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答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答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6 20:26:2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主题情境 “榜样伴我行”学习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班级开展了“榜样伴我行”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古代先贤做榜样】
同学们整理了古代先贤的一些诗文名句,并撰写了寄语,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角度 古诗文名句 寄语
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1)        。(《诫子书》) 保持内心宁静专一,看淡名利,戒骄戒zào,以修养自己的身心。
磨砺 (2)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在逆境中要有坚rèn不拔、从容应对的积极心态。
治学 (3)       ,       。(《〈论语〉十二章》) 牢记老师教诲,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通过思考深化理解,使我们了解了知识的本质,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并且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
惜时 逝者如斯夫,(4)        。(《〈论语〉十二章》) 时光易逝,珍惜当下,我们应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绽放出闪耀的光彩。
1. 请给寄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戒骄戒zào(  )  坚rèn(  )不拔
教诲(  ) 绽(  )放
1. (4分)躁 韧 huì zhàn
2. 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
2. (2分)删去“通过”或“使”。
3. 请你补全表中横线上空缺的古诗文名句。(5分)
3. (5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
(2)千锤万凿出深山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不舍昼夜
【革命英雄做榜样】
每一座纪念碑,每一尊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物 事迹 相关语录
毛岸英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的毛岸英,在4架敌机袭来时,为抢救机要文件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泽东
杨根思 1950年11月29日黄昏,为坚守阵地,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向敌群冲去,与40多个敌人一同消失在火海之中……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
邱少云 1952年10月12日,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以个人的牺牲保障了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邱少云
4. 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画单横线的句子提取主干为“机要秘书牺牲”。
B. 毛岸英牺牲时正值而立之年。
C. 画双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D. “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火”,再查八画。
4. (3分)D 【解析】画单横线的句子提取主干后,主语应为“毛岸英”,谓语为“牺牲”,A项说法有误;毛岸英牺牲时28岁,而立之年为30岁,B项说法有误;“普通战士”“最后胜利”为偏正短语,“坚守阵地”为动宾短语,C项说法有误。
5.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1分)
5. (1分)排比
6. 很多同学以学过的名著中的革命英雄为榜样,请你从学过的名著中任选一人,结合名著情节,谈谈选他/她做榜样的理由。(4分)
6. (4分)示例:“红小鬼”。他们小小年纪参加革命,抗击日军,熬过长征,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信仰坚定、积极乐观,他们身上高扬革命精神,寄托着中国未来的希望。
【仁心医者做榜样】
医者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病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同学们分享的医学榜样故事,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陈志潜自立志成为一名现代医生时起,便致力于将协和“尊科学济人道”的理念付诸实践,他无私地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亿万中国农民,始终怀着一颗医者的初心,为中国农村医学事业的进步奔走呼号,步履不停,从未放弃。
陈志潜深入乡村,身体力行,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之路。而面对严峻的现实,他开始设立“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在村里,他培训村保健员,在村以上,陈志潜设立乡保健所。他大胆引入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改善了农村人民的健康状况,也改变了当时陈旧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就此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7.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故事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7. (2分)示例:陈志潜献身中国农村医学,不忘初心,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开辟道路。
8. 围绕“榜样伴我行”的主题,根据上面的“榜样故事”,设计一个问题,采访陈志潜先生。(2分)
8. (2分)示例一:陈志潜先生,您在致力于将协和“尊科学济人道”的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有哪些人或事成为了您的榜样或者激励了您?
示例二:在您的人生旅途中,您认为什么样的品质或行为是成为他人榜样的关键?
