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0.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0.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8 09: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1-10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嶙峋(lín xún) 重峦叠嶂(zhàng)
B. 丘壑(hè) 镂空(lǒu) 斟酌(zhēn zhuó) 别具匠心(jiàng)
C. 蔓延(màn) 回廊(láng) 庸俗(yōng) 盘曲嶙峋(qǔ)
D. 斟酌(zhuó) 对称(chèng) 蔷薇(qiáng wēi) 因地制宜(yí)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败笔 堆叠 自出新裁 珠光宝气
B. 玲珑 闲适 雕镂琢磨 无所依傍
C. 阅历 雷同 俯仰生恣 安静闲适
D. 宽畅 藤萝 别具匠新 巧妙绝伦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每一处景物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B. 他的设计方案构思巧妙,与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D. 园林里的假山堆叠得盘曲嶙峋,形态各异,十分有趣。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B. 通过学习《苏州园林》,使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C.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 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B.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打比方)
C.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举例子)
D.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6.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B. 课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C.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 课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 配合 阅历 齐整 布置
B. 搭配 经历 整齐 安排
C. 配合 经历 齐整 安排
D. 搭配 阅历 整齐 布置
8.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③②④⑤
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别具匠心(匠: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因:根据)
B. 重峦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无所依傍(傍:依靠)
C. 盘曲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俯仰生姿(姿:姿态)
D. 珠光宝气(宝:珍贵的) 自出心裁(裁:裁剪)
10. 默写课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11题)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 (1)选段①介绍假山和池沼时,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2)选段①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如何理解“艺术”和“技术”的区别?
(3)选段②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选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课外阅读(12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园林之美
①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它集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艺术于一体,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让人心旷神怡。
②中国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到私家园林的精巧雅致,每一座园林都承载着设计者的匠心与情怀。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磅礴,山水相映,尽显皇家气派;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小巧玲珑,布局精巧,一步一景,充满文人气息。
③园林之美,美在布局。中国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园林的布局往往曲折幽深,藏露结合。走进园林,迎面而来的可能是一道屏风,或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让人无法一眼看透全园的景致,激发人的探索欲。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时而穿过狭窄的回廊,时而绕过玲珑的假山,时而遇见清澈的池沼,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这种布局方式,就像欣赏一幅长卷画,慢慢展开,渐入佳境。
④园林之美,美在山水。山与水是园林的灵魂。假山是园林的“骨架”,它的堆叠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原理。有的假山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有的假山则小巧玲珑,点缀在池沼边、花丛中,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水是园林的“血脉”,园林中的水多为活水,或蜿蜒曲折,或开阔平静。水面上点缀着荷花、睡莲,岸边种植着垂柳、翠竹,水中倒映着亭台楼阁、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
⑤园林之美,美在人文。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集合,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许多园林都与历史名人、诗词歌赋紧密相连。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匾额楹联,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名字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寄托了园主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让游览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⑥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园林,感受它的美,传承它的文化。
12.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园林之美?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国园林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园林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请简要分析。
四、微写作(13题)
13. 你的校园或许也有一处精致的小园景,可能是一个小花坛,一片小竹林,或是一座小亭子。请以“校园的小园景”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突出其特点和给你的感受。要求:语言生动,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A(解析:B项“镂空”的“镂”应读“lòu”;C项“盘曲嶙峋”的“曲”应读“qū”;D项“对称”的“称”应读“chèn”。)
2. B(解析:A项“自出新裁”应为“自出心裁”;C项“俯仰生恣”应为“俯仰生姿”;D项“别具匠新”应为“别具匠心”。)
3. B(解析:“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此处形容设计方案与周围环境搭配,应用“相得益彰”。)
4. A(解析:B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D项否定不当,删去“不”。)
5. C(解析:该句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我国建筑与对称建筑对比,不是举例子。)
6. D(解析:课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再加上门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共六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7. A(解析:“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比“搭配”更贴合景物间的协调关系;“阅历”指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比“经历”更强调经验的积累;“齐整”指整齐端正,更符合石岸的特点;“布置”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比“安排”更贴合园林景物的摆放。)
8. B(解析:先总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再否定不符合画意的修剪方式,接着介绍树木的搭配,最后举例古老藤萝的画意,故选B。)
9. D(解析:“自出心裁”的“裁”指设计、筹划,不是“裁剪”。)
10.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解析:这是课文的核心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二、课内阅读
11. (1)按照“总—分”的逻辑顺序说明,先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再分别介绍假山的堆叠和池沼的布置。(解析:先概括说明对象,再分述具体特点,符合逻辑说明的顺序。)
(2)“技术”指的是建造假山的技艺、方法,是后天可以学习掌握的;“艺术”指的是假山堆叠所呈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意境,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匠心,是创造性的体现。这句话强调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突出了设计者的匠心。(解析:结合“艺术”和“技术”的本质区别,联系园林设计的审美需求分析。)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俯仰生姿”将树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相互映衬、姿态优美的样子,体现了苏州园林树木栽种的画意。(解析:拟人手法能使景物更具生命力,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4)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解析:选段①围绕假山和池沼展开,选段②围绕树木的栽种和修剪展开,提炼核心内容即可。)
三、课外阅读
12. (1)布局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解析:从文章第③④⑤段的中心句可提炼答案。)
(2)①作比较: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对比,突出了中国园林风格各异的特点;②举例子:列举颐和园和苏州园林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和私家园林的精巧雅致。(解析:结合具体语句判断说明方法,分析其对说明对象特点的突出作用。)
(3)①曲折幽深,藏露结合;②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③布局精巧,一步一景,渐入佳境。(解析:从文章第③段“园林的布局往往曲折幽深,藏露结合”“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可提炼答案。)
(4)中国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艺术于一体,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富有韵味;园林的布局、山水、花木等搭配和谐,画面感强,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像画一样生动形象,因此说它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解析:结合文章对园林艺术内涵和视觉效果的描述分析。)
四、微写作
13. 示例:校园的西北角,藏着一处精致的小园景,像一块温润的碧玉,点缀着我们的校园。园子里,几竿翠竹亭亭玉立,修长的枝干上绿叶婆娑,风一吹,便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絮语。竹林旁,一方小小的池塘清澈见底,几条小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偶尔吐出一串泡泡,打破水面的平静。池塘边的石桌上,摆放着几盆多肉植物,胖乎乎的叶片饱满可爱。课间时分,我总爱来到这里,坐在石凳上,闻着竹子的清香,看着鱼儿嬉戏,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这处小园景,是校园里的一方净土,更是我心灵的栖息地。(解析:能突出小园景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字数达标即可。)