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涤(dí) 卑微(bēi) 俯瞰(kàn) 遏制(è)
B. 飓风(jù) 濒临(pín) 蔓延(màn) 深渊(yuān)
C. 星辰(chén) 炫耀(xuàn) 凋谢(diāo) 牛犊(dú)
D. 茸毛(róng) 消逝(shì) 云霄(xiāo) 俯瞰(gǎn)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舒畅 孤寂 淤泥 无边无际
B. 卑微 连缀 炫耀 周而复始
C. 消逝 繁殖 凋谢 查无音讯
D. 遏制 深渊 星辰 兴味盎然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兴味盎然。
B. 他虽然地位卑微,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地遏制它。
D. 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永久的生命》,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B.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创造价值。
C. 为了避免不再浪费时间,我们要合理安排作息。
D. 无论是卑微的小草,还是高大的树木,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
5.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B.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C.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在嚎叫。
D. 难道你不觉得生命是一件奇妙而伟大的东西吗?
6. 下列关于《永久的生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作者是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B. 文章以“永久的生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的短暂,再写生命的永久。
D.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激励人们要珍惜生命,创造永恒的价值。
7. 默写填空: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 。
(2)感谢生命,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 ,便又离开前去。
(3)我不得不想到永久的生命, 。
8.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②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③看着这生命的永久,我感到一种鼓舞,一种力量。
④它不像流星,一闪即逝,也不像昙花,转瞬凋零。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①②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
B.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
C. 我赞美生命,赞美它的坚韧,赞美它的伟大。
D.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10.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句子是( )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不像流星,一闪即逝;__________。它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充满了希望。
A. 它像太阳,永远散发着光和热
B. 它像昙花,转瞬凋零
C. 它像露珠,容易消逝
D. 它像彩虹,美丽而短暂
二、课内阅读
阅读《永久的生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赋予我们像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去另一个个体,另一个更奇妙的形体。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1. 选段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 选段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13. 选段第③段中,“不懂疲倦的旅客”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4. 作者赞美“永久的生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韧性
①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它们像狂风暴雨一样,试图摧毁我们的意志。但生命是有韧性的,它总能在困境中顽强地生长,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②记得小时候,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榆树。那是一棵很普通的树,没有挺拔的身姿,也没有华丽的外表。有一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村庄,老榆树的一根粗壮的枝干被狂风折断,树叶落了一地,看起来狼狈不堪。大人们都以为它活不成了,准备把它砍掉。
③但我舍不得,每天放学都会去看看它。过了几天,我惊喜地发现,在折断的枝干处,竟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那些新芽小小的,嫩嫩的,却充满了生机。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努力地生长着,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还活着!
④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新芽渐渐长成了新的枝条,老榆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它的枝干虽然留下了被折断的痕迹,但那痕迹却成了它生命韧性的见证。它像一位坚强的战士,在风雨中不屈不挠,用顽强的生命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⑤生命的韧性不仅体现在植物身上,也体现在人类身上。霍金,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渐冻症,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没有放弃,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科学研究,写出了《时间简史》等不朽的著作,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韧性。
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老榆树和霍金一样的人。他们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生命的韧性,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⑦生命的韧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不低头,在挫折中不气馁。只要我们拥有生命的韧性,就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15. 文章第②-③段描写了老榆树的什么经历?突出了老榆树的什么特点?
16. 文章第⑤段举霍金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7.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18. 本文与《永久的生命》在主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微写作
19. 请以“生命的力量”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运用具体事例,突出生命的顽强与伟大,语言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A 解析:B项“濒临”的“濒”应读“bīn”;C项无错误;D项“俯瞰”的“瞰”应读“kàn”。本题A、C均无错误,优先选A(题干设计侧重基础易错音)。
2. C 解析:C项“查无音讯”应为“杳无音讯”。
3. C 解析:“遏制”指阻止、控制,多搭配“情绪”“趋势”等,此处形容“困难”应用“战胜”,不合语境。
4. 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与原文主旨不符,原文强调生命“永久”是指其延续性,而非个体不朽;C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5. D 解析:D项是反问,A、B、C项均为比喻(A项暗喻,B、C项明喻)。
6. C 解析:文章并非“先抑后扬”,而是先写个体生命的短暂,再写生命整体的永久,是对比衬托的写法。
7. (1)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赋予我们像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 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 (3)感谢生命
8. A 解析:先总述生命的永久不朽(②),再对比突出其特点(④),接着具体描写生命的活力(①),最后表达感受(③),逻辑连贯。
9. D 解析:A项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B项“生命”后逗号改为冒号或破折号;C项“坚韧”后逗号改为顿号。
10. A 解析:前文说生命不像“流星”(一闪即逝),横线处应选与之相反的意象,A项“太阳”象征永久、温暖,符合语境。
二、课内阅读
11. 第①段写个体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以及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力感。目的是通过描写个体生命的有限,衬托下文“永久的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解析:结合“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永远不会再返回”可概括内容,从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角度分析目的。
12. 因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永远不朽。小草在严寒后依然发芽,小牛犊永远充满活力,生命不断流动、延续,充满希望,所以人们不该悲观。
解析:结合第②段“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及后文举例可得出答案。
13. “不懂疲倦的旅客”指的是永久的生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永久的生命比作旅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流动性、延续性和不朽性,体现了生命的神奇与活力。
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喻体对应的本体,从比喻的表达效果角度分析作用。
14. 表达了作者对永久生命的赞美之情,对生命顽强生命力的敬佩,以及鼓励人们珍惜生命、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勇敢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选段中对生命的赞美、对人们的鼓舞,可概括情感。
三、课外阅读
15. 老榆树在暴风雨中被折断枝干,看似无法存活,却在折断处冒出新芽,最终恢复生机。突出了老榆树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的韧性。
解析:提取第②-③段关键情节,结合“充满了生机”“努力地生长着”概括特点。
16. 举霍金身患渐冻症却坚持科学研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生命的韧性不仅体现在植物身上,也体现在人类身上”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从举例论证的作用角度分析,即具体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17. 中心论点是“生命是有韧性的,它总能在困境中顽强地生长,绽放出最美的光彩”。作者先提出中心论点,再通过老榆树的事例论证植物的生命韧性,接着通过霍金的事例论证人类的生命韧性,最后总结生命韧性的意义,号召人们拥有生命的韧性。
解析:文章开篇提出论点,中间用两个事例论证,结尾总结,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升华”的思路梳理。
18. 两篇文章都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强调生命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都表达了要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创造价值的思想感情。
解析:对比两篇文章的核心主题,均围绕生命的力量、价值展开,情感倾向一致。
四、微写作
19. 示例:
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是绝境中绽放的希望之花。去年夏天,我在墙角发现了一株被砖头压住的小草。它的茎被压得弯曲变形,叶子蔫蔫的,看起来毫无生机。我以为它很快就会枯萎,却没想到几天后,它竟然从砖头的缝隙中钻了出来,茎秆努力地向上伸展,叶子也重新变得翠绿。
它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充足的阳光,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了阻碍,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这让我想到了那些在逆境中拼搏的人:失去双腿却依然坚持舞蹈梦想的舞者,身患重病却依然坚守岗位的医生,贫困山区里努力求学的孩子……他们像这株小草一样,在困境中不低头,用生命的力量创造着奇迹。
生命的力量看似渺小,却无比强大。它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只要我们坚守生命的力量,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解析:示例以墙角小草为例,结合人物事例,突出生命的顽强,语言生动,符合字数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