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7.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21: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遏制(è) 濒临(bīn) 俯瞰(kàn) 震颤(chàn)
B. 飓风(jù) 肆意(sì) 洗涤(dí) 牛犊(dú)
C. 星辰(chén) 炫耀(xuàn) 凋谢(diāo) 卑微(bēi)
D. 炽热(zhì) 深渊(yuān) 消逝(shì) 茸毛(róng)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渴望 慰藉 孤独 不可或缺
B. 折磨 闲暇 炽热 微不足道
C. 炽热 疲惫 拯救 全神贯注
D. 遵徇 狭隘 枯燥 麻木不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对知识的渴望炽热如火,总是在书海中不断探索。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麻木不仁,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C. 她的歌声婉转悠扬,让人感到无比慰藉。
D. 他做事总是全神贯注,从不敷衍了事。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
B. 罗素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对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支配着他。
C. 为了避免不再浪费时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D. 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都应该有自己活着的意义。
5.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爱情如火焰,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
B.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引领我们探索未知。
C. 人类的苦难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D.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追求爱情、知识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6. 下列关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作者是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 文章开篇点题,直接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观点鲜明。
C.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活着的三个原因,再分述,最后总结。
D.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博大的胸怀。
7. 默写填空: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其次, , 。
(3)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
8.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③我寻求爱情,因为它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④我为什么而活着?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B.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C. 爱情、知识、同情,这三种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D.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10.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句子是( )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罗素活着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看到饥饿的孩子、受压迫的弱者、孤苦无依的老人,__________。这种同情让他始终心怀悲悯,为改变世界而努力。
A. 内心充满了痛苦与不安
B. 却无动于衷
C. 只想独自享受安逸的生活
D. 便会选择逃避
二、课内阅读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③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④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⑤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1. 选段第①段中,作者将三种感情比作“飓风”,有什么表达效果?
12. 作者寻求爱情的三个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概括。
13. 选段第④段中,“云霄”和“尘世”分别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 作者在结尾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活着值得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意义
①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活着为了财富,有的人活着为了名利,有的人活着为了亲情……而我认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与责任。
②奉献是活着的核心意义。雷锋同志曾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冒雨送老人回家,帮战友缝补衣物,为群众排忧解难,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含义。正是因为奉献,他的生命才变得如此有价值,被后人永远铭记。
③不仅是雷锋,历史上还有许多人用奉献书写了活着的意义。钱学森先生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奉献,让国家更加强大,让人民更加安心。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亿万人的温饱问题。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用奉献诠释了生命的重量。
④责任也是活着的重要意义。作为子女,我们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有努力学习的责任;作为公民,我们有维护社会秩序、为国家做贡献的责任。责任让我们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⑤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瘫痪,他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想过放弃生命。但在母亲的陪伴和鼓励下,他逐渐明白,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爱他的人。他承担起对生命的责任,拿起笔,用文字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的作品《我与地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面对挫折,珍惜生命。
⑥活着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与责任。奉献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充实而有价值,责任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方向和动力。让我们带着奉献之心和责任之感,勇敢地活着,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 文章第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文章第⑤段举史铁生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8. 本文与《我为什么而活着》在主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微写作
19. 请以“我为______而努力”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先补全题目,明确努力的目标,突出努力的过程与感悟,语言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A项无错误;B项无错误;C项无错误;D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本题优先选C(覆盖课文重点字词)。
2. D 解析:D项“遵徇”应为“遵循”,“狭隘”书写正确。
3. B 解析:“麻木不仁”指对事物漠不关心,用在此处形容“面对困难的态度”不合语境,应改为“畏缩不前”。
4. 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罗素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对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C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5. D 解析:D项是设问,A、B、C项均为比喻。
6. C 解析: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但分述部分是先讲爱情,再讲知识,最后讲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并非简单分述三个原因,逻辑上有递进关系。
7. (1)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8. A 解析:先提出问题(④),再回答核心观点(②),接着用比喻说明三种感情的影响(①),最后具体阐述第一种感情(③),逻辑连贯。
9. B 解析:A项第一个问号改为冒号;C项“爱情、知识、同情”后应加逗号;D项无错误,但B项标点更贴合语境,突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10. A 解析:结合上下文,罗素对人类苦难充满同情,看到苦难场景应内心痛苦,A项符合语境;B、C、D项均与“同情”的情感相悖。
二、课内阅读
1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种感情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一生的强大支配力和影响,突出了它们的强烈与不可抗拒,也为下文具体阐述三种感情做了铺垫。
解析:从比喻的表达效果角度分析,结合“支配着我的一生”“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可概括作用。
12. ①爱情给我带来狂喜;②爱情可以解除孤寂;③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解析:直接从第②段提取原文语句即可,注意分点概括。
13. “云霄”指爱情和知识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崇高、美好境界;“尘世”指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现实世界。作用: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以及这种同情让他始终关注现实、心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解析:结合上下文,“云霄”对应爱情和知识带来的美好,“尘世”对应现实中的苦难,从对比手法的作用角度分析。
14. 作者认为活着值得,是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爱情、知识,并且对人类苦难充满不可遏制的同情。虽然在追求过程中会遇到痛苦和无助,但这些追求让他的生命变得充实而有价值,所以他觉得活着值得。
解析:结合全文,作者的一生被三种纯洁而强烈的感情支配,这些追求赋予了生命意义,因此觉得活着值得。
三、课外阅读
15. 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与责任。
解析:文章开篇提出不同人对活着意义的不同理解,随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
16.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雷锋、钱学森、袁隆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奉献是活着的核心意义”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从举例论证的作用角度分析,即具体支撑论点、让论证更具说服力。
17. 举史铁生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责任也是活着的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史铁生在瘫痪后承担起对生命的责任,用文字激励他人,体现了责任对生命意义的支撑,使论证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解析:结合第⑤段内容,史铁生的例子围绕“责任”展开,从论证论点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角度分析作用。
18. 两篇文章都探讨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核心问题,都表达了对崇高人生追求的肯定;都强调活着要有意义、有价值,不能虚度;都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对人类、对世界的关怀。
解析:对比两篇文章的核心主题,均围绕“活着的意义”展开,且都倡导有价值、有追求的人生。
四、微写作
19. 示例:
我为梦想而努力
我为成为一名漫画家的梦想而努力。从小,我就痴迷于漫画中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些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总能让我沉浸其中。为了这个梦想,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练习画画。
放学后,别人在玩耍时,我在临摹经典漫画的线条;周末,别人在休息时,我在学习人体结构和色彩搭配。有时候画得手酸背痛,有时候因为画不好而沮丧,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我就会重新鼓起勇气。我还会主动向美术老师请教,把老师的建议认真记在本子上,一点点改进自己的作品。
努力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次进步都让我充满喜悦。我知道,梦想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坚持下去,不断努力,终有一天,我会用画笔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这份为梦想拼搏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目标,更在于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
解析:示例补全题目为“我为梦想而努力”,明确了成为漫画家的目标,详细描写了努力的过程,突出了感悟,语言生动,符合字数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