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鉴赏和默写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鉴赏和默写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10: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鉴赏和默写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庭中有奇树》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 。
(2)《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 。
2.《龟虽寿》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 , 。
(3)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 。 , 。
3.《赠从弟》
(1)《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 !
(2)《赠从弟》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品行的诗句是: , 。
(3)《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 。
4.《梁甫行》
(1)《梁甫行》中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的诗句是: , 。
(2)《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是: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5.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
6.试分析最后一句的设问有何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读来意味深长。
B.后人常用“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立志之语。
C.“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我们: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为尾句收束全诗,是本诗的核心。
(2)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反映出诗人怎样的精神面貌?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请赏析“亭亭”“瑟瑟”叠音词的妙用。
9.请赏析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处“一何”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做题。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0.“行止依林阻”中“依”字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品味。
1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一环境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庭、滋、馨、袖、致”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骥”“枥”“暮”“寿”“竟”“腾”“雾”等字词容易写错。
3.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惨凄、罹”等字词容易写错。
4.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哉、寄、野、柴、萧、狐、兔、翔”等字词容易写错。
5.“盈”即“满”的意思,写出了花香四溢,香味扑鼻,从侧面说明了女主人公伫立时间之久,花香染满了她的衣袖,表现出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意对即可) 6.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意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重点字词赏析。
“盈”即“满”的意思,写出了花香四溢,香味扑鼻。 一个“盈”字,暗示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表现出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至深,可见“盈”是全诗的“诗眼”。
6.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意为: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结尾句采用了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意思是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在诗歌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花的美艳、馨香之后,情感逆转,表明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 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7.(1)D
(2)反映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定地追求理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符合要求,意近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启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为: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千里马”,千里马虽老,志向却依然在千里之外。从而表达了自己虽老,但雄心却不曾减少丝毫,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写作手法看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斗志豪情。
启示:可从无论什么年龄、什么境遇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这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8.“亭亭”表现出松树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出寒意刺骨的呼啸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相互映衬,富有韵律之美。 9.“一何”是“多么”的意思,突出了风的猛烈和松树的刚劲,表达诗人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导语】《赠从弟(其二)》以松柏为喻,赞颂了坚韧不拔的品格。首联描绘松树在寒风中挺立,颔联通过“一何”强调风势之盛与松枝之劲,形成强烈对比。颈联以冰霜衬托松柏的端正,尾联通过问答突出其不畏严寒的本性。全诗语言质朴,刚劲有力,既展现了松柏的坚毅,又寄寓了诗人对堂弟的期许与深情。
8.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可知,诗句的意思是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亭亭”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挺拔高耸的姿态,它就那样直立于山上,有一种不向外界环境屈服的傲然之态,如一位坚守自我的君子。“瑟瑟”这个词,逼真地模拟出了山谷中寒风凛冽的声音,那种呼啸而过的风声仿佛能穿透纸张,让读者感受到寒风的刺骨与强劲,寒意扑面而来。这两个叠音词,一个侧重于描绘松树的外形之美,一个侧重于渲染环境的恶劣,简洁生动,二者相互映衬,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结合“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可知,诗句意为:风声是多么地猛烈,松枝又是多么地刚劲!“一何”在这里是“多么”的意思。“风声一何盛”描绘出风的声音是多么地强大、猛烈,突出了风的强劲态势,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风的威力。由此可知,“一何”在“风声一何盛”中强调了风的猛烈程度;
“松枝一何劲”通过“一何”突出了松枝是多么地刚劲有力。在如此强大的风声中,松枝依然坚挺,展现出松树顽强不屈的品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己对松柏这种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之情融入其中,借对松枝刚劲的刻画,表达了对松柏的赞美。由此可知,“一何”在“松枝一何劲”中突出了松树的刚劲,表达了诗人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10.“依”字写了妻子以及孩子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相互间争夺生存。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11.①写出了边海农村的荒凉萧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②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表达了作者对边海人民的同情。
【导语】本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10.本题考查赏析炼字。
结合“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一个“依”字让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互间争夺生存,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一个“依”字把边海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可据此作答。
11.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此句借助“柴门萧条”与“狐兔翔宇”的意象,通过描绘简陋的柴门和在屋子周围出没的狐狸和兔子,生动展现了生存环境的恶劣和民居的废弃,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进一步突显出战争对边境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和他们的无奈境遇;
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跃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这两句扩大了全诗的内涵,它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敝,村落萧索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映衬出民生困苦,呼应全诗的主题,即表达了作者对边海人民的同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