9. 了解了陈志潜先生的故事后,小语同学有感而发,写出了下面的感悟。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2分)
榜样助我们激发了潜在的动力,让成长步伐在不懈的努力中日益坚实;榜样助我们明确了崇高的志向,让前进方向在自己的掌控中日益明确;                                 。这都在启示我们:榜样并非高不可攀,从平凡走向伟大的道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9. (2分)示例:榜样助我们树立了发展的信心,让未来道路在坚定的目标中清晰可见。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文化名人做榜样】
以文化名人为榜样,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感受叶嘉莹的榜样力量,并回答问题。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弱德不是弱者
李峥嵘
①2020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称赞她:“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②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的逝世引发了广泛哀悼,人们赞美她的品格和对诗教的贡献。在此,我想谈谈叶嘉莹提出的“弱德”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③叶嘉莹一生颠沛流离,历经离乱丧痛。她于1924年出生在北京,17岁考上大学,同年母亲去世。再后来她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晚上在走廊里铺张席子休息,白天背着女儿去工作。1966年,叶嘉莹赴美任教,传播中国文化,第二年一家人在美国团聚,生活才逐渐好转。好景不长,1976年,长女夫妇因车祸遇难,她一口气写出10首《哭女诗》。
④年少丧母、战乱流离、婚姻不幸、中年丧女……这些经历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幸的,但叶嘉莹说:“所谓弱者,只会趴着任人鞭打,所谓弱德,却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地走完自己的路。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
⑤在叶嘉莹看来,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就是“弱德”。叶嘉莹的弱德的内核分为以下三方面。
⑥首先说(  )。无论是诗歌、艺术,还是科学、研究,或者是生活美学,都能慰藉坎坷的平生。叶嘉莹遇到了人生的困难,都是诗词帮她渡过去。而她又将诗歌和教育相结合,将利人与利己相结合,将短暂的人生与长久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对诗的俯拾,亦是她一生的平仄。
⑦她常常谦逊地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1979年,55岁的叶嘉莹从美国回国教书。从1945年大学毕业算起,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我对于读书研究,真是做到了发愤忘食,而且也确实乐以忘忧,在读书中,自得其乐。”90岁生日时,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95岁时,她又提起另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在她看来,“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⑧不止一次有人问她学习古诗词有什么用,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她用自己一生证明了古诗词会影响做人的深浅厚薄,会带来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也坚信古典诗词不会灭亡。“只要有中国人,古典诗词就不会亡。”
⑨再说(  ),叶嘉莹是怀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去教书,而不是为了赚钱。生活极度节俭的她先后捐出3568万元,用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⑩这也正如叶嘉莹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扉页所写:“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最后说(  )。早年间,叶嘉莹曾给学生讲解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说:“聚的那一刻,生的那一段,你好好地享受了吗?不要管明天的别离,好好享受今天的花开和相聚”。
叶嘉莹把小小的我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追求。她认为,凡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生命和生活去写诗的。而她也是用生命去讲诗、传诗。“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这也是值得我们传承和怀念的美好品格。
(刊载于2024年11月29日,有删改)
10.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大寄托 不内耗 大担当
B. 大担当 大寄托 不内耗
C. 大寄托 大担当 不内耗
D. 大担当 不内耗 大寄托
10. (3分)C 【解析】第⑥~⑧段写叶嘉莹依托诗词渡过人生的苦难,并且一生都在教书,说自己愿意下辈子还教古典诗词,并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这体现了她将人生寄托在古典诗词研究和教学中,因此第一个括号应填“大寄托”。第⑨⑩段写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并引领年轻人走进古典诗词的大门,这体现了她对古典诗词研究和传承的担当,因此第二个括号应填“大担当”。第 段写叶嘉莹提倡享受今天,感受当下,这体现了她不过早担忧未发生的事情,不内耗,因此第三个括号应填“不内耗”。
11. 选文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深刻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11. (3分)“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是叶嘉莹说自己总会老去、逝去;“我要把莲子留下来”是说叶嘉莹要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留下来,也要培养更多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嘉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担当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12.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思考本文以《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弱德不是弱者》为标题的作用。(4分)
12. (4分)①点明文章内容,点出写作对象叶嘉莹及其“弱德”品质;②由标题可引发两个疑问:为什么说叶嘉莹是诗词的女儿?“弱德”和“弱者”有何区别?以此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选文给人以典雅之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3分)
