.320°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得∠1+∠7=90°,∠2+∠6=90°,∠3+∠5=90°,∠4=45°.
【解答】由图可知,∠1所在的三角形与∠7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所以∠1+∠7=90°.
同理得,∠2+∠6=90°,∠3+∠5=90°.
又∠4=45°,
所以∠1+∠2+∠3+∠4+∠5+∠6+∠7=315°.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发现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