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8.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8.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21: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腴(yú) 篱笆(ba) 鸡枞(zōng) 扳尖(bān)
B. 暮年(mù) 缅甸(diàn) 苔痕(tái) 密匝匝(zā)
C. 炽红(zhì) 绿釉(yòu) 炽烈(chì) 吆喝(yāo)
D. 情味(qíng) 辟邪(pì) 褐红(hè) 深褐(hè)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鲜腴 吆唤 苔痕 连绵不断
B. 暮年 扳尖 饱涨 张目结舌
C. 细碎 格调 鸡纵 若无其事
D. 辟邪 褐红 绿釉 密匝匝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季,空气湿润,草木鲜腴,让人感到格外舒适。
B. 集市上,小贩们吆唤着叫卖,热闹非凡。
C. 他做事总是张目结舌,效率极低,让人着急。
D. 雨后的小院,苔痕遍布,绿意盎然,别有一番情味。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使我感受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B. 昆明的雨既不倾盆,又不连绵,是适中的,让人舒服。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昆明的雨季,物产丰富,有杨梅、缅桂花、鸡枞等水果。
5.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B.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C.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D.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6. 下列关于《昆明的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作者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B. 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展开,描写了昆明雨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C.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昆明的雨的特点,再分写相关内容,最后总结全文。
7. 默写填空:
(1)昆明的雨是______的,______的,使人动情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3)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______,______,香味儿浓极了。
8.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④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⑤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⑤①③④ C. ①②⑤③④ D. ①⑤②③④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里的杨梅、缅桂花、鸡枞……
B.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C. 昆明的雨,既不倾盆,又不连绵,是适中的。
D.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10.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句子是( )
昆明的雨季,空气湿润,______。杨梅黑红黑红的,甜中带酸;缅桂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鸡枞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A. 各种物产都格外鲜美
B. 人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C. 天空总是阴沉沉的
D. 雨水总是断断续续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昆明的雨》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②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③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1. 选段第①段中,作者说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你对这三个特点的理解。
12. 选段第②段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有什么作用?
13. 选段第③段中,作者详细描写缅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 选段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的味道
①雨是有味道的,不同的地方,雨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②故乡的雨,是清新的。每当春雨降临,淅淅沥沥的雨声,像一首轻柔的乐曲,滋润着大地。雨水打在泥土上,散发出淡淡的泥土芬芳,混合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让人闻了心旷神怡。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仿佛能洗净所有的烦恼和疲惫。
③故乡的雨,也是香甜的。春雨过后,樱桃树、桃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粉的、白的、红的,争奇斗艳。雨水打在花瓣上,晶莹剔透的水珠滚落下来,滴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这时,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果香,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闻几下。
④小时候,我最喜欢在雨中玩耍。穿上雨衣,蹬着雨鞋,在雨中奔跑、跳跃,踩踏着积水,溅起一身的水花,心里却乐开了花。有时,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雨中追逐打闹,笑声、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欢乐的画面。
⑤长大后,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城市。城市的雨,没有故乡的雨那么清新、香甜,反而带着一丝淡淡的灰尘味。但每当雨天,我还是会想起故乡的雨,想起雨中的快乐时光,想起那清新、香甜的雨的味道。
⑥雨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这种味道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无法忘怀。
15. 文章围绕“雨的味道”写了故乡的雨的哪些味道?
16.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7. 文章第④段描写了小时候在雨中玩耍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8. 本文与《昆明的雨》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微写作
19. 请以“家乡的______”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先补全题目,描写家乡的某一特色(景物、风俗、物产等),突出其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语言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B 解析:A项“鸡枞”的“枞”应读“cōng”;C项“炽红”的“炽”应读“chì”;D项“辟邪”的“辟”应读“bì”。
2. C 解析:C项“鸡纵”应为“鸡枞”。
3. C 解析:“张目结舌”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用在此处形容做事效率低,不合语境,应改为“拖拖拉拉”。
4. B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项分类不当,鸡枞是菌类,不是水果。
5. C 解析: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梅比作乒乓球和火炭;A、B、D项均为陈述句,未使用修辞手法。
6. D 解析:文章并非严格的总分总结构,而是以“想念昆明的雨”为线索,穿插描写相关景物、人物和事件,结构松散自由,充满生活气息。
7. (1)明亮 丰满 (2)昆明的杨梅很大 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 (3)缅桂花很香 香得像兰花
8. A 解析:开篇点题,表达对昆明雨的想念(②),接着总写昆明雨的特点(①),再写雨季的色彩(⑤),引用诗句佐证(③),最后具体写雨季的果子(④),逻辑连贯。
9. D 解析:A项省略号前的顿号应删去;B项“小花帽子”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C项“既不倾盆,又不连绵”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10. A 解析:结合下文“杨梅黑红黑红的……鸡枞鲜嫩可口”,可知横线处应总写物产鲜美,A项符合语境;B项写心情,与下文物产描写衔接不紧密;C、D项描写雨的状态,与下文内容无关。
二、课内阅读
11. “明亮”指昆明的雨季不阴沉,草木浓绿,充满生机;“丰满”指雨季草木水分饱和,物产丰富(如杨梅、缅桂花等);“使人动情”指雨季的景物、人物和氛围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引发情感共鸣。
解析:结合选段中“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等内容,从视觉、物产、情感三个角度理解特点。
12. 描写苗族女孩子的外貌和声音,展现了昆明雨季的人文风情,让雨季的画面更生动鲜活;她们“娇娇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烘托出昆明雨季温和、亲切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人物描写对景物氛围的烘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角度分析。
13. 作者详细描写缅桂花的香气、形态,以及房东送花的细节,表达了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雨季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昆明人淳朴善良的赞美之情。
解析:结合“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等语句,从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寄托角度概括。
14. 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例如“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用通俗的比喻写出杨梅的颜色,直白又形象;“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亲切自然,让人感同身受。
解析:结合选段具体语句,从语言风格(质朴、生动、生活化)角度分析。
三、课外阅读
15. 故乡的雨有清新的味道(泥土芬芳、青草和野花的香气)和香甜的味道(花香和果香)。
解析:从第②段“散发出淡淡的泥土芬芳,混合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和第③段“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果香,甜甜的”可提取答案。
16.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声比作轻柔的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春雨的轻柔、动听,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春雨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比喻的表达效果和情感表达角度分析。
17. 描写小时候在雨中玩耍的欢乐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展现了故乡雨带给“我”的快乐童年时光,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故乡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解析:从场景描写对主题和情感的衬托作用角度分析。
18. 两篇文章都通过描写雨相关的景物、场景,表达了对所写之地(昆明、故乡)的喜爱和怀念之情,都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解析:对比两篇文章的核心情感,均围绕“喜爱”“怀念”展开,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相同点。
四、微写作
19. 示例:
家乡的银杏
家乡的银杏是冬日里最美的风景。村头的老银杏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金色大伞。每到深秋,银杏叶渐渐变黄,从淡黄到金黄,最后像一片片金箔挂在枝头。
秋风一吹,银杏叶簌簌飘落,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小船轻轻飘荡,落在地上,铺成一条金色的地毯。踩在上面,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故事。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银杏树下玩耍,捡拾起金黄的银杏叶,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用叶子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如今,离开家乡多年,每当想起那棵老银杏树,想起那金黄的叶子,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家乡的银杏,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风景,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时光,也寄托着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热爱。
解析:示例补全题目为“家乡的银杏”,描写了银杏叶的颜色、形态和飘落的场景,结合童年回忆,突出了银杏的特点,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语言生动形象,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