13. (3分)用词上,选用“桃李天下”“转蓬万里”等典雅词汇以及对叶嘉莹生平经历的细腻描述,均显露出庄重与文雅的语言特点;句式上,多使用富有哲理的长短句,如“对诗的俯拾,亦是她一生的平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情感上,通过对叶嘉莹“弱德”精神的阐释,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人生境界,透露出典雅的气质。
14. (中考新考法·读写结合)你想将本文推荐给校报,请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栏目并说明理由。(4分)
栏目一:师德·典范
栏目二:初心·坚守
栏目三:传承·力量
14. (4分)示例一:选择栏目一。叶嘉莹将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她在讲台上坚守了70多年,心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传播古典诗词文化知识为使命,用自己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去启发、引领年轻人走入诗词殿堂。这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精神,完美诠释了师德,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示例二:选择栏目二。叶嘉莹一生热爱诗词,即便历经磨难,也未曾放弃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研究。她始终坚守着最初对诗词的那份纯粹情感与执着追求,即使远渡重洋,也依然心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事业。历经百年岁月,初心如磐。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示例三:选择栏目三。叶嘉莹的一生与古典诗词传承紧密相连,她不仅在国内外积极讲学,传授诗词知识,让更多人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还通过捐款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致力于将即将失传的吟诵传承下去。她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诗词过往的辉煌与未来的传承和希望,其行为展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自然植物做榜样】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大自然中有许多拥有可贵精神品质的植物,它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植物的精神品质。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5分)
涧松
〔唐〕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15. 诗歌题目为“涧松”,而三、四句却写“桃李”,这是否偏离了本诗的题目?请说明理由。(2分)
15. (2分)没有偏离。通过将生长在南园的桃、李与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涧松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涧松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暗示真正的坚韧与生命力不在于短暂的繁华,而在于长期的坚持与不屈。
16. 托物言志是诗文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探究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志向。(3分)
16. (3分)诗人通过写涧松不惧严寒、生命力顽强的特性,表达了自己追求坚韧和独立的坚定信念,以及不被外界所动摇,始终保持坚定志向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3分)
菊,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菊有黄华①,北方用以准节令,大略黄华开时,节候不差。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不然。考其理,菊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陶渊明植于三径,采于东篱。钟会赋以五美,谓“圆华高悬,准天极②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③,君子德也;冒霜吐颖④,象劲直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其为所重如此。
(节选自《史氏菊谱》)
【注释】①华:花。②天极:自然的准则。③登:特指五谷成熟。这里指菊花开放。④颖:泛指草本植物的穗。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而菊独不然  独:   
(2)考其理 考:   
17. (2分)(1)唯独,只有
(2)考察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B.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C.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D.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18. (3分)D 【解析】观察句子可知,该句可借助虚词和句式断句。“所宜贵者”中的“者”放在词组“宜贵”之后构成名词性结构,即“者”字结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句式结构相同,介绍了菊花的用途。因此,应依次在“者”“菜”“药”后断开。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略黄华开时,节候不差。
(2)冒霜吐颖,象劲直也。
19. (4分)(1)大概黄色的菊花开放时,季节气候不会有差错。
(2)顶着霜露开放出花穗,象征坚韧正直。
20.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菊花受人喜爱的原因。(4分)
20. (4分)①菊花性格高洁刚正,不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象征着君子之德,是高人隐士寄托情怀的对象。②菊花在生活中用途广泛,益处很多。
【参考译文】菊花,把黄色作为正色,所以一概称为黄花。菊花有黄色的花朵,北方用它来衡量季节时令,大概黄色的菊花开放时,季节气候不会有差错。江南地区气候温暖,各种花卉随意开放没有固定时间,然而只有菊花不是这样。考察其中的道理,菊花的品性耿直刚烈、高洁,不和其他各种花卉一同盛开衰败,一定(要)等到霜降,草木枯黄落叶时才开花。菊花应当被崇高的地方在于,它的嫩苗可以做菜,花朵可以入药,用它来酿酒也可以饮用。所以品德高尚、隐居不仕的人,(他们的)篱笆旁、菜地里,不可以一天没有这种花。陶渊明在多条小路旁栽种它,在东篱下采摘它。钟会用五种美德来吟咏它,说“圆形的花朵高高悬挂,(是)根据自然的准则;纯正的黄色不混杂(其他颜色),是土地的颜色;早早种植却很晚才开花,是君子的品德;顶着霜露开放出花穗,象征坚韧正直;放在杯中体态轻盈,是神仙的食物”。它就是因这样而被看重。
四、写作(40分)
【挥洒笔墨赞榜样】
21. 分享榜样的故事,学习榜样的精神,本次学习活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在本次活动的最后,请你以《以    为榜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和大家一起交流榜样的力量吧!
