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四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四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1 18: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习目标】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⑴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③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④1905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⑵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释为三民主义。
⑶主要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指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恢复中华(实现民族独立)。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指创立民国。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
目的:消除贫富分化,促进社会稳定;
内容:即社会革命,指平均地权。具体办法是: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性质: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局限: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取土地的要求。
⑷作用:
性质: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指导辛亥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致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⑴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④孙中山与时俱进,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⑵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重大发展:
民族主义方面——由突出反满到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方面——由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到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方面——由提出平均地权到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⑷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即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③但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本课要旨】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课后演练】
1.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国民革命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记载: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化内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孙中山在遗嘱中写道:“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6.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7.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重要举动是
A.改组国民党,提出民族自求解放
B.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提出平均地权,鼓动农民起来革命
D.上书李鸿章请求变法图强
8.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1895年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惟庚子失败(义和团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以庚子失败为界,国人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的原因是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B.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C.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D.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成功
9.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10.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中说:“今日……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已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⑴材料一中孙中山声称“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具体指什么?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还要强调民族主义。
⑶根据孙中山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联俄”?
⑸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认识。
【课后演练】
ADACD
AABBC
11.
⑴民族主义实现指满清政府被推翻;民权主义实现指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
⑵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⑶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⑷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