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5.1 常量与变量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3.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引入 观看赛马视频 思考:马从起点跑向终点,全程哪些量改变?哪些量不变? 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和数量关系,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间的气温……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取r的一些不同的值,算出相应的S的值: r=______cm S=______cm2 r=______cm S=______cm2 r=______cm S=______cm2 在计算半径不同的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哪些量改变 哪些量不变 在计算半径不同的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 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讨论下面的问题: 2.假设钟点工的工资标准为25元/时,设工作时数为t(时),应得工资额为m(元)则m=25t. 取一些不同的t的值,求出相应的m的值: t=______ m=______ t=______ m=______ t=______ m=______ 在根据不同的工作时数计算钟点工应得工资额的过程中,哪些量改变 哪些量不变 根据不同的工作时数计算钟点工应得工资额的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上述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量,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学习任务二】 【总结归纳】 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学习任务三】 例 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如下图,用t表示邮件的质量,p表示每件快递费,n表示快递邮件的件数. (1)填写下表 t(千克)36101112.513p(元)
(2)在投寄快递邮件的事项中,t,p,n是常量还是变量? 若0<t≤10,投寄n件邮件的快递费为w,此时t,p,n,w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拓展延伸】 1.常量和变量是对某一变化过程来说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常量不一定是具体的数,也可以用字母表示的. 2.区分常量与变量,就是看在某个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可以改变,即是否可以取不同的值. 【学习任务四】课堂练习 必做题: 1.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的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变量分别为( ) A.4.9是常量,t、h是变量 B.v0是常量,t、h是变量 C.v0、-4.9是常量,t、h是变量 D.4.9是常量,v0、t、h是变量 2. 桔子的单价为2.5元/千克,记买a千克桔子的总价为m元,则 有m=2.5a. 请说出其中,常量是 , 变量是 ; (2)当a =2时, m = ; 当a =4时, m = ; (3)随着a逐渐变多,m会怎样变化? 选做题: 3.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 y=5-3x 2)V=4/3πR3 【综合拓展类作业】 4.一次试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砝码,下面是测得的弹簧长度y(cm)与所挂砝码的质量x(g)的一组对应值: x(g)012345…y(cm)182022242628…
(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弹簧的原长是多少?当所挂砝码质量为3 g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3)砝码质量每增加1 g,弹簧的长度增加多少?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场地,长方形面积S(平方米)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其中哪些量是常量 哪些量是变量 选做题: 2.已知 △ABC的底边BC 的长为a, BC边上的高为 h, △ABC的面积为 S,则 S=1/2ah.在下面三种情况下,试说出常量与变量: (1) 面积 S一定; (2) 底边长a 一定; (3) 高 h 一定. 【综合拓展类作业】 3.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30)
(1)指出题中的两个变量;
(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从表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