  要求:①注意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主题情境 “榜样伴我行”学习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班级开展了“榜样伴我行”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古代先贤做榜样】
同学们整理了古代先贤的一些诗文名句,并撰写了寄语,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角度 古诗文名句 寄语
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1)        。(《诫子书》) 保持内心宁静专一,看淡名利,戒骄戒zào,以修养自己的身心。
磨砺 (2)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在逆境中要有坚rèn不拔、从容应对的积极心态。
治学 (3)       ,       。(《〈论语〉十二章》) 牢记老师教诲,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通过思考深化理解,使我们了解了知识的本质,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并且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
惜时 逝者如斯夫,(4)        。(《〈论语〉十二章》) 时光易逝,珍惜当下,我们应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绽放出闪耀的光彩。
1. 请给寄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戒骄戒zào(  )  坚rèn(  )不拔
教诲(  ) 绽(  )放
1. (4分)躁 韧 huì zhàn
2. 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
2. (2分)删去“通过”或“使”。
3. 请你补全表中横线上空缺的古诗文名句。(5分)
3. (5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
(2)千锤万凿出深山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不舍昼夜
【革命英雄做榜样】
每一座纪念碑,每一尊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物 事迹 相关语录
毛岸英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的毛岸英,在4架敌机袭来时,为抢救机要文件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泽东
杨根思 1950年11月29日黄昏,为坚守阵地,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向敌群冲去,与40多个敌人一同消失在火海之中……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
邱少云 1952年10月12日,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以个人的牺牲保障了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邱少云
4. 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画单横线的句子提取主干为“机要秘书牺牲”。
B. 毛岸英牺牲时正值而立之年。
C. 画双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D. “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火”,再查八画。
4. (3分)D 【解析】画单横线的句子提取主干后,主语应为“毛岸英”,谓语为“牺牲”,A项说法有误;毛岸英牺牲时28岁,而立之年为30岁,B项说法有误;“普通战士”“最后胜利”为偏正短语,“坚守阵地”为动宾短语,C项说法有误。
5.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1分)
5. (1分)排比
6. 很多同学以学过的名著中的革命英雄为榜样,请你从学过的名著中任选一人,结合名著情节,谈谈选他/她做榜样的理由。(4分)
6. (4分)示例:“红小鬼”。他们小小年纪参加革命,抗击日军,熬过长征,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信仰坚定、积极乐观,他们身上高扬革命精神,寄托着中国未来的希望。
【仁心医者做榜样】
医者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病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同学们分享的医学榜样故事,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陈志潜自立志成为一名现代医生时起,便致力于将协和“尊科学济人道”的理念付诸实践,他无私地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亿万中国农民,始终怀着一颗医者的初心,为中国农村医学事业的进步奔走呼号,步履不停,从未放弃。
陈志潜深入乡村,身体力行,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之路。而面对严峻的现实,他开始设立“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在村里,他培训村保健员,在村以上,陈志潜设立乡保健所。他大胆引入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改善了农村人民的健康状况,也改变了当时陈旧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就此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7.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故事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分)
7. (2分)示例:陈志潜献身中国农村医学,不忘初心,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开辟道路。
8. 围绕“榜样伴我行”的主题,根据上面的“榜样故事”,设计一个问题,采访陈志潜先生。(2分)
8. (2分)示例一:陈志潜先生,您在致力于将协和“尊科学济人道”的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有哪些人或事成为了您的榜样或者激励了您?
示例二:在您的人生旅途中,您认为什么样的品质或行为是成为他人榜样的关键?
