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9 09: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对神经冲动产生、传导以及传递过程中电位变化等复杂内容的学习,准确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差情况,清晰理解受到外界刺激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并且能够描述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②能详细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式通常为化学传递,并能解释其中涉及的原理。借助对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升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③通过分析可卡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机理,明确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能够积极向他人宣传相关危害知识,坚决拒绝毒品。(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兴奋剂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导入新课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讨论
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的传递
运动员听到信号后神经产生兴奋,兴奋的传导经过了一系列的结构。那么,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拆分为2个问题:
导入新课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新课讲授
[探究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
(3)然后,另一电极(b处)变为____电位。
实验现象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
a
b
a
b
a
b
a
b
刺激
-
+
+
(1)静息时,电表_____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______。
没有
相等
(2)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______刺激端的电极处(a处)先变为___电位,接着___________。
靠近
恢复正电位


(4)接着又_____________。
恢复为正电位
新课讲授
(5)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电信号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__________。
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新课讲授
(1)静息电位的形成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____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___,K+浓度比膜内___,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_______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___有通透性,造成________,使膜外阳离子浓度___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这称为___________。
静息


通透性
K+
K+外流

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新课讲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2)动作电位的形成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____的通透性增加,造成___________,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________的电位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_________。即产生兴奋。
Na+
Na+内流
暂时性
内正外负
动作电位
新课讲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兴奋区
邻近的
未兴奋区
邻近的
未兴奋区
新课讲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恢复
静息状态
兴奋区
(外负内正)
兴奋区
(外负内正)
兴奋
膜内电流方向
膜外电流方向
(K+外流→外正内负)
膜内电流方向
膜内电流方向
结论:若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中部,则兴奋传导方向是____的;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__电流相同。
双向

新课讲授
思考讨论1
新课讲授
1.静息电位是否就是零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有何关系?
不是。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相反。
2.电位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偏转次数
1次
2次
3.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下图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1)A-B:此时为_____电位,电位表现为________,此时细胞膜主要对___有通透性,离子运输方向为______,运输方式为________。
(2)B-D:为_____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细胞膜主要对___有通透性,离子运输方向为________,运输方式为________,离子运输到一定程度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
静息
外正内负
K+
K+外流
协助扩散
动作
内正外负
Na+
Na+内流
协助扩散
新课讲授
(3)D:动作电位峰值,峰值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4)D-E:此时为_____电位的恢复,__通道打开,此时细胞膜主要对___有通透性,离子运输方向为______,运输方式为________。
(5)E-F:______活动加强,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出3个___和泵入2个___,以维持细胞外 ____浓度高,细胞内___浓度高的离子分布不均匀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经钠钾泵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
静息
K+
K+
K+外流
协助扩散
钠钾泵
Na+
K+
主动运输
膜内外Na+浓度差
Na+
K+
新课讲授
1.突触
突触小体
(1)神经元的_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_____,呈___状或___状,叫做__________。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或_____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轴突末梢
膨大


突触小体
新课讲授
[探究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细胞体
树突
(2)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在下图中写出各部分名称。
神经递质种类:乙酰胆碱、氨基酸类、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NO等。
新课讲授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3)突触的常见类型


轴突—腺体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轴突型
新课讲授
轴突—细胞体
轴突—树突
2.复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①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②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
④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新课讲授
⑤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避免持续发挥作用。
1.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是如何转化的?在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上又如何转化?

2.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吗?突触后膜受体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有哪些?

3.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指哪一部分的膜?
突触处: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小体:电信号 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化学信号 电信号
神经递质是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
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的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或肌肉、腺体的膜。
新课讲授
思考讨论2
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4.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及原因是什么?

5.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发生Cl-内流,突触后膜神经元的膜电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突触后膜神经元的膜电位差变大,无法产生兴奋。
新课讲授
活动一:据图写出实验方案,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①②③处为可刺激点,及可测量电位变化的点)
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特点
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特点
实验方案: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预测分析结果:电刺激①处,A有反应,②处有电位改变,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实验方案: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观察A处有无反应。
预测分析结果:电刺激①处,③处无电位变化;电刺激③处,A处有反应,则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 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位点
毒品和兴奋剂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部位往往是______。
2.毒品和兴奋剂作用
(1)促进 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2)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__的结合。
(3)影响分解________的酶的活性。
突触
新课讲授
[探究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神经递质
受体
神经递质
【实例】①当兴奋传导突触小体时,引起Ca2+通道开放,Ca2+内流,Ca2+会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血浆Ca2+浓度变化及突触小体对Ca2+的通透性变化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肉毒杆菌毒素特异性的与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后膜______________,面部表情肌不能收缩形成皱纹,因此,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美容除皱。
不能产生兴奋
②如筒箭毒、α-银环蛇毒等可阻断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使__________。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结构类似于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肌肉松弛
新课讲授
③有机磷农药等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乙酰胆碱的水解,使其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引起_________。
肌肉僵直
3.阅读教材P20思考讨论,分析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新课讲授
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4.长期吸食可卡因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
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新课讲授
【练习1】
当堂训练
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中的电极记录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图像引起的兴奋在视觉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练习2】
当堂训练
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进行Na+和K+的转运,从而使细胞内维持动态的高K+低Na+环境,这是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K+泵同时具备催化和物质运输功能
B.Na+-K+泵运输Na+、K+的过程为主动运输
C.Na+-K+泵的直接作用结果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Na+-K+泵运输Na+和K+的速率
C
【练习3】
当堂训练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为神经元的轴突,b为突触后膜
B.图甲中神经递质受体受损可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C.图乙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持续刺激b膜
D.图乙中显示相关神经递质可能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A
【练习4】
当堂训练
(不定项)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BCD
【练习5】
当堂训练
研究人员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脊髓反射实验,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硫酸分别刺激脊蛙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刺激部位兴奋时,细胞膜对    (填“Na+”或 ““K+ ” )的通透性增加,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将兴奋沿神经向前传导。该实验结果说明A神经和B神经中   (填序号)。 ①只含有传入神经 ②只含有传出神经 ③既含有传入神经,又含有传出神经 ④无法确定
Na+
电位差

【练习5】
当堂训练
(2)环切脊蛙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后,用硫酸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内。
(3)可卡因是一种麻醉剂,作用于B神经时,对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不同。为研究麻醉顺序,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组实验,结果见下表。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麻醉部位 处理方法 左后肢 右后肢
甲 右后肢的B神经 立即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 收缩 收缩
乙 右后肢的B神经 立即刺激右后肢中趾的皮肤 不收缩 不收缩
丙 右后肢的B神经 间隔一段时间后,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 收缩 不收缩
皮肤
可卡因先麻醉B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
【练习6】
当堂训练
分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甲图所示,静息状态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填写偏转次数和方向)。 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    (填“双向”或“单向”)传导。膜外电荷移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发生两次偏转,先向右偏转后恢复原状,再向左
转后恢复原状
双向
相反
【练习6】
当堂训练
分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乙图中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发生在    段。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情况为      ,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B点的值将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AB
外负内正
减小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