9. 了解了陈志潜先生的故事后,小语同学有感而发,写出了下面的感悟。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2分)
榜样助我们激发了潜在的动力,让成长步伐在不懈的努力中日益坚实;榜样助我们明确了崇高的志向,让前进方向在自己的掌控中日益明确;                                 。这都在启示我们:榜样并非高不可攀,从平凡走向伟大的道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9. (2分)示例:榜样助我们树立了发展的信心,让未来道路在坚定的目标中清晰可见。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文化名人做榜样】
以文化名人为榜样,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感受叶嘉莹的榜样力量,并回答问题。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弱德不是弱者
李峥嵘
①2020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称赞她:“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②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的逝世引发了广泛哀悼,人们赞美她的品格和对诗教的贡献。在此,我想谈谈叶嘉莹提出的“弱德”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③叶嘉莹一生颠沛流离,历经离乱丧痛。她于1924年出生在北京,17岁考上大学,同年母亲去世。再后来她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晚上在走廊里铺张席子休息,白天背着女儿去工作。1966年,叶嘉莹赴美任教,传播中国文化,第二年一家人在美国团聚,生活才逐渐好转。好景不长,1976年,长女夫妇因车祸遇难,她一口气写出10首《哭女诗》。
④年少丧母、战乱流离、婚姻不幸、中年丧女……这些经历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幸的,但叶嘉莹说:“所谓弱者,只会趴着任人鞭打,所谓弱德,却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地走完自己的路。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
⑤在叶嘉莹看来,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就是“弱德”。叶嘉莹的弱德的内核分为以下三方面。
⑥首先说(  )。无论是诗歌、艺术,还是科学、研究,或者是生活美学,都能慰藉坎坷的平生。叶嘉莹遇到了人生的困难,都是诗词帮她渡过去。而她又将诗歌和教育相结合,将利人与利己相结合,将短暂的人生与长久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对诗的俯拾,亦是她一生的平仄。
⑦她常常谦逊地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1979年,55岁的叶嘉莹从美国回国教书。从1945年大学毕业算起,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我对于读书研究,真是做到了发愤忘食,而且也确实乐以忘忧,在读书中,自得其乐。”90岁生日时,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95岁时,她又提起另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在她看来,“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⑧不止一次有人问她学习古诗词有什么用,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她用自己一生证明了古诗词会影响做人的深浅厚薄,会带来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也坚信古典诗词不会灭亡。“只要有中国人,古典诗词就不会亡。”
⑨再说(  ),叶嘉莹是怀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去教书,而不是为了赚钱。生活极度节俭的她先后捐出3568万元,用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⑩这也正如叶嘉莹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扉页所写:“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最后说(  )。早年间,叶嘉莹曾给学生讲解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说:“聚的那一刻,生的那一段,你好好地享受了吗?不要管明天的别离,好好享受今天的花开和相聚”。
叶嘉莹把小小的我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追求。她认为,凡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生命和生活去写诗的。而她也是用生命去讲诗、传诗。“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这也是值得我们传承和怀念的美好品格。
(刊载于2024年11月29日,有删改)
10.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大寄托 不内耗 大担当
B. 大担当 大寄托 不内耗
C. 大寄托 大担当 不内耗
D. 大担当 不内耗 大寄托
10. (3分)C 【解析】第⑥~⑧段写叶嘉莹依托诗词渡过人生的苦难,并且一生都在教书,说自己愿意下辈子还教古典诗词,并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这体现了她将人生寄托在古典诗词研究和教学中,因此第一个括号应填“大寄托”。第⑨⑩段写叶嘉莹捐出3568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并引领年轻人走进古典诗词的大门,这体现了她对古典诗词研究和传承的担当,因此第二个括号应填“大担当”。第 段写叶嘉莹提倡享受今天,感受当下,这体现了她不过早担忧未发生的事情,不内耗,因此第三个括号应填“不内耗”。
11. 选文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深刻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11. (3分)“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是叶嘉莹说自己总会老去、逝去;“我要把莲子留下来”是说叶嘉莹要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留下来,也要培养更多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嘉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担当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12.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思考本文以《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弱德不是弱者》为标题的作用。(4分)
12. (4分)①点明文章内容,点出写作对象叶嘉莹及其“弱德”品质;②由标题可引发两个疑问:为什么说叶嘉莹是诗词的女儿?“弱德”和“弱者”有何区别?以此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选文给人以典雅之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3分)
13. (3分)用词上,选用“桃李天下”“转蓬万里”等典雅词汇以及对叶嘉莹生平经历的细腻描述,均显露出庄重与文雅的语言特点;句式上,多使用富有哲理的长短句,如“对诗的俯拾,亦是她一生的平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情感上,通过对叶嘉莹“弱德”精神的阐释,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人生境界,透露出典雅的气质。
14. (中考新考法·读写结合)你想将本文推荐给校报,请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栏目并说明理由。(4分)
栏目一:师德·典范
栏目二:初心·坚守
栏目三:传承·力量
14. (4分)示例一:选择栏目一。叶嘉莹将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她在讲台上坚守了70多年,心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传播古典诗词文化知识为使命,用自己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去启发、引领年轻人走入诗词殿堂。这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精神,完美诠释了师德,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示例二:选择栏目二。叶嘉莹一生热爱诗词,即便历经磨难,也未曾放弃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研究。她始终坚守着最初对诗词的那份纯粹情感与执着追求,即使远渡重洋,也依然心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事业。历经百年岁月,初心如磐。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示例三:选择栏目三。叶嘉莹的一生与古典诗词传承紧密相连,她不仅在国内外积极讲学,传授诗词知识,让更多人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还通过捐款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致力于将即将失传的吟诵传承下去。她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诗词过往的辉煌与未来的传承和希望,其行为展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因此应推荐至该栏目。
【自然植物做榜样】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大自然中有许多拥有可贵精神品质的植物,它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植物的精神品质。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5分)
涧松
〔唐〕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15. 诗歌题目为“涧松”,而三、四句却写“桃李”,这是否偏离了本诗的题目?请说明理由。(2分)
15. (2分)没有偏离。通过将生长在南园的桃、李与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涧松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涧松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暗示真正的坚韧与生命力不在于短暂的繁华,而在于长期的坚持与不屈。
16. 托物言志是诗文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探究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志向。(3分)
16. (3分)诗人通过写涧松不惧严寒、生命力顽强的特性,表达了自己追求坚韧和独立的坚定信念,以及不被外界所动摇,始终保持坚定志向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3分)
菊,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菊有黄华①,北方用以准节令,大略黄华开时,节候不差。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不然。考其理,菊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陶渊明植于三径,采于东篱。钟会赋以五美,谓“圆华高悬,准天极②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③,君子德也;冒霜吐颖④,象劲直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其为所重如此。
(节选自《史氏菊谱》)
【注释】①华:花。②天极:自然的准则。③登:特指五谷成熟。这里指菊花开放。④颖:泛指草本植物的穗。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而菊独不然  独:   
(2)考其理 考:   
17. (2分)(1)唯独,只有
(2)考察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B.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C.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D. 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
18. (3分)D 【解析】观察句子可知,该句可借助虚词和句式断句。“所宜贵者”中的“者”放在词组“宜贵”之后构成名词性结构,即“者”字结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句式结构相同,介绍了菊花的用途。因此,应依次在“者”“菜”“药”后断开。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略黄华开时,节候不差。
(2)冒霜吐颖,象劲直也。
19. (4分)(1)大概黄色的菊花开放时,季节气候不会有差错。
(2)顶着霜露开放出花穗,象征坚韧正直。
20.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菊花受人喜爱的原因。(4分)
20. (4分)①菊花性格高洁刚正,不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象征着君子之德,是高人隐士寄托情怀的对象。②菊花在生活中用途广泛,益处很多。
【参考译文】菊花,把黄色作为正色,所以一概称为黄花。菊花有黄色的花朵,北方用它来衡量季节时令,大概黄色的菊花开放时,季节气候不会有差错。江南地区气候温暖,各种花卉随意开放没有固定时间,然而只有菊花不是这样。考察其中的道理,菊花的品性耿直刚烈、高洁,不和其他各种花卉一同盛开衰败,一定(要)等到霜降,草木枯黄落叶时才开花。菊花应当被崇高的地方在于,它的嫩苗可以做菜,花朵可以入药,用它来酿酒也可以饮用。所以品德高尚、隐居不仕的人,(他们的)篱笆旁、菜地里,不可以一天没有这种花。陶渊明在多条小路旁栽种它,在东篱下采摘它。钟会用五种美德来吟咏它,说“圆形的花朵高高悬挂,(是)根据自然的准则;纯正的黄色不混杂(其他颜色),是土地的颜色;早早种植却很晚才开花,是君子的品德;顶着霜露开放出花穗,象征坚韧正直;放在杯中体态轻盈,是神仙的食物”。它就是因这样而被看重。
四、写作(40分)
【挥洒笔墨赞榜样】
21. 分享榜样的故事,学习榜样的精神,本次学习活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在本次活动的最后,请你以《以    为榜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和大家一起交流榜样的力量吧!
  要求:①注意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